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送上門來的好事,誰又會拒絕呢?
人才!
是發展北婆羅洲不可或缺的,想要實現北婆羅洲的快速發展的捷徑是什么?
利用歐洲賬戶的困難,這個有利時機,從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大量引進人才以及技術。
有了歐洲的人才和技術,再加上勤勞刻苦的國人,婆羅洲的崛起不過只是時間問題。
此時,李毅安并不知道的是,在現在的歐洲有很多人都在為這件事情做著最后的準備。
而柏林他們就是這一計劃的具體實施者,而李毅安這邊只是計劃的一部分,北婆羅洲只是一個選項,甚至都沒有列入鮑曼的計劃之中。
但是對于柏林和他背后的人來說,他們選擇了北婆羅洲。認識到即將失敗的并不僅僅只鮑曼,還有其它人。
“柏林,你知道嗎?”
點著一根香煙,李毅安抽了口煙,看著柏林說道,
“說實話,我并不在意什么納粹不納粹的,相比于其它我更在意的是人!我說的是那科學家以及技術人員,就像你說的那樣,我那里需要很多這樣的人才,如果你們要來的話,我歡迎,但是你必須幫助我找到那些科學家,找到他們,幫助他們離開德國…”
美國戰后推行的“回形針行動”帶走了多少德國技術人員?
1600名。
而這1600名專家是怎么來的?
是一份名單!
也就是傳說中的“奧森伯格名單”,這份名單實際上就是復興計劃的一部分,他們計劃全國最優秀的科學家和高級技術人員疏散到海外。
而盟軍的進攻時,在波恩大學的馬桶里發現了本應該被銷毀的名單碎片,美國情報人員把這些碎紙片拼接在一起,發現這是一份包含德國科研計劃的摘要指南和1500多名科學家、高級技術人員名單及家庭地址的重要文件。
這份資料價值極大,后被美國人稱其為“奧森伯格名單”。正是這份名單為美國趕在蘇聯之前找到這些科學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幫助。
應該到什么地方去找這份名單,李毅安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柏林的幫助下,他完全有機會得到名單的副本。
別說是把這1600名最頂級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弄到婆羅洲,哪怕只得到其中的三分之一,就能讓婆羅洲一夜成為“科技強國”。
不對,應該是“科技強企”才對。
“當然,你們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在公司中也會給你們留下相應的職位,比如,公司的情報機構…”
李毅安沖著柏林微笑道。
在柏林看來他的笑容似乎是不懷好意的,應該說是有所圖謀的。
“你想建立自己的情報機構?”
李毅安卻是眼中含情,看著柏林,認真道:
“確實如此,不過我手里沒有專業人才,人才難得,來給我做事吧!”
“第三帝國還沒亡呢。”
柏林嘆口氣道:
“本來就是當個中間人的,你卻偏偏想要我幫你組建情報機構,這種事情急不了,而且我一個人也不行,要先從培訓人員開始,人員不培訓好,活就干的非常糙…”
想了想,柏林又說道。
“等以后有機會,我幫助你物色一些專家吧,就是培訓間諜的專家,第三帝國的間諜基本上都出自他們的學校。”
間諜學校?
三德子確實是人才濟濟啊。
莫名的抽動了一下嘴角,李毅安說道:
“行,就按你說的。”
隨后柏林又看著李毅安說道。
“對了,你想賺錢嗎?”
“賺錢?”
李毅安詫異的看著柏林,嘴角一揚,說道。
“我是商人。”
商人,當然想賺錢了,你這么問,不是在污辱人嘛!
“有一個生意,你敢做嗎?”
柏林的話有點意思,一個“敢”字,其中所的潛臺詞肯定是“危險”。
危險與風險不同。
危險是能要命的那種。
可俗話說賺錢的密碼都寫在刑法里,面對賺錢的機會,李毅安又豈能沒有興趣。
“說來聽聽。”
“鎢砂。”
“什么?”
“鎢砂。”
柏林再次強調道,
“你應該知道,他們在戰前出口了大量的鎢砂,每年有幾萬噸,而現在每年只有幾千噸,都是通過的飛機運出來的,現在在亞洲,完全可以運出更多的鎢砂,在那里,鎢砂每噸只值1500美元。”
鎢砂是極其重要的戰略物資,機械工業使用高強度的碳化鎢車刀和鉆頭,而美國只能使用次等的鉬合金。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克虜伯公司通過專利技術壟斷了碳化鎢的生產。另外鎢合金也用于制造穿甲彈,所以戰爭期間對于鎢砂的需求量極大,戰爭期間歐洲鎢砂全都來自葡萄牙和西班牙。
為了削弱德國的戰爭潛力,避免德國得到鎢砂,英美開始聯合買斷了葡萄牙和西班牙所有的鎢礦出產。由于盟國的大量搶購,鎢砂價格已漲至戰前的275倍,飆升至16800美元,盟國獲得了其中將近一半的鎢砂。
盡管盟國抬高了鎢價,然而他們有別的廉價來源——亞洲,事實上,倫敦的鎢價并不是國際標準價格。而是局限于歐洲的高價,其它地區價格并不高。
所以只需要把鎢砂運到歐洲就可以賣到非常高的價格。
所以,柏林才會把主意打到李毅安的身上,希望和他進行這方面的合作。
看著李毅安,柏林緩緩道。
“可如果你能把鎢砂運出來,再運到歐洲,我們可以用17000美元的高價收購。”
十倍的暴利啊!
還不等李毅安從十倍的暴利中回過魂來,柏林又補充道。
“而且我們愿意用黃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