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91章 今日開寶

  開寶十八年的嘉慶節慶典,是在萬歲殿進行的,原因自是圖那個殿名。汴宮中的諸多宮殿群中,論雄偉壯麗,當屬崇元殿,萬歲殿則僅僅次之,曾經有一段時間,還作為劉皇帝的寢宮使用過,當年高祖劉知遠也是在此殿晏駕的。

  慶典之日,風和日麗,春光明媚,仿佛上天也想通過一個和煦的天氣,來為劉皇帝賀壽。整個東京城,比起平時也明顯多了些喧囂,人聲與鞭炮聲交加,整座城池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

  萬歲殿間,已是賓客云集,高朋滿座,大漢的宗親貴州、功勛大臣們齊聚一堂,各個衣冠楚楚,滿帶笑容。

  與會賓客很多,萬歲殿肯定是裝不下的,宴席設了五百桌,從殿內,一直擺到殿外,把殿臺、廣場都占據了。

  為了滿足這場慶典宴會的用人需求,內侍省從宮中抽調了大量宮娥、宦官,僅宴會上伺候的仆婢就上千。至于儀仗、侍衛、禮樂、歌舞,同樣有數百人的隊伍,突出一個盛大。

  隔著一道宮墻,新起了一排爐灶,炊煙裊裊,熱氣升騰,宮里宮外抽調了兩百多名庖廚,切菜的,吹火的,烹飪的,忙得不亦樂乎。

  哪怕是宮廷御宴,這種大鍋飯,也要失去幾分精細,但至少,能盡量讓貴人們吃上一頓熱菜。

  萬歲殿內的氣氛,同樣喜慶,不過多了一些嚴肅莊重的味道。劉皇帝與符皇后同坐,博冠華服,整個殿內穿得最喜慶的大概就是他了,一身大紅的袞袍,上繡的龍紋都活靈活現的,這身袍服,顯然也是專門甚至制作的,也不知耗費多少尚衣局織女的心思與巧工。

  今年的嘉慶節御宴,大概是最具儀式感的了,趙普等人搞出了一系列的流程,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便是對劉皇帝的歌功頌德,對他三十余載建樹的總結夸耀。

  汲國公薛居正,親自完成了一篇上萬字的祝辭,洋洋灑灑,一揮而就,并由他親自當殿宣讀。

  萬歲殿內雖然人滿為患,但薛居正的聲音卻始終回蕩其間,鉆入殿中每個人的耳朵。宣讀這件事,本可以找個年輕人來做,不過薛居正覺得這是份榮耀,再加上是他這司禮大臣的本職工作,不肯讓人。

  不過,這一通朗讀下來,把薛國公也累得夠嗆。劉皇帝似乎也恢復了過往的耐心,聽得尤為認真,當然,薛居正的文章,辭藻華麗,遣詞造句透著一個高深,很多地方,他都聽不懂,大概意思就是對自己的贊頌,這一點想來是不會錯的。

  不過,有些關鍵之處,劉皇帝還是聽得格外明白。在中間一段,薛居正列出了一串數據,尤令人欣喜。

  到開寶十八年,大漢在籍人口,已然達到9007839戶,超過六千萬口,這還只是在籍人口,由于統計手段的限制,人口隱漏是難免的,再加上的大量的流動以及特殊人口,大漢實際的人口,還要更多,超過一千萬戶,是肯定的。

  要知道,在大漢建國初期,由朝廷所統轄的人口,也才一千萬口出頭,即便把諸多割據勢力的戶民都算上,全國也才約三千萬之數。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人口終于實現倍增,這還是在伴隨著長期、頻繁的戰爭的情況下,否則也漢人的發育能力,一千萬戶的關口早就突破了。

  而這么多的人口,如何養活他們,是個不小的挑戰,當然,這也是這么多年朝廷始終重視的一個問題,別看大漢如今商業日趨繁榮,但農事永遠是根本。

  土地的開墾成績,自然是顯著的,到開寶十八年,全國已有近八百萬頃的耕地,這已遠超盛唐時期。按照測算,平均約十畝地就能養活一個人,而在那些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的地方,甚至兩畝地就能養活一人。

  農業技術的發展,始終是在向前的,而經過二十多年的推廣,高產的占城稻,也大規模地鋪開了,不再局限于淮東地區。

  糧食作物外,一些經濟作物的發展,同樣迅速,最突出的,就是棉的大規模推廣及運用。這是一個系統性的發展,不只是棉花的種植,還包括棉紡技術的發展。

  大漢棉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在劉皇帝的力主之下推行的,并且其中有一個加速推進的過程,他太知道這東西的意義以及對民生的重大作用了。

  因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于棉事發展有益的事情他都積極去做,對這方面有功的人,更許以重利。

  當年隨盧多遜東歸的安西棉農,更是作為棉花種植推廣的功臣看待,如今已掛著五品官銜,這也是盧多遜足以留名青史的功績之一。

  五年前,瓊州知府周仁浚,向朝廷上報進獻了一種糅合當地黎族織錦的棉紡技術,并附以專門改進過的棉紡工具,這引起了朝廷的重視,經過試驗,那些工具能夠極大提升棉紡的效率。

  對此,劉皇帝給予了高度肯定的評價,一高興之下,直接提拔周仁浚為廣州知府。而隨著新棉紡技術與工具的推廣,大漢的棉事產業也進入了一個快車道,短短幾年時間的進步,堪比前面二十年的發展,當然,沒有前二十年的積累與鋪墊,也沒有如今的躍升。

  到如今,各類棉制品,從棉花到棉被,從棉布到棉衣,已然開始大量出現在市場上,成為了大漢百姓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再像過去,需要官府買單以促進發展。

  同樣是這幾年,棉花的種植與棉紡技術,也從中原向長江流域擴散,并快速發展。而對朝廷而言,也到了收獲成果的時候,不只是大漢百姓們衣食飽暖上的積極意義,還有更直觀的經濟效益,朝廷在棉產業上,也開始有稅收入項。

  談及稅收,薛居正同樣也提了一串足以刺激人耳膜的數據。到開寶十八年,朝廷每年正稅,已然達到6349萬余貫,這比起二十年前,幾乎翻了一倍。

  其中春秋兩稅,仍舊是大頭,但商稅以及各種朝廷專營產業利潤的占比,也是顯著的上升,尤其是市稅,更是爆發氏增長,當然,這一切的基礎,還在于有大漢的百姓們,用辛勤的汗水,創造出海量的社會資源與財富。

  薛居正的這篇祝辭,拋開那些用華麗辭藻堆積的對劉皇帝的吹捧,余下的,完全可以看作一份大漢幾十年發展的總結報告,聽得劉皇帝是心花怒放,喜不自禁,還不時地同身邊的符皇后探討一二,仿佛在訴說他的得意。

  當年,改元開寶之時,劉皇帝曾與群臣相約,定下了一個趕超盛大開元、天寶的目標。如今,在天下一統的十八年后,這個目標已經初步實現。

  不論是從人口、耕地還是稅收上來看,都已經做到了超越,在經濟上,就是全方位的覆蓋。文化上同樣璀璨,由朝廷主導修纂的各大類書,就是標志之一,至于漢詞長短句,也逐漸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軍事上的成就了,李隆基開邊不已,最后不僅頑敵難制,還導致國庫虛耗,傷亡慘重,軍民疲敝,還落得個窮兵黷武的名聲。

  大漢則不然,只能用打遍四海無敵手來形容了,當然,大漢如今的周邊環境與形勢,比起盛唐時期,也確實要好得多。

夢想島中文    漢世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