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32章 垓下之戰

  金軍統帥是悄然自北方戰場調轉到兩淮地區的耶律元宜。

  仗打成現在這個樣子,完全脫離了他原本的計劃,這讓耶律元宜心中也不禁生出一種無力感。

  如今雙方大軍聚合,在正面戰場上形成了決戰之勢,倒是讓耶律元宜萌生了希望。

  正面對決,金兵一向是能以少勝多的,更何況此時看來,雙方兵力相近。

  耶律元宜振作精神,立即調整陣形,欲與宋軍決一死戰。

  金軍現在的建制也很混亂,耶律元宜匆忙間進行了簡單的調整。

  “鐵浮屠”部署在了全軍的正前方。

  這些重鎧兵將負責從正面撕開宋軍陣形。

  步兵緊隨其后,步兵中間還是弓兵。

  這輕步兵、弓箭手與“鐵浮屠”的組合,就有點“步坦炮協同”的味道了。

  “拐子馬”部署在左右兩翼,隨時可以在雙方戰斗打響后,從兩翼快速包抄過去,對宋軍實施側翼打擊。

  金軍的最后方,則是耶律元宜的三千親兵做督戰隊。

  宋軍這邊,由楊沅親自統領的三萬余人馬做為決戰的第一路軍。

  兩千名甲騎具裝的戰士,是整個宋國都為數不多的重騎兵了。

  人馬俱披重甲,他們負責如墻而進,以排山倒海般的輾壓之勢,輾碎眼前的一切。

  宋國步軍司的步人甲則排布在兩翼,配合刀兵手、鉤槍手、弓箭手,以應對金人的拐子馬。

  宋軍騎兵少,所以楊沅沒有考慮機動迂回、兩翼突破的可能。

  更何況,兩軍戰場的左側,就是那群峰叢聚焦的山口,山中還有圍堵李顯忠部和陸天明部的金兵。

  他們原本是負責把李顯忠和陸天明部困死在山中的。

  現在山外大戰,如果他們從山中沖出來支援己方大軍,將會成為一個變數。

  兩軍列陣,雙方相距只三箭之地。

  楊沅舉起長槍,厲聲大喝:“今日一戰,敗則死!逃亦死!欲謀生路,唯有向前!欲得富貴,唯有向前!”

  主將陣前喊話必須簡潔,如此傳令兵接著呼喊下去,才能保證三軍聽清。

  就如努爾哈赤正式對明朝宣戰,軍前動員時也就說了一句話。

  “七大恨”是他提前就已擬好,在軍中早就宣傳開的。

  正式的誓師大會上,努爾哈赤就是高喊了一句:“你們忘記了‘七大恨’嗎?”

  眾將士異口同聲:“沒有忘!”

  努爾哈赤就把馬刀一揮:“出發!”

  一隊隊傳令兵把楊沅的這句話傳了下去。

  楊沅撥轉馬頭,看向對面的金兵,長槍狠狠向前一刺,大喝道:“擋我生路者,死!擋我富貴者,死!殺!”

  “擋我生路者,死!擋我富貴者,死!殺!”

  三軍應和:“殺!殺!殺!”

  宋軍嘶吼著,具裝鐵騎轟隆隆地開動了。

  緊隨在這群坦克之后的,是全身甲胄的長斧手,如墻而進。

  對面,金國的“鐵浮屠”也轟隆隆地開動了,狼牙棒高高舉在手中。

  弓矢和輕武器打在這些武裝到牙齒上的重騎重步身上,就和撓癢癢差不多。

  如今這種場合,沒有陰謀詭計可言,也沒有什么更特別的戰術戰法,狹路相逢,唯有死戰。

  如果你異想天開地要來個以下駟對上駟,那就一定弄巧成拙,被敵軍撕開缺口殺入中軍。

  以重騎對重騎,以重步對重步,這是一場一換一的生死決戰。

  兩軍前鋒如潮水一般重重地撞擊在一起,猶如兩股巨潮猛然拍擊在一起。

  激蕩之下,不知多少人馬俱碎,鮮血從甲胄的縫隙里汩汩而出。

  重騎兵的沖鋒態勢被重騎兵強行阻住,手持錘、锏、斧等沉重鈍器的軍士便派上了用場。

  砸馬腿、敲鐵盔,刀槍弓矢難傷的甲胄在這些鈍器打擊下,人就成了裝在罐頭盒子里的一塊肉。

  只要三人一隊或五人一隊的配合攻守戰術陣型告破,不能得到戰友的配合,哪怕身著重甲防御力驚人的武士,也會很快倒在地上任人踐踏。

  金人的拐子馬從兩翼殺來,這是金兵的經典戰術。

  不是說曾經被破解過就棄之不用,這世上本就沒有無敵的戰術。

  任何一種戰術,只要出現過,就必然有應對之法。

  最終還是用人命換人命,拼的是戰斗力和戰斗意志。

  拐子馬襲來,煙塵激揚,蹄聲如雷。

  宋軍的步人甲手持長槍,槍鋒前指。

  在他們身畔,是三列長槍手。

  前兩列長槍手快速蹲低,雙手握槍,槍桿抵地,保持防御姿態。

  后一列步兵沉腰半蹲,槍尖直指前方,隨時準備補位。

  再之后是弓弩手和刀斧手。

  利箭疾射,漫天箭雨。

  潮水般涌來的金軍如洪流一般,帶著巨大的沖擊力,撞上了正面的長槍叢林。

  鮮血拋灑陣前,利刃入肉、槍桿折斷、人馬痛呼的聲音此起彼伏。

  金軍的第一波人馬損失殆盡,宋軍的防御陣形也被摧毀。

  宋軍這邊正在迅速補位,金兵的第二波騎兵又沖了過來。

  一連三輪沖鋒,步人甲為徹底崩潰的防御陣形爭取了機會。

  以步制騎、突進混戰,嚴重阻撓了拐子馬的攻擊陣型和突擊速度。

  而一旦失去這兩樣,金軍的拐子馬就難以對宋軍防御陣型產生更大的破壞了。

  其實金軍側翼沖鋒的騎兵應該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襲擾,利用他們的機動力忽遠忽近,調動宋軍奔波往赴消耗氣力,直至陣形散亂,再予敵以決死一擊。

  到那時候,宋軍的步人甲已經不堪一擊了,累到舉槍都困難時還不是任人魚肉?

