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議之后,勃蘭登堡也開始了戰爭動員。首先是經濟上的準備,在處理科特布斯城的問題上凱文已經花掉了大量的金錢,而這一次,凱文將壓箱底的錢也全部拿了出來,領地的金庫被他全部搬空。
作為他的盟友,胡斯教徒不僅在情報上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這一次胡斯教徒還允許他鐵砂等原料的貨款可以延期支付,甚至還將一大筆的金錢借給了凱文,這筆金錢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目前凱文緊張的經濟情況。
在羅德尼等人的商議上,勃蘭登堡的部署是這樣的。原來科特布斯城的城防軍和一部分的打著勃蘭登堡的防衛隊旗號的胡斯教徒混編,再加上一些臨時雇傭的小的傭兵團,組成防御部隊,主要駐扎在兩個城堡,主要作為總的后備隊和防衛部隊,這部分的軍力由羅德尼和齊格弗里德負責,奧凡和老弗雷則負責輔佐他們。
而外出野戰的主力則是由勃蘭登堡的常備軍和貝奧武夫的北方人組成,這些是勃蘭登堡的核心戰力,也是士氣和忠誠心最高的部隊。值得一提的是,貝奧武夫的北方人在與哥倫多之戰后,在市場上買入了不少野蠻人的俘虜,現在他的北方人作戰部隊也有不少的人,在良好的裝備下,儼然是目前勃蘭登堡最強大的戰力了。
作為戰力的補充,凱文還雇傭了斯福爾扎的傭兵團,他們在和野蠻人決戰之后損失較大的他們并沒有像其它傭兵團去帝國西部作戰,而是一直在修整,沒有離開過科特布斯城,這次正好被凱文雇傭。
由于這次并不是只是單純的戰斗,期間還要涉及到不少政治上的交鋒或者談判,因此凱文還是親自前往了前線。他軍事上,他帶上了貝奧武夫和斯皮諾拉作為他的助手,而老弗雷和羅德尼則必須要留在領地去穩固領地的局勢。在“孫氏制造”研究部做的特拉斯還有他的朋友也被凱文拉過來充當了隨軍的魔法師。
這個世界的戰斗并不是馬上就能打起來的,在得知阿爾布雷希特入侵的消息后,凱文他們花上了近4天的時間才完成了軍隊的集結,和保證了一部分的物資,至于后續的補給和物資則會在之后慢慢運上前線。
雖然阿爾布雷希特動員的比凱文早得多,但是他的軍隊更為的分散,離開勃蘭登堡也遠,在凱文將部隊開進邊境地區的時候,他的部隊才剛剛完成了集結。
在經歷了近一個星期的行軍之后,阿爾布雷希特終于帶領著他的部隊到達了勃蘭登堡的邊境,在那邊等著他的已經是建設了近一周防御工事的凱文了。
現在雙方的軍力對比是這樣的,阿爾布雷希特擁有8000人的軍隊,其中4000人是臨時雇傭的傭兵,還有一支人數在150人左右的騎士團,那是寶劍騎士團的剩下的部分。
和他對陣的凱文則有3000人的軍隊,其中1500人是斯福爾扎的傭兵團和一些小型的傭兵團,剩下的1500人則是勃蘭登堡的常備軍,其中貝奧武夫統領的北方人有近100人。
雖然凱文在數量上處于下風,但是他的營寨通過短暫的建設已經有不錯的防御工事了,更是興建了兩座法師塔,供特拉斯和他的朋友愛迪生使用。
阿爾布雷希特立下了營寨之后就派出了部分傭兵開始進行了試探性的進攻,這些可憐的炮灰很快就遭受到了打擊,還沒有接近營寨就被一陣亂箭射退,剛剛從“孫氏制造”中新出產的魔法箭矢像不要錢一樣的射向了那群可憐人。那個傭兵團在被射倒了近百人后匆匆的撤退了。
看到凱文那邊這么強硬的回擊,阿爾布雷希特明白了他遇到了勃蘭登堡的主力了,他很興奮,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來了,只要在這里擊潰了勃蘭登堡的主力,那么科特布斯城必定能夠回到自己的手中,甚至有可能能夠一口吞下目前比較富裕的勃蘭登堡了。
阿爾布雷希特本來擔憂凱文會將部隊依托科特布斯城進行防守,他對于能否在皇帝或者其它人干涉前攻破科特布斯城沒有信心,但看到凱文放棄了防守戰略,選擇了迎擊,他也放棄了深入勃蘭登堡領地的計劃,轉而將目標定為了擊潰凱文的主力。
雖然阿爾布雷希特很想馬上就想凱文決戰,但是他卻先駐扎好了營寨,然后派人給凱文下了戰書,要求和他決戰。
看到阿爾布雷希特的戰書,凱文當然不會同意,他有著堅固的營寨,傻子到野外去和阿爾布雷希特拼命。當即,他就告訴阿爾布雷希特的使者,他最近有些忙,沒有空去決戰。
收到凱文回復的阿爾布雷希特氣的不清,又寫了一封措詞更為強烈的挑戰書給凱文,上面帶上了許多侮辱性的話語和對凱文人格的質疑。貝奧武夫看了這封挑戰書氣的要命,如果不是凱文攔著他就要砍死送信的信使了。
但是,這些話語對于過去在網絡上和眾多噴子血戰過的鍵盤俠凱文來說卻沒什么影響,過去的經歷早讓他的臉皮和城墻一樣厚了。他當即回了一封信件給了信使,信上除了一些他想要和阿爾布雷希特達成一些超友誼的關系之外,還特別問候了阿爾布雷希特家族的祖先,和當年哥薩克人會給蘇丹的信有一些相似。
接到凱文的回信之后阿爾布雷希特很生氣,當場就下令第二天全面進攻凱文的營寨。
第二天,阿爾布雷希特果然出動了大隊的人馬,不僅派出了那些傭兵團,連自己本來領地的軍隊也出動了不少。除了留下一些軍隊和寶劍騎士團作為預備隊之外,他將所有的部隊都派了出去,打算全力攻擊,一次性解決凱文。
而此時,凱文坐在營寨之中,旁邊陪伴著他的是一身戎裝的海芙約特,一邊喝著剛泡好的茶,看著貝奧武夫在忙前忙后的指揮著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