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郡。
城北,叛軍大營綿延一片。
因井陘為唐軍所奪,蔡希德久攻太原不下,只好先退回飛狐口,再繞道殺到常山郡,可惜如此已錯過了最佳的時機,常山郡早已傳檄河北,各郡皆有兵馬支援。
井陘要道,不可不奪,否則河東、朔方的兵馬便可源源不斷地殺入河北。蔡希德只好接連派出使者去求助于史思明。
沒想到,史思明沒來,李光弼反而先到了。
“該死,耿仁智怎還不回來。”
這邊蔡希德還在營中破口大罵,那邊,常山郡里卻是一片歡騰。
“援軍到了!”
歡騰聲中,城門大開,李光弼當先策馬而入,袁履謙連忙從城門趕來相迎,人未至,已道:“王師一至,河北諸郡無憂矣。”
他沒有穿安祿山賜的紫袍,也沒有因常山郡城被攻破而被碎殺,在陽光下展露著笑容。
“袁長史居功甚偉。”李光弼翻身下馬,略略寒暄,卻是讓出一步,道:“邊監軍也來了。”
袁履謙一愣,轉頭看去,只見一個身材壯碩、面白無須的將領策馬走來,居高臨下地看著他。
“常山太守薛白何在?如何不來相迎?”邊令誠問道。
“薛太守領兵往平原郡支援了。”
“北海太守賀蘭進明何在?”邊令誠又問道。
他之所以知曉此事,乃因賀蘭進明單獨進了一份奏折報功。
“賀蘭太守隨薛太守一道往平原支援了。”
邊令誠不由皺起了眉,甚是不滿地掃了袁履謙一眼,當即要求傳令河北諸郡,盡快召薛白、賀蘭進明回常山接旨。他是監軍,李光弼也只能聽了。
但打發了這個監軍,李光弼坐鎮常山郡,很快便心無旁騖地布置起軍務。
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遣兵到城外救助百姓,搜尋并埋葬尸體,并設祭壇,酹酒祭奠叛亂發生以來陣亡的軍民。
一時之間,唐軍騎兵四處,蔡希德卻不敢妄動,任由李光弼重振民心。
同時,唐軍還有一道道好消息傳了過來。
先是朔方節度副使郭子儀亦遣人傳信,已收復靜邊軍,斬殺叛將周萬頃,并在河曲擊敗叛將高秀巖;同時,聽聞平原郡阻擋了史思明的大軍足夠長的時間,河北諸郡還未重新陷落;之后,又得到清河、博平郡傳來的消息,薛白竟還率軍帶著史思明兜了個圈,還大敗叛軍,攻破了魏郡…
那李光弼的戰略目的就非常清晰了,他將與郭子儀配合,擊敗叛軍蔡希德、史思明,穩固河北形勢,甚至收復河北全境,使據守洛陽的叛軍成為無根之萍。如此,哪怕洛陽失守了,還是能盡快平定叛亂,將危害降到最低。
既然史思明還未到,李光弼立即點齊兵馬出城反攻蔡希德大營。
蔡希德依舊不敢接戰,只好移駐遠處,等待史思明前來匯合,此戰傷亡雖不大,卻使得叛軍愈發士氣大損,軍心動搖。
加上李光弼祭奠軍民的行為博得了極大的人心,有一部被叛軍練為團練的常山子弟遂決意舉義,當夜便擒下了他們的將領蔡明義,投奔常山郡。
李光弼親自安撫了這些團練子弟,看向他們擒來的叛軍將領,問道:“蔡明義?你可是蔡希德的兄弟?”
“不是,我不過賤民出身,為攀附蔡希德,改名換姓罷了。”
“大丈夫豈可如此作賤自己?!”
李光弼深深看了蔡明義一眼,當即有了判斷,上前為其松綁,沉聲道:“叛軍失道寡助,你可愿歸順朝廷?”
