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想要全球部署,應該至少有二十四顆在軌衛星,五顆備份星、若干地面備份星。五十顆星,應該是把測試星、驗證星和未來更高的精度要求也算進去了吧?”
說到專業話題,戴忠山立刻來了興致,目光炯炯有神。
“用二十年時間發射總數五十顆,這是可以達到的。”
“十年十五顆,其實我們可以先謀求在東亞、東南亞組網。主要供應國內、日本和東南亞等國,然后再擴網到歐洲、美洲,早期在東亞組網十五顆星完全足夠,而且由于我們早期專攻亞洲地區定位精度就會更有優勢,和GPS的競爭也不會完全落入下風…”
胡文海點了點頭,對戴忠山不由的更加高看了一眼。
沒想到這位老科學家不僅在技術上是一把好手,而且在項目規劃上也能高瞻遠矚。
GPS系統的定位精度也不是一步到位,前期由于經費有限原本24顆星應該是分成三個互相垂直的軌道,結果最后變成了18顆星的六軌道方案。這么一來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大幅下降,到了八十年代末由于實際需求不能滿足,只好再發射了6顆星補完了GPS的星座,才滿足了后來海灣戰爭等一系列軍事系統的需求。
至于說民用定位精度達到可用水平,那至少要等到21世紀以后了。
而如果北斗系統不走GPS的彎路,至少在亞洲地區能夠一次到位,部署三軌道15顆星的方案,想來到2010年組網對GPS應該還是能有相對優勢的。
只要后續北斗不斷的發射擴網衛星,最終達到二十七顆在網、五顆備份、五顆地面備份的水平,可以說就完全能夠提供全球不間斷定位的服務能力了。
“不過我認為驗證和測試,用十顆星未免太奢侈了。”戴忠山本能的精打細算起來:“我知道胡總是考慮料敵從寬,正常來說用十顆星組成一個第一代的驗證星座,確實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其實我們也是有捷徑可走的,蘇聯搞的格洛納斯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實驗網組建,積累了相當豐富和可靠的數據資料和實驗方案。”
“這些材料不僅在俄羅斯有,實際上東蘇手里也應該會有備份。”
“蘇聯衛星在定位精度上,不比GPS系統差,因為大家原理其實都一樣,美國人的銫原子鐘也不會比蘇聯的更準,我們的銫原子鐘也不會比蘇聯的更慢。只不過蘇聯衛星在軌時間短,所以維護成本要更高。但如果用我們的衛星技術對格洛納斯重新設計,我相信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胡文海的眼睛是越聽越亮,激動的拍著自己的大腿,點頭道:“我怎么就把格洛納斯給忘了,光想著自己干了!格洛納斯系統已經沒有前途了,俄羅斯失去了拜科努爾發射場,航天相當于瘸了一條腿。別說他們沒錢補完格洛納斯,就是有錢現在也沒用了!”
“如果我們不另起爐灶,干脆就在格洛納斯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擴網呢?”
戴忠山聞言搖了搖頭,謹慎的說道:“胡總這個想法從理論上來說沒問題,實際上定位算法各國大同小異,關鍵是定位信息的加密,定位信號的加密算法才是核心競爭力。技術上,只要拿到格洛納斯的數據,衛星我們自己也能生產。不過實際上,格洛納斯系統恐怕難挑重擔。”
“蘇聯目前已經有九顆組網衛星,使用壽命應該能夠達到六年以上。目前這批衛星應該已經接近了使用壽命,俄羅斯如果不能補星,恐怕很快就會失去格洛納斯的功能性。但不論格洛納斯是否失去功能,不可否認的是格洛納斯的所有地面控制系統都在俄羅斯境內,格洛納斯是俄羅斯的國家財產,在國家戰略上貪小便宜是要吃大虧的。”
“這個…”
胡文海摸著下巴,話音里若有所思:“情況,恐怕未必這么簡單。”
“蘇聯解體之后,西俄的法理地位其實并不那么牢靠。一些遺產確實被西俄所繼承了,但還有一些遺產,恐怕并沒有說的那么清楚。”
和曾經的歷史不同,蘇共沒有徹底倒臺的直接后果,就是西俄作為蘇聯遺產繼承人的法理并沒有那么不可動搖。在后續的各加盟國談判中,西俄想要組建獨聯體的計劃都沒有成功,可見這個“大毛”的位置,西俄做的并不穩。
而在擱置談判的領域里,蘇聯的太空遺產顯然是比較受矚目的一塊。
沒錯,格洛納斯的控制中心都在俄羅斯境內,但明斯克航天局也一樣收攏了不少蘇聯的太空資源。控制中心什么的,真的沒什么秘密可言。
現在格洛納斯系統被西俄掌握,那是明斯克航天局沒有需求,西俄其實也把格洛納斯看成是一種負擔,并不愿意繼續投入進去。
明斯克航天局如果站出來和西俄爭奪蘇聯的太空遺產,這糊涂賬還有的打呢。
“格洛納斯系統的技術我們可以留下,但利用它們現在的基礎組網,我并不贊成。”
戴忠山雖然不清楚這些內幕,但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格洛納斯唯一有價值的就是它前后發射了三十顆衛星積累下來的技術數據,現在剩下這九顆星隨時可以受到俄羅斯地面站的控制。我們如果以此為基礎組網,就相當于把自己家的孩子,送到了綁匪窩里去接生。西俄地面站只需要更改幾個參數,我們后續組網的精度就完全無法保證,這是不能接受的!”
