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謀子他們肯定對《滿城盡帶黃金甲》抱有相當大的信心,他們甚至還取了一個很高大上的電影英文名字——“curseoftheflower”,當然了,雖然翻譯出來了之后顯得有點土鱉——“金花詛咒”…當然了,這么一個中文翻譯回來的東西,那當然是賈鴻漸的惡搞。flower這個單詞除了花的意思之外,還是有繁榮、昌盛、高峰等等一系列好意思。比如“年富力強”這么一個中文詞,實際上在英文里面可以說成類似“一個人的花季”的字面意思的。
所以這么一個英文標題那實際上要信達雅起來,翻譯成“金色年華的詛咒”或者是“金色巔峰之后”這么一個類似的概念。同時,張一謀的這么一個《滿城盡帶黃金甲》,相對來說實際上更多的是改造于曹禺的《雷雨》,而這么一個戲在外國人看來,是比較有“哈姆雷特”的感覺的。只不過現在為了這么一個片兒各種努力的張一謀并不知道,這么一個片兒在沒了賈鴻漸的情況下,實際上真的前途堪憂!
話說回來,賈鴻漸他們的電影開拍了。在幫著老謀子稍微處理一點事情的時候,賈鴻漸這邊也沒閑著,他那也是在不停的進行著拍攝。這拍攝戲其實并不怎么累,雖然賈鴻漸是第一次自己拍戲,不過因為他看過不少人拍戲,所以一點也不覺得有啥困難。也許是因為看過了《瘋狂的石頭》的原因,賈鴻漸在創作劇本的時候,實際上腦子里面也是有著鏡頭感的。劇本寫完了之后,他也找了美工一點點的交流,讓美工把他的分鏡頭劇本給畫成漫畫一樣的東西。
這樣一來。他賈鴻漸拍攝的時候當然也就不會手足無措了。反正大體的都已經跟攝影師交流過了,這攝影師按照“漫畫”展現的鏡頭拍就是了。賈鴻漸坐在監視器前面,看著畫面效果就行,看著演員們的表演就行。賈鴻漸這么一個戲相對原版的《瘋狂的石頭》來說。那改變可是挺大的。首先來說這原版的《瘋狂的石頭》那是在山城渝慶拍攝的。講的也都是當地的方言。而賈鴻漸他們這么一個戲呢,則是在一個虛擬的城市里拍攝的。其實也就是首都、上滬等等城市都有取景。所以實際上各種地方方言在電影里面都有出現,有的是粵語有的是荷蘭話,有的是冀北方言還有長安那邊的方言等等。這么各地方言雜糅的結果,那就是至少聽起來是相當的接地氣!
這拍攝的過程中。賈鴻漸那也是跟著諾蘭一樣的,每天都跟演員們講戲,跟演員們探討今天要拍的戲應該怎么演,需不需要加臺詞什么的。畢竟臺詞這東西是賈鴻漸一個人寫的,要說非常精煉吧,那也不太可能。所以這方面如果演員們有了好建議,如果他們覺得這出戲里面怎么怎么加臺詞或者改臺詞會比較有意思。會比較有笑料,那賈鴻漸是來者不拒的!他這么一個新人導演那是很封閉很剛愎自用的么?當然不是!他很開放的,很能容得下別人的意見的!雖然說合作的人基本上都是不怎么知名的演員,不過他們畢竟也是演員。也有自己的想法。再說了,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想法進行沖突這才有頭腦風暴嘛!
在這么一種合作的分為之下,拍攝的進度真心快。在快速拍攝的過程之中,賈鴻漸甚至都可以抽出來時間是不是的接受一下記者們的采訪!沒錯,記者們的采訪!這記者們在賈鴻漸他們開始拍攝之后,驚聞賈鴻漸本人和張一謀分道揚鑣,兩個人各開自己的電影,頓時那就好奇的過來各種打聽各種訪問啊。結果誰知道第一次過來訪問了之后,記者們竟然得知賈鴻漸這片兒是他自己當導演!
沒錯,居然是賈鴻漸自己當導演!這可真是太新奇了!難道賈鴻漸還有導演才能?這要是賈鴻漸自己能導能制作的話,這以后不要太牛啊!以后不是什么從投資到推廣他賈鴻漸一個人都搞定了?賈鴻漸這真是要做中國電影界全能的大師啊這是?而讓記者們更吃驚的消息還在后面呢!按照賈鴻漸的說法,這么一部片兒那是一分錢投資都沒有的!當時記者們聽了腦子都覺得不夠用了,聽了都覺得自己的耳朵壞了!怎么可能一部電影居然一分錢投資沒有呢?最簡單的吃喝拉撒睡,最簡單的攝影機和膠片,這都不要錢么?怎么可能不花錢拍攝呢?這些演員都一分錢不要?那戲服什么的總要錢吧?化妝用品總要錢吧?
