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八十七章 樹皮水壺

  說干就干,李君閣兌了一份推光漆,將弓體抹上,和膩子胎一起放入漆室當中。

  然后將樹皮從水里撈出來,樹皮已經軟如皮革。

  找來兩塊直徑合適的竹片,拼成一個扁筒,底部對齊。

  將一片樹皮經過裁剪后,拿竹片底部抵在樹皮的中段,將樹皮包裹在竹片上,大致做出兩個扁圓筒,這樣就有壺底了,然后拿麻繩扎上上鍋蒸。

  蒸上一個小時取出,樹皮變得更軟,于是趁熱重新精修扎裹起來再次上鍋蒸制。

  等到這次蒸好,下部十四厘米去掉多余的部分,留好粘合用的側邊,上邊的部分拿刀子切出很多縱向的口子。

  等到樹皮條干到一定程度,抽去竹片,樹皮底部就成了一個完美的壺體。

  將上部的樹皮條重新拿開水煮浸到軟,繼續加工。

  在扁筒中部插入一根竹管,將兩側的軟樹皮拉過來貼在竹管上,拿麻繩綁上。

  然后將剩下的樹皮拉過去,

  在拿直尺和刀片,將上邊剖開的樹皮條切成梯形加長條的形狀。

  找一根竹棍截面切十字,插上一根鉆頭,用麻線纏緊當錐子,在樹皮梯形部位上扎眼,用麻繩交織起來拉緊,就這樣將梯形一片片拼到一起。

  小心地一厘米一厘米收上去,一點點剔去這一厘米范圍內多余的樹皮,慢慢收成一個扁圓錐。

  最后將多余的樹皮切掉,得到一個內徑與竹管大小一致的圓柱型嘴。

  同樣的手法,兩個壺胚輪流進行,一個等待的時間里就做另一個,這也花了一天的時間,才將兩個水壺胚做出來。

  接下來的七天里,就是日常生活了。

  用竹鼠毛做了幾把刷子,每天李君閣就是早晚打磨器皿,然后給桌面和各種膩子胎刷底漆,給弓刷推光漆。

  壺胚晾干后,同樣用膩子粘貼,打磨,然后在外部刮上膩子,讓粘貼綁扎的地方遮蓋起來,一是加固,二是美觀。

  然后上漆。

  不過水壺上漆特殊,每天將推光漆倒進去,晃蕩一陣,將壺倒過來放置,將漆倒出來,然后打磨外體,刷上底漆。

  同時處理其它漆器,等到壺滴干后這才一起送入漆室。

  做完這些,就是挑水,挑泥,打柴,燒窯,種菜,采集,收漆,木工。

  阿音則是收麻,洗衣,織布,收漆,做飯,晾曬菜干,果干,打掃。

  兩人一起做的事情是紡線,造紙,磨粉。

  東西越來越多,工場的空間開始需要規劃利用起來了。

  在灶臺上方的頂棚上搭上架子,上面擺放簸箕,簸箕里是筍干,保持干燥的同時,煙熏筍的風味也是一絕。

  架子下方,是懸掛著的熏魚干。

  柴火麻桿都歸置起來,堆放到灶臺后邊和外側,形成兩幅小墻。

  中間李君閣終于做出了毛筆,燒制出陶硯臺,用飛水法得到了細墨。

  還改出了很多方木料,都經過了刨制,這些是以后家具的備材。

  竹材已經干燥,李君閣還開始了新木棚的墻體設計工作。

  像拼積木一樣將竹筒一個個拼起來,那大竹片夾上,打孔后就能用竹釘固定起來。

  兩側的墻體最為簡單,雖然每根竹筒高度不一樣,但是不需要考慮窗戶,三米的寬度,十多根竹筒就能完成,因此兩側墻體最先完工,現在正在著手背后的墻體。

  阿音的織機也得到了改造,線輪再次改進,用可以旋轉的細竹棒代替了竹管做線軸,直徑大大降低后,放線完畢調整松緊更加方便。

  而且經過這一改造,同樣長度一排長木架,可以插更多的線軸。

  李君閣將經線增加了八倍,可以織出的布料寬度從五厘米變到四十厘米,與阿音兩肩寬度差不多,這樣在速度不減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產布效率。

