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玄德公到了京都雒陽,趕來參加封王盛典的士人肉眼可見地減少了議論聲。
當看見鄭玄與盧植聯袂而至時,各州士族與豪族子弟更是熱情湊過去招呼。
玄德公不是尋常人能拜見,料想各種拜帖可能已堆積如山,而自家宗族與玄德公先前也沒交情,此刻再來奉承討好,意圖攀高謁貴,毫無疑問競爭太多,只能另選他處。
鄭公和盧公都是當世大儒,尤其盧公還是劉使君的老師,倘若得到他的青睞,再引薦給玄德公,必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盧植院宅的門檻近乎被絡繹不絕前來拜訪的人給踏破。
放到之前他或許還會惱怒,但此時卻整日喜上眉梢,眼笑眉舒。
禁不住在心里暗暗得意道:“老匹夫,天下人皆知玄德乃是我的弟子,你又怎么能和我爭。”
老夫當初只不過隨口客套的話,你還當真了不成?
不過拜見歸拜見,盧植卻沒想過引薦誰給劉備,除非確是遺漏的賢才,如荀彧一般,胸懷實干之才,那他倒愿意引薦。
在盧植與鄭玄賓客盈門之時,隨劉備而來的三百余掾史長吏也在異常忙碌。
調來的諸葛瑾、張昭、陳矯、劉曄四人負責在雒陽招待來自各州官吏以及士族等諸多雜事,崔琰負責搭建高臺與布置之事,宗廟的肉食擺放則交給了平原劉氏宗長劉元,讓對方笑得合不攏嘴。
太仆趙岐與荀攸承擔起了制作天地祭祀服等事宜,由于雒陽城除了趙岐以外,就沒有三公九卿在場,各地列侯來的人數也不算多,因此冠冕、玉佩、屨等袍服,便不需要制太多。
漢代封王,必須還要奏輿地圖,請天子所立國名。
因劉備以功勛進封為王,乃依高祖定下之事,所以只需祭拜宗廟,向天告知太祖高皇帝后,便可登高臺刑白馬封王。
此刻雒陽人群熙來攘往,填街溢巷,可謂盛況空前,引得南陽趕來的鄧氏宗長和隨行的陰孟、陰方都感慨不已。
“京都雖然殘破,沒想到短短數年之間,竟隱隱有盛世之相也。”
鄧氏宗長之所以把陰氏兩兄弟也一同叫過來,除了讓他們向玄德公賠禮道歉外,還有件事情打算與使君細說。
占據漢中郡的米賊張魯亦或為王,南陽各縣因河流便捷,漕河貫通南北與中原、司隸,郡縣行商坐賈頗多,打探消息也更為方便。
故有人得知漢中在不久以前,有黔首百姓從地里挖出一塊玉印,群吏見狀欲尊張魯為漢寧王,雖聽聞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卻也讓南陽各族不覺咬牙切齒,瞬間火冒三丈,不過一米賊,竟敢占據我漢家興起之地,還想玉印稱王,可謂膽大包天也。
若敢用符命鬼神瑞應讖緯之舉,效公孫述舊事,那便讓玄德公引兵從房陵與上庸方向攻打漢中郡,以雷霆之怒,討滅逆賊。
南陽各族則可用部曲為前鋒,建功勛于新漢。
建安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漢家宗廟前,旗幟獵獵迎風飄揚。
前數日,雒陽常有烏云密布,而陰沉的天氣,無疑令眾多官吏擔心有春雨將至,影響玄德公封王之事。
可此刻選定了吉日,又具備禮儀,要是更改豈不令天下失笑乎?
連荀攸與郭嘉也不禁發愁,再怎么算無遺策,也無法影響氣象,驀然天氣陰沉,非凡人所能改之。
只有劉備聽罷,撫掌笑道:“諸君無需憂慮,雨勢平吞野,風聲倒卷江,多些風雨又何妨?”
眾人只好勉強揚起笑意,心底卻還在忍不住擔憂。
誰知是夜刮起陣陣南風吹散烏云,大風震破了漫天云霧,猶如撥云見日。
不僅是讓官吏可喜可愕,更叫前來雒陽祝賀的諸多賓客、士人盡數瞠目結舌,為驚心不已。
陳留蔡氏的蔡谷頗為激動地對著蔡琰道:“玄德公,仁德能王矣,真乃揚我高祖之休命爾。”
而奉命新編漢室凱旋之樂的蔡琰,對此也不由喜笑盈腮。
于是她唇齒輕和,遂笑道:“大風泱泱,乘風之勢也。劉使君必能聲攝四海,以凱歌浩蕩乾坤。”
蔡谷見其神色喜悅,隨后漫不經心的問道:“昭姬,認為玄德公為人如何?”
