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種土豆跟種玉米、小麥、南瓜不同,得有一個催芽的環節。
所謂催芽,就是將粘好草木灰的土豆塊放在一個相對溫暖的地方,讓土豆塊上的芽眼長出嫩芽來,整個過程大概一周左右,有點類似白薯種植前的育苗。
高立德和一幫女同志忙活完就去了食堂,為接下來包水餃做準備工作。
而唐植桐和一幫老爺們則忙活著給土豆砌爐子。
歇歇停停,等忙活完,正好趕上吃水餃。
水餃是論個數的,一兩糧票能換六個。
物資匱乏,乍一吃水餃,眾人無不叫好,這會沒人嫌棄外面的味道大了。
唐植桐跟同事樂呵了會,吃完飯就帶著一身味撤了。
“你這是掉廁所了?”一回到家,小王同學聞到了丈夫身上的味道,上下打量著,試圖找出發臭的根源。
“回了單位一趟,勞動來著。”唐植桐將押運處煮屎的事情大概形容了一下,雖然家里人此時已經吃完了飯,但他不愿讓家人反胃。
“累不累?餓不餓?你先回廂房把衣服換下來,我給你洗一把。”小王同學聽后沒有嫌棄,只有心疼,心疼自己丈夫干這種又臟又累的活。
“不累,在單位吃過了。你不說我都聞不出味了,一會我揉一把。”回來的路上,唐植桐在琢摸著如何應對科委,把身上有臭味的事情給忘了,否則也不會將味道帶回家。
洗衣服這事這兩天不能勞煩小王同學,她這幾天不好碰涼水。
最終,小王同學沒有拗過唐植桐,坐在馬扎子上看丈夫自己洗衣服。
“我明天還得出去一趟,繼續作報告。你那邊怎么樣?最近還有報告嗎?”唐植桐在家穿的隨意,找了身舊衣服穿上,蹲在地上,一邊揉著衣服一邊問道。
“下個星期再忙幾天就沒了,可算歇歇了。”小王同學托著腮,覺得丈夫洗衣服的動作有些敷衍,不過并沒有開口指正,男人嘛,能體諒女人,能干家務就不錯了,不能挑剔。
“我這邊也差不多,這報告也太耽誤工夫了。”周老師前天又給自己定了幾個院校,下個星期做完可能就沒了,唐植桐其實是不樂意作報告的,但眼下流行這種形式,個人無法免俗。
“是有點,但也得緊跟形勢,不能掉隊。”過了《一分錢》發表帶來的新鮮期,小王同學也開始對作報告膩歪起來,兩口子都不是什么愛出風頭的人,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
“嗯,過去這陣子就好了,眼瞅著也快清明了,到時候帶你出去玩。”唐植桐手上搓著衣服,朝小王同學許諾道。
小兩口自打結婚以來,去的最多的就是椿樹胡同,春游、游玩一類的活動并不多,用幾十年后的標準來界定的話,一個“宅”字是跑不掉的。
“好呀,到時候一塊挖點野菜回來。”小王同學想起了去年清明,掃墓回來割了一大捆草,當天還吃了水餃。
“行,有啥咱挖啥,不挑剔。”唐植桐笑笑,其實他心里另有打算,想著到時候給小王同學一個驚喜。
小王同學在訴說童年往事時,提起過幾次放風箏,那時她父親還在世。
打父親去世后,小王同學的青少年娛樂活動中就沒了風箏這個選項。
二十郎當歲正是春爛漫的年華,唐植桐打算親手做一個風箏,讓小王同學重溫一下放風箏的快樂。
家里沒了頂梁柱,小王同學自覺地將青春年少的玩樂埋藏起來,承擔起了做姐姐的責任,現在有了自己,就得讓小王同學稍微卸下些擔子,更快樂一些…
