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斯曼和凱塞林兩人在國防部長辦公室內進行密談,準備給將要發生的蘇德沖突定性的時候。在風景宜人的瑞士日內瓦,著名的白鶴飯店內,德意志帝國的不管部長,同時也是歐洲共同體元老院元老的魯道夫.赫斯正在和美國駐瑞士大使肯尼迪會面——會面當然也是秘密的。
“美國是不可能放棄支持英國,您知道的,我們美國和英國是有著密切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上的聯絡的。雖然不是每一個美國人都喜歡英國,但是1940年的大選已經說明大部分的美國人是支持英國的,這是美國的主流民意。羅斯福總統本人雖然不愿意同德國作戰,但是他也不可能違抗國家的主流民意。不過我們美國人向來是非常現實的,如果英國本土屈服于德國的意志,那么我們也不會再毫無意義地堅持下去…”
肯尼迪的話聽上去居然挺有道理,雖然美德現在是戰爭狀態,但是和平的曙光并不是沒有——仿佛只要英國本土一跪,霍亨索倫王朝的弗里德里希王爺把他的伊麗莎白小姑姑一娶,那么大美利堅也就只能承認現實了。
然后,美國和德國就能愉快的瓜分地球。反正這個地球看上去蠻大的,足夠容下兩個超級大國。
“我們美國想要的就是南北美洲和太平洋周圍。”肯尼迪一本正經說出了“美國的要求”。
魯道夫.赫斯聽得仔細,手里還拿著筆和筆記本,不時記錄點什么。
“太平洋?”赫斯聽到肯尼迪提及太平洋,馬上問,“包括日本帝國的勢力范圍?”
“日本帝國必須滅亡!”肯尼迪斬釘截鐵地說,“你們必須中止援日…作為交換,美國也會停止援蘇。然后你們去收拾蘇聯這顆gc主義毒瘤,我們去滅亡日本帝國。”
“肯尼迪先生,”赫斯似乎聽到了什么有價值的內容,連忙追問,“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美國支持德國進攻蘇聯?”
“不是支持,而是不反對。”肯尼迪聳聳肩,“雖然我本人是支持消滅蘇聯的,非常支持!但是美國和德國之間在未來必然存在競爭。所以美國不會支持德國進攻蘇聯,就如同你們德國不會支持美國進攻日本一樣。”
“原來如此。”赫斯滿意地點點頭,今天和肯尼迪大使會面的結果顯然是令人滿意的。
雖然美國和蘇聯一樣,都是強大而且危險的國家,但是美國和德國之間畢竟隔著個大西洋,沒有壓倒性的海上優勢,是不可能攻擊對方領土的。
而德國和蘇聯卻是陸上的鄰國,雙方的軍隊都很容易向對手發動進攻。可以說,德國一日不把蘇聯這個強大的陸上鄰國給瓦解了,它就一日不能放心大膽去享受世界大戰的勝利果實。
所以在打敗英國之后和美國講和,同時拋棄日本,然后集中力量去對付蘇聯仿佛是對德國才是最有利的選擇。
“領袖,我不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和美國講和是可能的,美國不會真心誠意和我們談判的。”赫斯曼在當天晚上的統帥部會議上,對于和美國講和的提議,直截了當表示了“不相信”的意見。
“那么肯尼迪大使為什么要和赫斯在日內瓦談判?”阿道夫.希特勒看赫斯曼發問。
“估計是做給斯大林看的吧?”赫斯曼聳聳肩,“日內瓦那地方就是個間諜窩,英國的、美國的、蘇聯的,還有我們的間諜都在哪兒,都建立了間諜網,消息靈通著呢。不管肯尼迪和赫斯部長在什么地方會面,都瞞不過斯大林的特務。”
“美國人是想讓斯大林知道,一旦英國屈服,他們就會和我們講和?”希特勒很快就猜到了羅斯福的意圖,這其實就是個“陽謀”。英國要真的跪了,美德之間的談判就不是假的,而是真的了,到時候斯大林就得考慮和整個歐洲對抗的問題了。
“羅斯福這個騙子…”希特勒馬上就意識到魯道夫.赫斯又上當了。赫斯這個級別的人物在日內瓦和肯尼迪密談,斯大林會怎么想就是明擺著的了。
“那么斯大林會在東面下手嗎?”希特勒看著赫斯曼和凱塞林發問。
“總參謀部認為東線的戰爭已經一觸即發了。”凱塞林回答。
“一觸即發?”希特勒的神色中閃過一絲緊張,但是很快就被憤怒取代。
“難道我們不應該先發制人嗎?”希特勒灰藍色的眼眸緊盯著赫斯曼,“能不能打一場像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一樣的閃擊戰?”
