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不少患者及家屬是高智商且通情達理的人,對于這樣的人讓他們越了解醫學,其實更有益于化解醫患矛盾關系,讓患者更理解醫生的種種難處。
對待不同類型的患者醫生需要采用不同策略的。
面前這個大男孩有個毛病的,可能是長期生病的關系已經對醫院醫生有種潛在的抗拒感了,是如首兒的小朋友了。因而需要像神仙哥哥那樣,使勁兒去吊起小朋友對醫學的胃口。
對她透露的學術信息,果然讓病人興致勃勃:“謝醫生你給我先簡單說說,我再去查資料。”
“好。”謝婉瑩道,“這個曲線有個模型又叫做自我抑制模型,講的是生物界一個廣泛存在的生存規律,即生物種群增長與環境容量之間的關系。”
“這個模型和我五天用藥退燒有什么關系?”
“醫學上說了要早發現,要早用藥,根據之一是這個曲線。進入人體的病菌是生物種群,按照這個曲線它初期增長的時候為了適應人體環境尋找增長率,速度并不快。這時候如果醫生及時用藥,可以一炮把它滅了。等到它長到一定程度適應了環境是屬于爆發性增長,那時候再用藥肯定難了。”
“哦——”
“這個曲線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告訴你,這個種群增長到一定條件,環境容納不了,它會進入減速期。”
“哎?”
“我們為什么醫學上說有些病是個自限性疾病但是很討人厭。如有的病毒它會敲開人體防守的免疫大門,它自己增值不了的時候讓其它種群一塊長,危害極大。很多病人最終死于合并感染是這個原因。”謝婉瑩補充完這些,是怕病人了解前面不懂后面,醫學解釋是首先必須把危害全面講清楚防止病人誤判。
杜永生的手不知覺地摸摸心口,面前這位神情淡定的女醫生讓他覺得像位女菩薩,可以拿一條學術曲線鞭策他以后不敢再不馬上治病的女菩薩。
結完帳的鐘阿姨跑回來把電話遞給他說:“你媽媽回國了打電話給你。”
“讓她不用來了。”杜永生說,“有謝醫生在不用她。”
謝醫生究竟是誰?電話里似乎那人在問。
“謝醫生你名字叫什么,我跟我媽說。”杜永生打量對面的醫生牌子。
不多久,對面的人接到信息,咦了聲:“謝婉瑩?”
“對。媽。”
電話線驟斷。
鐘阿姨道:“可能他媽媽在忙。他媽媽是大名人,預計有領導來接機。”
這樣說病人的母親是大名醫。謝婉瑩有點兒興趣想探究下是哪位大佬。
鐘阿姨介紹:“他媽媽是邵月蘭醫生。”
邵月蘭這名字好像在哪兒聽說過。
“他媽媽上過很多次報紙的。”
這條提醒讓謝婉瑩記起高考前那天她和媽媽上小表姨家里送橘子。她媽媽舉例新聞里有心外科女醫生。表姨和表姨丈趾高氣揚地以內行人的信息批判,說那位女醫生做的手術不怎樣的,不過是宣傳厲害罷了。
若非同名同姓,指的應是這位邵月蘭醫生。
謝謝親們的支持!!!晚安親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