唐植桐所謂的洗衣服只是洗洗外套,因為不能過水,所以襖、褲只能掛在外面通風晾晾。
雖然現在天暖和了,但誰也不知道后面還有沒有倒春寒,所以襖、褲暫時也不能拆洗,百姓家一般會等進了夏天后才會拆洗衣。
敷衍的洗完衣服,唐植桐拿出去自個晾上,黑燈瞎火的,用掛清了一遍所有衣服,瞬間一點異味都無。
而小王同學在屋里,給丈夫找出另一身工作服,打算明天趁他不在家自己把他今天洗的衣服再搓洗一遍。
3月13日,星期天。
唐植桐早上在被窩里墨跡了會,直到小王同學嫌他手不老實才磨磨唧唧的起床。
“行吧,起床,今天去北京航空學院,說不定能碰到霍效平,如果他星期天不回家的話。”唐植桐伸了個懶腰,將小王同學昨天給自己找出來的衣服拽過來穿上。
“這是長臉的事,碰見就碰見唄。”小王同學笑瞇瞇的,也跟著起床。
不過她跟唐植桐不同,睡覺穿著小衣,唐植桐曾經試圖同化她,讓他如自己這般解放天性,但失敗了。
洗漱完,吃過飯,唐植桐按照上學的點兒出了門,打算進航空學院的校園逛一圈。
眼下航空學院是所比郵電學院更牛叉的存在,成立于1952年,校址在學院路柏彥莊。
一說到柏彥莊,現在還有人知道在哪,再下去幾十年恐怕就堙滅在歷史長河中了。
郵電學院今年才剛成為全國六十四所重點高校之一,而航空學院去年就是全國第一批十六所重點高校之一,這里面的含金量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唐植桐覺得人家當之無愧,郵電學院現在還在玩航模,航空學院卻在前年就手搓了兩架飛機,一架用來驗證,一架用于試飛,代號“bj一號”,是真正能上天、且上過天的那種。
唐植桐聽霍效平說起過,飛機除了阿伊14發動機,其他部件都是由北航師生手搓出來的。
除了bj一號,還有個bj二號,是中國第一枚近代兩級探空火箭,前年順利升空,也是北航師生手搓出來的。
更牛的是,在去年,北航還搞出來個bj五號,實現了中國無人駕駛飛機歷史上的“零的突破”!
雖然都是大學生,但在這些成績面前,唐植桐心服口服,高低得高看北航學生兩眼。
今天的報告定在早上九點半,時間比較寬裕,唐植桐之所以早點過去,并不是去找霍效平,而是想著去看看北航校園里的飛機。
據霍效平說,北航校園里有各式各樣的飛機,有b25輕型轟炸機、99式轟炸機、p51野馬戰斗機,還有p61,即大名鼎鼎的夜間戰斗機“黑寡婦”。
p61是一款重型戰斗機,在國內僅有一架,霍效平說當初為了將這架飛機運回四九城,可費了老鼻子勁了。
當地工人先把飛機大卸八塊,用汽車從成都運到簡陽,再裝上火車走成渝線到重慶,然后換水路到武漢,最后再用火車運到bj。
唐植桐憑借證明信很容易進了校園,跟北航的同學打聽著就去了機庫。
機庫是北航學生的稱呼,實際上就是一大片露天停機坪,停機坪的地面不光沒有硬化,甚至坑坑洼洼的。
一架架報廢的舊飛機規規矩矩停在上面默默不語,任憑風吹雨打。
看著遍布灰塵的飛機,唐植桐有些遺憾,咱們擊落的b29太少了,沒能在北航也放一架,否則自己高低得和往小本子頭上扔過小男孩和胖子的b29合個影!
