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章 為了糧食開戰

  安南在哪,鐵毅還真不知道,等到兵部官董常清將地圖擺出來,他才知道安南在哪,同時也算體會到什么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若真等他率第二鎮去安南,黃花菜都涼了。

  周士相不關心朱由榔給他弄的這個老婆,他關心的是那個封齊王的圣旨是怎么回事。就在不久前,邵九公剛剛發來奏報,說是從清軍那里截了一份文書,上面說是云南的清軍曾經抓住了幾個明軍奸細,他們身上攜帶有永歷帝冊封周士相為粵國公的圣旨。

  永歷帝給周士相封的是粵國公,現在廣東那邊傳來的卻是封齊王,事情變得很是有些撲朔迷離,也越發讓周士相糊涂了:永歷真那么痛快,肯給自己封親王?若他真舍得給自己封親王,那粵國公又是怎么回事?難不成是永歷先給自己封了粵國公,后來想想覺得愧疚,又補封齊王?

  周士相無從猜測云南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又是什么原因讓永歷改變了主意。他現在很頭疼,頭疼這個安南的麻煩。

  論理,不管自己是否愿意,他都要馬上派兵去救那個名義上成為自己老婆的大長公主,哪怕對方長得跟頭肥豬一樣,周士相也要將她迎娶回來,因為這是皇帝給自己娶的老婆。身為臣子,只要周士相一天沒有另立新君,他都得接受永歷對他的安排。

  周士相還沒有立新君,因為他不知道永歷是否已經棄國出逃。在廣西向太平軍投降的清軍將領只說吳三桂正在率軍追擊永歷,且和晉王李定國在磨盤山大戰了一場,這一戰清軍損失近萬兵馬,但晉王李定國也是慘敗,現正領軍在云南邊境和清軍周旋。各方說辭中都沒有關于永歷已經棄國的消息,所以周士相即便再如何心急想馬上擁立唐王監國,都不得不耐下心來等侯。

  永歷棄國的消息一天不傳來,一天不被證實,周士相便不可能擁立唐王。他若這么做了,不但會被天下擁明勢力唾罵,太平軍自身也會因此而內訌。老四鎮且不去說,趙自強的第五鎮、蘇納的第六鎮、胡啟立的第七鎮也沒什么好擔憂,可鎮國將軍朱統的第八鎮、威遠侯郭登第的第九鎮、王興的第十鎮難免會因此事和周士相發生齷齪,進而離心離德。畢竟這些人愿意接受周士相的指揮,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勤王,勤永歷這個王。他們的爵位和地位也是永歷給他們的,而不是周士相給他們的。即便現在他們接受了太平軍改編,但在太平軍系統中,他們仍是獨立的。

  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很難說朱統、郭登第、王興他們真就愿意在太平軍中當個鎮將,要是有選擇的機會,他們恐怕更樂意獨立出來當一方軍頭。兩廣總督連城壁、四府巡撫張孝起為什么不愿意響應周士相的號召,原因不就是因為他們不愿居周士相之下么。

  一個是總督,一個是巡撫,響應了周士相,他們能夠得到什么?廣東太平軍控制的地盤又有哪個他們能插得上手,周士相為何不愿意總督衙門回遷廣州,為何一手擅立廣東布政使司衙門,原因又是什么?還不是權力二字。

  朱統、郭登第他們或是為了大義,為了抗清大局,或是實力有限,沒法和周士相對抗,這才選擇響應周士相。可周士相真要另立新君,大義不在,朱統、郭登第他們會不會有別的念頭,實在是一件說不準的事。

  周士相在肇慶口口與他們聲稱的也是往廣西勤王,這天子尚在國內,尚在堅持,周士相卻轉眼就擁立新君,這不但是打了他自己的臉,也是在打天下擁明勢力的臉,更是自己給自己制造麻煩。

  夔東兵作為周士相計劃中的“擁唐派”已經被他從夔東救出放入湖北,現正在湖北攪得天翻地覆。金廈的鄭氏自從去年北上遭遇颶風退回后,也在休整,國姓爺沒有放棄北上的計劃,他正在著手于今年再入長江。而鄭軍這次再入長江方是周士相所知的“國姓爺打南京”之役,也是他摘取東南果實的最好機會。

  而無論是夔東兵還是國姓爺,這兩個實質的擁唐派在永歷尚未棄國的前提下,顯然是不可能做無君無父之人,一塊響應周士相擁唐的。這時代,大義是頂大帽子,也是能殺人的帽子。夔東兵已奉永歷,國姓爺也看在抗清大局上違心奉了永歷為君父,哪怕不聽調也不聽宣,在名義上國姓爺就是永歷的臣子。因此,只要永歷尚在,夔東兵也好,國姓爺也好,在大義面前,他們都不可能做無君無父之人。想要讓他們和周士相一起擁唐,前提只能是一個,那就是永歷自己作死——棄國!

  周士相等永歷棄國的消息可謂是望穿秋水,可這消息卻是遲遲不至,來的卻是安南的麻煩。

  安南的事情很麻煩,太平軍主力正在廣西和湖南兩線和清軍對峙,根本不可能從這兩處戰場抽兵回去,那樣時間上也來不及。但又不能不派兵去安南,畢竟周士相的名義夫人被安南人扣住,他要不救的話,萬一那個大長公主有什么三長兩短,他這“齊王”面子上不好看,要是安南人將大長公主給污辱了什么,那他這個大明“齊王”就更沒有臉面了。再者,被扣的除了這個便宜老婆外,還有徐應元、郭紹等部下,更有大學士扶綱在內的兩百多大明官員及他們的家人和護衛的士兵。這么多人,周士相能不救?

  但周士相是真不想派兵去救人,因為這等于是和安南宣戰,和一個國家宣戰,哪怕安南只是一個小國,湊個幾十萬人馬出來也不是難事。周士相手上哪有這么多兵和安南開戰?他又哪來的底氣和實力能同時和清廷、安南作戰?

  周士相很頭疼,在他看來,派兵去安南救人似乎得不償失,除了付出根本沒有回報。

  思來想去,周士相決定贖人。

  世上事,不過一個利字。安南為何背叛大明,無非是見明朝快不行了。但是和清朝交好,也并非非要納投名狀。只要價錢出的高,出的讓安南人滿意,安南人也沒必要非要背上一個背叛宗主國的壞名聲,他們也得考慮新宗主滿清如何看待他們干的這件事。要是將來滿清也不行了,他們是不是也會這樣干?再者,滿清也不可能因為安南人沒有將他們扣下的明朝官員和士兵交給他們就向安南宣戰。

  所以,周士相自認贖人這個方案可行,在他的堅持下,鐵毅等人便沒有再言語。

  決定贖人后,周士相還要考慮一個合適的使者去安南充當說客,最后他決定派六官的吏官桂永智去安南。

  董常清這個兵官也是有眼光的,也不主張現在和安南人開戰,因為太平軍底子太薄,湖南和廣西壓力太大,一旦和安南開戰,實質才擁有150萬人口的廣東根本支撐不了這場戰事。所以大帥說要贖人,董常清欣然贊同,按周士相意思提筆將發往廣州的公文寫好后,一邊遞給周士相,一邊隨口說了句:“安南那地別的不好,就一個好處,地里的稻米是一年三熟,糧食多的吃不掉。”

  聞言,周士相拿公文的手停在了那里:“你是說,安南有很多大米?”

  “很多,不僅大米多,而且比咱們的米要香。”

  董常清點了點頭,沒有多想,話剛說完,卻見大帥將寫好的公文轉手撕了。

  “既然糧食多,那就開戰吧。”(

夢想島中文    漢兒不為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