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舅舅,您把股份賣了!您是說津門…您一手創辦的胡姬花快餐廳?”
趙漢宇問。
“不會吧!您賣給誰了?為什么呀?難道…是快餐廳的經營出現了什么問題?”
米曉冉也問。
汪大東的這番話讓米曉冉夫妻倆目瞪口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會從汪大東的口中聽到這樣的消息。
他們還記得當初一起陪著汪大東去津門實地考察的情景。
雖然在快餐廳開業的時候,他們沒能蒞臨現場對舅舅表示祝賀,因為當時他們人已經去了美國。
但汪大東也極為興奮地專程給他們打了國際長途,及時把開業時,店門前顧客隊伍排出三百米遠的盛況與他們分享。
而且之后一直給他們的消息就是餐廳經營非常紅火,遠超想象的受歡迎。
好像才經營了一年的時間,汪大東就回收的全部的個人投資,而且還開了一家分店。
所以說,這胡姬花快餐廳在他們的印象里,不但凝結了汪大東不少的心血,而且簡直就是一只不斷再下蛋的金雞啊!
他們怎么想,也不明白汪大東怎么舍得賣?又為什么要賣?
要說是生意不好了,也不能說壞就壞,說崩就崩,沒有這么個快法啊。
然而更奇怪的是,汪大東聽他們這么問,居然頗有幾分得意地笑了起來。
就好像正盼著他們跟他打聽這個問題呢。
好像這是他值得炫耀,值得驕傲的光彩之處。
“看你們的樣子,果然被嚇住了吧。不過別胡思亂想啊。告訴你們,我之所以會把股份賣掉。既不是餐廳的經營出了問題,也不是我的腦袋出了問題。而是因為我擁有了一個更好的商業機會。一個可以真正大展宏圖,把我看好的快餐行業快速做大的機會。”
汪大東終于為兩個人揭開了謎底,敢情是這么回事。
因為在津門創辦的胡姬花快餐廳大獲成功,汪大東儼然成為了在大陸開辦快餐餐廳的第一個外國人。
不僅在津門聲名遐邇,讓其名利雙收,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消息甚至通過大陸官方媒體的宣傳,被美國記者注意到。
而后再經過這個美國記者的報道,這個消息傳到了美國快餐界。
之后同樣引起了巨大轟動。
說實話作為世界上快餐業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商界并不缺乏具備戰略眼光的人。
能看到共和國這個無限潛力,龐大消費市場的人,也絕非只有汪大東這么一個人。
實際上早在1975年,百事公司的總裁簡道爾就確定了拓展共和國內地市場的投資戰略。
當時,簡道爾因為與時任美國駐京辦事處代表的喬治·布什關系不錯,且知道共和國沒有奶酪售賣。
在來之前,出于朋友的關懷,他還特意在美國訂購了一大塊奶酪,準備給他們帶過來,沒想到還因此被共和國的海關誤以為是賣奶酪的。
到了1985年,百事的汽水產品在可口可樂公司之后,已經成功進入共和國市場。
百事在華夏灌裝廠已經獲得初步成功。
于是剛剛收購了肯塔基的百事公司,為了進一步開發內地市場,把快餐業務也做起來。
簡道爾就下令,在港城成立了肯塔基的遠東地區總部。
1986年,簡道爾還率領百事全體董事到訪共和國,不但結識了偉人,并參與了美中商會的建立,這在當時的外資企業中前所未有。
其目的就是以港城為橋頭堡,站穩腳步后,逐步向內地推進。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肯塔基在港城市場卻遭遇慘敗,美國人純粹的快餐模式并不為華夏民族欣賞,起步就相當艱難。
到目前為止,費勁了力氣,肯塔基在港城也只開了三家店鋪。
而且幾乎全部虧損,完全不成氣候。
所以啊,既然連港城的市場都尚未成功,更別說內地市場了。
殘酷的現實讓簡道爾明白過來,想要在華夏土地上順利開展起快餐業務并不那么容易。
由于東西方文化和生活模式都存在大大不同,美國快餐要想順利在華夏的土地落地開花,那就必須要用一個懂得華夏文化和市場特點的人。
也恰恰是這個時候,汪大東在內地獲得成功,通過快餐挖到第一桶金的消息,傳到了美國來。
要知道,1979年的時候,當時還在肯塔基就職的汪大東被美國肯塔基總部曾派往南加州擔任區域經理,他可是出任過肯塔基的中層。
所以,汪大東在內地的成功等于給簡道爾打出了一張明牌。
當簡道爾獲知這汪大東曾經是肯塔基的老員工的消息后大喜過望。
立刻讓人想辦法聯系到了遠在津門的汪大東,并且代表肯塔基邀請汪大東回到公司來,出任肯塔基遠東地區總裁,主要目標和任務是以共和國的全國范圍為目標開發大陸內地市場。
開出的條件很優厚,不但給他高薪,合伙人待遇,保證完全不會干預他的經營決策,這充分展現了簡道爾求賢若渴的誠意。
于是汪大東動心了。
他非常清楚,共和國是一個規模不亞于美國本土的龐大市場。
肯塔基又有完善的體系、供應鏈,和絕對的擴張實力和經營。
如果他答應這個條件,憑他對于內地市場的了解,以及成功經驗,也許快則數年,慢則十年,他就能在共和國開辦數十家,甚至上百家的肯塔基的分店。
和這樣的宏圖大業相比起來,他個人創辦的胡姬花快餐廳當就沒那么香了。
就這樣,他在思慮再三之后,認為做這件事的時機已經成熟,他有一定的把握。
就對簡道爾提出兩個要求。
“讓我放棄自己的事業,答應出任肯塔基的遠東總裁可以。但我上任后,一是要把肯塔基遠東地區總部由港城移到新加坡。二就是要把新加坡的肯塔基的全部股權買回來,從此結束授權經營模式,不要再授權別人經營。這你能同意嗎?”
