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香港演藝工作人員片酬畸高,主要是指那些賣座導演和當紅影星。⊙四⊙五⊙中⊙文     比如王經導演的片子經常熱賣,他拿到導演片酬不僅高,而且往往擁有票房分成;又比如劉德樺雖然在香港名氣不是最大,但他在臺灣卻紅得發紫,所以他現在的片酬拿到了800萬,直追周閏發、周星池等人,甚至超過了許貫文、許貫杰兄弟。
    至于那些二三流的導演和演員,雖然收入也比以前明顯增多,但那是因為港片繁榮的原因,這些人拿的片酬還是比較合理的。
    臺灣片商抱怨香港演藝人員片酬太高抬升制片廠成本,但他們其實自己也有責任,因為港星的片酬就是這幫家伙給哄抬起來的,現在想收卻收不住了。
    在另外一個時空,雙方第二輪談判關于片酬問題的結果,是讓向驊強作為召集人,從中協調香港演藝工作人員的合理片酬。但即便以向驊強的幫會大佬背景,協調起來同樣是不了了之,你管天管地還能管人家賺多少錢?
    雙方唇槍舌劍的爭論一陣,香港制片商一個個都不怎么說話,焦點集中在許貫文這個香港演藝協會的會長身上。
    許貫文說道:“這種事我做不來。當初協會成立的時候,大家選我當會長是對我的信任。我的責任是為香港演藝人員爭取權利,而不是幫助第三方來壓力他們的片酬。”
    “這事…還是康先生做決定吧。”何貫昌突然開口道。
    所有人都看向康劍飛,等待著他最終表態。
    如果說解決合同糾紛問題時,康劍飛掌握著大量藝人資源是個優勢,那么在協調演藝人員片酬上。康劍飛面對的就是一樁麻煩事情。
    那么多的導演、演員簽在你的公司、跟著你混,你好意思幫著外人壓他們片酬嗎?
    只要康劍飛同意做這件事,那么不管成功與否,他都會得罪一大批導演和影星。那些人或許表面上不敢說什么,但心里絕對會不爽。在背后議論咒罵是肯定的事情。
    康劍飛早就是個老狐貍了,怎么可能干這種犯眾怒的事情,他臉上帶著玩味的笑容說:“你們覺得港片的成本是被當紅影星和導演的片酬拉高的?”
    楊登奎說道:“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現在投資拍部2000萬的港片,光主演和導演的片酬就是1000萬多萬,如果再來兩三個當紅配角。那人工成本就已經超過1500萬了。剩下的500萬還能干什么?導演只能粗制濫造拍爛片來糊弄觀眾。”
    “錯!”康劍飛突然一聲暴喝,把會議室里的人都嚇了一跳,他笑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導演和影星的問題,投資方、制片方需要擔更多的責任!”
    吳敦一頭霧水地問:“這又是什么說法?”
    康劍飛繼續說道:“為什么會出現人工成本占電影總預算一半多的情況?最根源的問題就出在各位的身上。你們想要大明星大卡司大導演。不看劇本只認臉,誰紅就請誰,為了票房這本來無可厚非,但這實質上是哄抬了明星的片酬。”
    王英祥說:“不是明星我請來做什么?”
    康劍飛道:“如果把拍電影當成普通的商業投資,那么你們這種行為,就是只看產品的原材料,而根本不去管產品的制作工藝和流程,甚至投錢的時候都不知道產品最終的樣子。然后消費者買到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他們不買賬了,產品積壓著銷不出去,這時你們反過來抱怨原材料太貴。這是本末倒置!電影是什么?電影賣的是內容。不單單只是明星。你們投資的時候就不能謹慎一點?”
    蔡松林辯駁道:“話不能這么說…”
    “就拿蔡老板的學者公司來說,”康劍飛直接打斷蔡松林的發言,“王家衛拿著幾個明星的片約和一個改編金庸小說的計劃,就能在你那里拿到上千萬港幣的投資。你在投資之前,真的做過謹慎的考慮?你連他想拍一部什么樣的片子都不知道。結果呢?結果是王家衛半年都沒把電影拍出來,反而把那1000多萬港幣的預算用完了。你這能怪影星的片酬太高?”
