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之所以這樣做,有兩個目的,其一,他發現傳道從上層入手其實并不容易,因為帝都的權貴派系互相之間芥蒂太深了,不是一條線上的人互相不會往來,現在跟著拓跋烈的主要都是安氏族人,是個小群體沒什么傳道的價值;其二,凈心和尚的話點醒了他,如果自己從上層入手傳道的話,即便將來達成了目標,也必然成為上層統治的維護者,和現在的佛宗幾乎沒有區別!沈飛不想如此,便需要改變,于是從底層入手,直接來到了民間,準備試試看。
當然,沈飛敢這么做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拓跋烈現在是禁衛軍副統領,掌管著帝都的治安。
按照帝都的法令,和尚開壇講法之外的集會活動都是不被允許的,街上有著嚴格戒嚴制度,有著嚴格的宵禁制度,即便身為上仙,巡邏的軍人也很容易沖過來對你說三道四,在帝都與人發生沖突是不明智的。
現在拓跋烈成為了禁衛軍副統領,一切迎刃而解,只要有他暗中說幾句話,自己想做什么事情都可以無所顧忌。
沈飛深刻體會到了朝中有人掌權的好處——可以為你擋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蒼蠅不會對你造成實質性傷害,但蒼蠅總是在你耳邊不停的飛會讓你厭煩,攪得你心神不寧,在沈飛眼里,禁衛軍士兵就是繞著他耳邊飛的蒼蠅。
道觀建好了,招呼打好了,宣傳做好了,沈飛感覺自己在經營一場生意,沈飛覺得自己很快就會取得成績,果然,區區兩周時間已有大量的人慕名而來,其中有貧窮的,也有富有的,貧窮者來為了改變命運而來,富有的人為了健康長壽而來。
沈飛對他們一視同仁,這一點讓負責宣傳的小帥哥不能理解,在他看來應該將有錢的人當作貴賓來接待,起碼要像寺廟那樣,在道觀內設一個專人負責單獨接待他們,他自己就愿意做那個接待的人。
但被沈飛回絕了,沈飛就是要營造這種效果,讓窮人知道世上有那么一片土地,自己和有錢人是沒有區別的,是可以同行同吃的;讓有錢人知道在道宗傳教者的眼里他和窮人是沒有區別的,不過都是凡人而已,都將被同等的看待。
于是一傳十,十傳百,貧苦的百姓爭相涌入道館,渴望體驗一下和有錢人近距離接觸的感覺;而有錢人則在沈飛偶爾顯露的神跡之下,越發相信沈飛能夠帶給他們奇跡,越發堅定的來到道館請求沈飛給予啟迪。
一傳十,十傳百,道觀的名字很快便傳遍帝都上下。
道是什么?
陰陽兩極?五行術數?天地人和?
都不是!
道是一種觀念,是一份信仰,是一條通向終點的筆直道路,接受了我的信仰,才能觸碰到這條直通終點的路。
而沈飛宣揚的信仰是——替天行道!
