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唯說道:“你說的那些啄泥的燕子是家燕,家燕做窩是用泥,金絲燕是雨燕科,做窩是用唾液和苔蘚粘連。”
李君閣一聽這個,好奇的問道:“用唾沫,那不就是著名的滋補品燕窩嗎?”
唯唯說道:“是呀,燕窩就是雨燕的唾液腺分泌液粘合成的,不過燕窩都產在海島,那里建筑材料匱乏,雨燕們只好純用自己的唾液做窩,不像李家溝的燕子,可以利用大量的苔蘚。”
李君閣笑道:“老話怎么說的?省點口水吧!哈哈哈哈…”
唯唯看著洞內密布的燕子巢穴,嘆氣道:“也幸好是這樣啊,這樣的巢穴是不能食用的,不然這洞子,可就不得安寧嘍。”
等到筏子造好,李君閣用一根竹竿劃過去,在水面上牽上一根繩子,再將竹筏劃過來,讓眾人分批上到竹筏上面,一起拉著繩子過去。
竹筏過洞口的時候,苗娃有了發現,指著水中說道:“張老師,你看!”
眾人向水中望去,果然,水面上漂著一條桃花魚,側身躺在水面上,小尾巴一搖一搖,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
李君閣取下鍋子,在竹筏經過的時候,將這條桃花魚舀入了鍋子里。
攝影師將這個鏡頭拍了下來。
來到洞口另一頭,等大家上岸之后,李君閣將鍋子放在地面上,大家圍在一起觀看。
桃花魚在努力地企圖扳正自己的,一下,一下,動作幅度越來越大,最后那一下終于完全活了過來,一下沉到了鍋底,在里邊沖撞起來。
李君閣等攝影師拍攝完畢,說道:“這魚性子很烈,得趕緊放掉,不然一會兒就真死了。”
看著李君閣將魚放掉,張老師還真有點害怕了,說道:“這…這水真的有毒?”
丁教授說道:“不用緊張,村民們在獨水溪旁生活了上千年了,從來沒有聽說中毒的現象。而且這魚還能吃呢,即使有毒素,其含量也對人體構不成影響,不用害怕。”
李教授說道:“沒事,我們這次帶了檢查設備,昭娃,檢查一下水質,看看有什么問題沒有。”
林昭從背包里拿出便攜式檢查儀,檢查了一通說道:“沒問題,水質相當優良,有機物比剛剛在燕子洞內采集的少了很多,都達到飲用水標準了。”
丁教授說道:“這個好理解,燕子洞里上萬只燕子,每天往水里排泄呢么多糞便,那里的有機物不多才奇怪呢。”
一行人繼續沿著山溪向上走,經過桫欏林子的時候,農大三人組開始檢查這片林子的生長情況。
李教授抓起一把腐殖土,用勁一捏,手心里滴下一倆滴水來,說道:“對溫度和濕度的苛刻要求,是桫欏生長的大障礙,這東西從孢子發育成配子體胚胎耗時太長了,要一年多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溫度濕度的不適宜,會導致桫欏幼苗的死亡,不過如果環境適宜,通過孢子組培技術,其實是可以大量繁殖的。”
李君閣目瞪口呆:“等等…李教授,這話我聽著怎么又像是要打我的主意?”
丁教授哈哈大笑:“可不就是打你的主意嘛!這東西對肥料需求不高,也沒有什么病蟲害,只要讓它在合適的環境里渡過胚胎發育期,就可以在李家溝廣泛栽種,這廢不了你什么事情,又能保護珍稀植物,何樂而不為呢?”
李君閣說道:“丁教授啊,你看我李家溝現在還有閑人嗎?自家活都忙不過來啊!”
李教授說道:“這樣,光讓鄉親們出力也確實不太好,我們去跟省里呼吁一下,看看能爭取下來多少經費,有多少錢辦多大事,皮娃這樣總行了吧?”
李君閣不好意思地笑道:“李教授,真不是錢的事,要不這樣,先不搞大,讓旺財叔先在蘭場試試,如果能夠成功,我們再納入明年的計劃安排,成不?”
丁教授說道:“看來也只能先這樣了,不過皮娃,這東西搞起來也不虧,本身就是價值極高的園藝觀賞植物,同時也是藥材,還是栽培附生植物比如蘭草石斛的最佳載體,經濟價值很高的。”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君閣也只能點頭同意,好在這玩意兒沒什么花費,設備材料都是現成的,孢子可以在成熟期的時候來這片林子里采集,等到大面積移栽的時候,都已經是幾年后的事情了。
在這里還是耽誤了不少時間,主要是農大三人組發現了不少林下苗,一棵桫欏覆蓋范圍達五個平方,這些林下苗不處理的話,很快就會因缺少陽光和被其它植物奪去生長空間后死亡,因此大家又對這些林下苗進行了移栽,等活計干完,都已經下午三點過了。
于是只有加快速度,趕到梅林,在那里宿營。
吃的就只有湊合了,好在沿路野菜多得不要不要的,蕨菜就不提了,在路過一片草叢的時候,藥師叔還采到了一些桿子較粗,長著毛茸茸大葉子的低矮植物。
唯唯是北方人,沒怎么見過這個,問道:“藥師叔,這是什么野菜啊?”
