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次打算寫一個魔都故事,有一些市井俚語可能還要屈教授你這個當地人幫忙。”
“哦,什么類型?”
魏明想了想:“算是改革文學吧。”
改革文學是個新鮮概念,和知青文學、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相比,改革文學更年輕,以兩個月前蔣子龍這個短篇為開山作。
當然,也是目前這個流派唯一的代表作,但所攪動的風云卻一點不遜于另外幾個流派,“喬廠長”現在幾乎成了改革者的代名詞。
雖然以魏明的后世眼光,喬廠長上任記有時代局限性,但在接下來幾年,這篇小說的影響力會一直存在,后面還有電影和電視劇的改編。
而且蔣子龍之后擔任津門作協主席,文聯副主席,可以說他后半生榮耀都是以這則短篇為基的。
這段時間是喬廠長上任記風頭正勁的時候,屈教授自然也聽過看過,她擔心魏明是為了追逐熱點,勸道:“你又沒在工廠待過,寫什么改革文學啊。”
喬廠長上任記的模式深入人心,對后來的李國文、高曉生、柯云路等作家的創作都有很深影響,“上任”“工廠”,幾乎都成了改革文學的鮮明標簽。
而且現在改革主要也是針對國營廠,所以屈教授會這么想也不奇怪。
魏明笑道:“誰說改革文學就一定要寫工廠那點事了,我寫的是鴨子的故事。”
“鴨子?”
“對,春江水暖鴨先知,改革浪潮里,那些知覺靈敏的小人物同樣值得關注,我打算從這方面下手。”
魏明已經寫的雙驢記和二牛都沒有遵循現有的創作風格和規律,寫改革文學,他自然也沒想過遵循喬廠長模版。
聽魏明這么說,屈教授含笑點頭:“那我到是有些期待了。”
“放心,寫完之后第一個讓您看,肯定有很多不周到的地方需要你這個當地人修正。”
很快,諶榮大姐也知道了這件事。
“什么,你改稿的同時還要新開一篇小說?!”
魏明攤攤手:“我幾乎已經改完了,為了等屈教授一起回京,只能找點事情拖延進度了,另外,這已經是第二篇了。”
這叫什么話,這像話嗎!
諶榮大姐快速吃完飯,趕緊鉆屋里改稿了,她也希望能三人作伴一起回去,這種感覺大概就是“卷”。
走前她留下一句話:“投稿之前也讓我看看。”
此前她已經看過魏明的雙驢記了,自覺受益良多,她和魏明同樣都是青年作家,但魏明的小說技法嫻熟老道,且多有創新,感覺像是從娘胎里開始就在練筆。
又過了兩天半,魏明總算完成了這篇一萬五千字的短篇小說,名字就叫春江水暖鴨先知,并第一時間讓屈教授過目修改。
“你是不是還有一篇小說叫二牛?”
“對啊。”
屈教授失笑:“驢,牛,鴨,下一次你打算寫什么,馬還是騾子。”
我可以寫騾馬的故事啊,前世在成為老板之前他也當了40年騾馬。
“這兩個選題我記下了,先說鴨的事。”魏明催促,屈教授當即看了起來。
魏明套用了徐錚鴨先知的故事模版,從小學生“小王”的作文我的爸爸開始講起,以父子故事引出主線。
在小王的作文里,展現了老王各種叫人啼笑皆非的省錢神操作,這些細節描寫都非常魔都男人,打電話掐著時間掛電話這點簡直太真實了,屈教授表示很符合她真見過這樣的人。
還有這位爸爸關于未來的暢想也非常神奇,打電話不用電話線,火車沒輪子也能跑,黃浦江上一定會有很多大橋,浦東會蓋很多高樓,喝咖啡會像是喝水一樣隨意等等。
因為這,他得了一個“鴨先知”的外號,春江水暖鴨先知也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他自己也是改革開放大潮中,最先感知到溫度的鴨子。
小王的作文中還透露,因為表現出色,老王被提拔為中藥二廠的銷售科科長,從而引出了藥酒積壓的問題,接下來又是展現老王智慧的時候了。
為了推銷藥酒,他和兒子在公交車上演雙簧的尷尬戲碼讓屈教授捧腹不已,他想了很多辦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直到偶然聽到了“廣告”這個詞匯。
在國內,廣告已經絕跡很多年了,過去的看法認為廣告是資本主義的產物,是利用虛假信息欺騙消費者的行為,雖然事實上確實有很多這樣的廣告,但廣告在商業活動中也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
去年天津日報社率先組建了廣告科,年初發布了新中國第一條商業廣告,在報紙上介紹了包括“吃嘛嘛香”的藍天牌在內的天津牙膏品牌,從此紙媒廣告開始興起。
也就是說,79年國內才有了廣告的概念,而小說里的王科長想的更深遠,他要做的是當時還沒有的電視廣告!
接下來魏明詳細講了中國第一條電視廣告誕生的過程,這里面除了虛構的男主角,其他基本都采用了現實中的真實人物,魏明采風的時候帶著本子,記了好幾頁。
讓屈教授意外的事,這篇小說竟然還圖文并茂。
“你還會畫畫呢?”
“略懂,略懂。”
三級美術師可不是開玩笑的,魏明在電視臺看到了后來遺失的參桂養榮酒廣告母帶,并根據記憶在寫小說的時候畫了一個四格漫畫,到時候一并寄出去,說不定也能被采用。
屈教授繼續看下去,廣告雖然拍好了,但能否播出也成了問題,畢竟之前沒有相關規定。
在小說里魏明加入了鄒主任這個角色,現實中就是一個叫“鄒凡揚”的電視臺負責人頂住壓力,讓這條廣告順利播出,這也是電影鴨先知里缺失的部分。
最后自然皆大歡喜,積壓的藥酒被魔都市民購買一空,藥廠的危機得以解除。
在文章末尾,男主角王科長漫步在黃浦江邊,看到一群鴨子。
其他鴨子都還在猶豫,其中一只卻勇敢地跳進黃浦河,最先享受到了河水的清冽和魚蝦的美味。
他聯想到自己,進而上升到改革開放的大局觀,一句‘勇敢的人最先享受世界’算是對改開時代那些弄潮兒們最好的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