僅此四字而已。
所謂“天”特指“蒼天”,蒼天有眼不忍眾生受苦,特派蜀山第十四代弟子沈飛接受師命,下山傳道。
蜀山劍派鍛造出的仙人是天上仙,帝都道觀里鍛造出的仙人是地上仙,此仙非彼仙也。
在設計建立道館之前,沈飛詳列了一套規則來一步步地規范新人到來時具體應該經歷一套怎樣完整的行為規范,最終見到自己達到何種目的。
落實在操作上,分為六個步驟。
一,道觀所在的位置不能有明顯標識,任何人到達這里都必須是慕名找來,不能是被自己人引著過來的,小帥哥聯合他的幾個朋友負責在帝都境內大力宣傳道觀,宣傳其種種神奇之處,但不得對任何人透露道觀的具體位置,最多只是說出大概的方位。
二、道觀的外觀以素雅為主,視線中呈現黑白兩色,道觀的大門在每天卯時準時開啟,每天未時準時閉合,時辰一到,弟子之外的所有人必須馬上離開,多一刻都不能停留。
三、三層臺階通向敞開的大門,站在門前可以直接看到安置在院子里的青銅鼎,青銅鼎內燃燒著請神煙,香火燃燒的時間剛好是道門從開啟到閉合的時間。
四、所有進入道觀的人無論年紀、出身、貧富、性別,都可以跟隨沈飛學劍,時間是辰時,只一個時辰,在這段時間內沈飛會穿著道服站在院子正中間,背對大門,手持三尺長劍。無論身后站著多少人他都會自顧自地練劍,練劍的動作非常緩慢,緩慢到像是蝸牛在爬,劍法很基礎,是沈飛從納蘭若雪那邊學會的蜀山入門劍法落雁十三劍,動作緩慢至極,縹緲雅靜至極,給人帶去濃濃的仙韻。
只一個時辰,在一個時辰之內沈飛會不斷重復性地出劍,直到時間結束的時候方才停止。不斷重復性出劍的過程中,沈飛將自己利用了整整兩個月時間完成的本較教義的闡釋和由來高聲念誦出來,隨著每一次出劍徐徐道出,宛如涓涓流水沁入人心。
大概內容是:天道生混沌,混沌開天地,天地化陰陽,陰陽分兩儀,兩儀分四相,四相分八卦,八卦生太極。
太極是生命的本質,是被天道主宰的個體,眾生是背負著天道賦予的使命降生的,使命各有不同,但結局只有一個,那便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蕓蕓眾生并非為了自己而活,而是為了完成天道的使命而活,為了達成最完美的世界進入理想鄉而活。
道宗創始者無涯道祖在臨終之前從星辰中得到答案,參悟了生命的真諦,由此成為天道的使者,將毒瘴密布不易居住的蜀山化作第一片凈土,廣納弟子,教導世人順天而為,替天行道,以此建立天道等待出現的完美世界。
無涯道祖建立蜀山劍派傳播生命的真諦,讓少部分人先領悟了人活著并非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天道,活著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生命的極致,為即將出現的理想鄉做出努力。為此,需要擁有打破一切桎梏的勇氣,需要擁有敢于向世間黑暗宣戰的勇氣,需要順從生命的本質去追尋幸福美好的生活,需要對任何欺壓和不平等說不!
無涯道祖的死讓世人接受天道的指引,領悟生命本質和真相的事業往后推遲了整整一千年,期間不愿意理想鄉建立的魔教不斷率軍攻打蜀山,企圖破壞天道與人間的聯系,幸好他們的陰謀沒有得逞,他們邪惡的行動被最終挫敗。
道宗終于獲得了短暫的和平,派出使者繼續完成無涯道祖沒能完成的偉業,讓世人接受天道的指引,達成生命的極致。
站起來吧,被無情欺壓的人們是時候站起來了,順從天道的指引喚醒體內的潛能,讓渺小的生命煥發出不可忽視的光輝,突破種族和貧富的桎梏,向著人世間所有的黑暗宣戰,用血肉之軀鋪就通往理想鄉的橋梁,讓子孫后代享受只有夢境中才會出現的最為美好的未來!
是時候站起來了,是時候看清楚未來的方向了,是時候找回自己的命運了,是時候讓雙腿離開地面了,是時候去突破腳下的樊籠了,劍鋒所指,人心所向,黑暗無所遁,世間一切的不公將被斬平。
因為有吶喊,所以不彷徨,我沈飛作為你們的引路者,將帶領你們開啟新的未來!
當沈飛第一次慷慨激昂的將道宗的教義重新闡釋出來的時候,納蘭若雪哭了,楚邪默默地離開,他們兩人都知道沈飛偷換了概念,違背了道宗的精神,也深深清楚即便是蜀山都不能被稱作凈土,卻還是被其深深地觸動。
因為有吶喊,所以不彷徨,向世間所有的黑暗,所有的不平等宣戰,何等觸動人心的言論,何等具有煽動性的高歌,無論最終是否能夠做到,無論是否符合實際,但最起碼,沈飛的發言迎合了大多數人的心。
在這被黑暗統治的九州大地上,是該有一把劍去斬出一片光了,哪怕只是一線光芒,也可照耀人心。
沈飛是一個死過一次的人,是一個在骯臟的污泥中打過滾的人,他最清楚世人的苦,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撥亂反正,都要喚醒人們心中的光,哪怕萬死亦在所不惜。..
