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2章 探索與生產

  三部合居的村莊,被秦鈞命名為“龍村”。

  以后發展起來,就是“龍城”了!

  把龍村的內政基本搞定,秦鈞就開始在周邊地區進行大力探索,同時組織村民完成各種物資的生產。

  他開發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原來虎姓部落的石鹽。

  那些灰色石鹽是原始人在捕獵時,發現許多動物會在某個山壁舔舐那里的石頭,于是自己也過去舔了舔發現是咸的,再把石頭采回來研磨成粉就是灰鹽了。

  秦鈞讓冰帶著去看了一下,那個山壁位于一處巖石內凹處,平時不受雨淋所以才能長期保持在地表,否則這種易溶的石頭早就被水消蝕光了。

  這樣一個天然的露天鹽礦,簡直就是上天對原始人的賜予!

  秦鈞當即帶著人,用石斧挖出了一批灰鹽礦,用羊皮包裹著帶回龍村。

  取出一部分灰鹽礦敲碎磨細,放入有清水的陶罐溶解直到飽和。

  另一個陶罐下面挖個洞,一層層鋪上洗干凈的砂巖石塊、沙子、木炭、瓦片,把鹽礦溶液倒進去完成過濾,可以多過濾幾遍直到清澈。

  接著就是開始煮了,因為是要把水分蒸發掉,所以選用敞口開闊的陶盆。

  水裝進去之后,先用木棍比一下水位,用石刀劃出一個刻度。

  鹵水先大火煮開再轉小火慢煮,等煮到還剩差不多三分之二水的時候,把陶盆從爐子上拿開讓水漸漸平靜下來,可以看到水下已經有白色晶體析出,這些晶體應該就是食鹽氯化鈉了。

  把陶盆里的水倒進另一個盆,底下的食鹽收集起來嘗一嘗…

  嗯,很純的咸味!

  剩下的鹵水繼續煮,然后隔一段時間就拿下來倒過盆,把析出的晶體嘗一嘗。

  到后面析出來的東西有苦味,它們就不是氯化鈉而是氯化鎂之類的物質,對人體有害不能用來當調料。

  煮鹽的原理就在于此:鹵水中包含各種不同的溶質,隨著水分蒸發這些溶質不是一起析出,而是有一個先后順序“排隊”出來,氯化鈉會率先析出大部分,然后其他的物質才跟著析出結晶。

  具體的情況當然復雜得多,不過大體就是這么個思路。

  把鹵水裝回到最開始的陶盆里,還是用原來那根木棍測量水位,在略往上一點的位置再劃一個刻度。

  下次再煮鹽,就不需要一次次品嘗了。

  把水加到上面那一個刻度,煮到下面的刻度立刻停火冷卻,得到的結晶物質就是高純度的食鹽。

  如果有豆子,最后的鹵水可以用來點豆腐,現在就只能是倒入河里丟棄。

  秦鈞完成第一次試驗,接下來就可以交給族人去完成。

  敲碎研磨、飽和溶解、過濾、熬煮…

  幾個步驟都非常簡單,唯一有技術含量的“煮”部分,因為有秦鈞制作的刻度木棍,對原始人來說也沒有任何難度。

  他們用了三四天的時間,才把帶回來的鹽礦全部消耗完。

  最終得到的產品,是整整一大罐雪白的鹽。

  對這種“魔法”一般的神奇變化,整個龍村的原始人都充滿了好奇,除了奴隸們不敢四處亂走,所有夏族人沒事都跑來圍觀煮鹽。

  偶爾秦鈞讓他們嘗一點,這些人就在那里“嘻嘻嘻”地笑。

  煮過提純的食鹽,比原來的灰鹽要健康一些,但下在肉湯里口感其實差不了多少。

  不過這鹽賣相好啊!

  對原始人來說,秦鈞就像在秋天變出了“雪”,而且這些雪還是咸的一樣。

  拿這些鹽出去交換,絕對能得到其他部落的歡迎!

  除了煮鹽之外,秦鈞接下來還搞出了陶車、馬鞍…和最重要的,醫藥!

