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三思啊!”文武百官各種苦口婆心勸說。
然而李況衣袖一揮:“朕心意已決,爾等無須再勸!再說,有國師隨行護衛,還怕什么?若是國師都護不住朕,就算呆在這大明宮里,也不見得安全!就這樣,退朝!”
朝堂上百官們你看我我看你,均看到對方眼中的無奈。
不過既然有國師隨行,那倒是可以稍微放心,畢竟陳景樂的實力,眾人是有目共睹的。
祭黃帝陵可是國家大事,自然不能輕易將就。
問題是現在天下烽火四起,并不太平,李況想要離開長安城,前往升平縣,其實挺冒險的。
這可不是現代,坐個動車一小時就到了。
這年頭長安到升平縣,足足三百多里,沒有后世的寬敞大道,還是大部隊前進的情況下,沒有小半個月,根本到不了。
不過陳景樂最后還是選擇同意。
其實他理解李況的想法。
原本若是沒有意外,李況可能就是李唐最后一位皇帝了,等他死后,從此天下便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然而陳景樂出現了,改寫了原來的歷史——起碼暫時改寫了,給李唐江山續了一波命,至于能撐多久,這個就看后面局勢怎么走了。
目前來看,形勢比之前好的不是一丁半點,長安城內日漸穩定,人心歸向。軍權開始收歸朝廷,原本韓建李茂貞的地盤也被朝廷收復。六萬大軍在手,足以威震西北,雄踞一方。
因此李況也重新燃起希望,想要通過勵精圖治,重新號令天下。
李況本人還是有點本事的,雖然前幾年都是在當傀儡皇帝,可是該學的該懂的,一樣沒有落下,還有陳景樂最近讓他看的書,也一本不漏。
也正是這份認真勁頭,讓陳景樂對他頗為看好,不然換作一個劉阿斗似的君王,陳景樂寧愿重新扶持一個人來當皇帝。
既然作出祭黃帝陵的決定,那么就要提前準備了。
六萬神策軍,除三萬在外駐守,還留一萬拱衛京城,剩下兩萬浩浩蕩蕩護衛李況前往升平縣,隨行的還有文武百官、國子監祭酒。
陳景樂自然是一同前往。
有他在,基本不用擔心唐皇李況的安全,但是為了其他人的人身安全著想,還是派遣先頭部隊將沿路清理一遍。
什么山賊土匪,該掃蕩的掃蕩,該抓捕的抓捕。正好這么多地方要修路要開礦要修水渠,到處都人手不夠呢。
當今圣上要祭黃帝陵的消息傳出去后,長安城內議論紛紛。
“誒,聽說了嗎?陛下想要去祭黃帝陵!”
“我聽隔壁家老王他那個在神策軍當差的表親說了,是有這么回事,不過具體什么時候出發還不清楚。”
“聽說國師大人會隨行?”
“應該會吧,祭黃帝陵這種大事,怎么少得了國師大人!”
百姓們好奇之余,也是頗為期待。畢竟軒轅黃帝作為華夏族的人文初族,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不過也就稍微關注下,充當茶余飯后的閑談。這種事離他們的生活太遠,還不如多花點心思在掙錢過日子上面。
倒是前段時間,道門全體走街串巷上山下鄉免費看醫治病的行為,在民間引起很大轟動。加上即將籌建的“國醫院”,官府告示說了,將會面向天下適齡孩童青年發起招聘,有意應聘者皆可報名參加。
只要通過篩選,即可成為國醫院的學徒,既教讀書識字,也教看病抓藥。
女孩也可以報名,而且優先選錄!
不少家庭都眼巴巴盼著,看自家子女能不能被選上。
這年頭,要是能成為大夫,起碼不用再苦哈哈一輩子耕田賣力氣,要是再得到國師大人賞識,那可就真的一步登天了。
“聽說國師最近還向陛下建議,準備招募無家無業流民修繕水利,弄那個什么以工代賑?小老兒不懂,不過聽說不但米飯管飽,還有工錢拿。要不是老頭我腿腳不好,我都想去了。”
“可不是嘛,話說自從國師來了以后,這長安城里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聽說其他州還都在打仗,日子比咱們慘多咯。”
“可惜我那兄弟,國師要是早來個五年,他也不用活活餓死了…”
其實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壞,百姓心里是有一桿秤的。所謂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就是這個道理。
司天臺的官員最后選定的是日子,是下個月初九,也就是重陽佳節。
李況拍板同意了,一聲令下,大軍開拔。浩浩蕩蕩的隊伍,直接從玄武門出發。
剛離開長安,李況就說:“國師同朕共乘一車。”
王公公小心翼翼說:“陛下,這…不合規矩!”
他這是在提醒李況,恐怕朝臣會有意見。
“朕說的話就是規矩。”
李況重重哼聲,看向陳景樂,露出笑意:“國師無需理會其他人,朕倒要看看誰敢反對。而且朕有事要和國師商量請教。”
“是。”陳景樂自然沒有意見。
李況的車輦雖然談不上奢華,但是也相對其他人的要寬敞不少,底下是厚實的墊子。身旁有兩個伺候起居的宮女,也是僅有的兩個。
坐下后,李況親自為陳景樂倒茶:“國師,佛門僧尼還俗一事,朕已經知曉,做得很好!”
能從天下佛寺當中,倒出這么多錢糧財物,連李況都有些預料不及,對佛門也就更加咬牙切齒。
轉念他又說:“而今國庫日漸充盈,然天下百姓仍飽受饑荒困苦,國師何以教朕?”