“不能。”赫斯曼的回答非常干脆。“蘇聯是一個擁有巨大縱深,眾多人口和發達的工業實力的強國,在蘇聯的第3個五年計劃完成后,烏拉爾工業區和第二巴庫油田都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使得蘇聯進行持久作戰的能力大大增強,我們根本不可能用一場閃電戰將之擊敗。”
“但我們手中有一位俄國女皇,”希特勒說,“她是俄國的合法君主,總會有人支持她的…那些布爾什維克可相當殘暴。”
托了赫斯曼的福,在對蘇政策上希特勒可打的牌比歷史上要多多了,不僅大部分波蘭人和烏克蘭人都能為德國所用,連白俄都因為有了奧麗加女皇成為可以利用的對象。但是赫斯曼卻不認為奧麗加和她的白俄能擺平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而且形勢非常復雜的俄羅斯。
“不會太多,”赫斯曼搖搖頭,“她不過是個軟弱而且失敗的女皇。而俄羅斯人擁護的強硬并且能夠為國家帶來勝利的領袖…現在的斯大林正是這樣的領袖,所以蘇聯人民是愛戴他這個暴君的,至少在他遭遇到和尼古拉二世一樣的失敗之前,絕大部分蘇聯人是不會拋棄他的。
而且蘇聯人就算拋棄了斯大林,多半也不會去擁護和斯大林一樣失敗的奧麗加。如果我們硬要扶植奧麗加或是別的什么在蘇聯國內沒有任何基礎的政治勢力上臺,將會付出極大的代價,這是得不償失的選擇。”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對付那些布爾什維克?”希特勒沉著聲問。
“不以滅亡蘇聯為目標,只打一場有限的戰爭,并且追求一個對我們有利的和平條約。”赫斯曼說,“藍色方案中早就有了安排…我們不能在蘇聯打一場無法結束的戰爭。而要讓戰爭可以在我們筋疲力盡前結束,就應該制定一些容易達成的勝利目標。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推翻布爾什維克在俄羅斯的統治,恢復羅曼諾夫王朝。那么我們就必須占領整個蘇聯,至少要將戰線推進到烏拉爾山區,奪取蘇聯的主要工業區。然后我們還要幫助白俄建立軍隊和政府…我想奧麗加女皇必然會建立一個、不得人心,上上下下都是蠢貨的政府。到那時我們還得替一億幾千萬俄羅斯人的生計操心,還要面臨長期的游擊戰爭。”
在赫斯曼主導下制定的“藍色方案”中,對蘇作戰所要實現的也僅僅是一個或兩個“小目標”,分別是烏克蘭西白俄羅斯和高加索產油區。
也不是要同時實現兩個目標,而是能夠實現奪取整個烏克蘭以及原屬于波蘭的西白俄羅斯就算勝利了,高加索產油區則視情況而定,能拿下最好,拿不下來就算了。
而左岸烏克蘭和右岸烏克蘭的幾十萬平方公里(一共60萬平方公里出臺,現在有大約7萬平方公里屬于加利西亞西烏克蘭王國,由德國統治)在戰后將會和西烏克蘭合并成烏克蘭王國,然后以共君聯盟或邦的形式成為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
這樣德意志帝國的本土面積,包括德意志邦、奧地利邦、波希米亞邦、波羅的邦、西奈半島保護區、塞浦路斯保護區、盧森堡大公國、波蘭王國(包括西白俄羅斯)、烏克蘭王國、立陶宛大公國、斯洛文尼亞大公國、斯洛伐克大公國在內,將會超過180萬平方公里。
雖然不是特別遼闊,但掌握的都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富庶地盤,人口數量也比較適中,有1.5億1.6億,其中日耳曼或日耳曼化的人口接近1億。以1億同化56千萬,一代人兩代人也就成功了。
真要拿下整個蘇聯歐洲部分,那德意志人就會變成未來德意志帝國中的少數民族了。用不到1億德意志人去同化2億多斯拉夫人,怎么看都不會成功。所以還是選擇少吃一點,容易消化的路線為上。
而以180萬平方公里和1.5億1.6億人口的基本盤,再加上克羅地亞匈牙利、芬蘭、荷蘭、丹麥、挪威、比利時、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這幾個鐵桿小弟,再加上被打服的英國和法國,就可以在世界大戰結束以后,用個幾十年時間構建一個以大德意志帝國為核心的歐洲共同體,甚至有機會把歐洲共同體變成一個聯邦制的統一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