    蔡松林被說得老臉一紅,此事已經被圈內人當成笑話了。最后協商出來的解決辦法是:王家衛把好友劉鎮偉拉進劇組。用原班人馬另拍一部喜劇片,也就是后來的《東成西就》。
    僅僅才一個月的時間。劉鎮偉的《東成西就》已經殺青了,而王家衛的《東邪西毒》依舊進展緩慢,估計還得拍一年半載才能見到成片。
    “咳咳,這是特例。”楊登奎咳嗽一聲為蔡松林解圍。
    康劍飛冷笑道:“這是特例?十部臺資港片當中,起碼有六部以上是沒有劇本就上馬的,只要制片方簽了明星片約你們就敢投資!”
    臺灣八大片商只能默然以對,因為康劍飛說得都是事實。
    大家面面相覷地看了一陣,王英祥才說:“康先生說的也是實情,我們以后確實應該多加注意。但現在說這些于事無補,最重要的,還是如何把虛高的明星片酬給壓下來。”
    “亡羊補牢,未為晚矣,怎么能說于事無補呢?”康劍飛就是不肯接壓低明星片酬這個燙手山芋,他說道,“大家看看好萊塢,人家拍電影的流程有多么嚴謹,哪個好萊塢導演能隨隨便便簽幾個明星片約,連劇本甚至構思都沒有就敢找制片商和投資人出錢?我覺得,壓低明星片酬只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規范以后的電影制作流程。至少,各位在投資出錢的時候,得知道導演要拍的是什么玩意兒吧?”
    沒人吭聲,大家都若有所思,也有人露出不屑的表情。
    康劍飛繼續說道:“就拿王家衛的《東邪西毒》來說。一部戲真用得著請七八個一線影星?一兩個足矣!不要把觀眾都當成只認明星臉就掏錢的傻瓜。大卡司有大卡司的拍法,以現在港片的制作成本來看,想拍大卡司至少要投資3000萬以上,你投資2000萬就來拍大卡司,當然明星片酬占一大半了。如果你投資5000萬。那1500萬的明星片酬算個屁!又想明星扎堆又不肯掏足錢,拍出來的當然是大爛片。不是明星的片酬太高,而是你們投資的錢太少!想只出2000萬也可以,那就老老實實地拍個中等卡司的片子,請一兩個大明星做招牌就夠了,好好琢磨劇本、好好的提高影片質量。拍出來的電影未必比那些大明星扎堆的片子票房低。”
    康劍飛算是把話說得很清楚了,臺灣片商投資港片的時候,又想買好貨又不想掏夠錢,這世上哪有物廉價美的好事?
    掌控著整個臺灣市場片源的八大片商,此刻坐在會議室里。猶如孫子一般被康劍飛訓斥。肯定有人心里不爽,但他們卻不得不承認康劍飛說得很對,同時也思考著以后是不是該轉換投資思路——畢竟現在的臺灣觀眾都變精了,不像以前看到有香港明星主演就傻乎乎的掏錢進影院。
    康劍飛這番話不僅僅是對臺灣片商說的,還有陳容美、羅杰承這樣半路出家的香港制片商。他們根本就不懂電影,手里握著院線盲目地投資拍片,同樣只看明星不看劇本,導演用大卡司一忽悠就掏錢。最終釀成現在爛片扎堆的糟糕現狀。
    康劍飛此時已經完全主導這次會談,他說道:“我提議,香港電影從業者協會應該規范一個港片制作章程。這個章程不是強制性的。而是給制片方和投資人做參考,堅決抵制那種靠明星片約騙投資的導演。在座各位大都有家有業,那些導演可以趁著港片繁榮撈一票就走人,但你我卻是有制片公司、有院線公司的,把整個市場玩壞以后,最后損失最大的是誰?是你。也是我,是我們大家!”