結果聽到了賈鴻漸一解釋,這些記者們才明白過來了怎么回事兒,原來是找廠商弄贊助的啊!這樣一來不是跟有投資一樣么!對此賈鴻漸那是進行了斷然否決——有投資和有贊助那是兩回事兒!有投資那是要分成的,而贊助那是為了廣而告之,最后的分成是跟廠家沒關系的!賈鴻漸這么一個片兒,實際上是利用了金融操作的手段,通過運營資本,來自己零投入的拍電影,可以說用的都是別人的錢,然后最后的利潤還都是自己的!經過了這么一解釋,記者們總算是明白了這么一個模式里面牛逼的意義了!
雖然表面上聽起來,好像用別人的錢拍戲也是拍戲,不是真的0成本拍戲。但是做生意總是要壓進去資金的,賈鴻漸現在這就等于是用別人的資金在拍片兒!雖然說一般導演拍片兒也的確是在用別人的資金拍。就像是張一謀,那拍片兒不是也要找投資商么?可是張一謀拍片找了投資,那最后的利潤什么的是要給老板的,他老謀子只是拿一個“片酬”而已。說白了,雖然老謀子牽頭拍電影,但是實際上他本人只是一個打工的,他賺到的是小頭!
可是賈鴻漸這種方法呢,那就是導演或者制作人沒錢。但是沒錢他們找來的錢呢,是贊助。這就意味著以后票房再好,別人也分不走一分錢,錢全是賈鴻漸的!這是一種怎么天才的創意啊!這簡直給記者們的感覺那就是把美國華爾街的那么一套運作資金的方法都給引入了國內。引入了電影界一樣!這一下子如果別人學去的話。是不是自己沒資金沒關系,只要有好點子。厲害的導演都可以把最大的利潤留給自己,是不是以后也要出現很多千萬甚至億萬富翁的導演們?他們會不會以后也成為了跟賈鴻漸一樣的制作人,也是可以自己投資拍電影的那種?
到了這時候,記者們采訪賈鴻漸的興趣那真是起來了。接著再聽賈鴻漸一說。這片兒他等于是“指導棋”,整個贊助的規模并不大,也就是800萬不到,雖然比其他導演得到的投資多,但是他賈鴻漸這些錢那都是找跟他沒有合作關系的廠商,通過三寸不爛之舌給忽悠來的!他能行,是不是代表別的導演也可以學他?只要有本事就能弄來投資。對吧?甚至按照賈鴻漸的說法來說,他這么一個指導棋的目的,不是為了告訴國內的導演們怎么把片兒拍的賺錢!他做這么一個電影的目的,那是為了告訴國內的導演們。在國內電影市場低迷的時候,在投資人都擔心拍電影會虧本的時候,怎么弄到更多的錢來拍電影!
所以這么一個電影的意義,這么一個《瘋狂的木頭》的電影不是為了展現低成本電影怎么賺錢,而是展現一個新人導演怎么給自己想要拍的電影弄到更多的錢!這么一個指導意義那真是為了中國電影行業積極的出謀劃策了吧?甚至賈鴻漸都說了,這片兒他不在乎票房怎么樣,甚至說白了票房再低都無所謂,因為再低這電影也不賠錢!哪怕觀眾們都是通過盜版碟看的,那也無所謂,因為廠商們的傳播效果,廣告效應已經達成,所以哪怕這片兒就是0票房,那下次照樣會有人愿意給他賈鴻漸贊助!
這對中國電影圈兒的意義簡直太大了好么!要知道中國電影圈兒之前一直陷入了一種困境,那就是因為市場低迷盜版沖擊,所以拍電影不賺錢。而拍電影不賺錢了之后,老板們就更不愿意投錢進來。不愿意投錢進來,這電影的制作就越來越小,然后新人們就越來越沒有鍛煉機會,于是最后這作品也就越來越差,市場更加會越來越差!這簡直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在之前大家都想著國內要是有了一個賈鴻漸,有賈鴻漸的作品來給業界注入一針強心劑,讓廠家們對電影市場有了信心,讓廠家們知道原來在中國拍電影也是能賺錢的,這樣一來中國電影肯定慢慢的就有起色啊!所以當時大家都把賈鴻漸當成了一個可能可以拯救中國電影的天降之才!可是誰知道,現在這么一看來,這賈鴻漸顯然做的比大家想象的更多!這賈鴻漸做的事兒那簡直就不虧他是華人世界首富家庭的孩子!看看人家的這手段,看看人家的這想法!經過賈鴻漸這么一弄,他等于是給眾人顯現了一個把市場票房和可以用來拍電影的投資之間分離的模式,也就是電影投資不再是為了簡單的資金回報,而是為了別的東西!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廠家們就不會關注于票房是多少,而是關注于有多少人看了這片兒!那么不管觀眾們是在電影院里看的,還是說在家里看盜版碟的,只要有足夠多的人看了,那就有宣傳效果,這是不是廠家就滿意,廠家下次還愿意投錢?
那以后中國的年輕導演們,只要能夠拍出來讓更多人愿意看的電影,那是不是就不用愁什么沒有投資了?這不是讓中國電影產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個計劃么?到了這時候大家才真的心悅臣服,才真的想說賈鴻漸真牛掰,真不愧為是中國電影界的救世主!
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種說法這種口徑…那只是賈鴻漸隨便想出來給自己臉上添光的一種說辭…實際上賈鴻漸本人根本不是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