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七十六章 人才的意義

  “我幕僚啊…”

  “等等,咱先回復陛下…”

  馮勝急匆匆跑去電文室,在給朱允熥回復之后,這才重新回到軍機會議室。

  “那冉底是誰?”

  馮勝剛一進屋,藍玉就迫不及待的詢問。

  事實上結果已經很明顯了,他和張宗浚雙雙落榜,皇帝陛下大概率是被馮勝的建議吸引了。

  “李明…康都大學的一名學生,來歷有點可疑,但已經跟軍機處秘書處的陳柏之女結親,忠誠應該是沒問題的。”

  “來歷可疑?”

  藍玉像是總算發現華點了似的,瞪著兩只眼睛看向馮勝。

  “你知不知道咱們軍機處的規矩?”

  “咱們軍機處談論的都是國家大事,你竟然找個來歷可疑的人代寫奏疏!”

  “咱不是不會寫么…”

  “你不會寫也不能泄密啊!”

  “來人,把那個李明抓起來,嚴加審問…再派人將其好好調查一番,務必調查出他的全部底細!”

  “諾!”

  康都也是有錦衣衛的,而且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國內錦衣衛和東廠互掐的那段時間,康都錦衣衛非但沒有受到波及,反而因為朱允熥在的關系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強,從原來被國內錦衣衛主導,變成了主導國內錦衣衛。

  李明很快就被抓起來了,不過鑒于他沒做過什么傷害大明的事,藍玉也沒讓錦衣衛對他用刑。

  只是將他交代的每一個事情查清楚,想通過蛛絲馬跡查清楚他的底細。

  這讓李明非常糾結,在帖木兒帝國知道他底細的人非常少,只有帖木兒和他孫子馬黑麻知道。

  然而,現在帖木兒身死,馬黑麻下落不明,他又該如何向別人解釋自己呢?

  再者,他一個殺手組織出來的人,真有解釋的必要嗎?

  正當李明不知該如何是好時,他突然想到了馮勝的一句話。

  “在大明忠心最重要,你可以能力不夠,才華不夠,但不能在忠誠上出問題。”

  李明想到這里,整個人仿佛換了個氣場。

  “尊敬的錦衣衛大人,學生重新匯報。”

  “哦?”

  錦衣衛盧志明聞言詫異的看向李明,心道這家伙什么意思?

  “盧大人,學生剛剛的話全是假的,學生根本就不是康都人,也從來沒有過什么做陶匠的父母,學生本是一國的王子,跟奧斯曼帝國有滅國之仇…”

  “后來遇到師父,跟隨師父學習殺人技藝,直至很多年后才知道師父是哈薩辛最后的傳人,而我繼承了他的衣缽…”

  “再之后就是投奔帖木兒陛下,為帖木兒陛下效勞。但帖木兒陛下很少動用學生,只是針對咱們大明皇帝陛下之時請我出手,但他不止派了我一個,還派了其他人…”

  “傷害陛下的是其他人,我并沒有參與…”

  “殺手?”

  “刺客?”

  盧志明感覺發現了驚的秘密,在聽完李明的匯報后立馬就找到藍玉匯報。

  “梁國公,李明自供他是刺客,曾經受帖木兒指派來刺殺咱們皇帝陛下!”

  “什么?”

  “好大的狗膽!”

  “不過據他供述,他并沒參與刺殺,只是想著慢慢搜集咱們皇帝陛下出行規律,找到一擊必殺的機會再行刺。然而,沒等他找到機會,咱們大明就把帖木兒給滅了,他也就放棄了該計劃,徹底歸順咱們大明。”

  “他還他是哈薩辛派的傳人…”

  “哈薩辛?”

  “他真是哈薩辛傳人?”

  藍玉一聽李明是哈薩辛傳人,霎時來了興趣。

  “老盧,你的好機會來了!”

  “這種人才若是吸收進你們錦衣衛,你們錦衣衛的偵查能力將提升一個臺階啊!”

  盧志明聞言不屑的撇撇嘴。

  “不見得…”

  “其實他所的刺殺技巧我們錦衣衛也有,無非就是投毒、暗殺之類。刺殺最重要的是接近目標,并且取得目標的信任。”

  “這玩意不論咱們華夏還是他們西域都一樣,一個是靠偽裝,一個是靠熟人引薦。”

  藍玉見盧志明也是個專家,也就不再拿他逗趣了。

  “這人好生看管,沒咱的命令誰都不許探望,更不許他離開大牢一步!”

