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章 【改良兵器】

  (深深感激大盟厚愛!謝謝趙無恤2014、ufgw。呃,終于在打賞榜上看到s0514024了,慚愧,沒法滿足兩更。)

  從五月十四開始,馬悍率一支百人騎隊,開始南下巡察,主要路線是沿新昌―安市―汶縣―平郭,一路視察。原本還想到沓氏,但路途太遠,時間太緊,還得參加柳城烏丸五月龍城大會,故此只能暫緩了。

  對于一個通過暴力上位的新政權而言,安撫地方,鞏固威信,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而巡視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對于新昌、安市、汶縣這三個縣城,馬悍只是泛泛視察,停留時間很短,主要安撫縣寺官員及本地士人、民眾之心即可。他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是平郭。

  為什么是平郭?很簡單,平郭是幽州,乃至遼東最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無論是盛世還是亂世,鋼鐵都是極其重要的國家資源,尤其是亂世之中,誰掌握了一個鋼鐵生產基地,誰的腰桿子就直三分,諸侯會盟時,說話都比別人大聲。

  漢朝自武帝時起,就在全國設立了四十九處鐵官寺衙及三十七處鹽官寺衙,而遼東就各占一處。鹽官寺衙在沓氏,而鐵官寺衙,就在平郭。

  初時馬悍還不太清楚平郭是什么地方,為什么區區一個縣的鐵礦居然能支撐起整個幽州的兵甲消耗,更使得遼東武庫里積攢起足以武裝十萬帶甲之士的巨量裝備。等他拿來地圖一看,恍然大悟――平郭者,后世之鞍山也,鞍鋼所在地啊,這就難怪了。

  鞍山鐵礦,從漢初開采,一直到后世,非但未枯竭,產量反而越來越高,其儲藏量之大,占全國四分之一,令人瞠目。

  自己轄區內有這樣一個龐大而成熟的鐵礦產區,馬悍是極為開懷的,但他在巡視了襄平的武庫之后,喜悅中又添了幾分憂思。原因是在巡察武器時,馬悍曾抽檢了五口環首刀、三把戟、三桿矛、十張弓、五面盾、十具兩檔鎧。其中弓與盾都算合格,兩檔鎧也馬馬虎虎,但鐵質兵器的質量堪憂。

  馬悍隨身攜帶了一把三十煉的環首鋼刀,分別劈砍五口環首鐵刀,結果無不應手而斫,而鋼刀只出現米粒大小缺口。至于戟刃與矛尖,更是憑肉眼就能看出表面的砂眼與粗糙。

  面對這樣的結果與馬悍滿面慍色,那掌管武庫的武庫令卻一臉理所當然,躬身應答道:“此為我朝郡國兵卒常規配器,為五至七煉,自然遠不敵三十煉之寶刃。”

  三十煉就算是寶刃?馬悍強抑住將手中環首鋼刀當著武庫令的面折斷的沖動。這樣做也許只把武庫令嚇得不輕,卻不能改變一個大漢朝普遍存在的事實――漢朝的煉鐵技術,依然比較低效且質量不佳。

  在馬悍眼里,這五至七煉鐵刀,鐵質疏松,脆性又大,比后世兩元店買的一把菜刀都不如,偏生這就是大漢朝軍隊的標配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何況是小到決定一條性命,大到決定一國國運的常規戰爭武器。

  馬悍在那一刻,就決定要親往平郭看一看,看看這個時代的鐵礦開采、煉造過程,以及兵器的打造流程,弄清楚缺陷究竟在哪里。為此,他還帶上了幾個經驗豐富的鐵匠及新任的工官馬鈞,希望這匯聚了經驗與智慧的顧問隊伍,能幫助他解決這個難題。

  五月二十,馬悍一行抵達平郭。新任平郭令呂岱與平郭鐵官賈成率一眾屬僚前來迎接。馬悍拒絕了二人盛宴款待的請求,隨意就餐之后,在這兩位平郭主事官的引領下,前往礦山。

  離礦山還有數里遠,各種叮叮當當的釬鎬鑿石之聲所匯成的巨大噪音聲浪就灌耳充腦。走近之后,就見大道兩旁是一排排低矮的石頭房子,那是礦工們就地取材修建的房屋。在山口兩側,堆積如山的礦石下,數不清的牛、騾、馬車,在等待裝運礦石,運輸到冶鐵坊。附近不時可見到身著戎衣、手持刀矛的士卒巡邏。

  賈成一路介紹,這是平郭三個礦區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個。共有礦工五千七百余人,其中囚隸近半,其余皆從流民中招募。此礦區每月可得鐵石百萬石,可煉鐵萬斤…

  馬悍算了算,光是遼東這個鐵礦產區,每年可得鐵坯十二萬斤,加上另兩個礦區,三十萬斤問題不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漢斤,換算成后世量值,只有十五萬斤。而要把這十五萬斤鐵坯鍛造成可以打制的農具與兵器的精鐵,最終得鐵不過三、四萬斤,這就是遼東一年的鐵產量。

