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種迷茫只是停留了一下,他們又再次鼓起勁頭,開始進行嚴密的邊境封鎖,雖然不敢去攻打足足有五百萬騎兵駐守的津南領城,但一個個鄉村郡縣據點給牢牢守住,困死這五百萬騎兵還是應該能做到的,就不相信這黑川家的五百萬騎兵能夠在津南領城找到吃的!
要知道雖然津南領城武家是戰死了,但也就是因為戰死的緣故,所以他們在戰敗前,把城內的糧食全都焚燒殆盡。
所以黑川家不但要養活五百萬騎兵,還得養活津南領城的上千萬民眾。要是餓著了這些民眾,嘿嘿,那就有大把的文章好做了。這個世界的民眾確實好管理,很多時候就是餓死都不會跳出來搞事。
但同時又是最不好管理的,隨便有點見識的人都不會相信的那些神神道道,就可以輕松的挑起這些民眾那不甘的怒火,隨時可以搞出一股席卷好大一片地方的大暴動。
當然,武家們是特別忌諱這點,因為賤民大暴動幾乎會摧毀一切,武家們是不敢隨便啟動這個手段的。
但那些幕后黑手卻不在意這些,賤民們會摧毀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所以他們自然是興致勃勃的派遣人手潛入津南領城及其附近地域,準備等著糧食缺乏,黑川家為了供養他們的部隊開始橫征暴斂的時候,就來挑動賤民暴動。
誰都不認為這事還有意外,畢竟一匹戰馬的消耗量可是幾乎等于10個步兵,黑川家這五百萬騎兵,絕對能夠趕上五千萬步兵的供養。而津南領城就算完好的時候都沒法做到供養這么多部隊,更不要說現在這存糧被燒之一空的時刻了。
只是這些人等啊等,根本就沒有等到黑川家的騎兵四出到處搶糧的情景,反倒是同樣是騎兵四出,但卻都是給民眾派糧的情景。
只要有糧食吃,那么民眾是怎么都不會鬧起來的。看到這個結果,大家都忍不住咬牙切齒的,他們雖然有得到傳聞,說黑川家的家督可以運用大法術隨時可以變出糧食物質來的,但對這個傳聞大家都嗤之以鼻,開玩笑,真有這樣的大法術,那大家還種田干嘛,直接全力去學習這個大法術,然后就可以衣食無憂了!還那么辛苦去統治民眾,去治理土地干嘛啊!
他們不信這個傳言,但得到的情報是邊境上黑川家沒有絲毫動靜,而且幾乎遍布津南領城各地的密探也沒有稟報有外來的物資運輸,那么被包圍中的黑川家是怎么弄到養活這么多人的物資呢?
不過他們焦頭爛額的事情立刻出現了,讓他們根本沒有精力去探究這些奇特的事情。
很簡單的事,黑川家待在津南領城的兵丁可是足足有五百萬,輕輕松松就可以抽出一百萬騎兵來穩固津南領城級周邊輻射地區的治安和統治。
而且因為黑川家現在已經占據了三個領城和一個完全的領,這份實力在天下都是數一數二的。如果黑川家的騎兵部隊在津南領內覆滅,那只是一個驟起驟滅的歷史人物罷了。可之前津南領的武家想要趁亂攻打一下黑川家,結果被黑川騎兵碾壓得不成人樣,搞得他們只能守住城池不敢動彈。
再加上原本大家以為會出現的糧食危機不但沒有出現,反而黑川家掌控的津南領城源源不絕的派發著糧食。這兩個會讓黑川家覆滅的問題都不存在,那么黑川家這個已經可以被算為是超級大武家的存在,理所當然的會吸引到無數量想要出人頭地之人的投效。
有了這么多絡繹不絕趕過來投奔的人,被圍困的黑川家根本不缺乏管理人才,所以沒多長時間,再人才充足,物資充足,軍隊強大這多管齊下之后,剛被占據沒多久的津南領城就已經進入了正軌。
搞定了安身之處的黑川家,當然不會放著五百萬騎兵浪費,留下百萬騎兵駐守,并且讓這百萬騎兵開始在津南領城輻射范圍內征兵,反正底層軍官可以由騎兵擔任,軍械什么的張仲軍隨手一買就要多少有多少,至于訓練?那就更加不缺乏了。之前張仲軍攻打津南領城,可沒少津南領的兵丁逃竄出去,再加上攻城時俘虜的兵丁,相信不用多久就又能搞出幾百萬精銳步兵出來。
而那四百萬騎兵略微休整以后,沒有往回打,一點都沒有打通和福望領的意圖,反而在張仲軍的帶領下,再次迅猛的攻向了京都。
好了,這下子可謂是真正的捅了馬蜂窩了,整個京畿地帶都轟動起來,所有的武家都開始瘋狂的征兵,野心小的縮在自家老巢,死命的增加老巢的堅固。有野心的,直接帶兵想要先一步沖進京都,想要先掌控京都之后,再來跟黑川家討價還價。
但這種野心家一般都沒啥好下場,真正掌控京都的那些商團武裝,那些神社武裝,那些皇族武裝,才他喵的不會允許這些要實力沒實力,要地位沒地位的家伙跑進來擾亂京都秩序呢!
他們也不是說歡迎黑川家上京,畢竟誰也不喜歡頭頂上多個太上皇的。但真要頭頂上多個人的話,那么一個有實力有能耐,還得有地位的人就是好選擇了,畢竟同樣大家也不喜歡上頭的人時常變換,這會給自家的利益帶來巨大損失的。
而黑川家,雖然地位還不夠,但實力很不錯,勢力也非常廣大,能耐就更不需要說了,一個武家后裔,從步兵隊長身份起家,到現在掌控三個領城和一個完整的領,還帶著四百萬騎兵上京,這種人的能耐都不是其他人可以評價的了。
而且黑川家真要說起來,也是咱京畿的本土人士,讓這個人站在頭頂,好過其他真正的外人站在頭頂啊!
所以在黑川家一路猛攻橫沖直撞的朝著京都涌來時,京都的各大勢力已經做了決定,算是中立偏向于黑川家的樣子了。
(本章完)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