戴忠山一語驚醒夢中人,胡文海也意識到自己這是太過于依賴捷徑了。當即點頭道:“沒錯,這確實是最大的問題。我們的北斗應該是絕對可控的,這種受別人控制的情況,絕不能發生。”
胡文海自己也不是全知全能的圣人,但他至少可以做到知錯能改。利用現有的格洛納斯衛星組網確實很有吸引力,現成的方案和已經完成大半部分的組網,只要再發射五到六顆衛星就能覆蓋亞洲地區的應用,顯然比自己從頭摸索要快的多。
然而事情畢竟在起變化,進入九十年代之后,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解決有沒有,更要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八十年代,我們從國外進口大量的淘汰工業產能。成套的鋼鐵、大化工設備進來,造不如買也可以理解。但在完成原始積累之后,就要解決可持續發展、不能讓人隨意卡脖子了。
這時候不僅要買,而且要造。因為只有你能造了,買的時候才能不吃虧,才能買的到。等到再過十年,就是既然我能造,憑什么還買你的?
胡文海的思路一時沒有轉過來,其實倒也可以理解。人的認識是個線性發展的過程,只要不拒絕改變,能夠意識到情況發生的變化就好,畢竟誰也不是道德完人。
“好,那我們就自己造。”
“格洛納斯的技術資料我來想辦法,如果以蘇聯的二代組網技術為基礎,我們的北斗…”
“北斗如果從二代技術開始發展,我看明年先發射兩顆驗證星,然后十年發射十八顆功能星,爭取在2007年,實現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功能覆蓋。由于我們在半導體方面的優勢,我認為北斗功能星實現在軌十年使用壽命是可能的。即使在2007年以后,我們也可以繼續打更多的衛星上去,將北斗的定位精度繼續提高。”
戴忠山哈哈一笑,忽然想到了胡文海最開始拿出來那個數字。
“我看北斗組網最后完全可以形成在網三十六顆,備份八顆,地面備份八顆的規模。”
“由于GPS系統的先天缺陷,到2017年我們的北斗精度絕對比GPS要更高,達到亞米級定位都是可以的,而且可靠性顯然就更沒得比了。”
“好家伙,戴老您這是一點虧都不想吃啊!”
胡文海最開始扔出來五十顆星的計劃,說明他肯定是做了五十顆星的預算。做項目從來只有擔心錢不夠用的,哪有把錢往外推的?戴忠山手上的算盤打的嘩啦啦直響,到嘴邊的肉是絕對不能松口的!
“行,那就照戴老你說的方案來。”胡文海也不差這點錢,干脆痛快的點頭道:“20年,打五十四顆北斗上天,我給你們的預算是一百億,這個數字能不能做到?”
“一百億?采用格洛納斯的成熟技術,我們完全可以批量生產…”
兩顆實驗星再加上五十二顆組網和備份星,別看一顆還不到兩個億,在衛星里造價好像不算太高。但實際上可未必如此,以格洛納斯成熟技術重新設計的二代導航衛星,定型后要能生產足足五十二顆——正是因為有這個規模,所以才能把價格壓到這么低。
如果是從一代實驗星開始,一點點改進、測試、再改進的來,到二代能組網,一百億扔進去也就壓個比較好看的水花。
蘇聯在格洛納斯系統上沉沒掉的,不知道要有幾個一百億的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