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神猿憑著自己單純的想法,仿照高人伐毛洗髓,來給原文忠傳輸功力,原文忠所受的功力甚多,可它卻不知道適時調息。
故在連續三個夜晚之后,它的功力已全部輸在原文忠身上,盡管他一時尚不能融化,但就目前功力言,原文忠雖然還是個孩子,卻已超過一般江湖高手了。
蕭逸深地嘆了一口氣,道:“文忠,它是死了,卻成全了你的一生,它也做了一件慈母一般的事情。”
蕭逸的話,說得十分低沉,連這石室中的氣氛,也轉變了一樣。原文忠只叫了一聲“師父”之后,又撲入他的懷里,哭出聲來。
他們將神猿移人另一間石室,蕭逸以指代筆,寫下了“忠義神猿之墓”六個大字。
寫完,蕭逸沒有說話,只是拉著原文忠的手,走過這不算短的甬道,又回到他們的石室中。自此,蕭逸更是加緊督促原文忠每日練習武功。
原文忠卻是稟賦過人,小小年紀,終日沉默寡言,只以練功為念,且聞一而知十,凡各種精奇招式,無不能融會貫通。蕭逸心中之喜,自是非言語可以形容。
他到這碧落谷來,已經大半個月過去。可碧落谷四季都籠罩在濃霧之中。這里見不到太陽,也見不到風雪,唯一顯著的事實,或許是因為功力增加的緣故,原文忠明顯長高了,劍術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原文忠近來也跟著修煉劍法,“干將”寶劍,施展開來,已是非同凡響。
這日蕭逸修煉結束,只覺神清氣爽,似有進了一層。他撫著原文忠的頭,泛著得意的微笑。是滿足,是欣慰,他不知自己完成了什么,也未想到以后的事,只是盼望著這個由神猿撫養大的孩子,將來為武林中放了異彩。
隨著“碧落谷”內積蓄的食物消耗殆盡,原文忠在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已成長得如小牛一般壯實,雖然不高,確十分結實,濃眉、大眼,皮膚黃黑,是個五短身材。
蕭逸望著他,知道不能在此繼續逗留了,他必須要出谷,去燕國炎龍王城,赴慕容恪之約。
而他又不方便帶著原文忠,當即吩咐了原文忠幾句,又準備了許多吃食,吩咐他應練的功課,自己也就逕向谷口奔去。
臨行之前,他約定了重返碧落谷的日期,但世事滄桑,待他再度來此地時,碧落谷已是面目全非了,此是后話。
且說蕭逸出得“碧落谷”后,再次出現在寒潭之前,左側又乍見綠影一閃而沒,或許綠影也沒有想蕭逸會突然再次出現。
這一次,他看得異常清楚,這綠影乃是一頭綠色的鸚鵡,但從它飛翔的速度來說,顯然受過嚴格的訓練。
蕭逸并未迅速離去,只是望著綠影出神。驀聞一陣歌聲傳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蕭逸心中頓時一動,循著歌聲,徑直向谷外走去,那頭綠色鸚鵡停在一株小松樹上,它綠油油的羽毛,十分美麗。
蕭逸正欲上前,瞧見松樹下端坐著一個人影,一襲青衫,腳傳登云履,面如滿月,一副慈和之態。
蕭逸躬身一揖,道:“晚輩冒昧打攪老前輩…還未請教?”
“少俠言重了,一切自有定數,況且南荒這一場大劫,還需少俠力挽狂瀾。我這里有數語相贈,愿少俠能極力振作,勿負重托…”
話一說完,便振衣而起,人即遠縱,瞬間消失無蹤。蕭逸不便施展瞬身術去追,只得躬身相送,因為這些世外高人,自有他們的怪癖。
最重要的是以蕭逸如今的修為,探查術竟然看不穿對方的修為,那只說明一件事,對方最低也是宗師級別的武圣強者,如果想要對蕭逸不利,蕭逸根本沒辦法反抗。
這所謂的南荒大劫,蕭逸也是心中一突,除了上古四兇之一饕餮縉云空之外,尚有武帝封子痕在燕王古墓內以自身鎮封九幽驚煞之氣,這些都足以給南荒造成巨大的災難,可是聽這老者一說,好似他對這些災難都知曉似的,仰或者還有其他更大的災難?
而那個綠色鸚鵡,緊接著也是一晃而沒。蕭逸好生惆悵,連人家的姓名都未曾打聽。但一抬頭,便見那松樹上,留有一排字跡,上面刻著二十幾個方方正正的小字。
“窮宇宙天,看萬事微。南荒之亂,大劫之始。已入劫中,避無可避。力挽狂瀾,劫后涅。奇門遁甲,可堪乾坤。”
蕭逸一時體會不出雨中涵意,尤其后面語意未盡,故而望著這一排字,說不出話來。只可惜留下這只言片語的高人,蕭逸已經與其失之交臂。
蕭逸一面自責,一面苦苦思索,難道要自己研究奇門遁甲上面的內容么?只是一想到南荒的大劫,將以何種形式開始,何種形式結束?
他佇立良久,終于向這霧中盆地,深深一揖,說道:“如果真的如前輩所說,我輩自當迎難而上,不畏懼不退縮。”
說完,他轉身徑直向谷外走去。他沒有再次施展出絕世神功,只是緩緩而行,約有一頓飯功夫,才走出這個谷底。他也沒有再攀高峰,而是沿著山腳向東去了。
這日,他停在一座小鎮上,歇在唯一的一家客棧中,沒有人注意他,也沒有可以談話的對象。
第二日又繼續東行,他成為游方的學子,唯一的不同,便是他的腳力更勝,耐力更足,直到他站在一座巍峨的大城門之下。
經過打聽,才知道這是燕國的三大都城之一的荊棘城。
這時他老練多了,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尤其是這一段時間,他要查訪魔蹤,放棄了晝夜奔馳的作風。
他變得更加成熟了,他的衣服和那學生方巾,配襯他猶如玉樹臨風一般。
店伙計見到他,招待得十分殷切。他的打扮,是屬于特殊人物,特別是在燕國境內,近幾十年來,燕國大肆招募文人,也大大地提高了燕國讀書人的地位。
甚至在一般人看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要是一襲儒衫,一頂方巾,就算身上一文不名,也不會餓著肚子走路,這時燕國對讀書人的尊敬,何況荊棘城的文風本來就十分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