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04章半步百億

  “22.45億美元?”

  “全部收益拿出來分?”

  全場嘩然,眾人面面相覷。

  雖然知道會分不少錢,但沒人想到,陸良選擇把所有收益全部拿出來分紅。

  二號基金的投資人,也親身體驗了去年一號基金投資人,他們當時分紅的心情。

  以二號基金每份兩千萬美元為例,哪怕扣除20管理費,到手也有3265.45萬美元的分紅收益。

  半年時間,11億美元的巨額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26.545的收益率。

  難怪溫超一臉驕傲,敢說他們公司的周期盈利率,全球無人能出其右。

  一號的投資人心生羨慕,但也僅僅是羨慕,畢竟對他們來說,已經是第二次分紅。

  當初一份200萬美元,第一次分紅所得572.8萬美元,現在又分326.54萬美元。

  九個月,兩次分紅共899.34萬美元,收益率達駭人的349.67,本金還在。

  如果非要說有不滿意的地方,恐怕是痛恨自己實力不夠,得不到陸良的青睞。

  就像郭昌廣、虞世榮,他們跟王曉聰孟常坤一樣,都拿到了兩份授權合同。

  小王和老孟是陸良的合作者,拿到兩只基金的分紅授權合同不足為奇。

  但郭昌廣和虞世榮也拿到了,足以說明陸良對認購資格,有靈活的判定標準。

  所謂一號認購了,就別認購二號,也給別人參與的機會,全他媽都是瞎扯淡。

  歸根結底,就是實力不足,他們的實力不足以讓陸良進行靈活的判定。

  此時,陸良也拿到兩份授權合同,因為他不止是基金管理者,也是投資人。

  一號認購16份,本次分紅所得5224.64萬美元,二號認購五份,本次分紅所得1.632億美元。

  總計分紅2.154億美元。

  如果算上一號基金60約2449.09萬美元的管理費,以及二號基金80約3.265億美元的管理費。

  今天過后,陸良持有的流動資金將達到5.663億美元,折合軟妹幣36.24億。

  顯然,不止他一個人意識到了這點,鄰座的小王和老孟都意識到了。

  假如算上基金里面的本金,以及陸良亂七八糟投資的產業,身家無限逼近50億。

  半步百億。

  小王實名狠狠地羨慕。

  以沈鵬為例,他在05年成為紅杉華夏的創始及執行合伙人。

  至今發展了11年,持有財富也只有132億,金沙江的朱虎則是更少,只有62億。

  不是朱虎比沈鵬差很多,只是沈鵬在執掌紅杉之前,還是攜程、如家的創始人。

  但他們現在的身份都是基金管理者,管錢的都這么有錢,他們能夠調動的資金只會更多。

  紅杉用了11年,金沙江用了9年,而陸良只用了一年,就能跟他們并肩。

  王曉聰嘆氣,面露憂愁,小王這個帶有調侃的昵稱,恐怕要伴隨他的一生了。

  而且極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別人還會狠狠地羨慕,畢竟不是什么人都有資格讓陸良親切的稱呼小王。

  一想到這,他心里就更難受了,想他堂堂首富之子,國民老公,娛樂圈紀檢委,何時需要去羨慕別人?

  孟常坤收起復雜的神色,默默在兩份授權合同上簽署自己的名字。

  他沒有一天不在后悔當初的決定,可是如果重來,他依舊會這么做。

  這些年發展,欠了下太多的人情債,有的人情債,甚至要用畢生去償還。

  陸良神色自若,小口小口喝著熱騰騰的茶水,直到會議室最后一人停筆。

  他讓溫超收起合同,走上講臺:“各位相信你們對這次收益應該是比較滿意。”

  眾人露出和善的笑容,第一次分紅就收回本金,要是還不滿意,就該天打雷劈了。

  “這次邀請大家過來,基金分紅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想跟大家共同商談三號基金的籌備事項。”

  三號基,沒有眾人想象的那么瘋狂,一次性募資百億美元,只有50億美元的規模。

  但在細節上面,做出了很多變化,如周期,又如管理費,紛紛拉長,或是上調。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眉頭緊鎖,神色各異,議論紛紛。

  一年變成了三年,如有100盈利,每年將進行不少于一次的利潤分紅。

  這個改變,他們沒有異議,甚至非常樂意見到,說明陸良改變了投資策略,未來將減少超短期的投機行為,把側重點將放在中長期的投資項目上面。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這個決定無疑是明智的,也安撫一號基金的投資人,他們不用擔心因為實力不足,被陸良靈活的判定標準排除在外。

  只是讓眾人在意的點,在于基金管理費的上漲,從最初的220,變成525。

  三號基金的50億美元資產規模,依舊分成50份,每份為1億美元。

  雖然很多,但陸良新開一只基金就創建一家公司,他們也是如此。

  每份1億美元很多,但細分成五份,或者十份,就會變得很少。

  拿到認購份額的人,還可以借此多交點朋友。比如自己出錢認購,送給一些人的一些親屬的一些干股分紅。

  等陸良以后分紅給他們,他們再分紅給那些人,路,就會越走越寬。

  形成金字塔效應,陸良為塔尖,在他下面分成五十份,五十份再分成五百份,構建出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關鍵525有點多。

  一份要拿出五百萬美元的入場費,他們倒也沒有意見,畢竟是三年周期,還算合理。

  關鍵是25的收益管理費,假如未來盈利100,本該到手8000萬,就現在就剩下7500萬。

  少賺了500萬,多虧了500萬,四舍五入就是一千萬的虧損,計算單位還是美元,也就是大約6400萬軟妹幣,再四舍五入就是一個億。

  耳邊傳來不滿的言論,陸良笑而不語,既然接受5,接受25,只是時間的問題。

  李哲凱面露思索,與好友商討,率先站出來表態:“陸總,我們三家可以接受,希望能認購十份。”

  由于上一代港資很高傲,導致他們現在這一代港資,已經很難融入內地的圈子。

  陸良雖然沒有明說,但態度很明顯,三號的認購份額,優先從一二號中挑選。

  也到他們表態的時候,如果不站出來,最后可能落到他們嘴里就沒有幾口。

  半年時間,226.54的收益率,哪怕多付出5的收益管理費也是值得。

  5的上漲,陸良也會想著多勞多得。

  小超人率先搶跑,沒等陸良回應,一個個叫嚷道:“陸總,我們也沒意見。”

  五十億美元雖然多,但在場足足有37位投資人,陸良自己也一定會跟投。

  假設按照二號基金的認購分配方案,陸良獨占五份,港資獨占十份。

  那么只剩下35份,平均下來每人都不足一份,他們斷然不可能答應。

  陸良嘴角上揚,面露笑意:“既然大家都沒意見,那就這么決定了。”

  稍后,他又告知三號基金的認購方案,以及認購的所需條件。

  依舊采用‘隨機’挑選的模式,認購意向的時間定在27日上午。

  但需要先驗資,每一份都需要提供不低于7000萬美元的資金證明。

  陸良給那些流動資金不足一億美元的投資人,預留三天的籌款時間。

  他不希望有些人,簽署認購合同,到募資期卻拿不出應有的資金。

  一億美元畢竟不是小數目。

  眾人一臉無語,倒不是因為驗資,驗資是很常見的行為。

  只是陸良的‘隨機’,聽聽就得了,說白了還是看人下菜碟。

  六點還有。

夢想島中文    離婚后,我能聽到未來的聲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