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六八七、新朝自有新氣象(三)

  一住供精彩。

明末風暴687_明末風暴全文_六八七、新朝自有新氣象(三)來自  俞襄并沒有在俞國振的登基儀式上公開露面,至少沒有站在俞國振的身邊去,他一身華夏軍的制服,看上去和普通的華夏軍沒有什么區別,若是有的話,就是他站在方子儀的身邊。//

  看//在俞國振去召開國務聯席會議的時候,他們母子則是隨意地坐在碼頭江畔的一幢高樓之上。

  “母親…啊,以后要稱母后了,你似乎不是很高興?”俞襄的性子比起俞國振要跳脫,他出生的時候俞國振基業已經小成,此后的成長又趕上新襄事業蒸蒸日上,這讓他的性格也帶著了一些昂揚的銳氣和稍許傲氣。

  不過他身為長子,與方子儀的關系最為親近。

  “自然不高興…襄兒,皇帝皇后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有時間,你去見見慈良,他會告訴你,太子也不好當的。”

  “我對當什么太子沒興趣!我想的是當大將,這一回父親該會分封元帥吧?可惜了,要再晚幾年,我也可以弄個元帥當當,聽聞北面建虜之后又出了羅剎人,我要去打羅剎人!”

  年少氣盛的俞襄在母親面前還展露出幾分孩子氣,方子儀卻沒有因為他的孩子氣而掉以輕心――俞國振的兒子,怎么會亂說話,這小子在玩心眼!

  “你是說真的?”她輕輕皺眉:“你想去北面?”

  俞國振準備與羅剎人爭奪黑水和北海之事,在華夏高層已經是人盡皆知了。為了能動員全部力量,俞國振將黑水、北海對于華夏的意義說得很透徹:即使如今的實學技藝還無法完全開拓黑水與北海,但在不遠的將來,這些地方也必然將為華夏進一步工業化提供無盡的資源。而且,在華夏收復遼東之后,在遼東推廣大種植園農業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遼東肥沃的黑土、廣闊的平原與規模化的農業生產相得益彰,僅僅三年功夫。就成為華夏最大的油料作物供應地和第三大糧食供應地,而鍋駝機的廣泛使用,也讓東北那原始森林開始為華夏的造船、建筑和家俱等行業提供上佳的原料。

  總之,這一仗必打,而且打了之后,對華夏的好處極大!

  但是俞襄想去與羅剎人作戰,就非方子儀所愿了。換了別的時候。太子自然不會輕易出征,那可是國之儲君。但以方子儀對自己丈夫和兒子的認識。俞國振真會做出讓俞襄出征的舉動,而且會作為一個普通軍官出征,卻不是坐鎮于安全之處指揮的統帥!

  “瞞不過娘親。”俞襄笑了起來,然后眼睛微微瞇了一下:“此戰之后,陸上的大戰就不會太多了,想要立功,只怕是最后的機會。除非娘親愿意讓我轉到海軍去,或者還能撈著仗打。”

  方子儀沉默了好一會兒沒有出聲。

  她知道。新朝自有新氣象,俞國振早就在家庭會議里宣布了。今后俞家子孫,未服兵役者,不得繼任皇位,甚至不得封有爵位。用俞國振的話說,就是不對這個國家承擔責任者,就無權享受這個國家收獲尊重。這個命令在家內有兒子的幾個女子心中,都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但俞國振別的事情依著他們,這件事情卻堅持不肯讓步,最終眾人只能服從。

  “各位伯伯叔叔們都說我是當然的下一任皇帝,但我不愿意讓人覺得,我只是有個好老子,便可以當皇帝。況且,一國之帝若不知兵…”

  “你不必想著說服我,我是不會同意你去冒這個險的,哪怕你不繼任帝位。”方子儀緩慢地道:“此前我一直在替你父親擔心,如今又要為你擔心…我不明白,你們為何非要以身涉險,非要讓我揪心!”

  俞襄撓了撓頭,知趣地閉住了嘴,說服方子儀的事情,看來還是得交給無所不能的老子啊。

  正在這時,他聽得下邊廣場一陣喧嘩,有人大叫“出來了出來了”,他傾出身向那邊看去,恰好見著幾個文官在士兵護衛下將新的文告貼在公示欄處。

  “方才是朝廷組成,已經讓底下人議論紛紛了,現在應當是國號、首都與旗號吧,父親會定國都于何處?”

  這個問題因為俞襄的級別不夠,所以他都不知道,因此他內心中也滿是好奇。

  而擠在廣場上的左興更是等不及,催促滕漁道:“如何,如何,都城是不是在金陵?”

  國號為華夏,是沒有什么懸念的,以紅邊金底赤龍旗為國旗,這也不出人意外,但唯獨這個都城之所,卻讓人吃驚。

  “不是,不是金陵!”滕漁訝然道。

  “那是燕京?”

  “也不是,都不是,都城暫時不定,以上海為代國都,以燕京為北京,金陵為南京,西安為西京…為何會是上海?”

  這個疑問不僅他有,幾乎所有人都有。

  便是聯席會議的會場內,仍然有人在低聲討論這個問題,比如崇禎身邊,沈猶龍便極為不解:“上海這些年雖然發展迅速,卻不適為都,俞濟民只以之為代國都,證明上海也不是他的最好選擇,陛下,為何他不選金陵或者燕京?”

