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983章 授任石川知府

  王旭的信,很快通過元寶送入了京城,又通過身在內閣的老師薛牧山,送到了皇帝面前。

  只是跟王旭想的不同,他的請求皇帝是通過了,不過屯田練兵之事,不是只在交州一地進行,而是三州三地。

  大吳天子要求,編練三支新軍,分別是交州的交州兵,荊州的荊州兵,與京城的中央軍。

  交州兵的選拔、屯田、訓練,可以交給王旭進行,以三年為期,五十萬為上限。

  荊州兵與中央軍,卻要交給別人來辦,同樣讓王旭獻上三種作物,并將培育之法交給戶部。

  王旭思考了一下,一個白蓮之亂,就在江南大營囤積了兩百萬精兵,征南之戰五十萬兵力肯定不夠。

  看來,皇帝是在有意的分散兵權,荊州兵估計也是訓練五十萬,與交州兵合計百萬之數。

  至于中央軍,名字帶上中央二字,規模一定是最大的,想來在一百萬至一百五十萬之間。

  三軍聯合,兩百五十萬大軍,再加上一些負責打雜的輔兵,這才夠跟蠻族打一場的。

  王旭想通這里的關鍵,當然不會多說什么。

  用得好,五十萬兵力,已經頂大用了。

  戰爭不是兩個人打架,蠻族又是以部落形式為主,大的部落才二三十萬的甲兵,小部落能出戰者不足千人。

  只要前期打出威風來,后續的援兵還用愁嗎?

  五十萬,暫時夠用了,再多皇帝恐怕也不放心交給他。

  十日后,有圣旨從京城而來,任命王旭為交州石川府知府,正五品官職,加四品新軍都督職。

  石川府,乃是交州距離蠻族,最接近的一個府郡,此地本就是防御蠻族的重鎮。

  再加上明里暗里,開放的邊境交易市場,朝廷一下就將他調到這里,顯然在王旭沒有上書平蠻策之前,就考慮過如何對蠻族用兵。

  至于正五品的官職,朝廷的爭議應該不大。

  他本就是天平24年的狀元,如果不是辭官回鄉開辦書院,入職就能以六品起家。

  依照京官外放,直接提一品的慣例,再加上他的大儒身份,五品官也是應有之義。

  而四品的都督職,抱歉,大吳朝以文為尊,別說四品都督,就是二三品的大將軍,在閣老眼中也算不得什么。

  王旭的老師乃是內閣選輔,在文武群臣中坐第三把交椅的大佬,這點面子還是有的。

  綜合起來,朝廷的封賞與加官,應該算中規中矩。

  官職再低,難以制衡一府,統籌一府之地,編練新軍便會束手束腳。

  再高,一樣是不可能的,王旭的品級雖然還在,但是他辭官回鄉辦學之后,就相當于改革初期的留職下海了。

  如果他不是平蠻策的發起人,又獻上了三種高產農作物,恐怕再回來也得從六品翰林院編修做起,沒可能直接外放知府并掌一府兵勢。

  “還行,等我練好新軍之后,品級應該還能再提一提,到時以四品文官加三品武官的身份領兵征南,也能做一路元帥。雖然跟我的計劃有些初入,卻也出入不大,畢竟,我到底不是皇黨出身,東西二路元帥可以做得,想要執掌三軍成為主將,皇帝也不會放心。”

  王旭的本意中,是他訓練大軍,然后以主將的身份揮兵南征。

  當今天子建三軍,又以左路交州兵,右路荊州兵,中路中央軍為稱號,一看就知道不想讓軍權落在一人手中。

  如此一來,執掌最善山地作戰的交州兵,確是比右、中兩路大軍更合適。

  要是一竿子將他支到荊州去,他才是欲哭無淚,荊州兵擅長水戰,運送個物資,封鎖個南疆河道還行,破城拔寨卻是差了點。

  又是三日,王旭打點行裝,從紫陽書院出發,南下前往石川府。

  “底子還不錯!”