  時間轉眼就到了賽事的第二十八天。

  現在中國隊的營地已經越來越像樣了。

  菜地里,每天早晚十筐營養土扣進去,種植的范圍越來越大,作物也越來越多。

  各種作物,包括蔥蒜,李君閣都盡量只采葉子,將根莖保留,因此現在蔥蒜都有了四步長的一小壟。

  最多的是木薯,這東西在這里屬于高產作物,島上分布也廣,現在有了三十來株,每株下面都留了一兩個塊根,留下的枝條也已經開始抽葉子了。

  其次是紫薯,這東西其實不多,有二十來株,不過藤蔓很長,將一條土壟都鋪滿了。

  李君閣檢查過根部,十多天下來,紫薯在松軟的營養土里發育得很快,最先拇指粗細的那些,現在長到了三分之一個拳頭大。

  然后就是芋頭,不過這個就可憐了,三四株帶葉子的大芋頭,那是作為糧食儲備的,其余小芋頭仔才剛剛發出芽嘴,整個土壟看起來光禿禿的。

  在菜地的四個角落,分布著幾株血皮菜,然后李君閣還摘了一些枝條插在旁邊,這個真要培育起來,估計和折耳根一樣,是成片最快的蔬菜了。

  還有就是一壟大香菜,也是三十來株,每次李君閣做菜都是在每一株上采一兩片葉子,無傷大雅,現在長勢也非常旺盛。

  最后就是一些小蔬菜了,摘耳根,馬齒莧,灰灰菜,薺菜都有,不過灰灰菜和薺菜已經老了,這次活動已經吃不上了,純粹是李君閣嫌地空著難看拿來湊數的。

  葵菜也被發現了,不過就三五株,李君閣沒有舍得吃,都種在菜地里。

  菜地過來就是新竹樓,屋頂被重新改過,屋脊上鋪上了三十公分的半圓泥壟,上面蓋著三片兩層的竹瓦,竹釘將三片竹瓦穿透,牢牢地和泥壟釘在一起。

  竹棚兩側的竹墻已經立了起來,壩子里攤著一堆竹筒,并排在一起,那是李君閣準備做的后墻,開了兩扇窗戶,在地上鋪成后墻的形狀,李君閣有空就在上面打孔,為接下來的拼接做準備。

  新竹棚現在是餐廳和木工區,擺著竹幾,木工臺,刨臺,拉竹棍的臺子,各種刨制好的方料,板子,以及各種不同直徑的圓竹棒,圓木棒。

  新老竹棚交接出的小矩形區域,被李君閣拿廢竹料搭了個四方的圍子,那是一個小澡堂,燒好熱水拎兩桶過去,可以洗上熱水澡。

  然后就是老工棚,變化不大,就是灶臺周圍用木柴,麻桿捆等燃料堆出了一個L形,灶邊增加了抹上泥的鑷子,一個滿是柴灰的大陶盆。

  燒火的時候,有意識地夾出一些木炭埋到盆地,一頓飯下來也能得到不少木炭。

  還有一根細竹筒,底部節頭中心打了一個孔,那是一個吹火筒。

  火眼上擺著鍋子,水壺。

  然后灶邊是很多罐子盆子,有油盆,鹽罐,香料罐,香料罐里有干的皺橘子皮,八角,糖漿,果干,木薯粉,木瓜粉。

  甚至還有一樣逆天的東西,可以用來代替味精的玩意兒——雞肉松。

  前幾天李君閣套到兩只野雞,除了將雞毛收集起來,還得到了雞內金這味藥材。

  然后李君閣將雞胸肉都剔了下來,剩下的部分和阿音做了個李家溝的小火烀雞湯,美美地喝了幾天。

  一直小火烀著,雞湯不但不會壞,還越來越香。

  胸肉部分,被李君閣拿竹鏟在陶鍋里扒拉成了雞肉松,每次做菜的時候加上一點,可以提鮮。

  然后有一個竹架,上面掛著竹鏟,笊籬,大陶勺。

  還擺著筷筒,里邊插著一把筷子,一根細搟面杖。

  后方是漆室。

  灶上熏著筍干,魚干。

  木棚的另一邊擺著木架,底下是各種陳化的陶泥,然后是石灰等化學原料。

  木架一側是兩個泡菜壇子,里邊泡著芋梗,酸筍,泡姜。

  另一側是幾個大籮筐,里邊是薯粉,木薯片,椰蓉,麻子。

  木架的第二層,是各種陶器,鍋碗瓢盆盤子碟子勺子,以及蜂窩陶板。

  還有各種直徑的圓板,以及正方板,長方板,梯形板,三角形板,大大小小不同高度的木框,這些都涂了膩子和推光漆,是李君閣拿來做標準器用的。

  有了它們,將陶泥放框子里軋平,板子放上去,小鐵片陶刀一切,要啥有啥,東西做起來不要太快。

  還有好些半成品的陶胚。

  第三層是一些小工具,有好幾個工具箱,分別裝著是鑿子,鉆頭,鐵片切割刀。

  另一個工具箱里放的全是竹器,大小兩把鐵腳圓規,大小不一的竹刀,各種弧度的竹刮。

  旁邊架子上,是墨斗,三角板,直尺,大竹腳圓規,樹皮砂紙,大小壓力鉆。

  上面還有兩層,一層放的是一些中藥材,種子。繞成團的麻線,各種粗細的麻繩。

  頂層放的是打野用的木棒,木矛,蒸籠,鍋蓋。

  架子的側面,釘著幾個木釘,上面有個線圈,線圈上掛著幾個竹制的晾衣架。

  睡覺的時候,砍刀也掛在這里。

  竹棚的底面,擺放著各種雜物,都快堆成墻了。

  幾個粗制籮筐里,都是廢竹材,廢木材,木刨花,竹刨花,廢麻絮。

  去皮后的長竹肉條子,扎了好幾大捆。

  原木,木料,粗木板,也堆了一堆。

  然后還有成捆的干蘆葦,干草,各種粗細的蘆葦絲,竹皮絲。

  回到工棚前面,挨著壩子有一塊石板臺子,離地面不遠,這是李君閣做陶胚的臺子,底下可以生火烘烤。

  臺子后邊,總算多了一個蒲團,那是阿音嫌他老把褲子屁股坐臟,給他準備的。

  臺子旁邊有一根光滑的粗木棒,那是用來搟泥板用的。

  還有縱向鋸開的半段原木,平面刨光,后部拿砍刀改小成了一個握把,這是拍泥擠空氣用的木槌。

  工作臺旁邊,有一口小水缸,一口小泥缸。

夢想島中文    回到山溝去種田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