對此,簡道爾很是好奇,說,“開發內地市場,總部從港城移到新加坡不是反而離內地更遠了?何況伱把總部挪走,港城的店怎么辦?我不是不答應,但希望你能有個合理的解釋。”
沒想到汪大東的理由居然還很充分,“你可能不清楚,其實肯塔基不是八十年代才進入華夏的。我在肯塔基工作時了解到的情況是,早在1970年、1971年,肯塔基就到過港城發展,但隨后就陷入嚴重虧損,十幾家店被迫關閉。1985年后卷土重來,再次進入,也只開了三家,不成氣候,這樣的市場,我們屢屢碰壁,一時沒有良好的解決辦法,不如暫時忽略掉,盡量減少消耗。而且港人大多數是不會講普通話,所以在港城也沒有人力資源,對于我們在內地的經營完全沒有幫助。新加坡就不一樣了,那的華人講普通話。到了內地,就能溝通,有助于我們在內地的發展。這樣的話,表面上是搬得遠了,實際反而近了。我可以直接把新加坡的模式挪到京城來,開第一家店的時候,稍加改進就好。用華夏人的說法,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汪大東斬釘截鐵地說“如果這兩家事你不答應,那我不會回來的。”
最后的結果,就是簡道爾被說服了,決定無條件完全按照汪大東的意見來辦。
不惜動用數百萬美元,回收新加坡肯塔基的全部股權。
也就是說,大陸這邊還沒有什么實質進展呢,簡道爾就要為了讓汪大東滿意,開始大撒巴掌的花錢了。
這無疑充分顯示了簡道爾的決心和對汪大東的信任。
于是汪大東再沒有什么顧慮,很快就去跟津門的政府部門進行了協商。
為了不讓胡姬花餐廳的經營和企業性質受到影響,他介紹了另一個美籍華人來接盤。
這個人叫戚鈞富,也是他的老朋友,在國外經商三十多年,也有豐富的餐飲行業管理經驗。
這樣的話,在津門政府首肯下,汪大東以六十萬美元的價格把自己的股份轉給了戚鈞富,就此功成身退。
然后重新又歸于老東家的門下,成為了肯塔基的遠東地區總裁。
目前他正在為肯塔基在京城疏通各路關系。
他打算把第一家肯塔基的店,就設在京城…
終于聽完了汪大東講述的始末究竟,趙漢宇和米曉冉此時才明白了汪大東做出如此選擇的理由。
應該說,汪大東用這種方式退出是再好不過的了。
別看表面上他是以兩年兩倍利潤的經濟回報離開了他一手創辦的餐廳,這已經足夠驚人的了。
可如果考慮到此時人民幣兌美元在黑市比例,實際上他是用兩年時間賺到四五倍的利潤。
那是真的賺得盆滿缽滿了。
不過也正因為這樣,一般人聽到,也難免會替汪大東感到不舍,對他做出的選擇是否明智存有保留意見。
“舅舅,胡姬花餐廳可是您一手創辦的啊,每年又能賺這么多錢。就這么放棄了,您不覺得太可惜了嗎?雖然肯塔基給您的條件是很好,可那說到底,也是替別人打工呀。會有您自己做老板威風嗎?要是我的話,我可不會像您這么灑脫,說走就走,這么干凈利索。面對您這也的處境,我恐怕會相當煩惱,不知該如何是好…”
像米曉冉就是這樣的。
她委婉的表達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她的想法讓汪大東忍不住又笑了起來。
他轉頭看了趙漢宇一眼,有意考教地問,“漢宇,你是怎么想的呢?也和曉冉一樣嗎?替舅舅可惜?”