  “諾!”

  藍玉打發走盧志明就徑直去羚文室,將李明的情況原原本本的傳回大明,請皇帝陛下定奪。

  乾清宮,朱允熥看著藍玉傳回的電報,再看看李明之前寫的平西蠻策論,一時間也是很難抉擇。

  在朱允熥看來,李明所寫的這篇平西蠻策論實際操作價值很高。

  此人不僅結合了西方世界的宗教、歷史,還附帶了對當地各國恩怨做了一番闡述,并決定利用各國之間的恩怨,引導他們互相殘殺,然后大明再以王者之師過去收拾殘局。

  除此之外,他還特別指出占領西方世界之后的統治問題,提出以夷制夷,以夷弱夷,以宗教疲夷。

  按照他的法就是利用各國之間的仇恨,使他們互相征伐來進行削弱,并且利用他們物產上的不均衡來激化矛盾,最后用宗教的名義收割財富,使他們始終處于疲弱狀態。

這跟朱允熥的想法不謀而合,讓他甚至生出一種知己之福  但此饒出身確實是大問題,大明雖然包容,但也沒達到能包容一個殺手組織的程度。

  朱允熥琢磨了一會兒,始終無法拿定主意,當即命人準備點下酒菜,拎著一壇老酒去找住在宮外的老朱。

  老朱對于朱允熥的造訪非常開心,當即命人在院里支起桌子,一邊欣賞月色,一邊跟大孫酌。

  “是不是又遇到啥難事了?”

  朱允熥尷尬的笑了笑道。

  “什么都瞞不住您,孫兒還真遇到個難事。”

  老朱聽到這話更開心了,他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吹噓曾經的過去,也唯有這樣才能讓他不至于被大孫的光芒掩蓋。

  老朱志得意滿的給自己倒了杯酒,然后裝成高深莫測的樣子道。

  “吧,到底是什么事。”

  朱允熥誠實的將來龍去脈了一番,老朱聽后也是不自覺皺起眉頭。

  “殺手組織?”

  “哈薩辛?”

  “這人還確實有點問題,很難他不是借此機會來接近中樞,然后趁機搞破壞。”

  朱允熥聞言嘆了口氣道。

  “是啊,孫兒也擔心這個。”

  老朱想了想道。

  “那你覺得他提的策略怎么樣?”

  “好!”

  “非常好!”

  “跟孫兒的想法不謀而合!”

  “如果單看他的策略,他是當世奇才也不為過。不過最重要的是他對于西方世界的理解,可謂是入木三分。不僅將當地的宗教歷史結合起來,還能捋順那邊的王族脈絡,以及繁瑣的禮法…”

  老朱見大孫的這么好,當即拍板道。

  “那就用!”

  “如果他真能為大明所用,咱們就給他個施展才華的機會!”

  “可是…”

  老朱見朱允熥依然有顧慮,不由帶著幾分批評的語氣道。

  “大孫啊,你沒發現自己的問題嗎?”

  “我有什么問題?”

  老朱看著一臉不解的大孫,無奈的笑了笑。

  “你呀…你就是太氣了,總喜歡用大明人,對異族有著然的戒備心。”

  “殊不知,不論什么族的人,只要心向大明都可以為大明所用,成為咱們大明人!”

  “這…”

  朱允熥沒想到老朱會出這種話,一時間感覺有點接受不了。

  “皇爺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我覺得還是防備點好,像是大唐初年,對待吐蕃和回紇不可謂不親厚,可到了中唐和晚唐時期,這兩個國家是怎么對待大唐的?”

  “還有安祿山、史思明等人…”

  老朱聽聞后嘆了口氣道。

  “唉…”

  “你的都對,但咱想跟你,這就是道!”

  “若大唐能始終保持強大,又何慮吐蕃回紇?”

  “終究是大唐自己不能守,這才給了別人機會。”

  “同理,咱們大明能得下,也是因為大元自己不能守。將來若是咱們大明不能守,也會有人取代咱們大明。”

  “但咱們不能因噎廢食!”

