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四十一章 傳國璽昭示天命

  楊弘與孫策并馬在前,不一時來到城內一座極大的府邸。

  高墻大院,庭院深深,雕梁畫壁,裝飾奢華。

  更有十幾名美女在院內兩邊排開,向孫策亭亭拜倒,鶯聲燕語:“奴婢拜見將軍!”

  孫策掃了一眼,皆是年紀在二八年紀的少女,身軀裊娜,態度娉婷,鼻倚瓊瑤,眸含秋水,眉不描而自綠,唇不抹而凝朱,雖非國色,也屬上等。

  孫策問楊弘:“這是何意?”

  楊弘笑道:“吳公豈有他意?乃是見將軍戎馬倥傯,惡戰疲憊,特為選擇好女,服侍將軍。此吳公之盛德也。亦見對將軍之厚重。”

  孫策皺眉道:“此前當吳公之面,我曾言大仇未報,何以家為。此等少女,我一概不用。既是良家女,有勞長史速送之回家。”

  楊弘笑容一滯,尷尬道:“將軍,天下戰亂,彼等流落至淮南,哪還有家?將軍棄之,乃逼其死也。”

  眾女見孫策不受,皆垂泣道:“將軍若不留奴婢,妾等唯有死矣。”

  孫策卻不容易被騙,對楊弘道:“彼等皆殊色,吳公豈會不管?若長史不聽我言,此府我亦不受。”

  楊弘瞪視孫策良久,見他終不為所動,只得將府中美女、仆役全部撤出。

  孫策率部曲親兵入駐,孫策據主室,留周瑜居其側。孫河、祖郎亦在府中。整個府中共住了一曲兵,宛如軍營。

  其余大軍皆在城外扎營。

  楊弘見孫策根本沒有接其母住此府邸的意思,心中嘆息:欲孫策歸心,難矣。都怪吳公一再對其失信,現在君臣離心,不知何時才能彌合。

  袁術此時正與袁嗣、韓、閻象、張炯等決策大事。

  袁嗣反對北攻豫徐,道:“孫策剛平南昌,周邊諸縣未定。且豫章北有上繚宗賊,聚眾自立,不服調遣;

  南有丹陽僮芝,擅據廬陵、平都、石城三城,自立為廬陵太守。

  橋蕤、紀靈方用兵之時。

  揚州六郡,吳郡許貢、會稽王朗,抗命不遵,須當討伐。

  豈可內未定而用兵于外耶?”

  閻象也持此議。

  韓則反駁道:“不然。宗賊癬疥小患,僮芝跳梁小丑,許貢土豪,王朗儒士,皆非英雄。

  劉備雄姿杰出,有天下之志,今若不趁其腹地空虛而擊之,待其平定曹操,率雄兵十萬南下,我軍何以拒之?

  當先發制人,若能一舉攻破彭城,使劉備大軍星散,自然是上佳。

  即便不能,也可奪取汝南、沛國、下邳、廣陵等地,為我軍營造戰略縱深,以抗劉備反撲。”

  張炯也給出自己卜算結果:“北伐大吉。若破劉備,吳會自會降服。袁公坐斷東南,此帝王之業也。”

  閻象斥道:“如今雖天子缺位,袁公仍為漢臣,說什么帝王之事?”

  袁術擺手道:“口誤而已,無需大驚小怪。且再議向何方用兵之事。”

  閻象懇切地道:“袁公,劉備、曹操、袁紹方四處用兵,百姓饑餒,民不聊生。

  我軍據淮南之地,土地肥沃,百姓殷實,正當獎掖生產,發展經濟,清明政治,夯實基礎。

  不出三年,可養十萬之兵,屆時討伐不臣,誰敢不服?

  如今實不宜橫挑強鄰,引發大戰,致使兵連禍結,難以休息。

  請袁公三思!”

  袁術聽明白了閻象的暗示,不就是說自己打不過劉備么?萬一惹劉備來攻,反而遭受損失。想起此前爭徐州卻被劉備所破之事,不由大為羞惱,發怒道:“當今大爭之世,不進則退。

  不并人,則必被人所并。

  君腐儒之見,且退下!”

  閻象退到殿外,仰天長嘆道:“根基尚不固,而與強敵戰,我逆見其敗矣。即使不敗,州亦將落他人手。悲夫!”