  他經常會到外面去轉一轉,看看周邊這片地區有什么可用的資源。

  為了防止“硬核騎馬”把蛋硌壞,影響將來刷孩子的大計,秦鈞用羊皮內部填充茅草做成了馬鞍,這樣再騎馬就舒服多了。

  當然馬鐙他還是憋著,沒有提前幾千年搞出來。

  秦鈞從野外收集到的藥材,有榆樹皮、柳樹枝、車前草、錦葵、菊花、蒲公英等。

  這個時代根本沒有醫藥的概念,秦鈞拿著柳樹枝煮個水能治頭痛,在原始人看來就是無比神奇的事情。

  感冒發燒?

  剛開始當然是“多喝溫開水”,后來則改為車前草切碎泡水喝!

  傷口發炎?

  錦葵葉花榨汁,內服外敷!

  腹瀉?

  榆樹皮泡水喝!

  高血壓?

  菊花泡水喝…等等,原始人哪來的高血壓啊?

  簡單的頭昏腦熱,秦鈞處理一下基本都能康復。

  至于更復雜的病癥,當然還是聽天由命了!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大雪紛飛的冬季降臨,哪怕有馬秦鈞也無法繼續出去探索,只能是窩在村子里刷孩子。

  第二年春天來臨,秦鈞才又可以出去浪。

  這一天,他騎著馬在外面兜了一圈,幸運地在野外發現了幾株薺菜。

  薺菜是一種營養豐富,還能作為藥材使用的野菜。

  用薺菜去根搗碎,以開水浸泡得到的汁液可以用于處理皮疹、潰瘍、傷口,食用有明目中和、健胃消食之功效。

  就算單純作為食物,薺菜的味道也很不錯。

  詩曰:“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秦鈞在河邊一個高地上,用竹籬茅草蓋了一個“苗圃”。

  田圃里翻除掉野草石頭,用河泥和樹林里的腐殖質混合鋪了一層,上面栽種了不少雜七雜八的東西。這次找來的薺菜也被秦鈞種了上去,打算等它們開花結籽數量多起來,再擴散到野外使其自然生長。

  回到村子里面,族人和奴隸們都在勞作。

  秦鈞來到一個室內的陶器“作坊”,里面有兩個野人奴隸正在制作土坯,使用的正是秦鈞發明設計的陶輪。

  黏土制成的圓盤燒成陶器,在河邊用砂巖進一步打磨平整。

  陶輪安裝在木軸上,木軸底部削尖立在石頭上減少摩擦力,再做一個支架就可以轉動起來。

  不過陶輪的動力問題,卻費了秦鈞不少心思。

  什么“皮繩傳動”、“齒輪傳動”、“奴隸躺在地上用手搖動”都嘗試過,但是效果始終不如人意。

  比如用皮繩作為傳動,由于皮繩需要繃直才能傳遞摩擦力,如果動力來自側面那木軸就會得到一個側力。這個時代又沒有軸承,木軸與支架之間只能是松散連接,被皮繩側著一拉就轉不動了!

  如果改成皮繩兩側拉直,繞過支架再合并形成閉環,則是結構過于復雜能量損耗太大。

  至于陶器齒輪?呵呵,不提也罷!

  最后的辦法是在木軸下方做個架子,裝一個用黏土加干草做成晾干的“大泥盤”。

  使用的時候轉動厚重的泥盤,在慣性的作用下間歇輸出動力。

  有了能轉動起來的陶輪,制作陶器就簡便了許多。

  柔軟的黏土放在陶輪上旋轉,可以快速制作出圓形的器皿,質量比盤泥條做出來的那些要好得多。

  這期間隨著工匠的手藝提升,他們出產的陶器開始跟食鹽一樣“暢銷”。

  除了原來的龍、虎、豹三個部落,周邊地區還有十一個夏族部落和兩個野人部落,秦鈞非常積極地推動與他們的交流。

  在推銷食鹽和新式陶器的同時,他還向那些部落征集資源。

  一棵罕見的植物,可以換一個新式陶罐。

  奇怪的石頭也可以拿來換,但要知道是從哪里撿來的。

  秦鈞還向他們特別指出,如果能找到“籽多又大”的野草,可以換十個新式陶罐,或者整整一小罐食鹽!

  這個懸賞令,對本村的族人同樣適用,只是獎勵的方式略有區別。

  秦鈞就是要盡可能發動人力,讓他們幫自己搜尋發現周圍的資源,這樣總比他一個人要高效得多。

夢想島中文    模擬文明游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