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人類這么一個物種呢,那要上癮其實是有一個模型存在的。這么一個模型呢,那其實最早是作為一些醫學方面的大能研究心理成癮方面研究出來的結果。而這么一個研究呢,并不是從什么毒品之類的地方著手的,而是從很多人都沒辦法戒除的“自慰”的角度來進行研究的。最早的研究呢,那還是從小白鼠身上進行的,這當然不是說先教會小白鼠怎么擼管,然后看怎么給小白鼠戒除。而是說偶然間把一個雄性的小白鼠和一個雌性小白鼠給放到了一個籠子里面,結果發現這雄性的小白鼠就各種瘋狂的跟雌性小白鼠嘿咻啊!結果嘿咻也就算了,一段時間之后,這雄性的小白鼠就對雌性小白鼠沒什么興趣了!
這“一段時間”可并不是說什么一晚上嘿咻了幾次之后沒了興趣,而是說幾天幾周之后,一下子就發現這雄性小白鼠對于雌性小白鼠各種“需求”那都沒有了回應了!這就很讓醫學研究人員覺得好奇啊!特別是研究人員自己知道自己對老婆已經有了7年之癢,已經覺得跟老婆嘿咻就是例行公事的交公糧了,怎么小白鼠也有同樣的反應呢?然后這蛋疼的研究人員就把欲求不滿的雌性小白鼠拿了出來,換了一個新的雌性小白鼠進去,然后那之前懶洋洋不想嘿咻的雄性小白鼠那就各種激動的又開始!嘿咻啊!然后過一段時間呢,這小公鼠又開始不想弄了,接著再換一個小母鼠,這小公鼠就又開始拼命播種了!
這么一個實驗最后研究出來的結果呢,那就是所謂的柯立芝效應!也就是對新交配對象的自動適應的效應!這么一個所謂的效應的命名呢,并不是來自發明人。而是來自于一個老故事,據說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和妻子參觀了一家家禽農場。在參觀時卡爾文太太向農場主詢問,怎樣用這么少數量的公雞生產出這么多能孵育的雞蛋。農場主自豪地解釋道他的公雞每天要執行職責幾十次。“請告訴柯立芝先生”第一夫人強調地回答道。總統聽到后,問農場主“每次公雞都是為同一只母雞服務嗎?”“不,”農場主回答道,“有許多只不同的母雞。”“請轉告柯立芝太太。”總統回答道…
而且這么一個效應,還不僅僅是對公鼠有效,實際上對雌性也有效——當引入了新的交配對象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那都會煥發出來極大的交配熱情!或者說是持續的高亢的交配沖動!這么一個東西看起來好像研究起來了沒什么用,但是實際上卻是解釋了很多其他好像不相關行業的很多事兒——比如說各種家畜養殖行業里面,為什么一般都是一個雄性的生物做種,然后配上各種雌性呢?
這么一個問題問出來的話,那真心會讓很多人覺得搞笑,大家都會覺得因為這么一個雄性的基因好啊!所以當然要留下來這么一個雄性的基因!但是實際上呢。不僅僅是這樣而已!是各種老祖宗們經過了常年的各種嘗試之后發現了一個雄性搭配n個雌性之后,那交配以及生產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很多!比如說雄性生物在發射完了他們的那些“牛奶”之后,一般會有一個疲軟的時期,如果對象是一個一直以來交配的對象的話,那么這雄性生物的疲軟時期那就會比較長,可是如果這么一個疲軟的時候換一個陌生的雌性進來呢?那這雄性很快就會煥發雄風,然后就上去新的一番造小動物了!
實際上這么一個反應呢,雌性也有。只不過比雄性的弱很多。簡而言之研究下來的結果,那就是哺乳動物的那么一種本能。就是雄性為了更廣泛的傳播自己的基因,所以本能里面就有一種刺激以及鼓勵更廣泛的找陌生雌性交配的!這就是一種原始的獎賞體質!而這么一個獎賞體質獎賞的東西呢,那就是多巴胺,換言之,就是給哺乳動物一種可以給他們帶來快感的化學物質!而這么一個化學物質呢,那會根據食物、嘿咻、群體社交或者是新奇等等一系列的東西來分泌!也就是說。實際上人類“喜新厭舊”那是一種生物本能!
人類大腦的邊緣系統是情感、內驅力、沖動和下意識決策的中樞。在邊緣系統內部存在著獎賞回路,多巴胺能激活此一回路從而驅使我們采取行動,比如進食、交配、與后代親近和冒險等等,幫助我們生存或傳遞基因。所有令人成癮的物質和活動都能增加多巴胺。這就是它們讓人沉溺的原因。性高潮能讓人上癮嗎?是的,在大腦掃描時發現性高潮和海洛因的成像類似。但是成癮的物質和活動并不能帶來持久的歡愉。一旦多巴胺成功地啟動了行為。它就會下降,等待下一次機會來左右你的行為。像是喜新厭舊,那就是一次的多巴胺分泌減少了之后,新鮮的東西來臨,那就刺激著產生了更多的多巴胺,于是有了更多的“樂趣”!
