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六百零六 大家一起愉快的破防.......

  翌日,李文音便趕往華山,繼續開始緊張的工作。

  氣象局偵測天氣情況,在無數數據中計算出天氣最好的一天。

  而安排好了具體日子,就必須抓緊在之前做好一切安排。

  但由于已有準備經驗,這一次的彩排輕松且順利。

  而與此同時,音樂會相關的網絡宣傳也乘風而起。

  相比于歌劇《尼伯龍根》,很顯然對這一次音樂會感興趣的人更多。

  此次音樂會的宣傳片拍的那叫一個浮夸。

  《華山聆音云海音樂會》!

  動用了航拍機在華山云海之上這么轉一圈,細致的修一修,簡直像是仙境。

  云海,顧名思義,真的是由厚厚的白云結成的海洋。

  而站在山頂,遠處是干凈的天空,晴亮的太陽。

  腳下便是飄蕩的云層,如夢似幻。

  而最重要的,自然是李文音這三個字!!

  “李文音?!我怎么記得好像前陣子李文音剛搞了一場歌劇呢?”

  “對對!好像叫什么龍的根?”

  “聽不懂歌劇呀,而且不是很感興趣,我還是更喜歡李文音的流行歌曲。”

  “雖然之前出過質量奇高的專輯,但我還是想說.李文音你能不能多發點歌(老臉一紅.jpg)”

  “什么龍什么根,是《尼伯龍根》!!我這幾天感覺靈魂都快高潮了,就喜歡古典,李文音還一發接一發,搞得我一浪接一浪的,好刺激!!”

  “???什么虎狼之詞?”

  一時之間,李文音的名字,又開始流傳于網絡之上!!

  也正是這個時候,李文音公司的宣傳團隊,“無意”間泄露出了李文音《尼伯龍根》演出落幕后的觀眾反應。

  一下子,徹底轟炸了整個圈子!

  即使是古典音樂愛好者,取向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喜歡聽獨奏,有的喜歡聽協奏曲,有的喜歡交響,有的喜歡歌劇,有的喜歡小品。

  即使是喜歡聽獨奏的,喜好也會分為不同的樂器,不同的大師。

  很多之前對歌劇并不感興趣的愛好者們,看到視頻中出現的一張張外國臉,忍不住驚呼出聲。

  “臥槽!!意大利最強的男高音歌唱家勞倫斯!?!”

  “我靠,這真的是高冷的瓊斯姐姐嗎?!這可是世界最強的幾個大號女高音之一啊!!這怎么激動成這個樣子?!形象全無啊!!”

  “天!雅各布!盧瑟!!天才指揮家和百年來最強的大提琴家?!”

  “我靠,全瘋了!!”

  這些音樂家們毫無形象可言,甚至有人激動的涕淚橫流。

  這就讓人感到完全不敢相信!!

  李文音強是強,但怎么可能有這么大的魔力?甚至讓這些人都魔怔了?!

  古典音樂圈中,有一個公認的事實。

  李文音已經是最強的小提琴與鋼琴的演奏家,并且擅長作曲,之后絕對會成為數百年來最偉大的音樂家。

  但是重點是“會成為”啊!!

  李文音最大的資本,在很多愛好者的認知中,還在于那瘋狂的演奏技巧!

  而不是作曲!!

  作曲固然驚艷無比,甚至可以說已經超越了先人。

  但與古典史上那些驚才絕艷的巨匠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很多人都相信,李文音未來一定會成為很偉大的作曲家。

  但那特么也不是現在啊!!

  現在的李文音,年僅二十二歲!!!

  很多愛好者們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二十二歲?

  我TM還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好吧!!

  你怎么莫名其妙的又使用了加速外掛呢?!

  “真的,如果是李文音的演奏讓這些人這么失態我是能理解的,但..”

  “李文音這一次是指揮啊!!演奏的是自己的作品啊!!!這離nm大譜?”

  圈里圈外,無數人的熱議,頓時將李文音的熱度推上了前列!!

  很多吃瓜群眾甚至有些難以反應。

  當弄懂了網友們議論的話題后,不少吃瓜群眾只感覺一陣恍惚。

  是嗎?

  原來李文音已經不是所謂的“明星”了!!!

  “我就說怎么感覺怪怪的,原來我好像對李文音的定位有點錯了”

  “我也是,我突然發現李文音好像跟那些明星不是一個級別的,這么一對比就感覺很多明星突然變得好lo啊!!”

