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力蓋,你是來看笑話的么?”
說話間,巴沙爾緩緩從灌木叢中起身。
既然暴露了,繼續藏著也沒有任何意義。現在他就是案板上的肉,只能期待對方手下留情。
“巴沙爾,你想多了。
落到現在這副田地,我自顧尚且不暇,哪有功夫看你笑話啊!
貪婪和低估虞軍,是我們犯下的最大錯誤。
無論海拉爾部落,還是巴雅爾圖部落都損失慘重。就這么灰溜溜的回到草原上,恐怕大家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為今之計,最佳選擇是我們兩部合二為一,共同面對草原上的新局勢。”
烏力蓋的話,讓巴沙爾的心沉到了谷底。什么合二為一,分明就是想要吞并巴雅爾圖部落。
“真是好大的胃口!
巴雅爾圖部落,帶甲之兵足有五萬之多。
就算折損了幾千騎兵,依舊是草原上有數的大部落,你也不怕噎著!”
巴沙爾厲聲質問道。
不過虛張聲勢的成分太濃,根本沒有造成效果。
真要是有五萬帶甲騎兵,那么現在草原上的霸主,就是他們巴雅爾圖部落,而不是新崛起的韃靼一族。
帶甲騎兵沒那么多,但五萬青壯還是有的。因為生活的需要,這些人拆分成了多個部落放牧。
折損了數千騎兵,看似對他們影響不大,實際上卻是傷筋動骨。
整個巴雅爾圖部落,最能打的騎兵,基本上都葬送在戰場上,剩下的就是一群牧民。
海拉爾部落的情況,也沒有好上多少。
只不過烏力蓋運氣不錯,及時和分散在外的人馬完成了匯合,順勢吞并了一些盟友的兵馬。
草原上弱肉強食,大家都習慣依附強者,中小部落為了生存,一個個都是合格的墻頭草。
“巴沙爾,你怎么看不明白呢!
我這么干,完全是為了讓鬼方一族再次偉大。
前面的大敗,就是你一意孤行導致的,難道還要一錯再錯么?”
烏力蓋故作惋惜的說道。
吃了敗仗,總是需要有人負責的。
作為一名掌權者,必須學會甩鍋。
雖然之前分兵劫掠是大家商議的結果,但計劃是巴沙爾提出來的。
當然,最主要還是他遇上了落魄的巴沙爾。
如果對方實力更強一些,身邊有上一兩千騎兵,那么什么都不會發生。
可惜現實是殘酷的,為了盡快逃命,巴沙爾一行人不光累死了戰馬,還丟棄了甲胄。
一些士兵,甚至連兵器都沒有。
在這種情況下相遇,要是不做點兒什么,那就對不起老天爺賜予的機會。
“烏力蓋,你說的好聽。
別忘了現在草原上的霸主是韃靼人,他們是不會允許鬼方崛起的。
海拉爾部落,本來就是他們的眼中釘。
吞并了巴雅爾圖部落,那就觸及了他們的底線。
哪怕合兩部之力,也不會是韃靼人的對手!”
巴沙爾試圖恐嚇道。
鬼方一族分裂多年,任何試圖統一鬼方的部落,都會遭到重拳。
以往的時候,維護草原平衡的是大虞。
隨著大虞的日漸衰落,新崛起的韃靼一族,延續了大虞的草原平衡戰略。
一面打壓實力最強的部落,一方面挑起各部間的仇恨。
海拉爾、巴雅爾圖這些大部落,都是韃靼人針對的目標。
擁有輝煌歷史的鬼方人,自然不甘心一直受壓制,私底的動作一直都沒斷過。
在過去的數年時間里,雙方先后發生了五次大戰。
因為內部問題,各部無法緊密配合,每一次都是以他們的失敗而告終。
“既然你選擇拒絕,那么這些問題,就無需你操心了。
偉大的鬼方一族,終將再次站在草原之巔!”
隨著話音落地,得到烏力蓋眼神示意的一眾小部落,紛紛向巴沙爾一行人殺去。
血腥的屠戮開始,來不及再說點兒什么,巴沙爾就被箭雨射成了刺猬。
他們之前是依附巴雅爾圖部落的,現在換了主子,需要重新納投名狀。
眼前的殺戮,只是草原局勢變化的一個縮影。
戰場上的失敗,打破了原來的平衡,成為了草原勢力大洗牌的導火索。
京師。
隨著濟南會戰的結束,詳細的戰報,也被送到了宮中。
看著奏折上的數據,永寧帝難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
勝利來的太突然,完全超乎了他的預料。
“好!”
