人如昨,物已非。
四月的桃花開得正艷,點點花瓣飄落溪水間,如同一串串過往的回憶。
顧蕓娘的眼眶紅紅的,她本以為,過往的一切,深埋在心底,再也不會去翻動,曾經的那個李呆子,現在已是高高在上的一郡之守,統帥著上萬軍隊的英雄豪杰,他的身邊,有著那么多的美嬌娘,又怎么可能記得,白馬渡前,一個不自量力舞劍賣弄的風塵女子。
“怎么,有誰欺負你了,告訴我,我讓兄弟們給你出氣?”李原哈哈大笑,面對曾經用劍指向自己的顧蕓娘,他忽然心情變得好了起來。
“你欺負我了?怎么,讓親兵營的將士們給我出氣呀!”顧蕓娘大喊一聲轉身跑開,眼淚不爭氣的奪眶而出。
“這,嗯,今天天氣不錯。”李原被顧蕓娘這一下表白弄得難堪得很,身邊白廣季等一眾親兵則沒心沒肺的瞧著熱鬧。
對于顧蕓娘與李原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白廣季早就有所耳聞,但在今日里總算見了真容,這下子,回到營中和駱甲等人可有的說了。
“還不快走,回去給我加訓拉練二十里。”李原惡狠狠的瞪了白廣季一眼。對于顧蕓娘的心思,他總有些捉摸不透,前世里他對這一類性情潑辣型的女子就不感冒,相比較而言,還是趙玉漱這一類溫柔可人型的更討人喜歡。
這一次,趙玉漱這位秦國的長公主隨同李原一起來到了雍城,借口也很好找,李斯、李政都在雍城,她為人媳的,照顧一下家翁也是理所當然,而讓人奇怪的倒是,華庭公主趙玉曼也跟著長公主一行來到了雍城。
或許是閻樂殺死胡亥的場面太過于血腥震憾,太后麗姬親眼瞧見兒子損命,悲痛之余不堪折磨撒手而去,諾大一個皇宮,真正的皇族子孫只留下華庭公主一人。
一直以來養在宮中順風順水的趙玉曼也被滿地的鮮血和死尸給驚嚇住了。當趙玉漱這位溫厚體貼的長姐出現在面前時,趙玉曼幾乎一下子就從情感上接受了她,盡管只是同父異母的姐妹。
趙玉曼在趙玉漱的身邊,使得本還想偷偷摸摸嘗下鮮的李原徹底的沒了希望,無奈之下,他也只好把精力發泄到一應政事上面。
——。
藍田關。
位于秦嶺北端的這座關隘連接關中與漢中,繁忙的棧道將南來北往的物資轉運各地,占據這處要隘,也就扼住了關中與巴蜀之間的咽喉。
經過長途的行軍,楚西征軍在劉邦的率領下,從碭郡出發,轉戰東郡、三川郡、穎川郡、南郡、漢中郡,部隊從出發時的三萬余人,一路擴充到龐大的十萬余眾,雖然在滎陽城下遭受到挫折,但劉邦隨即在南郡得到韓軍的支援,成功的將秦國南郡留守部隊殲滅,可以說,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戰。
劉邦大軍幾乎不費什么力氣,就攻占了這座北秦嶺隘道口的重鎮。原本應該發生一場激戰的這處所在,因為藍田守軍被閻樂抽調去與李原作戰,而變得空虛之極,這讓劉邦大軍得以長驅直入,劍指咸陽。
與滎陽分別時相比,劉邦可謂兵強馬壯。在穎川郡期間,劉邦如預料的一樣,得到了謀士張良的輔佐,這讓一直以來對發展方向動搖不定的劉邦有了清晰的行軍路線和目標。
張良是韓國王族子孫,滅國之恨使得他一直活躍在伐秦的第一線,當年,為了刺殺始皇,張良雇傭大力士埋伏于沙丘路旁,試圖一錘將秦皇贏政錘死,當然,結果很悲劇,在一眾禁衛保護下玩刺殺這種高超技術,大力士被殺、張良受傷逃竄已經是不錯的結果了。
始皇死后,張良在韓地協助韓王成起兵反秦,劉邦的到來,讓張良找到了可以效力和投降的對象。
足夠的腹黑、陰險,關健時候能拉得下臉,看準機會就毫不客氣占一把便宜,這樣的一個劉邦采納起諫議來,才沒有那么多的顧慮,不需要去考慮什么英雄氣概、他人看法。
二世三年二月。
劉邦納張良之計,兵進武關,一路連敗秦將王陵數陣,并于三月中旬占領漢中郡郡治所在南鄭。隨后,劉軍又馬不停蹄,翻山越嶺向關中挺進。
三月十九日,占據藍田之后,劉軍距離咸陽已經不足百余里,而此時,項羽的大軍還剛剛過了函谷關,受制于降卒不穩和糧秣供應不上的原因,項羽聯軍的行軍速度提不上來,四十萬大軍行進,霸王項羽氣派果然非凡,但卻完全沒有考慮到后勤是否跟得上。
一直以來,習慣了就地補給、打到哪兒吃到哪兒的聯軍就如過地的蝗蟲一般,在關中大地上席卷而過。
對于聯軍諸侯來說,兵進關中的夢想,已經隨著巨鹿大戰的落幕而變得可有可無起來,誰都知道,項羽已經是當之無愧的新王了,沒有誰有心思和勇冠三軍的項霸王去爭天下,至少,現在沒有。
聯軍的殘暴激起的是秦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于是乎,在關東遍地烽火的一幕換了一個地方再又上演,只不過,雙方的角色已經完全對換。
從統治者到被統治,從反抗暴政的英雄,到橫征暴斂的當權者,曾經振臂一呼的諸侯們,在歡呼和勝利聲中開始變質。
“沛公,咸陽在即,根據斥候送回的情報,城中守軍不過千人,又都是臨時招募起來的雜兵,我軍當兵貴神速,搶在聯軍之前,一舉拿下咸都。”張良錦衣裘袍,發冠高束,一付文士打扮,正在劉邦的帳中對座。
隨著張良到來之后,劉邦的座上賓已經從酈食其這老酒徒換成了張子房,從這一點來看,劉邦確實夠現實、夠心黑的。誰的能力強,那就親信誰,本著這一原則,劉邦帶著一幫沛縣的弟兄硬生生的在這諸侯爭霸的亂世闖出了一條生路。
英雄不問出處。
在即將到來的大亂世的舞臺上,不管是劉邦、項羽,或者李原也好,他們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