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的事歸效率,至少周思敬把無和有的問題解決了。
工部的匠人與吏員還是很聰明的,他們在道德經上發現電阻這個詞,并付出長時間來測驗,選取生活中能見到的一切物品來測量電阻。
陳沐對電學并不了解,所了解的一切已經籠統地寫由趙士楨附在道德經上,如果說道德經對蒸汽機有所了解并初步拿出切實可行的物件,那電力則一點沒有,陳沐能拿出的只有概念。
他關于電學的知識已經全部還給老師,在那些他還記得的概念里,有電阻、有正負極、有電堆,但這一切是怎么來的,他跟明朝的工匠們在一個水平——他一度以為他們在一個水平。
而實際上,在工部接手電機制造與電報之后,他們早就不在一個水平了,匠人們比陳沐懂得多。
工部使用的電線,用的是廣東拉鐵線的技術來做銅線,銅絲外裹棉布,外層涂油上瀝青,最后外層合以竹片、皮膠等物,究竟選擇什么還在由實驗。
他們同時實驗的項目太多,不過因人手眾多、錢糧充足,倒不顯雜亂,更何況陳沐專門給工部出著懸賞,凡做出點有用的成績,都能領到上百兩乃至上千兩的獎勵,干勁十足。
就在前些時候,有個叫程大位的商賈,過去一直在江淮經商,做買賣被騙賠了本錢,推了一輛自己的丈量步車到工部,說自己心機巧妙,創造出這個來供官府丈量土地,說要領一千兩的賞銀。
在周思敬口中,丈量步車確實巧妙,龐大推車其中木箱外殼放置卷起的竹篾繩,涂著明油以放臟污容易清洗,除外殼外有十字架、竹制的篾尺、鐵制的轉心、鉆腳和環等部件。
篾尺收放均從外套的匾眼中進出,鉆腳便于準確插入田地測量點,環便于提攜,讓丈量土地更加容易。
不過他遭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陳沐所制十步卷尺已流通軍中,因此工部對他丈量步車的性質定為改良,只答應給他一百兩賞錢;后來一氣之下,程大位干脆客居京城,編出三套珠算口訣與指法,又從工部領走六百兩才算作罷,順運河往南經商去了。
在電學上,陳沐確實幫不上忙,但蒸汽機可以。
比方說鍋爐燃燒時間長內存水垢。
“蒸餾,把水燒熱,蒸汽入管道,再遇冷凝回水,管道要干凈。這種水再拿去燒熱,內里留下的水垢就少了,多蒸幾次,越蒸越干凈。”
社會在發展,很多后來的詞匯在明朝就已經有了,比方說蒸餾,意思也相同,形容蒸騰的過程,但沒有蒸餾水。
這個時代指代蒸餾過程的詞叫做蒸取,常用燒酒、精油等物的制取。
周思敬對蒸汽機有非凡的興趣,他驚喜地問道“無根之水?”
陳沐想了想,確實差不多,他笑道“對,無根之水是地下水蒸發升上天空,再遇冷重凝降回地面,咱們蒸餾水也是這個意思,只是以人力罷了。”
“陳公果然是蒸機大家,稍等!”
周思敬被陳沐說得眼睛發亮,尤其在其設計出看起來什么用都沒有的新式蒸機后,陳沐依然對其改良表示鼓勵,心中對陳沐的好感簡直高到無以復加,不知陳沐的蒸餾水讓他想起什么,突然拱起手來就向遠處草草建筑的木屋拔足飛奔。
穿過四處冒黑煙的發電試驗場,跑出半截周思敬又有些尷尬地回來,對陳沐道“陳公還請隨我一道入陋室之中,學生有許多疑惑啊!”
二人的年齡差別,如此稱謂讓陳沐感到不好意思,但他沒有駁周思敬的臉面,說真的,他看見對新奇知識狂熱的周思敬,反而真的有種只能藏于內心為人師表的欣喜感。
周思敬的房子里陳設并不多,因為草率修建的緣故,連院子都沒有,只是一間被屏風隔斷的小屋,但內里收拾干凈,地上木板鋪平,除了內室的床與外廳的桌,引人注目的就是兩具櫥架,放滿了書。
桌上整整齊齊地擺著很厚的制圖,他同樣喜歡用工匠的炭筆,而且他用的炭筆還跟陳沐用的一樣——香山千戶所特產,桿以各式木料切削,上油加工,有的還會雕出圖案,前裝可拆卸竹片膠合炭頭,靠竹片彈性榫卯在筆桿上,用完即可拆卸。
這種叫香山筆的東西筆桿與筆頭分開賣,制作簡單,備受工匠、畫匠喜愛,目前廣東很多衛所都在做。
“這是學生所做蒸機構圖。”周思敬笑著推出制圖,隨后又拿起一張道“這是南洋陳公機的構圖,有許多問題在下不懂,還請陳公解惑。”
陳公雞?
這道菜名聽起來很廣東啊。
陳沐輕笑,目光跟著周思敬手指,聽他道“學生拆解過兩臺蒸機,南洋造蒸機構件嚴絲合縫,工部新造調速閥與活塞等多處都不夠精細,這是為何?”
“因為南洋大部分蒸機構建并非鑄造,是手工造成,一一比對,次廢很多才能造出一套構件。而且南洋造部件也不精細,也有漏氣,只是少罷了。”陳沐搖搖頭道“缺點在所難免,就像用電還無法穩定時,人們樂意用偶爾閃來閃去的電燈。”
“有和沒有,是有很大區別的,先找到缺點,然后慢慢改良,哪有問題就改哪,實在改不了,就去想為何改不了。”
“蒸汽機的意義,不單單在于其能投入造電等各類生產,更在于我們對它的需求,會強迫各類技術進步。”
實際上這方面他懂的也不多,現有缺點他是沒有辦法再改良了,但隨工部這些專門鉆研器具、工程的匠人們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越發讓陳沐覺得蒸汽機的出現就像讓大明投入海外爭霸一樣,是一件拔苗助長、辛苦勞累但收獲甚豐的事業。
一臺蒸汽機的出現,小小的玩意,卻能涉及幾乎各行各業。
“我們的車床精度不夠,就要想辦法讓它夠;我們的材料太重,散熱太快,就要想辦法讓它輕,讓它能保存熱量,一切發展都來源于需求,沒有需求,人們更樂意躺在家里飲冰水。”
之所以會講道理,是因為陳沐不希望老迷弟看穿自己不學無術的真面目。
“需求到了,人們才會去想,想了,就有非凡的創造力,技術自然就會進步。”
說著,陳沐指向周思敬的蒸汽機,道“如果你把風輪換成更堅硬且更輕的材料,引導蒸汽的方向多次推動扇葉,搭載蒸機的木車更大,換成前兩輪后兩輪的平板車,前輪引導方向、后輪則與風輪用齒輪連接…若車夠輕、蒸機夠輕,它是不是能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