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到了八月,穆紅裳的抄書還沒有結束,那些兵書早已經又抄了兩遍,可祖母還沒有發話免了罰,然而穆紅裳卻沒像是之前那樣日日抱怨了,原因無他,從五月到八月,每日兩個時辰,接連抄了三個月的書,她都有點習慣了。習慣了,也不覺得特別負擔,也就沒再像從前一樣,日日要花些功夫來求祖母免了罰。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重要的節日,尤其對于穆家來說,中秋節更是像過年一樣重要的節日。按照慣例,每年朝廷中秋、過年前都要勞軍,穆家捎往邊關的馬車也會跟著朝廷勞軍的馬隊一起出發。安國公府三位爺并一位少爺都在邊關,要捎去的東西不少,因此從七月初開始,安國公夫人和她的幾個妯娌就一直在忙著整理捎往邊關的東西。
按照慣例,勞軍欽差過了中元節就出發,押送勞軍物資走得慢,到邊關得二十幾日,趕在中秋前到達北境,將勞軍物資交割,再帶著圣旨將北境每個駐軍要塞都走一遍,慰勞軍士,之后帶著燕北路經略安撫使和各位將軍的謝恩折子回來,快馬加鞭,差不多八月底回到京城。
對于安國公府來說,從七月初到八月底,真真算得上是整整兩個月都在為中秋這一個節日忙活。七月底往邊關捎的東西送走,立刻開始準備府里辦節。
往京中各家送的節禮、家中仆婦下人的賞銀、祭祀用的各樣物品都得準備,孩子們的新衣要做出來,送禮用的月餅也得提前制,往平安州和梁州兩位姑奶奶家的節禮,還有妯娌們娘家的節禮都要趕著送去,還要提前準備著八月十四命婦進宮領宴的諸項事宜。
事情又多又雜,這些全要在短短十幾日之內安排好,不僅安國公夫人這個當家主母從早忙到晚,幾個妯娌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就連早就不管事的穆老夫人也在忙著,一時忙著看送往女兒家里的禮單,一時又催著開庫房,給孩子們找衣料。
整個國公府都在忙碌,也就孩子們還一如往日,早上起來,六個孩子排成一排練功做早課,接著到書房跟著先生讀書,接著是孩子們一起到穆老夫人這里吃午飯,吃過午飯,挨罰的穆紅裳留下來抄書。而男孩子們,除了穆錦衣以外,都要回去書房,跟著先生學兵法,為了將來上戰場做準備,而十二歲的穆錦衣因為年紀小,還不需要讀兵書,撒歡去玩就好,只等著晚上晚飯前,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練功做晚課。
與京中其他世家大族的子弟相比,穆家的孩子們過得十分辛苦,因為他們以后要上戰場。為了領軍鎮守一方,也為了在殘酷的戰爭中保住命,他們必須過得辛苦。
從五歲學扎馬步開始,基本功練兩年,七歲開始學拳腳功夫,十歲學兵器,先學長槍。十歲的孩子甚至還沒有長槍高,先從最輕的竹槍練起,一點一點換,越換越重。
穆家世代為將,家傳的功夫是長槍,穆家子各個都要練。當然,學了長槍也不一定都要用,只是家傳的功夫必須要會而已,最終用什么兵器,還是要家里的武師父按照每個孩子的特點選,擅長什么用什么。比如已經上了戰場的穆征衣因為天生力氣大,因此用一把分量十足的偃月刀,而穆紅裳的親哥穆鐵衣一把鐵弓箭無虛發,近身兵器用的是一根略細的雙頭戟。
武將都得騎馬,因此穆家子用的兵器大多都是適合走馬打仗的長兵,倒是很少用京中官家少爺們常學的長劍。長劍是君子之器,用著是好看些,可惜用來打仗不太實用。
穆家的孩子們十一歲開始學御馬,十二歲開始學在馬上使用兵器。安國公府這一條街上,隔三差五就能看見安國公府正門大開,安國公或者國公府武師傅騎馬帶頭,身后跟著六七個半大孩子,背后背著兵器,騎著大小不一的馬,一個接一個的從安國公府出來,排成一串跑過長街,往城外跑馬。
一大串的未來武將一起出門跑馬,看起來真是雄赳赳氣昂昂。呃…也不都是未來武將,至少每次都排在倒數第二的那個小丫頭以后就不是武將。她也是這一大串孩子中唯一一個背上沒有背著兵器的,兄弟們都背著武將長兵,只有她這個未來不需要騎馬打仗的大小姐,腰間掛著一柄細長略彎的唐刀。
京里人都知道,安國公府的寶貝疙瘩,安國公府唯一的女娃娃穆紅裳,平生最喜歡的事就是出門跑馬。
穆老夫人實在是太慣孩子了!怎么能把個女娃娃養得這樣野,居然允許她隔三差五跟著兄弟們一同出門跑馬,將女娃娃養得如此沒規矩,將來嫁了人她婆家可要頭疼了。京中有許多人在背地里這樣說。
但也有些人,卻不這樣看。在他們看來,安國公府慣著穆大小姐,那是因為他們慣得起。這穆大小姐母親是郡主,父親是皇上倚重信任的公爵,將來她嫁到誰家,婆家也不敢給她委屈受。穆老夫人正是心里有底,才敢這樣慣著孫女。這樣出身的女孩子,需要德容言功的拘著自己討好婆家嗎?自然是不用的!君不見魏皇后所生的三公主也是個性活潑,喜歡走馬,嫁了人也沒改了性子,駙馬敢拘著她嗎?道理其實是一樣的。
但不管旁人怎么議論,這些閑話都傳不到安國公府里去。穆老夫人一如既往慣孩子,穆紅裳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大多數時候撒個嬌就能如意,不過是跟兄弟們出門跑個馬,在穆老夫人看來簡直不是事兒。
再說了,京中貴女會騎馬的不少,魏皇后所出的三公主愛馬,最喜歡春日里穿一身紅衣,騎著她那匹雪白的大宛良駒出門賞花,遠遠看去像是一幅畫,因此貴女圈子中走馬踏春蔚然成風。憑什么旁人走馬賞春可以,她的紅裳出城跑馬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