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去疾心中也是暗暗叫苦,如果可以,他也不愿意出這個頭。只是,形勢如此,不得不這么做了!
昨日,當有人明確告知他馬場那番話是扶蘇讓陽滋代為轉述之后,馮去疾立即就感到心底一陣發涼。
這番話,陽滋說不要緊,因為陽滋終究只是始皇帝的女兒,未來,是不可能沾染皇位的。
可是,如果這番話是扶蘇的意思,那么就很值得斟酌了!
在此之前,扶蘇所表露的政治態度都是在反對始皇帝一系列作為,其本人更是宅心仁厚,對于下屬寬仁,即便做錯了什么事,扶蘇也不會說什么。
可是,這一番話讓馮去疾感到了一些不尋常,這幾乎就是翻版的始皇帝。現在扶蘇還僅僅是個公子,就表現的如此果決狠辣,如果扶蘇成為太子呢?或者未來繼承皇位呢?
這樣的思想不僅僅產生在馮去疾這位右相腦海中,無數勛貴在知道這番話最初是扶蘇的意思之后,也是輾轉反側。
在這位大秦的始皇帝手中,軍功名田勛爵制度發揮到了最大的功效,功至為上,充斥著整個朝野。
整個秦廷,都好像打了雞血似的。只要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局。這樣擔驚受怕的日子,說實話,這些貴族也是過夠了!
他們當中多數都是繼承父蔭或是祖蔭,才得到了爵位,擁有了貴族的身份。而在繼承爵位之后,他們又是極盡放縱,兵法韜略什么的,其中最好的也不過是一知半解,根本難堪大任。
也因此,在整個始皇帝執政的生涯,他們背后始終緊緊繃著一根弦兒,盡量在戰爭中,能混到一些軍功,這樣就可以保證自己的爵位和優渥的生活。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當中一些人已經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爵位被罷奪,或是不能掌握一些關鍵的職位,漸漸沒落。
當然,這其中也未免沒有始皇帝刻意打壓的意思,就比如王氏一族,當年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祖孫三人都被封侯,那是何等的風光無限。
這樣的勢力,即便是始皇帝,也要慎重考慮他們的意見和感受。
為此,嬴政滅了六國之后,就將王家一直冷藏,然后大力提拔蒙家,蒙氏兄弟也不負始皇帝之所望,迅速頂替了王家的位置。而嬴政也如愿以償,將軍隊掌控到了自己手中。
嬴政將目光投向了蒙毅,蒙毅看到始皇帝的示意,正準備出列,忽然李斯的聲音在朝堂之上響起。
“陛下,臣以為扶蘇公子年紀尚輕,不知輕重。臣請陛下從輕發落。”
“且臣聽聞匈奴使臣欲向我大秦求娶公主,咸陽令閻樂對此表示贊同,臣甚以為不取。”
“扶蘇公子曾言,陛下乃是上天之子,集諸夏氣運于一身。公主乃是陛下至親血脈,我大秦之神圣貴胄,而那匈奴是何人?塞外蠻夷,不通禮儀,不通教化,我大秦尚一公主到蠻夷外邦,豈非自討屈辱?”
“故臣以為,咸陽令其行雖不致死,然其心可誅。扶蘇公子愛護皇妹,欲維護陛下之顏面,保我大秦之尊嚴,所以一時出手不知輕重,才犯下如此大錯。臣請陛下從輕發落。”
李斯說完,長跪在地。
在朝堂中的眾人,都是眼睛瞪大著看著前方那一道跪在地上的身影,沒有一個人預料到會是這般驚天大逆轉,包括嬴政在內,也有些沒有看懂李斯今番在朝廷上的態度。
混跡于朝堂之上的這些人精,誰不知道李斯和扶蘇不對付?現如今,李斯不僅沒有落井下石,反而更是出言袒護扶蘇,李斯這一舉動讓在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下巴都快驚的掉下來。
李斯趴在地上,他知道自己說出這一番話會在朝堂之上產生什么反應,這就是風向標,愿意追隨他的朝臣會第一時間跟進,而那些猶疑不決的人,則會停留在原地徘徊。
如果換做以前,李斯絕對不會生出援助之手。皆因為,扶蘇身為長公子,可卻并沒有展現出擁有繼承這個帝國的資質和潛力。可這一段時間以來,扶蘇的種種作為,讓李斯改變原來的印象。
從扶蘇第一次拿出白紙開始,就將主導諸多事項的權力讓渡給丞相府,就比如除誹謗令一事,扶蘇就將這件事的具體負責人選推薦給了御史和廷尉。
這件事,如果沒有陛下的安排,身為扶蘇最為堅挺的支持者蒙氏兄弟,都不一定能參與其中。
宦海沉浮這么多年,李斯又豈會看不出這是扶蘇有意示好?想化干戈為玉帛。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李斯開始重新審視這位扶蘇公子。
若僅僅如此,遠遠不足以讓李斯伸出援助之手,充其量只能讓李斯兩不相幫。
而昨日扶蘇刑殺閻樂,作為丞相,李斯有著自己獨有的情報來源和消息渠道,所以第一時間就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與此同時,也得知宮中放出的消息。
李斯自然猜到始皇帝有維護扶蘇的心思,今日朝堂之上的表現更是驗證了這一點,既然如此,李斯自然會堅定的追隨始皇帝的步伐。
從上蔡布衣走到今天這個位置,李斯感遇始皇帝的識人之明,知遇之恩。不管始皇帝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李斯都愿意為王前驅,這是李斯對始皇帝的報答。
“丞相,請起。”嬴政走下臺階,將李斯扶了起來。
同時眼睛瞥向了角落的淳于越等人,嬴政本以為淳于越身為扶蘇的老師,起碼也要出面說兩句,卻沒想到,到現在,這些人也沒有什么反應。
也幸虧得到了李斯的助力,不然,今天和蒙毅這出雙簧就很難唱下去了。嬴政也是覺得時間有些不足,倉促之間,嬴政能在朝中為扶蘇找到有分量的盟友,也只有蒙毅這一位了。
至于章邯,目前雖然位列九卿之一,可相比較于左丞相李斯,以及上卿蒙毅,無疑略遜一籌,其實力與馮去疾這些老臣子完全不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