次日,叛軍有五千兵馬依之前蔡希德命令,由行唐縣運草料回營,才渡過磁河,忽然遭到唐軍襲擊,被半渡而擊。
他們萬萬沒想到唐軍會悉知他們的動向,并繞到叛軍大營以北,毫無防備,幾乎被殺得全軍覆沒。
李光弼遂奪下這批草料,以及這五千叛兵的戰馬,依原路繞過叛軍大營返回常山郡。
蔡希德得知消息,先是訝異,之后怒而提兵截擊。奈何李光弼早有準備,已遣了三千輕騎隱匿于樹林當中,此時便忽然殺出,以勁弩連番伏擊。
叛軍傷亡慘重,只好退回大營。
接連戰敗,蔡希德不敢輕易出營,唯有速遣信馬催促史思明。邀其率大軍火速北上,夾擊常山郡。
史思明正包圍清河郡城,卻不強攻,且分兵渡黃河尋找薛白蹤跡。得了蔡希德的催促,知道河北局勢耽誤不得了,只好恨恨放過薛白,召集兵馬北上。
至于史朝英,想必李萼絕不敢輕易殺她,那與其苦等在清河城下,倒不如先擊敗李光弼,收復井陘,則河北諸郡自然會投降。
兩萬余騎兵先行,僅三日便殺到了滹沱河南岸,與蔡希德部夾擊著常山郡。同時,史思明還在不斷調集兵馬,要以兵勢先壓垮常山郡的軍心。
李光弼早有準備,與袁謙履在常山郡砌起了深溝高壘、嚴陣以待,提出了“賊來則守,去則追之,晝則耀兵,夜斫其營”的戰術,不求退敵,只求讓史思明、蔡希德兩部叛軍疲憊不堪。
史思明也是名將,很快就察覺到李光弼的目的,火速遣使到蔡希德營中,詢問他郭子儀何時會到達戰場。
得到的回答是形勢并不好。
“高秀巖于河曲大敗,退守云中、馬邑,郭子儀步步緊逼,高秀巖再敗,現已退至雁門關堅守,遣使求援,我不得不分兵支援。”
史思明遂知,留給他們擊敗李光弼的時間已經很緊張了。此戰若敗,唐軍將如洪水瀉堤一般源源不斷地從井陘這個缺口殺進來。
他終于舍得下令強攻,叛軍士卒們遂制好云梯,驅趕團練鄉勇、蟻附攻城,不惜傷亡也要奪下常山。
一天之內,常山郡城上下傷亡三千余人,將四面城墻全染成血色。
是夜,史思明還憂心忡忡,到后半夜才睡下,盔甲都沒卸。他才進入夢鄉,又聽到了營外的鼓噪,心煩地捂住了耳朵。
因為每天夜里,李光弼都會派一支輕騎騷擾他的營地。那是隴右驍騎統領,他伏擊過幾次,被耍得疲憊不堪,此時根本不想理會。
然而,聽了一會之后,史思明倏然坐起。
今夜的聲音不對勁。
“敵襲!”
他大喝著,出帳,到旁邊的帳篷里一腳踹醒了史朝義,罵道:“敵襲!還不鳴鼓?!”
“阿爺?不是每晚都…”
史朝義也聽出了不對,連忙竄起,隨史思明出帳。
但此時,整個帳中營地都因李光弼一直以來的騷擾而顯得滯后、僵硬。而今夜確實不是騷擾,一支唐軍已經踏馬進了營中。
喊殺聲中,火光四起,映照出了一桿大旗。
“郭!”
“是郭子儀?!朔方軍來了!朔方…”
郭子儀若至,代表著叛軍在河北所有的布置被打破、朔方與河北之間的通道被全部打通,代表著朝廷的西北精兵已經能隨意殺入戰場。
叛軍頓時感到巨大的絕望。
“不是郭子儀!”
史思明還在試圖激勵士氣,遣信馬到蔡希德營中求援,很快,他得到了回復。
“報!將軍,不好了,蔡將軍已經敗逃了!”
“什么?撤!快撤!”
史思明知戰事不可挽回,只好獨領一支心腹精銳撤師。
才逃出營,混亂之中,忽有一支利箭“嗖”地射來。
破風聲至,史思明迅速勒馬。
“噗。”
利箭頓時射中他的戰馬,伴著馬匹悲嘶,他摔下馬來。
“叛賊哪里逃?!”
唐軍中一員將領執弓奔來,正是李晟。
“阿爺!”
史朝義見狀,回首一箭射向李晟,棄弓,飛馬上前,將墜馬的史思明拉上他的戰馬,高喝一聲“斷后”,馬不停蹄地便逃。
李晟一箭射落史思明,正待再追,感到有箭矢襲來,連忙一低頭,“叮”的一聲,箭矢射中他的頭盔,等他再抬頭,史思明父子卻已被其親兵擋住了。
是役,史思明、蔡希德大敗,向北逃往博陵。
“大勝!大勝!”
“常山解圍,河北光復!”
天光照在常山郡的城樓上,忙碌了一整夜的袁履謙猛地聽到城外信馬的呼喝,抬頭看天,忽然眼睛一酸,淚如雨下。
他想到了自己站在那癡肥的安祿山面前,彎腰埋首,捧起那件紫色的官袍。
再多的屈辱,熬到了這一刻,終于是熬完了。
“袁長史,袁長史?”