一個人看到了新的感興趣的電影產生的那種期待,看到了什么市面上即將推出的自己很感興趣的產品,那都是會讓大腦里面分泌多巴胺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多巴胺會越來越少,也就是像男人對老婆疲倦了一樣,人也會對這些曾經很感興趣的東西喪失了興趣!所以這也就是解釋了為什么妹子會沖動消費了很多衣服,結果最后買下來的大量衣服并沒有穿幾件就過季了!因為妹子的新奇感也漸漸的隨著時間而削弱了,最后對那些衣服可能也都不太感興趣了!而這么一種現象呢,那就被各種銷售行業所利用,所以各種商場里面那都會設計的各種琳瑯滿目,就是為了刺激各種人的沖動消費的欲望,就是為了利用大家潛意識里面的新奇感!
而同時,這么一種自然的原始的獎勵機制延伸開來之后,吃東西甚至都會讓人上癮!因為作為生物,那本能就是先讓自己活下去。要活下去就要各種吃東西!而有些人那就是真的成功達到了對食物上癮,那就是到了哪怕覺得飽了,可是面對著美食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多吃點,結果這吃的多了之后,那就是各種胖子產生了!而厭食癥這么一個東東呢。那更是牛逼的一種上癮,那更是讓人都可以上癮的來反抗生物要吃東西保持自己生存的本能了!這上癮能力多強?而醫學研究人員詳細研究了一下之后,那就發現,這上癮了之后,還真的能夠改造人以及很多動物的大腦,讓人開始對以前能夠感興趣的東西呢,不是那么的感興趣了,然后對于特別能夠帶來多巴胺的東西特別著迷。
這玩意兒簡而言之呢,那就是厭食癥的人對于吃飽這么一個曾經可以讓他們很滿足的活動不感興趣了。就對現在不吃東西這么一個新的可以讓他們分泌多巴胺的玩意兒特別著迷!這中間可是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連鎖反應的,首先就是把以前感興趣的東西脫敏,也就是說降低多巴胺的分泌,然后加強對于新的成癮的東西呢,產生敏化反應,也就是對于這些新的成癮的玩意兒產生更多的多巴胺!而這么一個敏化反應,那實際上就是一種類似有人在叢林里面開了一條路一樣,留下來了一個路徑。然后做的越多呢,這路開的也就越寬也就越容易走。這就形成了一種類似條件反射的玩意兒,就讓人潛意識的更容易通過這么一條“路”來獲得多巴胺!
為什么要說這么一個成癮體制呢?因為一般來說在游戲的設計里面,那都是要研究成癮模型和成癮體制的,通過最初的新奇來讓玩家的大腦里面開辟出來一條通路,然后通過不斷不斷的重復呢,讓玩家腦袋里面的路越來越寬敞越來越好走。于是這最后就相當于是成癮了,就讓人有點欲罷不能了!這再加上了各種社交元素什么的,那就讓用戶黏性更加大了,就讓人更加難以脫離了!而這么一個東西在賈鴻漸看來,那也是可以用在電視劇上面的!在電視劇里面。咱們設計的有時不時出現的各種意外事件各種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新鮮情節,外加上各種各樣爽的情節,那實際上就可以變成各種各樣的條件反射來加強上癮性,加強看咱們片子得到的多巴胺,這就能夠讓大家上癮啊!
當然了,這么一種上癮呢,肯定不是說什么跟吸毒了什么的一樣。那樣太夸張,咱們所說的上癮呢,那就是可以讓觀眾們覺得欲罷不能,是讓觀眾們覺得比別的電影啊電視劇什么的更加好看!就是這么一點點從心理學以及醫學上面的研究,那就能夠讓咱們把成癮這么一種理念都用到這里面來,多牛逼?而同時脫敏反應可以讓別的游戲啊電影啊甚至是別的電視劇看起來都不那么有意思了,同時敏化反應呢,又顯得咱們的電視劇非常非常的有意思,這樣一來那就能夠在這么一個本身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的情況下,盡量的抓住收視率啊!這總結到了最后,那就是收視率以及廣告費了,那也就是賈鴻漸的名氣和口碑了!
當然了,這么一種成癮理論在很多普通人看來可能會覺得不以為然,可能會覺得根本不是這么一回事兒!但是實際上還真是這么一回事兒,因為不是只有毒品的上癮那才叫上癮的,這酗酒的威力也許沒有毒品那么強,可是也能讓人不斷的上癮不是?像是煙癮之類的那也不如毒品,可是也讓很多人戒不掉不是?甚至美國的一些醫學者那都已經意識到了現代社會有很多人那都已經沉迷到了網絡里面去了,哪怕他們對著電腦沒事兒做,那也會不斷的刷新一些網頁什么的嘗試打發時間,而讓他們關掉電腦的話,他們簡直就不知道應該做什么了!這樣的人那其實就跟別的東西輕度上癮一樣,那也遭到了脫敏以及敏化反應!因為脫敏,所以對其他的東西不是那么的感興趣,而因為敏化,所以哪怕沒事兒做也覺得在網上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