  王旭腳踏飛雁,從上而下的看著石川府。

  石川府因為靠近南蠻之地,白蓮教也知道輕重,對此地的破壞不算嚴重。

  算起來,石川府的白蓮教信徒,應該是交州各府最少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之前因白蓮教起義,石川府的邊境互市被關閉了許久,許多商家不是遷走避難,就是北上逃荒去了,處處透露著衰敗跡象。

  王旭執掌石川府,首要重任便是召回之前的商賈,利用經濟挑撥蠻族各城寨的關系,利用商人充當斥候,探查蠻族各族的虛實。

  與之相比,練兵反倒要暗中進行,不然讓蠻族各大部落見了,難保不會提前警覺。

  “石川府雖然受損最輕,卻也落敗了許多,導致民生艱難,可這知府衙門,建的倒是讓人耳目一新。”

  入了石川府,站在知府衙門面前,王旭看的暗暗搖頭。

  果然,只有貧困的百姓,沒有貧困的政府。

  石川府城墻破敗,民不聊生,哪怕這樣,知府衙門依然修繕的美輪美奐,與餓死路邊的尸骨形成了鮮明對比。

  “站住,什么人?”

  看到有人靠近,守衛在知府門前的差役,提著水火棍走了上來。

  王旭眉頭微皺,看著這些差役吊兒郎當,猶如潑皮無賴的樣子,開口道:“我是王旭,新任石川府知府,這是我的官印與文書。點查過后,速去請同知,通判,主薄,推官,知事,學政,城司馬,與吏、戶、禮、兵、刑、工六房的典吏來見我。”

  差役接過文書與官印一看,嚇得腿肚子直抽筋,連連點頭道:“大老爺里面請,我這就去叫諸位大人。”

  王旭負手而立,大步走進知府衙門。

  過了府衙門口是前院,前院之后便是斷案的知府大堂。

  王旭走進大堂內,入眼是寫著心如明鏡的牌匾,而在牌匾之下則是屏風,屏風前面是大椅與長桌。

  王旭在椅子上坐下,抬頭掃視大堂。

  大堂內,東南西北四角,插著威嚴,肅靜,為民,廉政四塊銜牌。

  而在靠墻的位置,還擺放著銅鑼,鐵鏈、木棍、烏鞘鞭、金瓜、尾槍、烏扇、黃傘等器物。

  向左右看去,左右各有一個小門,左邊連通著捕快房,右邊連通著知府大獄。

  向北是屏風,屏風后面是后堂,通著吏、戶、禮、兵、刑、工六房,還有知府老爺的后宅。

  因為知府坐著的位置,比四周高了不少,哪怕王旭坐著,也要比下面的人站著還高。

  從下往上看來,只能仰著頭才行,所以知府也被稱為知府老爺,你必須的高看一眼才能看到他。

  踏踏踏...

  王旭坐下不久,便有一眾官員聯眾而來。

  走在前面的是石川府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手,比如王旭的石川知府是五品,同知便是六品。

  同知這個職位,一般是從縣令與縣尉上選拔上來的。

  知縣與縣尉三年一考,考核成績優異者,兩次優異上遷一級,理論上七品縣令做得好,六年后就能升為六品。

  到這里,知縣有兩個去處,一個是年紀不大,有升遷希望的,可以從下縣升為上縣。

  下縣縣令,一般都是八品與七從品,中縣縣令為從七品至從六品,上縣縣令為六品。

  而一些年級比較大,不適合升遷,卻又成績優異者,可以調入府郡充當同知,給知府做二把手。

  同知之后,則是從六品的通判,通判掌管糧運、驛站、水利、訴訟、牢獄,乃是捕快與差役的直屬上司,另有監察長官之責。

  通判旁邊站著的,是同為從六品的主薄,主薄掌管錢、糧、商、農之事,屬于知府的大管家,管著糧倉與銀庫。

  再往后,推官是負責考核下面官員的,知事是負責具體執行的人,學政是府郡之地的監學官,城司馬則掌管著城衛軍。

  吏、戶、禮、兵、刑、工六房的典吏,這是個吏,不是官,聽上去是仿照六部部門,實際上位高官低,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官。

  不過,沒人敢小看他們,鐵打的典吏流水的知縣,這可不是說說而已。

  這些典吏,祖祖輩輩都在衙門中做事,下面都是他們的人,沒有這些人配合,管你是知府還是知縣,政令都出不了衙門。

  當然了,除非知府與知縣太過分,不然這些人也不會跟你對著干。

  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這些說辭可不是玩笑,有大義的名分在,政府部門的長官,輕易也不會被下面的人架空。

  除非對方真的不想混了,不然跟上司對著干,吃虧的終究還是自己。

夢想島中文    電影世界穿梭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