袁履謙淚水朦朧地回神看去,卻見李光弼已到了他面前。
李光弼昨夜命一支兵馬與郭子儀夾擊史思明,自己則率軍大破了蔡希德部,此時盔甲上滿是血污,臉上卻難得顯出輕松的笑容。
“走,隨我去迎郭子儀。”
“容我換身衣裳,以免失禮。”
“不必。”
李光弼上馬,當先便走,走著走著,忽道:“我與郭子儀素不和睦。”
“什么?”袁履謙尚未反應過來。
“總之是合不來。”
袁履謙聞言,憂心不已,心想倘若這河東、朔方的兩位大將不合,如何是好。再回頭看一眼身后那大擺陣駕的邊令城,更讓人擔憂了。
他們趕到叛軍營地,只見唐軍正在清點叛軍的首級,一顆顆血淋淋的頭顱像白菜一般被裝在板車上。
邊令誠一見就欣喜,上前查看,并在此等著,等郭子儀來拜見他。
李光弼則與袁履謙往大帳走去。
袁履謙先進了帳,只見一個身長六尺,長須美髯花白的老者正倚在史思明的榻上呼呼大睡,甫一聽有人進來,立即睜開了眼。那時而嗚咽,時而高亢的呼嚕聲頓時停了下來,也不知他睡熟沒有。
他沒披甲,袁履謙也不敢確定他是不是郭子儀,轉頭看了李光弼一眼,李光弼冷著臉沒說話,目光盯著史思明落下的長槊,上前捧起一看,目露驚喜。
“敢問可是郭公?”
“不是。”
袁履謙一愣,盯著對方的眼袋發了片刻的呆。
“哈哈哈,兵不厭詐。”郭子儀哈哈大笑,高大如山的身體站了起來,道:“朔方節度副使郭子儀,幸會,此番破賊,袁長史居功甚偉啊。”
“不敢當。”
說話間,郭子儀已看向李光弼,兩人睇目相視,不交一語,讓袁履謙感到十分尷尬。
末了,郭子儀先開了口。
“那槊,我看中了。”
李光弼遂放下那桿長槊,又聽他接著道了一句。
“你既喜愛,贈你便是。”
“好。我得人舉薦,今官職已不遜于你。”
“哈哈哈。”郭子儀哈哈大笑,干脆趿了鞋上前,拍著李光弼的背,道:“今叛賊亂國,迫需你我齊心協力,豈還好再懷私忿?”
李光弼亦是爽快,當即執禮一揖,道:“愿合力破賊。”
“好!”
袁履謙原以為他們的“不和睦”是怎樣的黨同伐異,沒想到竟是如此孩子氣的斗氣,見兩人能盡棄前嫌,不由大喜。
“兩位節帥一直就在合力破賊,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
“默契罷了。”郭子儀擺了擺手。
“換身衣裳,去迎邊監軍吧。”李光弼道。
郭子儀也不見外,當著二人的面便開始穿戴,如敘家常一般問道:“怎么未見到薛郎?我久聞其名,卻還未見過一面哩。”
“薛太守前往平原郡支援,不久前攻破魏郡,已追著賊兵殺過黃河了。”
“河北有此戰果,薛郎功不可沒啊。”
說著,郭子儀抬起手,指了指遠處幾個將領,道:“那是薛嵩、薛巋兄弟,這次能重新奪回雁門關,多虧了他們。而正是薛郎安排他們來接應老夫,先見之明啊。”
之后他又指向了遠處的李晟,道:“李晟駐守土門關,風雨不摧,使井陘暢通,亦是老夫能趕到常山的原因。”
李光弼點了點頭,道:“薛郎在數年前便識破安祿山的逆心,阻止他謀奪河東節度使,守住了太原,今日有此局面,我等不可忘了他的功勞。”
“方才袁長史說,薛郎與賀蘭太守一起支援常山。昨夜,我麾下軍士于叛軍中發現一名戰俘,自稱…”
郭子儀說到一半,已看到了監軍邊令誠就在前方。
另外,站在邊令城身邊的,不是昨夜那自稱是賀蘭進明的戰俘又是誰?
“哈,他倒是很快。”
郭子儀整理了花白的胡須,上前,以熱情洋溢的笑容道:“邊監軍,有失遠迎,是郭某的不對!”
