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一十六章 可當大用

  皇宮,清寧宮內。

  張太后正在接見她的心腹太監,大明皇宮御用監太監張永。

  張永此番見張太后,卻是長跪不起,令張太后多有不解,詳加問詢后才知張永是來告別的。

  “…太后娘娘,奴婢如今已奉詔閑住,從此后不再能入宮孝敬您,以后也不能再來給您請安。”

  張永老淚縱橫。

  張太后皺眉問道:“你擁立新皇有功,何以會落得如此下場?”

  張永道:“乃是因內差御史蕭淮奏先皇時有不法之宮人內侍,牽連到奴婢,奴婢甘領其責…并非心懷怨懟,只是來與太后娘娘作別。”

  張永是受丘聚和谷大用的桉子牽連。

  《明史》記載:“…世宗立,御史蕭淮奏谷大用、丘聚輩蠱惑先帝,黨惡為奸,并及永。詔永閑住。”

  張太后稍微釋然,微微點頭:“你提督團營,在京師屬要害職位,被人攻訐乃情理之中,只要你一心維護大明,將來新皇定會有再用你的一天。”

  這話潛在的意思是,你被褫奪官職,乃是文官集團所為,哀家幫不了你,你也不用再哭訴了,不管你是真的心無怨懟還是假情假意,哀家都無能為力。

  “是。”

  張永擦了一把眼淚。

  張太后道:“那以后御用監太監之職,還有提督團營太監,由誰來擔當?”

  這才是重點。

  張永之前雖為御用監太監,但兼領著提督團營的差事,在軍中威信很高,一來是因為安化王謀反、平定劉六劉七叛亂、應州大捷都有張永的身影,連寧王之亂中,王守仁第二份表功的奏疏中都要提張永一句,江西善后事宜也是張永在負責。

  張永的威望在一眾太監中無出其右者,朱四繼位后對其一直都表現得很尊敬,沒有想過動他的位置,此番去職屬于遭受無妄之災,但也正好中朱四下懷,于是便順水推舟。

  張永道:“聽聞乃興府出身的一名姓黃名錦的宮人,接替奴婢的差事。”

  “哦。”

  張太后點頭,她根本就沒聽說過黃錦的名頭。

  興王府承奉司內可不是只有張左一名太監,以張左為首,一同到京城的還有黃錦、鮑忠、崔景、麥福等人,只是目前不是所有人都能委以重任,畢竟一個蘿卜一個坑,想要把興王府的太監安插到宮里要害職位上,就要逐步將那些權宦給按下去。

  但這些擔負要職的大宦官手頭掌握的權力可不小,在朝中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還受到張太后和楊廷和等人庇護,所以需要一步步分化瓦解,不能說一次性都換上興王府自己人。

  此番張永被撤換,屬于文官集團清算先皇身邊近佞,張永作為“八虎”之一,始終難逃干系,去職乃情理中的事情。

  朱四一直按照朱浩的吩咐,少用“自己人”,多起用弘治、正德初年的老臣,如此才能服眾,同時也對外界表明,正德時有太多賢良被先皇胡鬧給耽擱了,現在到了他們重新出山的時候,從朝廷到宮人,這些老人的出山會讓世人產生一種新皇撥亂反正的感覺。

  如此一來,世人便會幫朱四否定正德朝,而肯定新皇作為。

  張太后道:“陛下用人,還是太過注重親疏遠近,這樣不好…聽聞司禮監掌印太監,也是興王府出身。”

  張太后對此表達了強烈不滿。

  你朱四才當了幾天皇帝?

  先讓沒有翰林院經歷的袁宗皋入閣,又把張左提拔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現在連御用監掌印、提督團營太監都換成你的人,分明是想收攏大權。

  張永急忙道:“太后娘娘,聽聞陛下已重新啟用蕭敬蕭公公,這兩日蕭公公已入宮辦事。聽聞還是替換秉筆太監魏彬,以秉筆太監提督東廠,陛下對于宮內事務也多加問詢…禮數方面自不會缺…”

  張太后聞言臉色果然好看許多,微笑道:“克恭要回來了嗎?說起來有些日子沒見到他了,不知他現在身體可還好?”

  蕭敬現年已八十三歲,乃是經歷英宗、代宗、憲宗、孝宗、武宗和目前的嘉靖帝共六位皇帝的六朝老臣,其在弘治年間就已執掌司禮監,那時張太后在宮里可說地位穩固,經常能見到老成持重的蕭敬。

  現在聽說蕭敬要回來,欣慰之余,張太后突然覺得這個新兒子做得還不錯。

  張永用實際言行表明自己心無怨懟,盡量幫新皇說話,以平和母子關系,寬慰道:“蕭公公身體清朗,有他在宮里坐鎮,定能讓人心歸附。”

  張太后點點頭:“是啊,陛下就該多任用一些老臣,他們富有經驗,朝中人脈通達,更熟知宮中祭祀和朝堂內外的規矩,總比讓一些不知從何處來的人位列國朝機杼要好。”

  “是。”

  張永笑著回答。

  張太后這才滿意地沖著張永點了點頭,“若以后陛下再來請安,哀家會多跟他提及你以往的功勞,你且先安心歸家休養身體,過去幾年累壞了吧?”