  “此事我倒是知曉,他曾說過,這兩地傳統太過根深蒂固,若是立都于此,難免百官會受城中的一些積習所染。”

  對于燕京與金陵來說,都是古都之所在,也是國家精華之地,漫長的都城史給它們帶來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同時也讓它們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舊朝廷的貪官污吏們將一些積習傳到民間,再由民間將它傳給新朝。俞國振想要盡可能地避免這些積習的污染,只能另擇一地為都城。

  至于確定它們為三京。則是因為它們積淀的歷史文化太多,適合作為文化中心進行保護。

  緊接著是各個官員任命情況,先是中央的次輔任命,俞國振一共任命了四名次輔,將岸、王傳臚、章篪、張正四人,其中章篪獲得任命,最讓人吃驚。這四名次輔除了章篪之外,都有十年以上主政地方的經歷。俞國振很明確地說,未曾有十年以上的地方經歷,不得入中樞充任中層以上官職,以此來避免那些幸進之徒和脫離地氣只知道衙署斗爭的“能人”。

  而地方官員任命則甚為順利,此時華夏領土廣大,直轄之地便有五十四省,五十四名各省督撫、駐軍總兵宣布出來。在座諸人中大約有三分之一便已經各司所職。崇禎看到這一幕,心中頓時了然。這次參與聯席會議的剩余人等。大約就是中樞部、院的各級要員了。

  俞國振并不蠢,如今便要在華夏推廣選舉制,結果必然是一場鬧劇,對于搞什么分封,更是將有限的資源花費在內耗上的勾當。在俞國振看來,中央集權乃是治理一個大國必然的選擇,即使是后世花旗國。其本質依然是中央集權,只不過集權的方式與華夏不同罷了――否則也不會有南北戰爭這樣的事情發生。正是擁有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故此其才能發動牧歌式的西進運動,才能在短短百余年間修出數十萬公里的鐵路。才能吸納世界英才坐享兩次世界大戰之利。

  而與之最成相反的例子,莫過于擁有強x之都的白象國了,因為沒有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所有的政策,都無法得到貫徹,甚至連被認為包治百病的民主政治,都無法改變其落后的源于奴隸社會的種姓制度。于是乎一個無論是人口還是資源都極具潛力的國家,生生成了四不象。

  因此,他的整個政權框架,仍然是圍繞著中央集權展開。

  與此前高達九成九甚至十成的贊成票不同,官員任命上反對的聲音多了些,贊成票的比率是九成五。這在俞國振意料之中,因為其中有些人,是他安排地投反對票――只是為了證明,投反對票者并不會受到追究。

  在人員任命全部結束之后,接下來,就是讓崇禎等人略有些緊張的了,女真諸部如何處置,沒有誰會關心,哪怕俞國振將之全部殺了,都沒有人有意見,關鍵是前朝的這些官員,還有朱明皇族,俞國振此前說是要將他們妥善安置,可如何妥善安置法?

  “前明各級官員,一律去職,各人按各自意愿,可以有三個選擇。”俞國振開口道:“其一,乃是經過考核,入廣西省、海南省、大員省、廣南省、交趾省、呂宋省六省基層任調研員,在四年調研學習之后,再擇才任免,原則上最初職務不可為主官,只能為屬員。”

  這第一項明顯是針對那些尚有雄心壯志又年紀不大的前明官員的,對他們來說,花上四年時間融入華夏體制,算不得什么,華夏多達十九個部,比起大明的六個部來說可以說機會多得多,因此花四年時間博一下二十年后的前途,絕對沒有問題。

  “其二,一些名高望重的前輩耄宿,可以進行禮部下各歷史博物院任職,為往圣續絕學,乃歷史博物院之職司…”

  俞國振將歷史博物院的“重要”意義說了一遍,而舊朝官員面面相覷,誰都知道,這歷史博物院大約就是古玩金石展覽之所,將他們安排在這里,與那些從古墓里挖出來的古董相處,其實就是剝奪了他們任親民官或者主事官的權力,這個位置,只是給他們養老罷了。

  “其中,我將在燕京設故宮博物院,在金陵設金陵博物院,在西安設西京博物院,若是諸位有意,亦可在這三大博物院中各任職司,無論想擔任閣老還是尚書,我都沒有意見。這三大博物院將向百姓開放,百姓只需交納少許費用,便可入內參觀,所收取費用,用于博物院維護。”

  這個消息極為震憾,就算俞國振不以燕京與金陵為都城,可是這兩地的皇宮,原本為其行宮保存,結果俞國振生生將之充為博物院!而且聽俞國振的口吻,似乎要在這里保留一套前明的典章制度與禮儀,讓百姓前來參觀!

  崇禎苦笑起來,最初時他還想當故宮博物院的院長,現在看來,自己還是住在羿城比較合適啊。

  他不想成為眾人參觀的對象,象是他在新襄時見到過的動物園,那里裝著不少動物,供各地孩子們觀看。

  “其三,則是退休致仕,新朝在一年內按照此前官職發放定額退休金,一年之后取消。”

  “至于前朝宗室,許其自擇其業,與官員一般待遇,只是不發放退休金。”俞國振末了又道。

  崇禎搖了搖頭,微微嘆了口氣。

  (繼續努力中!)

  明末風暴687_明末風暴全文_六八七、新朝自有新氣象(三)更新完畢!

夢想島中文    明末風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