李光弼心中輕哂,他此前與郭子儀不和睦,便是認為其人太過圓滑了。但如今共事,他才意識到,很多事情由郭子儀在前面擋著,他才能輕松不少。
“某亦久聞郭公大名。”邊令誠朗笑道:“方才看郭公與李公、袁長史相談甚歡,不知在談什么?”
“在談常山太守薛白的功勞。”
“薛白?”
邊令誠略作沉吟,有些事還是讓旁人來說的好,遂側身引見道:“這是北海賀蘭太守,出身名門,想必諸位都聽聞過他的詩作?”
郭子儀很湊趣,撫須道:“賀蘭太守詩風博雅,好詩,好詩。”
“賀蘭太守亦是朝廷新任命的河北招討使。”邊令誠笑著拍了拍賀蘭進明的背,“他陷于賊營,然威武不屈,凜然無懼,忠義可嘉。”
賀蘭進明當即上前兩步,一臉正氣,與他們見了禮。
“方才郭公、李公提到薛白的功績,他有功績…兩位只怕是被他騙了。郭公復河曲、奪雁關、破賊兵,皆將士用命,兼郭公指揮若定,與薛白有何干系?此人慣會逞口舌之利,將旁人功勞安在他頭上。”
聽著,郭子儀與李光弼對視一眼,各自轉開目光,不復言語。
賀蘭進明繼續道:“薛白居心叵測,蓄意逼反安祿山,我奉朝廷秘旨押他入京,他提前得到風聲,故意奪我兵權,陷我于賊,使我二弟慘烈戰死。”
“此事只怕有誤會。”
袁履謙臉色一肅,明知賀蘭進明背后有邊令誠撐腰,還是上前道:“我與薛太守共事,了解他為人,斷不至…”
了!”
賀蘭進明忽然抬手一指,喝道:“當我不知是何人與薛白通風報信,陷殺我兄弟,正是你!”
袁履謙并不懼他,道:“賀蘭太守?你陷于賊營,難免激動,還請冷靜了再說!”
“我問伱,獨孤問俗、李史魚、楊齊宣等賊臣何在?薛白之家眷何在?”
“他們聯絡賈循、劉客奴,策反范陽、漁陽,有大功于社稷,你這又是何意?!”
“我只問你他們在何處?!”
“總之不在常山郡。”
“袁履謙,你降于叛賊,給要犯通風報信,縱其部曲家眷,罪同謀逆!”
“賀蘭進明!你敢血口噴人?!”
邊令誠忽然笑了笑,擺手止住了愈發激烈的爭吵,看向郭子儀、李光弼,問道:“此事,兩位節帥是何看法?”
郭子儀當先道:“國事當前,這些小事還是等徹底平定了叛亂再議為妥。”
“兩位節帥自是可信的。”邊令誠笑呵呵地道:“至于旁的…不如請賀蘭太守與袁長史,以及一眾反正的‘功臣’先回往長安報功,可妥?”
說著,營地另一邊響起了馬嘶聲,似有旗幟遠去。
邊令誠轉頭望向那飛揚的煙塵,問道:“何事?”
郭子儀微微瞇眼,道:“哦,是老夫方才下令,遣李晟先返回土門關駐守了。”
“原來如此,那我方才的提議?”
李光弼正要上前,郭子儀不動聲色地一擋,哈哈笑道:“我等管戰陣殺敵之事,至于這些事,由監軍定奪便是,各有分工,同心協力嘛。”
邊令誠聽得明白,這郭老頭言下之意是,戰陣之事自己這個監軍就不要插手了。
于他而言,反正都是坐享功勞。
“好,便依郭公所言。”
此事便定下來,賀蘭進明這個河北詔討使新官上任,準備帶著袁履謙回長安報功,至于獨孤問俗、李史魚、楊齊宣等,也是重要證人,需找出來。
當日,一道公文便隨著軍令遞往河北各郡,在宣布唐軍大勝的同時,也要求各郡守官一見薛白立即押下、報于河北招討使。
僅僅兩日之后,清河郡守李萼便見到了信使,才剛為河北的情勢欣喜,很快又是一訝。
“蓄謀不軌?薛太守?”
“不錯,今河北光復在即,也該處置薛白了。”
李萼繼續反問道:“河北光復,卻要處置薛白?”