藥師叔說道:“這個還真不好說是野菜還是家菜,跟血皮菜一樣,我們田間地里也在種,野外不時也能遇到。”
李君閣笑道:“這個菜其實唯唯你應該很熟悉,只不過在書上背過就算,不知道就是它而已,這菜我們叫冬寒菜,學名叫葵菜,在還沒有白菜的時代,它是中國人的主要蔬菜,一年可以有三次收成,六月種的叫‘夏葵’,九月種的叫‘秋葵’,正月種的叫‘冬葵’。地位跟現在的大白菜差不多。”
唯唯訝異道:“竟然這么厲害?”
李君閣道:“那是,最早的《周禮》,《左傳》,到《詩經》,《樂府》,再到唐詩宋詞里頭,多得不要不要的。”
唯唯說道:“是嗎?我怎么一點不知道?”
李君閣哈哈大笑:“‘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你應該背過吧?還有《十五從軍征》先說‘井上生旅葵’,再說‘采葵持作羹’;白居易《烹葵》里‘貧廚何所有,炊稻烹秋葵。’說的都是它了。”
唯唯大張著嘴:“我們老師給我們講‘青青園中葵’的時候,配的是向日葵的圖片。”
李君閣笑道:“這就沒辦法了,錯教錯學,不過現在的老師水平高了,應該不會再犯這種錯誤了吧?”
藥師叔卻搖頭:“難說,這東西在《本草綱目》里就說過,‘今人不復食之,亦無種者。’估摸著就我們西南一帶還比較熟悉。”
唯唯拿手機拍了一些圖片發微信,說道:“這個得給大家科普一下,哈哈哈,別再把那詩當向日葵背了。”
李君閣笑道:“你別說葵菜跟向日葵還真有相似的特性,所謂‘傾葉向日,以蔽其根。’,后人拿‘葵藿向日’來表明對君主的忠心,不過指的是葉子而不是花,這也是現代人們容易將葵菜和向日葵搞錯的原因。”
張老師笑道:“二皮,你真該在那幾個山谷的野菜辨識牌子上增添上這些,各種野菜的古代名稱,記錄他們的詩歌,發生在它們身上的故事,我覺得很有趣呢!”
農大三人組也不住點頭,都說張老師這個想法不錯,以后人們帶著孩子來李家溝采野菜的時候,也能增長見聞。
李君閣當然從善如流,答應回去就搞。
到了梅林,藥師叔跟苗娃又在幾塊大石頭上發現了一些小木耳一樣的東西。
這是石耳,這東西比木耳可難得多了。
藥師叔說道:“好東西啊,燉雞最好了,養陰潤肺,清熱涼血,不過今晚只能拌蕨菜了。”
李君閣說道:“這玩意兒有講究,不配姜就不好吃,待會就做一個姜汁石耳拌蕨菜。”
到宿營的時候,李君閣熬了一大鍋冬寒菜臘肉粥,再弄了個姜汁石耳拌蕨菜,大家就這么著對付了一頓。
碧綠的葵菜粥看著喜人,喝著噴香,唯唯說道:“這葵菜粥很好喝啊,而且好像粥都變得滑滑的了。”
藥師叔說道:“唯唯還真說對了,古人很早就發現它的粘液可以增加湯粥的潤滑度,古代道家十日就要食用一次葵菜,用來調和五內。”
丁教授跟李教授笑道:“那可得多喝兩碗,說不定就得道飛升了。”
吃過晚飯,時日尚早,大家又在林子里散步,梅林里梅樹的葉子已經長開了,樹梢上接著一個個小手指尖大小的梅子,毛茸茸的很是可愛。
藥師叔笑道:“來得早了點,梅子才起蒂蒂,不然唯唯又有口福了。”
李君閣笑道:“四月入山,還怕沒果子吃不成?唯唯我們找去,桑葚什么的都是一般般,我們采四月萢兒去。”
現在天黑得開始晚了,反正也是閑著,大家就沿著山谷瞎逛,沒一會就來到一個向陽的坡地上。
大家在這里見到了一株植物,密密麻麻一大叢,占地兩米見方,枝干較細,上面很多細刺,葉子邊緣有小鋸齒,上面掛滿了紅色的小漿果子。
李君閣說道:“看,這一棵上熟透的,就夠我們全體人民吃一頓了。”
大家開始嘻嘻哈哈地摘果子,張老師邊摘還邊問:“皮娃,這是啥?”SS10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