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無論在許次輔面前,還是在歸德千歲面前,李大人做出孜孜以求,不成功便成仁的模樣,一半原因是為了準確無誤的表達自己心意,避免靠山們產生誤判,從而盡可能的為自己尋求助力。
另一半原因是為了裝悲壯,博同情,如果出現事不可為而需要退路時,作為哀兵總能多得一點好處。
求別人幫忙,如果表現出連自己都不看重的樣子,那別人只道你的心態是可有可無,更不會替你用心,所以李佑必須表現出勢在必得的模樣。
李佑捫心自問,這不再是為了生存而掙扎,而是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人生目標,算是脫離了低級趣味,走向高級趣味嗎?亦或是由休閑玩家變成了重度沉迷玩家?
不得不說,李大人這個主意還是挺有效的,至少歸德長公主已經心有愧疚的主動開出了少府少卿這個厚道價碼,讓立下汗馬功勞的李佑心里對她的埋怨一掃而空。
但歸德長公主真正擔憂之處不在于李佑的官職。母后這次的態度異常堅定,她是知道的,李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個性,她也是知道的…
她今年費心思略略修補了母后對李佑的記恨,肯裝糊涂放李佑回京。如果今rì李佑與母后針鋒相對,再一次爆出沖突,她無論站在政治立場上,還是站在親友立場上,都很難辦,真是愁煞人也。
話說天子南巡未返,每逢三、六、九舉行的朝會已經停了四個月,這倒像是讓京師官員放了四個月假。凌晨起床入宮朝參很痛苦,確實是一件不太得人心的事情。
所以這段時間,除非慈圣皇太后召見群臣面議政事,所以很少見到大臣們成群入宮的場景。
不過到了近一個月內,慈圣皇太后便沒有召見過大臣了,讓大臣們體會到了什么叫“君門萬里”和“天顏難見”。
還好,大明朝從來不會因為君上不露面而崩盤,反而出大問題的時候往往也是君上過分積極的時候,比如正統北狩,又比如崇禎勤政。
與大臣被冷遇相反,近期貴戚勛臣倒是頻頻入宮。把守宮門的宿衛官軍雖然從不過問政事,但見了這情況,也能看出點風向變化。
勛戚得勢與否,和內監一樣完全源自于君權。如果皇權認可,得勢就很快,當然如果被皇權拋棄了,失勢也會很快。這點和自成體系的文官不同,無論有沒有君權認可,國家機器總是要靠著文官維持的。
八月初九,本該是朝會之rì,但順理成章的又一次停了。不過在清晨時,午門外聚集了數十人,全都是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這些衙門中三品以上的大員,以及科道官的掌科掌道,若干被太后召來的勛戚。
不消說,都是為了今rì廷推之事來的,諸位大臣心里對此很重視。
其實這個五品官沒多大,貴重勢要雖是很有幾分,但與曾經廷推出的宰輔、尚書、督撫比起來,差了許多。但是卻有它值得重視的地方,這是近期皇太后首次召見群臣…
時隔一年余,李佑默默地穿過長安右門、承天門、端門,再次站在了雄偉壯麗的午門之外。他看到了五鳳樓,看到了許次輔,看到了楊閣老,更看到了徐首輔和彭閣老。
作為被推選對象,李大人為了避嫌,不用熱情的在光天化rì下去向諸公打招呼和應酬,可以安靜的立在一邊等待宮內傳召,就像其他四個候選人一樣。
他心里對今rì廷推進行了最后一次分析和推演,仍舊一點把握都沒有,自己獲選的概率確實很低很低。
他知道,今天最大的障礙還是慈圣皇太后,對此只有兩點是明確的。一是錢太后這次鐵了心不讓他做五城提督;二是錢太后一定為此做好了準備。其余敵情則基本一無所知,典型的知己不知彼,很難制勝。
而他所該依靠的朝臣這邊,也不見得靠譜。多半是謹慎行事,抱著靜觀其變的念頭,更何況在幾個候選人中,朝臣不一定就支持他入選。
從大局來看,代表朝臣傾向的三個候選人中,李大人只怕是最不招太后私心待見的,而那兩個人還好,與太后無冤無仇,只不過是因為公事才被推到臺前。
太后已經擺出不惜撕破臉的強硬態度,由此可見她的看重程度。如果在這種局面下還讓李佑入選,無異于占了便宜還賣乖,將太后得罪到死。
她不是別人,現今是秉政太后,其后是天子的生母,過于觸怒太后,容易引發不可測后果。
平心而論,朝臣們即使與太后僵持至今,但仍少不了“為此翻臉很不值得”的心思,五城提督固然很重要,可頂天也只是個五品職位而已。
從多數大臣的私心來看,都曉得李佑不但是錢太后的眼中釘,而且還是很多閣老的肉中刺。有這種情緒在,如果大部分閣老帶頭選了別人,那么還要冥頑不靈的去推舉李佑,那只怕要被閣老記住。