  但是,雙方各有近十萬大軍擁擠在這片戰場上,正面部隊正在瘋狂向前,誰先能鑿穿敵人的大陣,誰就能占據絕對優勢。

  這個時候,金人的拐子馬無法發揮他們最大的優勢,沒有時間耐心地對宋軍“放風箏”。

  正面,金軍的鐵浮屠仗著面對宋軍具裝鐵騎的兵力優勢,在正面沖撞中撕開了一道缺口。

  耶律元宜立即命人揮動旗幟,吹敲鼓號,令步兵自豁口切入,宋軍前鋒陣型頓時有些騷亂起來。

  這是戰場上非常危險的一個信號,一旦被他們成功切入,那就會像楊沅之前領兵殺入斜卵的大營一樣,哪怕敵軍有著兵力優勢,但接觸面上的混亂會迅速向四面傳遞。

  尚未與敵接觸的人馬會因為這個訊號產生誤判,從而引起的連鎖反應會讓全軍崩潰。

  這也是楊沅依照貝兒和柳墨霖等將領建議,將全軍分為前中后三軍的原因。

  一是戰場上排布不開,二就是為了提防一路兵馬的潰敗,其連鎖反應迅速蔓延到全軍。

  如今一見前方出現豁口,金軍步卒擁入,柳墨霖血貫瞳仁,嘶聲喝道:“監軍,末將去,把他們趕出去!”

  “哪里還分你我前后,一起壓上去,不進則死,殺!”

  楊沅一踹馬鐙,率先沖了出去。

  戰鼓激越,旌旗招展,“兩淮監軍楊”的大旗之下,楊沅身先士卒,沖入敵陣,一桿梨花槍連挑十余人,因為這一番爆發,兩膀酸軟,有些乏力了。

  幸好這時其他將領和楊沅的親兵及時沖了過來,重又把他護在中間。

  楊沅狀若天神,所向披靡的一幕,振奮了四下的將士們,剛剛有些混亂潰敗的跡象,迅速穩定下來。

  沒有任何的計謀、沒有任何的花巧,殺紅了眼的宋軍毫不猶豫地沖向上前,血肉橫飛的生死相抗,有來無回的白刃肉搏,硬生生殺開一條血路。

  他們不僅補上了被撕開的缺口,而且一鼓作氣,破開了金軍的沖鋒陣型,楊字大旗硬生生沖了進去。

  看到楊字大旗飄揚在金軍營中,夕陽之下,彤紅的光芒照耀著它。足足兩盞茶的功夫,就見這桿大旗左沖右突,卻始終屹立不倒。再有人比戰士們更明白這意味著什么了。

  宋軍士氣大振,踏著敵我雙方的血肉成泥,蜂擁向前。

  耶律元宜剛剛因為突破了宋軍陣營而大喜,不想才片刻功夫,又被宋軍楔入了他的陣營。

  耶律元宜馬上命令悍將完顏哈拉巴去消滅突入己方陣營的這支宋軍。

  哈拉巴戰到酣處,已脫去了鎧甲。

  他赤裸著結實黝黑的上身,手執一根狼牙棒,領著所部兵馬嗷嗷怪叫著撲了過去。

  很快,在哈拉巴的拼死攻擊下,柳墨霖等人護著楊沅退回了本陣,雙方再度陷入膠著狀態。

  這時,左翼山中,金軍突然殺出。

  原本受命圍困李顯忠部和陸天明部的金軍終于加入了戰場。

  他們原本的任務是困住淮東宋軍的主帥,吸引淮東宋軍來援。

  現在看來他們也算是達成了目的,只是目前這種局面并不在他們預料的任何一種模式之中。

  他們的突然出現,立即撼動了宋軍的左翼。

  正面對峙,側翼突破,進而擊潰敵軍全軍,這才是最慣用的戰術。

  剛剛退回本陣得以喘息片刻的楊沅見狀,心頭那只靴子終于落了地,他立即下令升旗。

  原本清一色只有黃底黑字“兩淮監軍”楊字大旗飄揚的前鋒宋軍中,突然升起了一面白旗。

  旗為黑底,但一只碩大的白虎躍然旗上,幾乎占據了整個旗面。

  白虎旗起,這是一面信幡。

  信幡在夕陽晚霞中飄揚,宋軍第二道防線上一直駐扎不動的中軍里,突然殺出一支騎兵。

  這支騎兵奔跑的速度并不快,因為這是一支具裝騎兵。

  楊沅在剛才的正面碰撞中,居然沒有押上全部的重裝鐵騎,而是留了一支八百人的伏兵。

  從山中殺出的這支金兵正撲向宋軍一線部隊的左翼,

  宋軍二線部隊殺出的這支重騎兵,則沖向了這支金兵的右翼,宛如一柄戰斧,凌厲地劈了過去。

夢想島中文    臨安不夜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