“不錯,還請李太守將人交出來吧。”
“隨我來。”李萼登上城頭,遙指南方,道:“唯請招討使往黃河南岸擒薛白了。”
黃河南岸,靈昌郡境內,薛白正駐軍在山林中休整。
若往東南,則可去往還掌握在唐軍手中的幾個運河要沖;若往西,則可去往首陽山,但得經過如今已陷落的開封、縈陽諸地。
光武軍的士氣還算高,因為清河郡一戰,讓他們感受到整個河北的平叛局面很不錯,諸郡都堅守住了,河東援軍很快也要到了,史思明氣勢洶洶地來,結果卻打得顧此失彼,被耍得團團轉。
這種情況下,軍中對薛白堅持選擇南下,其實是有所疑慮的,連王難得也提出了問題。
“答應了聽你的,危急時我便沒問,但我不明白,為何占下魏郡而不守?”
王難得是懂戰略的人,蹲在地上,隨手便畫出了形勢圖,繼續發問。
“魏郡以東,就是太行八陘之一的滏口陘,李萼說了,朝廷已命原北庭都護、右金吾大將軍程昂為上黨郡長史,很快要兵出滏口陘,我等若堅守魏郡,可與程昂配合,速定河北。而運河上官兵不少,并不缺我們這一萬余人,至少眼下不缺,你為何一定要渡黃河南下?”
薛白沉吟著,道:“大概是我有私心吧。”
“私心?”
“一直沒告訴你,朝廷任命賀蘭進明為河北招討使,要押我入京。”薛白再次把那封密詔拿了出來,道:“我如今不是河北各郡的盟主,成了通緝犯。”
他之所以先告訴顏杲卿,卻一直沒告訴王難得,因為他需要說服顏杲卿,反而是王難得之前并不需要被說服。
“在清河郡,我一天都不敢多待。”薛白苦笑道,“深怕才解了清河之圍,李萼得到朝廷消息,反手就要把我押下。”
王難得看著詔令,道:“事發了?”
他說的是他們私下血書為盟,擁立太子之事。
薛白卻搖了搖頭,道:“應該不是。”
“那是?”王難得疑惑起來,更不明白。
薛白很猶豫,好一會方才緩緩道:“應該是因為我的身世被揭穿了。”
“什么身世?”
當時薛白對顏杲卿用一句“圣人昏庸”就帶過了他被通緝的原因,但他更信任王難得,敢把更深層次的秘密透露出來。
王難得聽了,眼神先是透露出一些震驚,之后漸漸凝重,最后變得堅決了起來。
到了這次清河郡之戰后,他與薛白的情義、對薛白的佩服,已經足以支持他選擇輔佐薛白。
“你想怎么做?”
“你就沒想過,押下我,當河北招討使?”
“男兒之間的情義不必多言。”王難得道:“只說你的計劃。”
“我在首陽山有一支私兵。”薛白道:“你莫看它人數不多,怎么說呢,首陽山我經營多年,不說固若金湯,但也是易守難攻,陸渾山莊便相當于是我的‘雄武城’,其中的糧草、軍備若能給我們這一萬余兵馬裝備上,可稱雄師。”
王難得不由笑了笑,不知是信還是不信。
薛白繼續道:“叛軍正全力攻打潼關,洛陽反而防備空虛,且人心浮動,我甚至聽聞含嘉倉也是空的,我們手握雄師,或可冒險一試,一舉平叛?”
之所以冒險,因為野心大。越大的野心,要冒的風險自然也就越大,若只求加官進爵,王難得只要守在井陘、滏口陘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又安全,又一定有功勞。
但薛白要的遠遠不僅是這個。
“只有親自平叛這樣的不世之功,我才能一時聲勢無兩,才足以對抗叛亂結束之后圣人的…迫害。到時方可借河南河北之勢,請圣人退位,請太子登基。”
“做了!”王難得回答得很干脆,須臾,又道:“楊國忠這等奸佞小人也該斬了,還大唐一個朗朗乾坤。”
“繁盛之下,制度糜爛,我輩須重整河山。”
“好,我們去東都!”
王難得昂然站起身,先是望向北面的滔滔黃河,之后,在烈風之中西望,試圖望到陷于叛軍的洛陽,壯志凌云。
他誓要登凌煙閣。
薛白反而思慮重重,他說的這一切,都是此前就計劃好的,必然也會有很多的變故。更重要的是,他現在的消息渠道斷了,首陽山如何、洛陽如何、乃至于長安如何,他都不知道。
今日兩人能聊的,更多的是暢想往后的志向,直到遠遠看到姜亥從山腳下過來。
“郎君。”
姜亥奔到薛白面前,一拱手,道:“打聽到了,南面的陳留早便陷落了,之后雍丘縣令令狐潮投降了叛軍,現在西、南兩面皆是叛軍地盤,由叛軍李庭望鎮守…”(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