想至此,李佑嘆道,許次輔說的不錯。廷推看得不是有多少人堅決支持你,而是有多少人強烈反對你。大部分人出于不得罪人目的,只要于己無關都是隨大流的。
六個大學士,四個反對他,就算有一個不在場的,但總歸是占絕大多數。一旦四個大學士都選了別人,這就足以形成一種勢頭了,在此心態驅使下,他李佑能在廷推上過關就見鬼了。
很簡單的數學題,在這區區五品官職問題上,中立者支持不支持李佑都沒多大收益,所以犯不著賠本賺吆喝,為了兩個大學士冒險去得罪四個大學士。
至此李大人才明白,官場上什么叫做人望,什么又叫做養望。這種局面,也算是他為自己的超常規發展付出的超常規代價。想到這里,李佑暗暗苦笑。
不過他的退路倒是不少,無論是去吏部找個五品官缺補上,還是跟著歸德長公主當什么少府少卿,都是不錯的選擇。對于這點,李佑還是想得開的。
內監出宮傳召群臣覲見,這打破了李佑的沉思。他連忙摸了摸自己的家伙,尾隨在大隊人馬后面穿過午門。
望了望遠在金水河對面最北端的皇極門金臺,李佑又轉身朝西而去,一直過了歸極門,進入武英殿。
回到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一股熟悉的感覺撲面而來,李佑發現自己的心情不知為何興奮起來,仿佛又回到了在內閣那熱血沸騰的歲月。作為人生的大轉折點之一,是值得懷念的。
寶座兩側抱柱的楹聯,赫然還是他前年在殿上當眾吟出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太后居然沒有遷怒換掉。
也許這對楹聯字跡是朝著大臣們展示的,太后坐在寶座上看不見,所以貴人多忘事了罷。
隨著內監一聲高聲喝呼,慈圣皇太后駕臨武英殿。群臣禮畢,列好班位靜靜的等待。
李佑與其他四個候選人站在人群的最后方,殿門附近。他抬起頭打了幾眼珠簾,不過根本看不清簾后的神情。
只聽慈圣皇太后開口道:“今年以來,京師多事,案情叢生,有司糾察禁絕不力,故設專員治理。今rì會推,務要求得適當之人…”
這些開場白,李佑不用聽也猜得出來幾句,只等著太后說“爾等開始罷”。
但有一個始終想不通的疑惑再次冒上他的心頭,這十年來,廷推向來由文官把持。錢太后有什么本事,可以在今天打破文官集團的壟斷,將她自己所屬意的人選推上來,從而制造出她想要的風向和示范效果?
卻說錢太后說完開場白,沒有下諭開始,卻突發冷箭,對著階下群臣問道:“李佑可曾到了?”
李大人正絞盡腦汁的觀察形勢,沒料到太后居然將他單獨拎出來問候,猝不及防之下險些鬧出個御前失儀,匆忙上前道:“微臣在此。”
“年輕人朝氣勃勃,但也容易氣盛不容人…”珠簾后悠悠的傳來太后圣音,似是鼓勵似是慰勉,然后又意味深長道:“既然已經回京,不要再與徐、袁、彭等諸位先生互相攻訐,對老人前輩須得相讓幾分。”
我靠!李佑心里忍不住爆了粗口。太后口中的徐、袁、彭三位先生,自然指的是三個大學士。錢太后這是唯恐別人對他不記仇,還特意把他叫出來強調一番么?
他不知如何對答才好,難道說“圣母所言極是”?那豈不是默認了要讓著老前輩,不與老頭子一般計較的意思么?這不是把大學士的臉面往死里打嗎?
李大人偷眼瞧了瞧位于群臣前列的大學士們,別人因為角度看不清,但彭閣老的臉色顯然已經陰了下來。
對彭閣老而言,李佑就是心頭的傷疤,太后這言辭無異于揭傷疤。又是當著幾十人的面,這實在難堪,幾乎就下不了臺。估計徐首輔的心思也差不多。
太后沒有讓李佑在丹陛下為難太久,又諭示道:“李佑暫且回位,廷推開始罷。”
李佑迅速回到待選人位置,卻見吏部尚書趙天官出列,準備主持廷推了。正當此時,他身邊忽然又閃出兩人,雙雙在丹陛下對慈圣皇太后叩首。
一人道:“微臣焦士美才力不及,甘愿退出本次選官!”
另一人道:“微臣申鶴齡德行淺薄,自思無任此事之能,愿就此讓賢!”
登時殿內嘩然,李佑也吃驚不已,沒想到才剛開始,就有兩人主動退出。
這兩人他雖然不認識,但他也是從左郎中那里索要過待選名單的,聽名字知道這個焦士美應該是開封府知府,而另一個申鶴齡應該是刑部員外郎。
而關鍵在于,五個候選人中,焦申兩人與他李佑一起,都是文官經由銓選程序推出來的!而另外兩個是太后暗中退出來打擂臺的。
焦申兩人臨陣退出后,那么文官推出的候選人就只剩他李佑一個獨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