  “你們才反應過來嗎?!我早就覺得這人根本就是藝術家。”

  “以前有李文音粉絲跟我說過,李文音是音樂藝術家,不是明星,我當時還覺得是腦殘粉魔怔了,好家伙,現在一看,好像是我自己的問題。”

  雖然李文音真的很獨特,與明星可以說幾乎完全不同了。

  但很多人從潛意識中,還是將李文音與“明星”“藝人”化作等號。

  還是有很多人覺得,李文音還是一個“明星”,只不過在音樂這個方面很厲害很厲害,但厲害在哪,自己也不懂。

  畢竟嘛,和很多歌手很像啊。

  沒事露個面,出個歌,發個專輯什么的.

  但當李文音的圈子徹底曝光出去的時候,不少人才恍然發現,這個人不是明星。

  仔細一看。

  出道這幾年,綜藝上的屈指可數。

  發歌隨緣,宣傳躺平。

  還經常在娛樂圈玩神隱,時不時的才出來露個面。

  好家伙,這個人根本就不是混娛樂圈的,混娛樂圈完全就是心情使然!!

  嚴格來說,李文音已經是“文化圈”“藝術圈”的頂級大佬了!

  這段錄像放出去后,經過很多古典樂愛好者的科普,不少吃瓜群眾也都感到了離譜。

  看看人家啊啊!!

  看看人家李文音周圍交流的都是什么層次啊!!

  這不是大佬就是神仙的?

  再一想想明星們之間的圈子多少感覺有點沒牌面啊.

  而仔細一想。

  好像自從李文音的音樂走進了千家萬戶后,不少人對于音樂的品味都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為挑剔了。

  雖然仍然是不懂音樂,不明白,不知道哪里究竟哪里好。

  但品味的上升卻是實打實的!!

  很多商業化的歌曲,以前火了,覺得很好聽很棒,也跟著聽。

  而現在,很多歌一火,聽一聽,就覺得完全沒有李文音音樂中,那種令人頭皮發麻的感覺!!

  口味刁鉆了!

  “云海音樂會?!我靠,我好奇起來了!!!”

  “我也是!!”

  “可是我感覺我還是更想聽李文音寫的流行歌曲.因為古典這個我真的是聽不懂。”

  “咋可能聽不懂?古典與流行,其實也是相通的,并沒有像你理解的,有那么大的鴻溝!”

  “是嗎?但我真的感覺古典音樂聽不進去,反而是流行音樂能很快的接受”

  “其實李文音很多古典音樂中,是有加入現代元素的,而且非常多,很多流行歌曲中,讓你感覺足以回味許久的地方,也是加入了古典元素的。”

  “真的嗎?你這么一說我有點好奇這次的音樂會了不過我保留意見,我還是覺得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相差甚遠.”

  網絡上,很多網友們互相討論著,交流著。

  而很多小編,看到這樣的話題,也忍不住眼前一亮。

  這是蹭熱度的最好機會啊!!!

  于是.

  一個在很多音樂人看來像是憨批的話題與點評便出現在了網絡上。

  《從李文音的流行作品與古典作品來看兩者之間的差異性!》

  “小編認為,流行作品與古典作品之間的差異性極大,兩者難以徹底融合,即使是李文音號稱能將雙方元素融合在一起,也完全沒有脫離主體,無法做到真正的融合。”

  “但小編相信,無論古典音樂還是流行音樂,都是音樂,是有可以完全融合的可能性。”

  “或許,李文音也在努力探索著更多音樂的可能,只不過李文音還是太年輕了,或許現在無法做到,但未來李文音一定會將兩種音樂合二為一,小編也期待這一天!”

  這樣的文章充斥了無腦的營銷號質感。

甚至在很多音樂人的眼里  這個小編仿佛是得了什么大病。

  文章完全就是信口胡說,甚至根本就像是茍子吃了臭茍侍然后一路拉茍nio放茍p甩著茍籃子還一路茍模茍樣到處茍叫!

  但很顯然。

  甭管業內人士是怎么覺得這種文章腦子進水.