  后袁術聽人報告閻象口出詛咒之語,大怒,將之下獄,欲處死。

  幸賴袁嗣、楊弘等求情援救,袁術方將其饒過,貶職為民。

  閻象額手稱慶道:“得以全軀保命,足矣。”治裝悄然離開揚州,北渡淮水,回到老家瑯琊。

  瑯琊相孫嵩聞之,親來拜訪,征辟閻象。

  閻象拒絕道:“某已老朽,見識又淺薄,實不堪用。”

  孫嵩笑道:“我尚不稱老朽,君年齒還不如我,豈可稱老朽?”

  閻象又托以任職鄉里,人情難卻,必有營私之嫌疑。

  孫嵩道:“這有何難?我薦君于彭城即可。”當即修書一封,派使者送往彭城,推薦閻象任職六部。

  時間已過月余,進入三月中,張昭、華歆、沐并等正因袁術派孫策入寇而愁,聞閻象在境內,大喜,沐并親往迎接。

  閻象拒絕不得,只得隨沐并入彭城。

  這時袁術已派孫策、張勛、萇奴三路大軍北侵。張勛從丹陽渡江北攻江都,孫策、萇奴自九江東下,合兵七萬,進攻廣陵。

  陳登僅五千多兵,廣陵或可守,但陳登心憂他事。

  劉曄問道:“君是擔心孫策等長驅直取彭城?”

  劉備西上討陳王劉寵,劉曄被派到廣陵,參陳登軍事,協助陳登防備袁術。現在袁術果然記吃不記打,不是蠢蠢欲動,而是真的悍然入侵。

  陳登道:“正是。大司馬當時提醒我注意孫策。文聘乃荊州名將,孫策一舉破之,輕取南昌,果然了得。大司馬明見萬里,神乎其神也。

  既如此,對孫策不可等閑視之。

  其來廣陵,乃是要消滅我軍南部有生力量。

  若見廣陵難下,亦可羈縻住我軍,急取彭城。

  彭城空虛,若孫策速進至城下,城中士民必震駭。

  彭城乃后方重地,中樞之所,設有萬一,被孫策襲取,則全盤動搖,難以回天。”

  劉曄點頭道:“君慮極是。我剛得到消息,也有此憂。

  袁術不派兵直取彭城,乃先攻廣陵,恐怕也是擔心留我軍在后,會行圍魏救趙之計,也攻其壽春。

  袁術不敢行險,乃是其本人坐鎮壽春。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孫策作為三支袁軍中兵力最多、戰力最強者,以其用兵風格來看,未嘗不會突襲彭城。

  我建議大張旗鼓救援江都,而直接放棄廣陵,大踏步后退過淮水,在沛國、下邳與袁兵作戰。

  一者背靠彭城,無路可退,將士奮命。

  二者可與沛相荀衍、下邳相糜竺相接,集兵于一,免被各個擊破。

  三者可調于禁、左煌西上,合力應對。

  正如大司馬常言,張開五指,只是散沙,握緊拳頭,方可打人。”

  廣陵都尉呂岱也附從劉曄之計,道:“大司馬有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只要我軍抱團,左煌、于禁加我軍,再有各郡國兵,不下于兩三萬人,袁術遂號稱七萬,我軍有險可守,也當無虞。”

  陳登站起身來,下達命令:“大軍佯援江都,立即棄城北撤!”

  做出這項決策并不容易。

  這屬于不戰而逃。陳登身為廣陵太守,若按照傳統打法,守土有責,一旦失地,有可能被處死。

  陳登與劉備君臣相知,陳登深知劉備為人,再加上他對戰爭之理解也在尋常將領之上。

  若被孫策各個擊破,有生力量被滅,進而攻克彭城,劉備大軍就算回來,也無所依,必將潰敗。

  若收縮力量,集中兵力,與孫策相持于睢、淮之間,就算棄了廣陵,等劉備大軍回轉,也可輕松奪回。

  陳登文膽武志,在徐州兵威信極高,一聲令下,大軍即刻出城而去。

  郡丞袁渙自告奮勇留下維持秩序,若孫策大軍前來,袁渙將虛與委蛇,以待將來。

  袁渙出身陳郡袁氏,其父袁滂官至司徒。袁渙曾被公府征辟,又被舉為高第,授官譙縣縣令。袁渙見天下將亂,不就任,避地廣陵。

  劉備入廣陵,征袁渙為廣陵郡丞。

  孫策率兵三萬,自全椒縣進至堂邑縣,止步不前,對袁術所任監軍楊弘道:“劉備三軍,陳登在廣陵,于禁在沛國龍亢,左煌在汝南褒信。

  陳登、于禁之間,下邳空虛,我軍完全可自下邳長驅直入,沿著睢陵、夏丘、取慮,直取彭城,震動青兗豫徐四州。

  上述三城皆曾遭曹孟德屠戮,縣里殘破,幾不設防,如無人之境。

  若破彭城,不但可取徐州、豫州,青兗亦唾手可得也。”

  楊弘沉思良久,道:“君計固妙,但過于行險。袁公有命,先取廣陵,消除后路之憂,再取徐、豫,君還是依計行事吧。”

  孫策淡淡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決機在我,我可便宜行事。”

  楊弘心中驚懼,強自鎮定,厲聲道:“將軍可要想清楚了,此三萬兵雖以君為主將,梁綱、樂就皆袁公親任,君所領不過萬人,乃欲公然違反袁公節度否?