誰知蔡琰已然看出了叔父的目的,面露輕笑而不作答。
蔡谷不禁回想起蔡琰模棱兩可的態度,目光下意識落在高臺的玄德公身上,心頭熾熱想道:“昭姬啊,以使君之仁厚,蔡氏數十年的富貴,便盡系于你了。”
不然一旦兗州開始大范圍度田,收繳賦稅與回收耕地,陳留蔡氏定會損失慘重,若沒有蔡琰不知何時能再度興起…
高臺上身著冕服的劉備望見底下人頭攢動,衣冠云集如山似海,一雙雙灼熱的目光盯著他。
仿佛將富貴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夫人陰氏攜帶的長子劉永,還有管氏帶著女兒劉興,都站立在幾層臺階下望著劉備。
還有三弟張飛、發小簡雍、老師盧植、鄭玄、郭嘉、崔琰、諸葛瑾、張昭、陳矯、劉曄、劉元等人。
許褚與典韋兩人則處于高臺下的另一階梯,披甲持械警惕地打量四周。
劉備對臺階下的眾人輕微示意,在太仆趙岐的提醒下,雙手舉起酒樽,恭敬跪拜高祖敬酒奉上。
待行禮過后,趙岐高呼道:“禮畢!”
荀攸聞言立即上臺,將手中的表書遞給使君,以告知高祖。
劉備打開表奏,肅然朗聲道:“自孝靈崩殂以來,天下洶洶,兩都焚燒,宗廟乏祀,群兇覬覦,諸侯多叛,分裂諸夏,萬民涂炭,神州蕭條,四海困窮。”
“備為太祖高皇帝之后,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舉兵屢擊討賊,本固邦寧,一匡天下。”
“今告慰高祖,重刑白馬之誓,以匡扶漢室之功,進為漢中王,為我漢家濟世安民,興國安邦。”
“昔周室畢公、毛公入為卿佐,周、邵師保出為二伯,外內之任實宜之,今雒陽社稷無位,恐天命將墜于地,備暫攝進大司馬,兼領青、兗、徐、冀、幽、豫、并、司等州牧也,其余如漢初諸侯王之制。”
“孝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涿郡劉備伏拜太祖高皇帝敬上!”
劉備說完再度頓首叩拜。
而荀攸立即打開另一表,高聲說道:“君經緯禮律,為民軌儀,乃為功也。”
“君勸分務本,穡人昏作,粟帛滯積,大業惟興,又一功也。”
“君敦尚謙讓,俾民興行,少長有禮,上下咸和,有功也。”
“君秉國之鈞,正色處中,纖毫之惡,靡不抑退,為一功也。”
“君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掩討逆節,折沖四海,又為一功。”
“君以溫恭為基,孝友為德,明允篤誠,亦有功。”
“以上皆為劉備之功也,下臣知告,高祖明鑒!”
荀攸話音落下,如同疾風迅雷般,陣陣南風卷起漫天塵土,宗廟面前所有赤色旗幟擺動鼓響,高臺下觀者穈集的眾人,須臾之間被吹得睜不開眼。
官吏們只能聽見旌旗與旗桿相交嘩啦啦作響聲。
郭嘉見此情形,立馬俯身喊道:“潁川人士郭嘉拜見漢王!!”
張飛、荀攸、崔琰、諸葛瑾、張昭,還有太仆趙岐等人全部跪倒在地,高喊道:“我等拜見漢王。”
臺下諸多官吏與士族、豪族也反應了過來,這突如其來的一陣大風,擺明了就是高祖應許了。
黑壓壓的一片人群,盡數急忙跪倒在地,高呼道:“拜見漢王,愿我漢家千秋萬歲,長樂未央!”
“漢王!”“漢王!!”“漢王!!!”
成千上萬的軍士皆不禁的面紅頸赤聲嘶力竭,振臂呼喊震天,聲浪振動了雒陽城內外屋瓦,呼聲一直傳到數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