在沈飛第一次練劍的時候,很多餓到皮包骨的人沒辦法和他一起行動,但是,隨著那高亢的吶喊如同巖漿般噴薄出來,隨著那振奮人心帶給人希望的聲音如涓涓細流般流入他們的心田,哪怕再苦再累,哪怕手中只有一根樹枝,他們也隨著沈飛的動作一起行動了起來。
劍為殺器,可懲奸除惡,也可保家衛國,平凡的人們已經遠離武器太久太久了,平凡的人們已經被蒙昧的思想遮掩太久太久了,是時候了,是時候擁有足以自保的力量了。
從一個到三個,從三個到五個,從五個到十個,從十個到五十個,從五十個到一百個,從一百個到兩百個,從兩百個到無窮無盡。
思想的傳播是沒有邊界的,是不分貧富種族的,即便是對相對有錢的那部分人,都為沈飛的吶喊深深感染。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便是他們又怎能不為更高一層的黑暗所低頭。
當院子里容納不下急劇增加的人群的時候,房檐上,屋頂上,再苦再累的人們抽出功夫也要隨著沈飛練一練劍,因為這是向黑暗宣戰的開始,這是斬出黎明的最強之劍。
萬物皆為芻狗,黑暗籠罩九州,瘦削年輕的男人一劍向天,似要刺出黎明,似要讓人心凝為一線!
沈飛深深知道,作為被佛宗的思想壓抑了太久太久是世人而言,對他們說不要放棄希望,人定勝天之類的話根本就不可能達成共鳴,根本就是虛無縹緲的,是不可能引起他們重視的。
為此,他結合蜀山的教義,結合蜀山的歷史,祭出了一個仿佛看得見摸得著的,仿佛在人們心中留下過印象的至高存在——天道!以此來統一人心。
天道至偉,天道的影響無所不在,人活在世上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有一雙無形的手推著自己前行。一直以來,佛宗都將此形容為輪回,都用前世之因和后世之果來解釋這雙無形的手。
沈飛直接根據自己在氣吞山河卷內的經歷,根據自己一直以來的感受,拋出了天道這個概念,將一切定義為宿命,將宿命闡述為天道降下的任務,而世人一直以來都沒有正確的理解自己肩負的責任,需要道宗指引他們去理解。由此披荊斬棘,向著無所不在的黑暗舉劍,劍鋒所指,光輝照耀,世人最終突破牢籠達到新生。
沈飛偷換了概念,以一種更加偏激的言論去闡述道教的教義,順天而為,替天行道,替天行道這四個字在他解釋來,成為了人民改變現狀的勇氣,化作噴薄的巖漿直達天際。
如果掌門真人看到沈飛如此大膽的行為想必會不高興的,想必會對他施以懲戒的,沈飛愿意接受任何處罰,即便受到懲罰也必須堅持這樣做,他堅信只有如此,人民才能幸福!只有如此,世間的黑暗才會被徹底清除!生活在九州各個層面上的萬事萬物才不會活得如此辛苦,如此的累。
沈飛將一切抗在肩上,他要披荊斬棘,他要重塑人國。
練劍結束以后他會在一個金色的盆子里面洗手,偶爾信手一指,便會現出一道仙霞,引起身邊人的驚呼。
五、練劍是每天的必修課,接下來的時間直到中午沈飛都會以仙人特有的吐納呼吸方式進行冥想,一言不發。
眾人會看到星星點點的靈光化作黑白兩色進入沈飛體內,在他的丹海之中聚集、交融,充分融合再飛出,凡人上千年來頭一次觀摩學習到仙人的冥想方式。
但也就僅此而已了,整個過程沈飛都是不發一言的,他絕不會闡明冥想的原理,也不絕會對此作出解釋,單純以行動展示冥想的過程,至于到底能否領悟,能夠領悟多少全要看資質和造化。
(梨樹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