  朱允熥聽到這話整個人都懵了,滿臉詫異的看向朱元璋。

  在他的認知里,老朱比他保守啊,是個只相信自家饒老頑固。

  沒想到他竟然能出這樣一番話!

  “皇爺爺,您是不是被人頂替了?”

  老朱聞言氣惱的踹了逆孫一腳。

  “胡啥呢,誰敢頂替咱!”

  “咱知道你想啥,是不是覺得咱分封諸子,跟咱剛剛的話不太一樣?”

  “其實有些問題,咱也是不當皇帝之后才想明白的,坐在皇帝位子上反而想不太清楚。”

  “比如大秦滅亡,雖然有秦過于殘暴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秦滅了六國,卻沒能給六國遺留的人才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人才這種東西藏是藏不住的,壓也壓不住,如果不能為你所用,那就一定為別人所用。”

  “如果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后,能開科舉,廣招下賢才,并且根據他們的能力授予官職,想來就算二世能折騰,也不會二世而亡,怎么也能撐個十代八代。”

  “秦國之亂,正是因為散落的人才太多,這些人不甘居于人下,只要有機會必然要挑事,所以才釀成了下大亂。”

  “同理,你在西域滅了那么多國家,也要善待那些國家遺留的人才,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唯有如此,西域之地才能長治久安。”

  朱允熥虛心的點點頭。

  “好!”

  “我這就提拔李明,讓他負責主導吞并西方世界的工作。”

  老朱見大孫這樣趕忙勸道。

  “也不用這么急,等他生了孩子再給予重用。”

  “吞并西方世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前期征伐,中期維穩,后期收稅,能在十年內成功收上稅都算不錯了。”

  “先提拔他進軍機處當個書吏,給藍玉他們打個下手,然后視情況在決定他的職務。”

  “一切都聽皇爺爺的。”

  老朱見大孫這么好話,心里是既高興又欣慰,高興之下就又提出一個不情之請。

  “既然話都到這兒了,咱想了想,還是把朱允炆派到西域之地,隨便給他個封地吧。”

  “這…”

  朱允熥一聽這話就猶豫起來,雖朱允炆被徐妙錦當盾牌受了不少傷,光是某個重要部位就被贍不輕,據太醫極有可能影響以后的子嗣。

  但朱允熥一想到把這家伙扔到西域,心里依然有點煩躁。

  “皇爺爺,孫兒倒是沒意見,只怕二哥將來在西域造反,影響到孫兒在西域的布局。”

  老朱退而求其次道。

  “那就把他扔到東瀛吧,正好離咱大明還近,一旦有事隨時都能派兵過去。”

  “東瀛…”

  這次朱允熥倒不那么抗拒了,因為最近東瀛京都的公族聯名上書,請求大明派遣一位皇族去東瀛就藩,代替大明行駛權利。

  此事在朝中引起熱議,很多大臣都支持此事。只是讓誰就藩成了大問題,朱允熥本意是想把朱允熞扔過去的,日本咋也是百萬民眾的島國,其上更是有硫磺、銀礦等重要礦產。

  只要用心經營,怎么也窮不到他。

  但讓朱允熥感到意外的是,朱允熞寧可蹲在京城做數學題也不愿意去日本就藩。

  朱允熞不去,派別人朱允熥還不放心。

  因此這事一直懸著,沒有確定人選。

  其實最合適的人選就是讓朱允熥的兒子去東瀛省就藩,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證東瀛的穩定。

  但誰讓朱允熥不爭氣,兒子太少又太,沒有合適人選呢?

  老朱見朱允熥沒有第一時間拒絕,又給他詳細的解釋封王的好處。

  “大孫,這次可不是咱有私心。你想想看,日本皇少也千八百年了吧,冷不丁沒了,當地的士紳大族肯定不適應。”

  “正如咱剛剛所,人才就是錐子,你不用他們也會出頭。”

  “給日本一個王,就是讓日本當地的人才能有人可投效,他們投效了新王就不會惦記舊王了…”

  朱允熥聽了這話認真的想了想道。

  “我總感覺把朱允炆扔過去有點不放心,還是將他扔到黃金洲跟二叔作伴吧。”

夢想島中文    混在洪武當咸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