  且令堂現在丹陽,聞君至孝,欲陷令堂于險地否?”

  孫策默然,臉色陰晴不定。

  丹陽城內,袁術大將李豊、謀士張炯率兵數百人將孫策之母吳夫人宅院團團包圍。

  吳景外出剿匪,聞訊急提兵而來,帶兵入城,向李豊怒道:“李豊、張炯,爾等欲何為也?”

  張炯出示袁術親筆命令,向吳景道:“吳太守,袁公親令,欲向貴姊借一物而已。”

  吳景看了那命令一眼,吃驚道:“此事當真?”

  張炯道:“千真萬確,已經核實,絕無虛假。”

  吳景命士兵在外與李豊等對峙,率數十甲士進入孫宅。

  其姐吳夫人生于公元157年,比孫堅小兩歲,十九歲時(175年)生了孫策,二十六歲(182年)生了孫權,二十八歲(184年)生三子孫翊,三十歲(188年)生四子孫匡;三十二歲(188年)生女孫尚香。

  現年吳夫人三十八歲,目含秋水,眉有英氣,雖則貌美,不同于凡俗女子,其風格與曹操卞夫人亦大不相同。

  卞夫人柔中帶剛。

  吳夫人則剛柔并濟。

  吳景上前低聲問道:“阿姊,汝果有傳國璽否?”

  吳夫人眼睛不眨地搖頭:“我何來此寶物?”

  吳景道:“張炯言之鑿鑿,不奉上此物,不僅汝及諸甥皆難保,伯符亦危險矣。”

  吳夫人問清李豊、張炯情態,陷入沉默。

  吳景道:“阿姊,若真有傳國璽,便獻出去吧。我等留之何用?”

  吳夫人斥道:“汝懂什么?持璽者有天命,豈同于尋常寶物?”

  吳景被姐姐教訓慣了,唯唯道:“是、是!然形勢如此,不交寶璽,如何脫身?”

  吳夫人道:“外面不夠數百人,汝軍數千,不能一戰否?”

  吳景忙道:“袁公將丹陽郡治移至此丹陽縣,周邊諸縣皆有袁公親信把守,更何況雷薄、陳蘭等人有兵數千近在石城。

  我兵三千,若與袁公戰,固能脫身,汝一女子,還有仲謀等幼童,如何得脫?”

  吳夫人眨眨眼,嘆息道:“既如此,此璽就暫送于袁公保管吧。”

  親至臥室,從隱蔽之地取出一個小小的木匣,打開視之,卻是一塊嬰兒拳頭大小的玉璽。

  孫策之弟孫權年十三歲,也是首次看到傳國璽,伸手就將它一把抓起,反復看了看,道:“不過普通白玉,也無甚出奇之處。”

  吳夫人大聲喝止,奪過來,小心放在匣中,道:“汝懂什么?此璽自秦傳至今,已四百年矣,天命匯于其中,人心聚于其內,豈可等閑視之?”

  依依不舍地將傳國璽遞給吳景,命其與李豊、張炯一起西上壽春,親自交給袁術。免得被人私吞,自己既失璽,又未能免于袁術攻擊。

  袁術拿到傳國璽,欣喜若狂,與眾人傳觀,皆稱是真璽。

  袁術哈哈大笑:“天命在我,此其征也!”

  在拿到璽之前,吳郡許貢、會稽王朗畏于孫策破豫章之威,遣使向袁術致意,愿意向其進貢。

  雖然兩郡皆稱窮困,糧食匱乏,但還是送上了不少珍珠、玉器等寶物。

  袁術道:“孤不在乎汝等財貨,只要汝等肯臣服即可。”還賜兩郡寶物若干。

  揚州盡入袁術之后,又得了傳國璽。三將攻入徐州,不日徐、豫亦不難得。

  袁術意得志滿,不由縱聲狂笑。

夢想島中文    漢室可興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