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二十五章 誘餌

  杭州府,錢塘縣。

  巡撫衙門的書房內,侯汝諒茫然的將手中的信遞給對面自己最信任的幕僚。

  張師爺一目十行掃了一遍,抬起頭來,眼神古怪非常,口中喃喃自語,“就這么簡單?”

  侯汝諒的眼神同樣古怪,似乎是回答,但也似乎是喃喃自語,“絕不可能這么簡單!”

  入浙一年多了,侯汝諒始終沒有找到突破口…或者說他也不愿意去捅那個馬蜂窩,畢竟他當時的任務只是揪胡宗憲的小辮子。

  但終歸入浙這么久了,而人家王本固來了才兩個多月,雷厲風行至此,單刀直入搶班奪權,居然成功了。

  對視一眼后,張師爺沉思片刻輕聲道:“未必不可行,唐荊川這等人物,致仕歸鄉…絕不可能虛言扯謊。”

  “就算朝中選下一任寧波知府,王子民也應該站穩腳跟了…更何況吏部天官楊惟約與高新鄭交好,而高新鄭與錢展才雖同為潛邸舊臣,但頗有間隙。”侯汝諒嘆道:“入浙年許,一事無成百不堪,入浙至今不過三月,奮發而前,一朝得勢…”

  “哪里能怪東翁?”張師爺收起信,勸道:“前年末東翁入浙前便和隨園起隙,后連續吃了幾個悶虧,當時元輔在京中…可幫不上什么忙。”

  那時候的徐階正是低谷期,到侯汝諒就任之后…更慘,內閣被李默、高拱聯手制衡,壓根沒辦法給侯汝諒任何助力。

  “如今隨園勢衰,王子民以勢相迫,再加上唐荊川有意致仕,這才撿了個便宜。”

  “再說了,上一任浙江巡按御史龐少南,雖為元輔門生,但似乎…呃,至少果敢決斷,不如王子民。”

  龐尚鵬已經回京兩個多月了,一出正月,都察院御史、六科給事中就有多人上書彈劾,但也有部分言官為其喊冤…此事如今在京中熱議。

  原因很簡單,彈劾龐尚鵬的科道言官背后,能隱隱可見徐階的影子,而與其相抗的言官背后,高拱的身影若隱若現。

  彈劾龐尚鵬的罪名是其在浙江嘉興、湖州兩地試行一條鞭法,以銀差取代力差,結果激起民變。

  龐尚鵬太急了點,而且刻意避開了最富庶的寧紹杭三府,而嘉興、湖州兩地多年遭倭寇劫掠,又被提編法榨的干干凈凈。

  為龐尚鵬喊冤的理由…說起來有點拿不出手,為國試行一條鞭法,不可以此相責。

  但關鍵就在于一條鞭法,隨著隆慶帝的登基,當年裕王府內很多事都傳了出來,再加上潛邸舊臣不再像前些年那般謹慎少言…所以,很多人都知曉,最支持一條鞭法的兩個人,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高拱,以及國子監司業張居正。

  再聯想到張居正和徐階這對翁婿的反目,以及龐尚鵬巡按福建時期就曾經試行十段錦法、一條鞭法,在想想龐尚鵬、王本固兩任浙江巡按對鎮海完全不同的態度…一條很清晰的路線在侯汝諒的腦海中展露出來。

  侯汝諒長嘆一聲,朝中的水可真渾啊,雖然慘烈不如嘉靖一朝,但水中混濁難見清澈更甚之。

  更別說,今年可是京察年,龐尚鵬此事說不定會引出偌大風波。

  侯汝諒怎么也想不通,師相歷經宦海數十年,門生黨羽姻親不計其數,怎么就非要和最有前途的兩位姻親后輩翻臉…徐階要知道侯汝諒這么想,非要跳腳不可,是我要翻臉的?

  一個兩個都是白眼狼…徐階也是要吐血,早知張居正、錢淵是白眼狼,還不如選其他人呢,比如和張居正差不多時候喪妻的胡應嘉。

  原本侯汝諒在新帝登基之后曾經一度謀求遷轉,潘季馴轉任轉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主責修理河道,留下來的大理寺左少卿挺合適的…可惜侯汝諒剛剛起了心思,邸報就登出來了,高拱姻親已然得手。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現在侯汝諒想來,朝局如此難測,自己還是不要回京的好。

  張師爺打破了沉默,輕聲問:“東翁,王子民之邀?”

  王本固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想全盤接手通商事,光靠自己和手下幾個下人,那想都別想。

  唐順之留下的人王本固不太信得過,縣衙那邊孫鋌現在就是個炮仗,一點就炸,而各處的管事…經過那日一觸即發的火拼,王本固更是不敢信。

  不過,王本固早就準備好了。

  侯汝諒身為浙江巡撫,雖然這一年半來無甚作為,但畢竟是封疆大吏,身份擺在那的,手下多有幕僚,多多少少也聚攏了些人物。

  關鍵是,王本固身為文官,本能的想拒絕董家深層次的參與到海貿中去,但總不能過了河就拆橋吧,所以想借侯汝諒一用。

  更別說那些邊軍…個個都不是好鳥,現在簡直就和掉進米缸的耗子一般,幫忙那是沒指望的,扯后腿卻是很可能的。

  當然了,入浙幾個月,王本固和侯汝諒雖是同黨,但相互之間的關系只能說一般,想使侯汝諒幫忙,自然是要給塊肉吃的。

  沒有好處,能使得動浙江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嗎?

  這就是張師爺猶豫詢問的原因,因為王本固給出了塊讓侯汝諒非常心動的誘餌。

  試行以海運代漕運。

  以海運代漕運,從弘治年間就陸續有官員提議,但一直到現在,大半個世紀過去了,正式向朝中行文上書請行海運的只有一個人,正是侯汝諒。

  嘉靖三十六年,時任遼東巡按的侯汝諒目睹遼東饑荒,遍地尸骨,易子而食,轉任遼東巡撫后,他向朝中要銀要糧,并提議糧食由山東以船只海運直抵遼東。

  通過邸報知曉東南通商事后,侯汝諒將此作為自己建功立業,并名留青史的途徑…反正他也沒指望自己能勝任六部尚書甚至入閣為相。

  這就是侯汝諒愿意入浙的原因,也是侯汝諒入浙遭到抵制后并沒有刻意反擊的原因,也是侯汝諒對寧紹臺三府頗為優待的原因。

  他知道,自己的希望就在寧波,就在鎮海。

夢想島中文    臉譜下的大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