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漱后,吃了程存武打包回來的雞排飯,謝清才向程存武說了自己的發現。
“物質的電場共鳴”程存武思考起來。
對于這個發現,他還是心里沒底,畢竟干冰上的情況,是光波的光熱共鳴,這是已經證明的理論。
另外還有聲音、機械波、光電場之類,這些都會產生特定的共鳴高峰,例如著名的卡門列渦效應。
很多人都很難想象,一陣十級以下的陣風,竟然可以將一座鋼筋混凝土打造的現代大橋瞬間撕裂。
這就是風的流速、方向,剛剛好和大橋本身的結構,產生了共鳴,瞬間激發了這種魔幻一般的巨大力量。
共鳴,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效應。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物品與力量(可以聲波、光波、電波、機械波)到達特定的頻率,兩者一觸碰,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需要重新設計實驗,阿清你的想法是什么?”
喝了一口胡蘿卜排骨湯,謝清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一種一種化合物的嘗試,這樣太費時費力了,我的想法是從基本元素入手。”
“基本元素?這倒是有點意思。”程存武立馬就明白對方的用意了。
人類目前已知的原子種類,也僅僅只有118種,這其中還包括了24種人工合成元素。
如果將一部分不常用的元素踢出,人類常用的基本元素滿打滿算,就那40~50種左右。
謝清堅信如果真存在電場合成的共鳴頻率,那這個共鳴頻率,一定是從基本元素開始,然后向更復雜的化合物發展。
急匆匆吃了午飯,倆人又叫了熊玲惜,來到了實驗室中。
謝清打開自己的筆記本,將凌晨思考出來的內容,發給倆人參詳一下,然后開始設計實驗。
既然要探明基本元素的電場共鳴頻率,那他們就從最輕的氫元素開始,然后是氦、鋰、鈹…一個個元素向上。
下午三點半,他們開始了一個嘗試,用液氫作為原材料,然后啟動靜電場,開始了初步的實驗觀測。
整整忙碌兩個星期,他們初步完成了前八種元素的一些實驗。
在實驗過程中,謝清三人一直試圖找出,電場作用在這些元素上的某種規律。
無數次的實驗中,他們終于看到了一絲曙光。
“溫度,物質的溫度,特別是低溫狀態下的固體物質。”謝清眼前的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統計表。
其中被他放在中間的幾份統計表,上面羅列了八種元素,在不同溫度下,通過覆蓋靜電場,可以實現電催化的效率情況。
“這個溫度,還真有一些規律。”程存武將氫、氦、鋰、鈹、硼、碳、氮、氧的共鳴溫度統計出來。
其中氫是負24攝氏度,氦是負123攝氏度,鋰是負26攝氏度,鈹是負37攝氏度、硼是負45攝氏度、碳是負56攝氏度、氮是負66攝氏度、氧是負78攝氏度。
對于這些數據,熊玲惜預測道:“那接下來的氟,電場共鳴溫度則應該是在負80~90攝氏度之間,但氖元素和氦是同族,我猜測可能會和氦差不多。”
“試一下就知道。”謝清說完,抽出一張白紙,在上面寫下了兩個實驗設計。
按照實驗設計,他們果然負80~90攝氏度的區間中,發現了氟元素的電場共鳴頻率。
而惰性氣體同族的氖元素,則和熊玲惜預測的情況大致相同,該元素的電場共鳴溫度,在負127攝氏度左右。
晚上,實驗室內仍然燈火通明。
三人興奮不已的討論著。
熊玲惜指著柱狀圖說道:“如果按照現在的估算,我預測一下鈉、鎂、鋁、硅、磷、硫、氯和氬,其電場共鳴溫度,也應該在這個區間內遞進。”
“可是19號~36號呢?”程存武有些疑惑起來。
此時謝清開口說道:“溫度間隔的區間,可能從大概等于10攝氏度,變成大概等于4攝氏度。”
“有點道理。”程存武思考起來。
當然,僅僅是溫度還不夠產生電場共鳴,這個電場共鳴,還需要另一個要素配合,那就是電場強度。
因此組成電場共鳴的核心原理,就是電場強度+物質溫度,而電場強度也隨著原子外層電子數的增加,而呈現出遞增加的現象。
這個溫度和強度,低了不行,高了不行,不同時達到最佳耦合也不行。
當溫度和電場強度都達到最佳的時候,元素的化學反應效率達到了最高,就算是惰性氣體中的氦、氖,都可以產生相對比較高的化合反應。
謝清團隊嘗試,實驗氫氣和單質碳合成甲烷。
在這個合成過程中,他們進一步發現了電場合成的原理,就是賦予物質一個臨時的電場力,在某個特定溫度下,可以讓該電場力在物質保留比較長的時間,通常可以達到20~70分鐘左右。
而被賦予了電場力的物質,遇到其 他物質,就會變得很容易結合在一起。
謝清將這種現象稱為“活化”,即物質變得高度活躍,很容易和其他物質發生反應。
如果兩種物質都是活化物質,它們的結合更加容易。
在單質碳和氫氣反應,合成甲烷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系統的綜合熱效率,竟然高達86.7,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熱效率。
要知道,采用N16作為催化劑,分解大分子有機物形成甲烷的過程中,綜合熱效率才63.54~71.63左右。
而他們設計的實驗,由于不是專業設計的設備,整套反應系統非常粗糙,肯定不是該反應的最高綜合熱效率。
如此高效的反應,讓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單憑這個發現,就可以節約非常多化學反應中不必要的能耗,看來我們發現了一個了不得的東西。”程存武呼吸都有些急促起來了。
謝清冷靜下來后,想了想說道:“當務之急,是確定接下來的那些元素的電場共鳴規律,是否和我們意料之中的那樣。”
“嗯!我贊同。”熊玲惜點了點頭。
三人又花了一個多星期時間,由于這一次有電場共鳴的規律,他們的實驗非常精確。
基本一種元素只需要三四次微調,就可以測出其電場共鳴的溫度和電場強度,一個多星期時間,他們測試到了46種元素,和之前的8種一樣,都符合那一套規律模型。
基本元素的電場共鳴規律,處于負24~135攝氏度之間,和原子外層電子數呈負相關;而電場強度和反應共鳴,則呈正相關。
他們關鍵相關數據,得出了電催化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當他們的論文完成后,時間已經到了11月16日,而且作為他們的導師賀穩,也當天收到了該論文的初稿。
三五第一_www.35wx.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