  民間的討論卻爆款了起來。

  無腦狂吹的在噴無腦黑的。

  無腦黑的回噴無腦狂吹的。

  理性分析但不懂音樂分析不到點子上的狂噴無腦黑的與無腦狂吹的。

  無腦狂吹的與無腦黑的狂噴理性分析但不懂音樂分析不到點子上的。

  亂戰堪比三國局勢一般撲朔迷離。

  就算諸葛亮在世都得驚呼一聲臥槽內行666。

  偶爾有幾個真正懂行的兄弟露面說出一兩句話,要么瞬間淹沒在人海中,要么被拉出來亂錘。

  然后從一個話題轉移到某些領域名詞的解釋與辯證上。

  互相之間一片混亂,堪比菜市場與豬牛羊市場與海產市場的交界處排水溝一般。

  幾塊豬囔囔踹纏繞著牛糞鋪在羊骨頭上,與爛菜葉子秋水長天一色,魚鱗蝦殼點綴其中,黑色的污水緩緩流淌,路過的人偶爾踩一腳,泥濘中開始發酵,逐漸產生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臭味。

  亂了套,也臭了罐.....

  但火是真的火了。

  話題通過互相之間猛烈的撕B徹底火爆炸,一時之間引入了更多人加入戰場。

更多的  無腦吹的,無腦黑的,理性分析但缺乏知識分析不到點子上的,根本不懂還非要裝懂的,真正懂卻感覺華夏語言博大精深被噎的說不出話如鯁在喉最后干脆破防開噴的。

  入場了。

  于是,整個網絡變得更加混亂。

  一個破防,就會有無數人破防。

  越來越多的人破防后,就會開啟狂暴模式,一時之間,幾乎沒人能完全鎖血。

  李文音公司的宣傳團隊,面對這樣奇怪的輿論走勢,甚至一瞬間有點懷疑人生。

  好家伙?!

  特么這個角度也能開團?!

  而網友們就連這個角度的團都能接得住?然后轉變成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向?

  這高手過招中的姿勢,簡直比星際爭霸的指令操作還要復雜的多,數量比傳奇聯盟中的英雄皮膚還要多。

  “快!輿論長歪了,宣傳力度加大一點,把粉絲們的注意力轉到音樂會上!”

  “可能不用了?”

  工作人員看著電腦屏幕,眼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領班不明所以,走上來一看,腦門子也忍不住嗡的一聲就起了井字形的青筋。

  這波啊。

  這波是老板親自下場gnk自家宣發部門。

  只見本該開始籌備音樂會的李文音,不知道什么時候,好像從網上看到這篇文章,然后親自下場評論了。

  看到這條評論,無數網友直呼臥槽。

  “李文音大大親自回復?!”

  “臥槽?哈哈哈哈!!我看到了什么呀!!你們快來看呀!!”

  無數粉絲網友涌入這條評論下面,開始整齊劃一的排起了隊形,開始快樂的1。

  “你特么吹NB請別帶上我(狗頭)。”

  “你特么吹NB請別帶上我(滑稽)。”

  “你特么吹NB請別帶上我(笑哭)。”

雖然很多粉絲依舊不懂,為什么李文音會說出這種話  管他呢!

  1就完事了!!

  經過無數人愉快的1后,也終于有粉絲問出了很多人好奇的一句話。

  “李文音大大,我還是不太懂,能不能給我們解釋解釋?我感覺小編說的有點道理,但又感覺沒什么道理,您這么一說我更懵了。”

  很快,李文音便回復了這條評論。

  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本就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兩者碰撞可以產生很多優秀的作品,有利于古典音樂的推廣,也有利于讓流行音樂更為豐富。

  但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的東西,這也是為什么我的作品會將這些區分開。

  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音樂的組織方式完全不同,側重點更是完全不同,打個比方,流行音樂要符合碎片化的生活節奏,情感真摯,短小活潑,適合大多數普通人娛樂,潮水一般來的猛退的快。

  而古典樂,大部分的作品會由很多單元組成,蘊含的信息量完全無法同日而語,表達出的音樂思維更為復雜,層次也更厚重,比如歌劇交響,哪怕是很多常人都容易接受的小品,側重點也更在于規整的理性思維與發展的連貫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傳統文學與網文有共通之處,也有各自的受眾不分高低貴賤,兩者雖然都是精神食糧,但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并不能說將網文和傳統文學完全融合在一起,因為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你可以在網文中借鑒傳統文學,也可以在傳統文學中借鑒網文,但想著將兩種概念完全融合?那就只能是四不像!

  我說的融合是指元素上的融合,你倒好,直接讓我給音樂種類給融了,你以為這玩意是水果撈啊說融合就融合的?

  所以我說我可不敢說我能融合兩種音樂形式,你吹NB別帶上我.

夢想島中文    巨星從鐵鍋燉自己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