  低不低?的確很低,但提高選礦率與出鐵率這種枝術門檻,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得了的。馬悍不是工程師,他沒這方面的技術。所以在實地巡察之后,也只有承認現實。好在自從公孫度上任之后,所出鐵料基本上就再未解送入京,全部截留遼東。在襄平的庫房里,百斤一塊的精煉鐵錠,碼得整整齊齊,堆積如山,不下二十萬斤,足夠馬悍“揮霍”好幾年了。

  鐵料產出的多少,馬悍無法左右,不過他的目的也不在此,他真正想要解決的是兵器的質量問題,也就是煉鐵鍛兵的過程,而這個則需要到冶鐵坊去視察。

  冶鐵坊距礦區并不遠,大概二十多里地,這也是為了節約運輸成本,不過在警衛上比礦區要嚴得多,甚至還有部分騎兵巡邏。

  冶鐵坊的工匠有四百多人,雜役更達千人,規模著實不小。在這里,馬悍看到了冶鐵爐及鼓風設備,時人稱之為“橐”的東西。這是一種由皮革制作的風囊和木架構成,有入風口和排風口,把幾個橐連在一起稱為排橐,可以增大進風量,增強燃燒的火力,把爐溫迅速提高到煉鐵所需的攝氏1200多度。

  馬悍看到的一列列排橐,俱以牛、馬、騾等畜力帶動,多達數百頭。在號夫驅使下,鞭響震耳,牲畜哞哞,亂蹄紛踏,排橐脹縮,爐火噴焰,鐵汁四濺,場面極為壯觀震憾。

  賈成頗為得意,捻著山羊須笑道:“我遼東畜力充足,故可驅使百畜鼓橐。據聞徐、揚等州冶煉,使用的是人力,當是人多畜少之故吧,呵呵…”

  馬悍沒有笑,只是摸著下巴琢磨一會,忽道:“畜力何如水力?為何不用水力?”

  賈成怔住,呂岱似有所悟,而馬鈞的眼睛卻是一亮。

  賈成怔了半響,喃喃道:“水力?怎么個水力法?”

  馬悍扭頭問馬鈞:“你覺得如何?”

  馬鈞的口吃這幾年已好轉許多,尤其在談技術問題,簡直稱得上流利。對于技術方面的東西,可謂觸類旁通,只一聽就明白馬悍所指,當下點頭:“可行。”

  “好,這活交給你,不限時間,但最好在本月制出圖樣,然后以最快速度制造應用。一切用度,可向有司支取,不設限額。”馬悍行事,一向干脆,尤其在技術上很舍得投入,加之此時財大氣粗,對軍工技術這塊文臣武將不太看重的區域,基本上不做討論,一言而決。

  馬悍一來就發現了一處可做巨大改進的缺陷,這倒不是他有多天才,而是利用水力這種概念,在后世已成為常識,那種大規模使用人力、畜力的落后方式,在后世早被淘汰了。馬悍所擁有的,只是一種先進的見識,而不是才能。所以他能提出一個好的想法,但要實現,還得靠馬鈞這樣的專業人士,他自己是造不出來的。

  接下來,馬悍將參觀具體冶鐵過程。

  當時普遍采用的是炒鋼法,方法是把含碳量過高的可鍛鑄鐵加熱到半流體狀態,利用鼓風或撒入精礦粉等,令硅、錳、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鋼的成分范圍。之后混和起來不斷“翻炒”,讓鑄鐵中所含碳元素不斷滲出、氧化,從而得到中碳鋼或低碳鋼。如果繼續炒下去,就得到含碳更低的熟鐵。此法始于西漢,并因其簡單易行,一直流傳至后世。

  炒鋼再經鍛打,鋼的成分就會更均勻,組織更密致,強度更高。每一折疊鍛打即為一煉,故有三十煉、五十煉、七十煉、乃至百煉之名劍寶刀。

  整個流程看上去并不復雜,但對匠人的經驗要求很高,火侯把握不好就會成廢鐵,而鍛造亦費工費時,產能很低。從礦石到鐵料到鍛打,整個過程純手工制造。放在后世,純手工制造是品質的保證,但在這個時代,卻是效率低下的代名詞。在如此低效率之下,要生產大量兵器列裝軍隊,要儲存大量兵器以備戰爭消耗,只能是減少工時,簡化工序,節約成本。這也是那些五煉、七煉刀的由來――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提高效率與保障品質,形成不兼容的矛盾。是生產大量廉價質次的兵器為主,還是以量少質優的兵器為先?毫無疑問,只能是選擇前者。

  問題找到了,但解決起來,卻有一種無從下手之感。馬悍走出治鐵坊,沉默不語,身后一眾隨行官員俱不敢發聲。

  良久,馬悍忽然開口,說出的話卻令在場官員腦筋一下轉不過彎:“此地有何名勝?”

  賈成遲疑了一下,方道:“有白山余脈名‘千山’,景致壯美,風物絕佳。”

  馬悍一拍手:“好,就去千山。”

夢想島中文    獵擊三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