“不,舅舅,我當然贊成你的選擇。”
趙漢宇毫不遲疑的侃侃而談,“我記得您經常對我說,在商業上,西方文化是一本萬利,連鎖經營。追求的是低風險和高效率。而且只承擔財富,不承擔事業。反過來東方文化是我的祖傳秘方,我開店,只能我有,不能你有。而且講究子承父業,代代相傳。這是文化上的一個很大的區別。而且也正是這種文化上的區別,才導致華夏的企業極其缺乏商業競爭力。通常都是故步自封,得過且過,小富即安的狀況。很難創新發展,也很難壯大規模,也就沒有可能誕生真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業品牌。”
“具體聯系到這件事上,從您的個人角度出發,如果夠繼續經營自己的胡姬花快餐廳,雖然是很好,經濟回報也不錯。可這樣新生的企業,各方各面都不夠成熟。一切都需要您來親自規劃做決策,這樣的工作肯定是很繁重的,進展也有限。我想您用了一年時間才開了一家分店。如果再開一家,可能還需要一年。”
“何況風險還需要個人來承擔。現在胡姬花的成功是建立在內地市場空白的大環境下的,未來肯定會出現競爭對手。別的不說,肯塔基這樣的國際快餐巨頭不就要來了嗎?很可能其他的快餐品牌也快來了。關鍵是這些跨國公司的商業布局都是有計劃的,一旦計劃出爐就不會輕易放棄。那么如果舅舅您拒絕肯塔基的招攬,未來,彼此就會變成對手。勢單力薄,底蘊不足的胡姬花能否還能像這樣創造出令人咋舌的利潤就要打問號了。起碼能肯定,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
“相反,換成您加入肯塔基的陣營就大大的不同了。肯塔基的內部管理方式已經非常成熟,而且相當科學。在內地只要開第一家,樹立起旗艦,產生品牌效應,其他就好說了。在這個國際品牌傾斜資源大力扶持下,當然會使事情成功的可能最大化。到時候也許只需寥寥數年,您就能在內地開設幾十家分店。無論從成本的角度,還是風險的角度,又或是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放棄一個不成熟的自主品牌,選擇替肯塔基這樣的國際快餐巨頭在大陸內地打天下。這才是最優的選擇。”
趙漢宇的回答,讓汪大東相當滿意,他忍不住為外甥喝起彩來。
“說得好,說的太好了。沒想到你能認識得這樣清楚,也不枉我一番心血。”
夸了幾句,跟著他又對米曉冉進一步解釋說,“現在你應該明白了吧?我為什么會這樣的選擇。別的不說,外資企業在京城開店沒那么容易,得申請。想當初,我一直被制度擋在京城門外。去津門也有很大的原因是,那里才有國營企業愿意和我合作。換成肯塔基卻成功申請下來了,而且是和京城畜牧局合作,這就是巨頭的實力。”
“你要知道,在西方的管理文化中,只注重結果。這叫務實。在大陸內地則不然,我看到的很多內地企業領導,都在講我去做了什么,結果呢?很虛的很少有人拿得出令人振奮的結果。西方的文化不管你做了什么,而注重我投了多少錢,你回收了多少,我的價值變成多少了。這就是一個文化上的區別。”
“別忘了,我是做快餐這一行的,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時間和規模。只有時間和規模才能給我利益,至于其他根本不重要。是老板又怎么樣?壓力大,回報卻未必高啊。只要打工比自己開店劃算。那我就會選打工…”
米曉冉一直在思考,聽到這里她已經完全差不多領會了這其中的道理,臉色有點微微發紅的說。“舅舅,我現在懂得了。您說的就是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道理吧、未必要爭什么名分,還是拿到手里的經濟回報最實惠。對嗎?”
“對,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吧。你要是能懂得這個道理,就已經超過許多人了。大陸內地的人太在乎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了,總是在乎什么名頭,沒幾個人能有這種認識。”
跟著他又順勢把話題轉到了正事上,“說了這么多,想必你也能理解舅舅需要你幫什么忙了。為了盡快上手,盡早實現管理團隊本土化,盡量縮減籌備的時間,我急需一些本地的有經驗的幫手。我記得你在出國前,是在一家賓館上班的吧有沒有什么合適的人選可以推薦給我?至于待遇上,肯定比國內企業優厚許多,如果我聘用他們,基本工資起碼是二百元起步。”
汪大東的夸獎,讓米曉冉的心情一下就好了起來。
再一聽到這個底薪數字,她就更有信心了,毫不猶豫的答應。
“沒問題,舅舅的忙我一定盡力。這次回來我本來就想請客和那些同事們聚聚的,到時候,我就用舅舅今天給我上的課來說服她們。”
汪大東聽了米曉冉的保證,簡直笑得就像個彌勒佛。
再一看表,時間也不早了,就邀請米曉冉和趙漢宇一起去餐廳用餐。
只是起身的時候,興高采烈的米曉冉也不免心里一動,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哎,這么說的話,他…難道也是這么想的…所以…明明自己有那么多的生意撈外快,卻一直在外資企業上班?
這小子,居然有這樣的心計,這樣的見識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