唐植桐在機庫逛了個遍,隨后才溜溜達達去了會場。
也許是星期天的緣故,會場里黑壓壓的全是人頭,過道里都站滿了學生。
面對北航學生的熱情,唐植桐反而有些慫了,就如同學渣見了學霸,還被老師要求向學霸傳授“學習經驗”一般。
唐植桐站在講臺上,面對一群真才實學的高材生,對北航的仰慕之語猶如不要錢般的往外涌,結結實實讓北航的莘莘學子自豪了一把。
做完匯報,唐植桐走出禮堂的時候,在門口看到好幾個熟人,萬向紅,賀平、霍效平,畢彬、施正則,幾人雖然沒有站在一起,但明顯是在等自己。
唐植桐認識他們,他們也認識唐植桐,但他們之間并不是都互相認識,分成了三個小團體。
“向紅?你怎么在這?”唐植桐抬手跟其他四人打個招呼,先開口問道萬向紅。
“哥,我聽同學說你今天在這邊作報告,就過來了。”眾目睽睽之下,萬向紅有些靦腆,但笑的很開心。
“謝謝你過來捧場,下個星期去你們學校,還想著到時候過去找你呢。”唐植桐走到萬向紅身邊,上下打量著她,大學里養人,她比半年前白了許多,個頭隱約也高了些。
“那我就再聽一場。”萬向紅開心的回道。
“可別耽誤了學習。”唐植桐不好說聽報告不好,只能隱隱規勸,現在的報告跟幾十年后的有所不同,現在是各行各業的先進作報告,幾十年后大多是某些行業有一定前瞻性的專家,這里面區別很大。
“這幾位同學是找哥的吧?那我先走了。”萬向紅剛才留意到唐植桐跟其他幾人打招呼,她不愿多占用唐植桐的時間,開口告辭。
“你如果沒什么著急的事,就先等等,我一會有話跟你說。”唐植桐本來想著等去鋼鐵學院時再找萬向紅,今天既然碰到了就一塊把事辦了。
“好。”萬向紅乖巧的點點頭,往一旁讓了讓,想安安靜靜的在旁邊等唐植桐。
“都是我朋友,過來認識一下。”唐植桐沒有跟萬向紅見外,小姑娘的遭遇很可憐,明明是跟小王同學差不多的年紀,卻承擔了本不該她承擔的苦難。
都說大學里“防火防盜防師兄”,但對自個院系或者朋友介紹的同學可以稍微卸下防備之心。
所有的同學關系里面,大學同學是含金量最高的,在參加工作后,在各行各業做出成就的概率也是最大的。
唐植桐跟其他四人一一打過招呼,并給他們互相做了介紹,至于為什么唐植桐有個姓萬的妹妹,沒人打聽。
“你今兒怎么過來了?《手冊》在你們專業學生面前可有點不夠看。”唐植桐問賀平道。
賀平是醫學院的學生,盡管在清大的時候她表現出對自己參與《手冊》編纂很吃驚的樣子,但周正給唐植桐安排的這一圈做報告的學府中沒有醫學院。
其實這并不難理解,有幾個專業的選手能瞧得上業余的呢?越是嚴謹的行業越是如此。
“效平說你今天過來作報告,我不得過來一睹你的風采啊?”賀平大大方方的說道。
“既然來了,就別著急走了,我領你逛逛我們學校,看看學校的飛機。”學校提前兩天就貼出了唐植桐來做報告的通知,霍效平看到后,覺得自己身為東道主,今兒得懂點人情世故,所以就沒回家。
“行,我今天早上自己轉了一圈,沒看出什么名堂,這事還是得有專業人員陪同才能了解一二。”唐植桐樂呵呵的應下,最后開口問道兩位校友:“組長,你們是有什么事吧?”
“嘿嘿,是我沒忍住,拉老畢過來的。我們組有好幾位同志都想參加你那個發明項目。”施正則見唐植桐忙,就沒有繞彎子,開門見山的說完,還不忘拉一下旁邊的畢彬。
“對,咱們組里也想參加。人不會太多了吧?”畢彬這邊趕忙接上打邊鼓,多問了一句,又被施正則拽了一下。
“哎呀,歡迎啊,人多力量大嘛,相信咱們一定能夠更快更好的把設計完成!”唐植桐看他倆這迫不及待模樣,笑得開心,這兩位組長可能昨天就想堵自己來著,可昨天自己沒有回郵電學院,所以今天就跑北航了。
“你要搞發明?哪方面的?”霍效平在旁邊聽懂了,但不知內情,看著畢彬和施正則的模樣,對發明起了好奇心,于是問道。
“是一種提升早產兒存活率的設備。小王前陣子去醫院看朋友,目睹了一樁早產兒的不幸,回去一說,婦聯那邊很重視,就問我能不能想辦法解決一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琢摸著這事得上,就答應了。”唐植桐將大概原因說了一遍,但順序是顛倒的。
既然自己有把握能出成績,那就得顛倒,而且這點顛倒非常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