“好!”
“好!”
“這仗打的漂亮!”
永寧帝忍不住夸贊道。
有了上一次濟南大捷做鋪墊,對舞陽侯再次取得大勝,他已經不再懷疑。
沒有辦法,前面的戰報太實誠了。
兵部官員核驗的時候,上報的首級數量,居然完全對得上。
說是真虜,那就是真虜,一點兒水分都沒有。
至于其他無法準確驗證數據,以他的專業水平,也發現不了問題。
上一次戰報是如此,那么這一次,想來也差不多。
潛意識里的信任,讓永寧帝直接認可了這份捷報。
“陛下,大臣們在外面等著了。”
蘇浩宇開口提醒道。
濟南大捷的消息,早在兩天前,就在京中流傳。
不過當時大戰還在繼續,錦衣衛送來的情報,只提到了官軍大勝,并沒有具體戰績。
知道勤王大軍獲勝,百官們自然是時刻關注前線戰報。
收到捷報入京的消息,一個個就急忙趕赴皇宮。
北虜長驅直入劫掠,政治影響巨大。
如果不讓他們留下點兒什么,讓敵人知道厲害,那么這種事將成為常態。
無論是為了朝廷的顏面,還是出于戰略安全考慮,大虞都必須發起反擊。
在敵軍撤退過程中,一眾勤王大軍,紛紛上場表演。
包括一直劃水的遼東鎮,也主動出擊,陸續解決了幾支運送戰利品隊伍,累計戰殺真虜上千。
可惜總體上,大虞朝還是敗多勝少。
這是后勤的鍋。
很多勤王大軍,因為來的太過倉促,攜帶的物資不足。
本該為勤王大軍提供戰略物資的地方衙門,因為官僚系統的腐朽,表現的非常遲緩。
以至于不少勤王大軍,抵達前線之后,過上了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
沒有出現大規模嘩變,都是忠君愛國的表現。
餓著肚皮上戰場殺敵,效果自然不佳。
即便是環境如此惡劣,各部還是累計斬殺了數千北虜。
只是這樣的戰績,顯然無法令永寧帝滿意,也不能讓百官們滿意。
才斬獲幾千真虜首級,哪怕不考慮含金量,數據上也趕不上第一次濟南大捷。
“讓他們進來吧!”
永寧帝笑著說道。
看得出來,他現在心情非常不錯。
戰場上連續的失利,前線的捷報,就成了最好的良藥。
哪怕戰報上,勤王大軍付出的傷亡更大,也被他給無視了。
步兵打騎兵,不付出點兒代價,這怎么可能呢!
大虞朝最不缺的就是人。
兵馬折損大,補充上損失即可。
打了勝仗,不光皇帝高興,百官們也高興。
能夠取得顯赫戰績,證明大虞朝還是能行的,暫時不需要考慮改朝換代。
只要再接再厲,平定了白蓮教之亂,一切又會回歸正軌。
作為既得利益者,朝廷既然能夠搶救,誰也不想推倒重來。
“山東地區的北虜損失慘重,剩下的殘余力量,正忙著向北逃竄。
其他地區的北虜,也在撤離中,兵部可有進一步的作戰計劃?”
永寧帝關心的問道。
哪怕戰場上打的一團糟,對兵部他依舊寄予厚望。
倒不是喜歡重用文臣,純粹是平衡需要。
既然要重用勛貴系將領,那就必須安排制衡手段。
穩固兵部的地位,就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陛下,兵部已經嚴令各地兵馬,攔截北歸的敵軍。
目前計劃正在穩步推進,定會給敵軍予以重創。
眼下最棘手的是錢糧,朝廷拖欠的軍餉數額,實在是太過巨大。
下面的官兵,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恐怕會生出大亂子。
其次是嘉獎有功之臣。
主要是舞陽侯所部,先后取得兩次大捷,給予了敵軍重創。
戰績之顯赫,為國朝百年來第一人。
按照功績,理應進行封爵。”
萬宇軒當即回答道。
作為兵部尚書,他考慮問題的角度,同一般文官不一樣。
不怕下面的將帥能打,就怕下面的人不能打。
前線的每一份顯赫戰績,都有兵部的一份功勞。
反之前線的每一次戰敗,也有兵部的一份責任。
至于武將做大的問題,那是未來的事情。
眼下他考慮的是怎么盡快平定叛亂,還天下一個太平。
倘若前線再吃敗仗,他這兵部尚書就沒法干了。
“錢糧的問題,戶部和內閣一起想辦法解決。
封賞有功之臣的事,諸位愛卿都議一議吧!”