“發展。”
比方說農具,從遠古時代的耒耜,到而今的軒轅犁、鋤頭,還有灌溉的筒車,這就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同樣的道理,可以應用到其他領域,比如說軍隊武器,冶鐵技術等等。國家需要發展,只有發展,才能變得強大,才能把其他藩鎮甩在后面,最后平定一統!”
說到天下一統,李況所有雜念都拋到了腦后,聽得無比認真。
陳景樂梳理思緒:“老百姓吃不飽,原因自然是糧食不夠吃。既然糧食不夠吃,那怎么辦?解決辦法無非是推廣耕地,播種耕種收獲。這就是發展!”
“但是僅僅這樣還不夠,還應當考慮如何提高糧食單產量,比如說將畝產兩百斤,提升到畝產千斤。到那時,陛下覺得,天下還會有人挨餓嗎?”
李況下意識點頭,轉而驚疑抬頭:“畝產千斤?那豈不是仙人手段?!”
身后兩個小宮女原本小心翼翼豎起耳朵,這會兒也是聽得目瞪口呆。
這天下何曾聽說過誰家糧食畝產千斤?怕是只有仙人才能做到吧?
國師果然是仙人無疑!
陳景樂哈哈大笑,后世那位將糧食單產量節節提升的大佬,可是被譽為新世紀神農的。
不過也讓某些人吃得太飽了,整天想著搞事情。
陳景樂微笑說:“陛下,畝產千斤,是可以的,不過以大唐現在的實力,比較難辦到,不如先將產量提升至三五百斤吧。”
哪怕將產量提高一倍,也能讓這天下少一些饑荒難民了。
而且他還有個歷史穿越者們必定準備的大殺器沒拿出來呢!
那就是番薯,也叫地瓜。
幾乎每一個明朝以前的歷史穿越者,都會祭出這個大殺器,用祥瑞啊神物之類的名頭,把那些皇帝大臣們忽悠得不要不要的。
沒辦法,這東西產量實在驚人,而且不挑土地,不管是屋前屋后,還是肥田旱地,坡田水田都能耕種。
雖然番薯不能多吃,胃會泛酸,但是對這個時代很多吃都吃不飽的人來說,胃泛酸算得了什么,只要吃不死人就行了。
陳景樂記得這東西好像大唐還沒出現,明代才會從菲律賓傳入中國。
得找個機會去一趟才行。
陳景樂道:“如何提高糧食產量,這里面大有學問,要盡快投入其中,但是又不能著急。貧道希望陛下能多關注民生,多體察民情,切勿做那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
李況嚴肅恭謹道:“朕明白!”
緊接著他又向陳景樂請教了其他諸多問題。
最后感慨道:“國師大才,朕所不能及!”
陳景樂只是搖頭輕笑:“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陛下而今懂得這些道理,尚未算晚。”
自己可是站在五千年文明大國的肩膀上說這些話,自然要領先這個時代。
陳景樂略一猶豫,說:“若有朝一日,臣不在了,陛下千萬記得,要努力發展壯大李唐江山,雄踞中原,北擊游牧各部,西滅吐蕃諸族,讓南越百族臣服,再現萬國來朝盛世,那臣…亦無憾了。”
“國師…”李況愕然,微微皺眉。
陳景樂伸斷,搖頭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未來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料。”
“朕明白了!”李況深吸一口氣,鄭重點頭。
七天后,大部隊終于到達升平縣。
一路上舟車勞頓,差點把那些老臣的骨頭架子都折騰散了。
短暫歇息兩天,準備祭祀事宜。
唐代的黃帝陵祭祀活動,制式基本沿用前朝。
首先自然是齋戒沐浴。
其次準備相應祭品。先將黃帝神主安置于上帝神主之左,在黃帝神主前,陳牛、羊、豕三牲及其他祭器。
待到祭日清晨,禮官會請上帝神主至神壇,也請黃帝神主。皇帝就祭壇。皇帝于上帝神主、黃帝神主前上香,請神降臨。并奠玉帛、進俎。
皇帝及眾官俱跪讀祝文,讀祭文畢,皇帝再向上帝神和黃帝獻爵。
等等還有其他一系列繁文縟節。
祭文是李況親自撰寫的,并且宣讀。
“維文德三年,歲次庚戌,節屆重陽,用致火香祀于皇天上帝,軒轅先祖,優惟慶流長發,德冠思文,對越昭升,永言配命,謹以制帛犧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侑神作主、尚享。
君生上古,繼天立極,代天理物,撫育黔黎,彝倫修敘,井井繩繩,神功圣德,垂法至今。生多福恩,不忘而報,仰惟圣神,萬世所法。
朕生後世,繼命于傾頹之間。今天下紛紜,群雄大亂之秋,幸得天命相助,集眾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同、華、乾、鳳四州。天下雖未平定,然神策一軍已成,人心所向,大勢湯湯。愿吾神州清朗,關河萬里長。
今奠祀修陵,昭告列祖,圣靈不昧,其鑒納焉!尚饗!”
橋山之上,黃帝陵前,李況聲音清朗,自上而下,傳遍在場耳朵。
眾人無不肅穆以待。
祭文宣讀完畢,李昭收起祭文稿,遞給身后的王公公。
下一刻,天地風起云涌。
頃刻間已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厚厚的云層后面,仿佛蘊藏著大恐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