  《踏星》

  “是,謝過太后娘娘。”

  張永之前想用溫情打動張太后,發現無效。

  反而自己替新皇說話后,張太后覺得他很識相,主動提出會幫他在新皇面前說好話,張永自然感激涕零。

  宮中進行了一系列人事任免。

  之前朱四的主要著眼點在朝堂,不是說他不想更換宮里的太監,畢竟這些太監關系到他的人身安全,甚至剛入宮時,連吃飯都要派專人試毒,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戰戰兢兢。

  按照朱浩的說法,先不忙著打草驚蛇。

  需要等個機會。

  機會就是讓文官集團動起來,御史言官可是閑不住的,皇帝現在賢能,那就去參劾宮里掌權的太監,總歸能咬出幾條大魚。

  宦官貪權愛財,沒有人經受得住調查,朱四因勢利導,順應“民意”,將這些太監分成三六九等定罪,逐漸把宮里都換上自己人或者是前朝時受到打壓的老人。

  宮里的變動,讓楊廷和感覺一陣頭疼。

  楊廷和一方面希望把一些擅權的太監換下來,又怕一下子更替太多,影響朝局穩定,還會讓小皇帝逐步掌控權力,然后騰出手對文官集團發難,所以在這件事上糾結萬分。

  不然的話,以其文官集團領袖的身份,吩咐下去,讓御史言官不要拿那些大太監的過失參劾,估計谷大用、丘聚、魏彬乃至張永等人也不至于這么快就被拉下馬來。

  但朱四在起用蕭敬等幾名老太監后,楊廷和稍微放下心來。

  如此說明朱四并不是任人唯親,加上其在朝堂下詔起用一些老臣,諸如孫交、費宏和謝遷等人,算得上是言行合一,至少沒讓楊廷和覺得新皇在用人方面不可忍受。

  “父親,禮部上奏后,陛下已傳旨地方,近日便會令興王妃趕赴京師,若是興王妃到京后,陛下豈能甘心令其長住宮外?到時再起名分之爭,該當如何?”

  這天楊廷和回到家,滿腦子都是朝堂事務,思緒紛亂,此時楊慎不識趣地出現在他面前。

  楊廷和不耐煩道:“等興王妃到京后再說吧。”

  楊慎道:“父親為何要改變態度?如此豈非置聯名上奏的眾新科翰林于不仁不義之地步?”

  似乎楊慎看不慣父親的舉動,在大禮議這件事上,楊慎可能要比楊廷和更加偏激,就在于楊慎年輕氣盛,在朝地位不高,只會認死理,而不像楊廷和這樣主持大局之人,需要轉圜騰挪。

  這也是為何后來楊慎的下場要比他爹慘很多的原因,雖然他學問高,但政治立場上卻死軸,幾乎到了不識時務的地步。

  左順門事件他是發起者,最后皇帝不找他問罪找誰?

  楊廷和長呼一口氣:“為父一切都是為大局著想,儒家注重仁孝,不能苛責陛下太多,其一心奉養生母,乃可成為天下仁義之表率,凡事都要師出有名。”

  楊慎心有不甘,但被父親如此語重心長教訓后,只能低下頭聆聽教誨。

  楊廷和道:“至于那些新科進士,仗義執言乃臣子本分,若是陛下因此而容不得他們,那陛下有何面目自稱仁君?自古以來明君者,當不以好惡取士。哦對了,那個朱浩…”

  楊慎道:“孩兒也想跟父親提一下朱浩,孩兒認為,此子或可當大用。”

  “哦!?”

  楊廷和滿腦子疑問,皺眉道,“先前你不是說他不知進退,猶如墻頭草?為何這才過去幾日,你對他便有如此改觀?便因他聽從于你,帶頭聯名?”

  楊慎搖搖頭:“回父親的話,并非如此。孩兒只是設身處地以其角度思考問題…其為出自安陸之地的新科狀元,必然受到陛下關注,明哲保身并無過錯,且他在大是大非上并無偏私,是為兒所欣賞。”

  “是嗎?”

  楊廷和眉頭緊皺。

  換作以往,他絕對不會接納朱浩這種夾縫求存的騎墻派,但現在卻不得慎重考慮。

  楊慎道:“兒當年進翰林院,與他心態多有相似,他到現在都力求中立立場,實在難能可貴。還是父親您說,他作為錦衣衛朱家出身,已無可能投靠新皇,那為何不充分利用他的身份,為己所用?”

  楊慎反過頭來教育老爹,是你說朱浩系朝廷用來監視興王府的錦衣衛朱家子弟,尤其朱家還參與謀害新皇兄長,現在你卻不相信他,算哪門子道理?

  楊廷和點點頭。

  以其老謀深算,自然會懷疑朱浩如此做是否別有用心,或許朱浩一開始就是想跟楊慎打共情牌呢?

夢想島中文    錦衣狀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