永寧帝點頭說道。
甭管兵部尚書能力怎么樣,最少辦事還是符合他心意的。
眼下朝廷窮,沒有辦法拿出錢財進行嘉獎,那就只能在官爵上予以照顧。
實缺給不了,那就給虛職。
總之,必須把軍心給安撫好了。
“陛下,作為首功之臣,以舞陽侯的功績,當加封世襲侯爵。
次功者兩廣提督李牧,功績也夠得上侯爵。
不過考慮其資歷和年紀,往下壓一壓也可。
再往下左軍參將秦天瑞、中軍參將劉啟峰、右軍參將葉弘昌,也勉強到了封爵門檻。
其中秦參將出自興國公一脈,劉參將出自南陽侯一脈,葉參將出自平原侯一脈。
因意外變故,這三家的爵位,至今尚未落定。
讓他們沿襲祖宗爵位,同樣符合規矩。”
說完,景國良就退到一邊,等待百官們的反應。
“不妥!”
“公爺,舞陽侯加封世襲侯爵,不存在爭議。
李提督加封侯爵,或者是伯爵均可,也沒什么好爭議的。
左軍參將秦天瑞、中軍參將劉啟峰、右軍參將葉弘昌,他們三人從軍不過三年。
在軍中的表現雖然不錯,卻也稱不上驚艷。
如果對三人封爵,那么九邊之地,可以封爵的將領就多了。
在軍功封爵上,朝廷必須一碗水端平。
讓三人襲承家族爵位,同樣不可取。
雖然同出一門,但血緣關系早就出了五服。
論起血緣,三家中排在他們前面的人還有一大堆,不符合禮儀。”
禮部尚書當即反對道。
維護朝廷法度和禮儀,這是他的本職工作。
有人帶頭反對,很快就獲得了一眾文官們的支持。
支持啟用勛貴擔任主帥,那是局勢惡化下的無奈選擇,不等于他就會條件放任勛貴集團做大。
相較于其他政治團體,勛貴最大的弊端就是圈子太小,人才來源匱乏。
大虞朝一共就那么一百多位世襲勛貴,先天上就制約了這個群體的成長。
每增加一名勛貴,都是在注入新鮮血液。
急著推出秦天瑞、劉啟峰、葉弘昌三人,那是文官們將喪失嫡系子孫勛貴的襲爵問題,無限期給擱置了。
問就是:存在爭議。
熟悉政治的都知道,一般這種長時間的擱置行為,就是不準備辦了。
站在朝廷的角度,減少勛貴數量,就減少了財政供養人口。
可是對勛貴集團來說,卻是一場災難。
上一次京中大爆炸之后,有十幾家倒霉蛋勛貴,因為嫡系團滅,至今爵位懸空未落。
如果遲遲得不到解決,相當于勛貴集團的基數,削減了十分之一。
理論上來說,在繼承權存在爭議的情況下,皇帝可以指定襲爵人。
怎奈永寧帝遲遲不肯表態,禮部就順勢無限期擱置了這些家族的爵位繼承。
這種冷處理持續多久,誰也說不準。
運氣好的話,沒準哪天皇帝心情好,就把事情給辦了。
倘若運氣不好,拖上幾代人都沒解決爵位問題的,也不是沒有。
一般來說,拖的時間越長,保住爵位的概率就越低。
主要是人走茶涼。
越往后家族人脈關系越淡,沒人在皇帝跟前念叨,被遺忘是大概率事件。
秦天瑞、劉啟峰、葉弘昌三人能夠獲得資源扶持,實際上已經是三家的人脈,在最后發揮作用。
畢竟,政治資源不是無限的,大家都有后輩需要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