    這下輪到香港的制片商們沉思了。康劍飛的話確實發人深省,甚至他們以前自己也考慮過這種問題。
    就算沒有康劍飛出現。1993年港片糟糕的票房現狀,也讓一大批香港從業人員警醒。他們紛紛上書港英政府,要求港府增設一個電影局,以官方力量來規范混亂的香港電影行業,但直到九七回歸,港英政府都沒有正面回應過此事,他們才不管香港電影的死活。
    康劍飛繼續說道:“明星的片酬是壓不了的,某某明星我們給他定500萬的片酬,他真會老老實實地聽話?你真按照這500萬的標準去請,結果另一家公司出600萬的價,你說他會答應給誰演戲?”
    說到這里,康劍飛又語氣一轉,“當然,今年港片的本埠票房和海外票房,什么情況大家也看見了。三個字,那就是‘不景氣’,票房低靡壓一下演員片酬這也很合理,這跟票房興旺時提高演員片酬是一個道理。我們東方娛樂經紀公司,會盡快與香港演藝人協會進行協商,制定一個演員片酬參考價目表出來。但這只是權作參考,并不會強制執行,也沒人能強迫明星必須按照哪個價來接戲。”
    聽到康劍飛終于松口,臺灣八大片商那邊也輕松了許多,他們都知道這種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能弄出一個港星片酬參考價目表就很難得了,以后請演員壓片酬至少也有一個依據。
    最后抽傭發行的問題,也沒能談出個讓雙方都滿意的結果,最后只能是各憑意愿合作。既然有些香港制片商不愿抽傭發行,那行,人家夢工廠和嘉禾愿意,咱們以后不買你的片子,專買這兩家公司的,片源不夠大不了放老片子撐場面。
    別以為臺灣片商干不出來這種事,在另一個時空,雙方第二輪談判談崩以后,他們整整半年的時間沒有買過港片,許多臺灣電影院不得不反復放映老片來應付。最后香港的制片公司實在撐不住了,半年時間倒閉一大片,臺灣的片商和院商同樣損失慘重,雙方迫不得已又坐到一起進行第三輪協商。
    但經過那半年抵制港片的風潮,香港電影業損失慘重,倒閉了將近一半的制片公司和影院,后來雖然港臺雙方把事情協商解決,但港片卻從此走向衰落。
    好在有康劍飛的干預,這次大家沒有直接談崩,雖然仍舊有問題需要解決,但在主要問題上卻都做出了應有的妥協。
    談判到最后,臺灣片商和香港的制片商達成和解,并決定把這種談判建立起長效機制,規定:“港臺有關組織每月召開一次會議,就電影投資、制作、發行等問題交流意見”,達成“有關電影商業上的評估必須具備數據,不合理這需作出適當調整”等多項協議。
    這次會議一共誕生了三個相關機構,即:
    港臺電影合約協調小組,負責清理、協調港臺雙方電影投資方面的舊合約,這只是一個臨時機構;
    香港演藝工作人員合理片酬評估小組,負責制定香港導演、演員的片酬參考價目;
    港臺電影合作交流協調發展委員會,負責定期召開會議,協調雙方矛盾、共商發展大計。同時,必須加入這個委員會的制片公司,才有資格往臺灣賣片。會員每年都要繳納一筆會費,用以維持委員會的正常運轉,并且委員會有義務撥款給香港演藝工作人員合理片酬評估小組,將這個小組設為長期有效機構。
    這次會議注定被寫入香港電影史冊,甚至是華語電影史冊,后來因召開地點被稱為“將軍澳協定”,又因會議召開時間而稱為“四二一協定”。
    康劍飛不想做什么香港電影的救世主,但他的出現,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港片的衰落,至少香港電影不像另一個時空里死得那么慘。
    同時,不管承認與否,香港的各大制片公司,都在康劍飛的影響之下,加強了電影制片流程的規范,至少沒幾個敢不看劇本只看明星就砸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