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望秋倒也不客氣,直接就坐下了。邵逸芙正在使用的茶具是一盞紫砂壺,許望秋雖然不懂,但眼前這紫砂壺造型非常獨特,壺身腹為六方造型,腹上漸收斂而成六瓣筋紋圓口,壺蓋亦為水仙花六瓣圓條形紋飾,與壺身筋紋栩吻合,一看就不是凡品,是老器物。
邵逸芙拿起一只茶杯,用開水燙了燙,然后端起紫砂壺,倒了一杯。他將杯子放在茶奉上,將茶奉送到許望秋面前:“你嘗嘗這茶如何。”
許望秋雙手接過茶杯,用鼻子輕輕嗅了嗅,只覺清香撲鼻,讓人心曠神怡,小抿一口,由衷贊嘆道:“雖然我不怎么懂茶,但這茶起來唇齒留香,絕對是好茶。只是讓我這不懂茶道的人來喝,難免有焚琴煮鶴之嫌。”
邵逸芙聞言笑道:“許先生謙虛了。許先生也許對于茶道不是特別精深,但絕對不是不懂之人。真正不懂茶道的人不會像你這么接杯子,更不會像你這樣小口慢品。而是端起杯子,一口喝光,跟喝酒似的。有一次我請洪金寶喝茶,他一口把喝干了,還對我說,六叔,你這杯子也未免太小了,這么喝太不痛快了!”
許望秋聽到這話哈哈大笑起來:“這個洪金寶倒是有個有趣的人。”
閑聊了幾句,邵逸芙看著許望秋道:“雖然我們邵氏加入了自由總會,在很多人眼中屬于佑派公司,但我對長鳳新的人還是很佩服的,跟廖一原他們的關系不錯。在過去十多年里,由于種種原因長鳳新衰落了,很少看到長鳳新的電影,現在長鳳新變成了銀都,重新開始崛起,我為廖一原他們高興。我聽人家說,銀都重新崛起,你是最大的功臣。”
許望秋擺擺手,謙虛地道:“我只是出了一點小力,銀都崛起主要是背靠內地,背靠十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對電影產業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產量,也不是質量,而是是市場規模。只要擁有足夠龐大的市場,低水準可以變高,低產量可以變多,最終電影產業一定會起來的。”
邵逸芙聽到這話對許望秋不禁刮目相看,這個年輕人果然不簡單啊,看問題看得極為透徹,一下就看到核心了,他看似隨意地道:“不知道許先生對香江電影怎么看。”
許望秋淡淡地道:“香江電影興起是歷史偶然,香江電影衰落是歷史必然。”
邵逸芙并不吃驚,問道:“為什么這么說?香江電影發展勢頭很好啊。現在電影票房逐年上升,電影的票房記錄不斷被打破,很多人都說這是香江電影最好的時代。”
許望秋淡淡地道:“你是香江電影的行家,應該知道 香江電影質量是比不上東瀛的,也無法跟好萊塢相比,但由于二戰東瀛犯下的罪行,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東瀛電影是無法上映的,好萊塢倒是可以進,但好萊塢發力的重點在歐洲那邊。像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就算能拍電影,制作水準也很低,可以說整個地區處于空白狀態。在加上這些國家和地區擁有不少華人觀眾,或者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因此,香江電影輕松占領了這些市場。
不過好萊塢電影在徹底攻陷歐洲之后,一定會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發力。你投資過好萊塢電影,應該知道現在好萊塢電影的水準。在好萊塢巨制面前,香江電影是沒有太多的競爭力的。而且隨著東亞國家和地區經濟的崛起,政府也會對本土電影進行保護,對海外電影進行現在。香江電影現在占領的市場,未來會一個個丟掉。香江市場只會越來越小,不會越來越大,到最后只剩下香江自己。而那個時候香江電影跟死掉沒什么區別了。”
邵逸芙心里微微嘆了口氣,最近幾年香江電影發展不錯,但海外市場卻一直在萎縮,不過他并沒有把自己的想法透露出來,笑著道:“你似乎忘了內地了。現在中英正在談判,香江回歸已經是大勢所趨;香江回歸之后,大家就是一家人。香江電影就能進入內地市場。內地擁有十億人口,香江電影依托內地市場,應該獲得更好的可能才對。”
許望秋淡淡一笑:“邵氏電影在六七十年代,統治了香江市場,但現在邵氏電影在香江卻不太受歡迎。原因在哪里呢?因為邵氏拍的是國語片,講的大多是中國古代的故事。這種題材對老一輩的觀眾是有吸引力的,但對年輕觀眾卻沒什么吸引力。現在的觀眾大多是在香江出身,香江長大的,對內地沒有太多的感情,他們對古代中國不感興趣,想看的是香江本地的故事,想看的是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內地也一樣,現在年內地娛樂片水準比較低,香江電影在未來十來年會很受歡迎。不過隨著內地經濟的崛起,隨著內地電影水準的提升。國內觀眾必然會轉向自己的電影,因為香江電影拍的都是香江題材,講的是香江生活,肯定不如自己身邊人身邊事有吸引力。所以,香江電影在內地一定會被邊緣化,這是歷史的必然。”
方逸華道:“香江導演也可以拍內地題材,拍內地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啊。”
許望秋輕輕搖頭道:“不可能,香江導演是在香江這個文化圈子成長起來的,他們根本不了解內地的文化,很難拍出內地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邵氏不也是如此嗎?邵氏有很多優秀的導演,
張徹、李翰祥等等,他們為什么不轉型拍香江本地題材呢?因為他們是在內地長得的,讓他們拍現在的香江社會,他們根本拍不好。
更重要的很多香江人是看不上內地的,像你們這種從內地到香江的不會,但那種在香江出身,香江長大的導演很多在面對內地的時候會有優越感,看不起內地。我在電影圈也算是有點名氣的人,去過不少國家和地區,一直都比較受尊重。可今天在你們邵氏,你們的一個保安卻指著我的鼻子說,內地人沒素質,內地人隨地吐痰…”
邵逸芙聽到這話,趕忙道:“是我們沒有把手下人管教好,還請許先生多多原諒。”他轉頭對方逸華道:“人處理沒有?這事必須給許先生一個交待。”
方逸華點頭道:“已經開除了。”
許望秋擺擺手道:“我并不是要追究什么。只是從這件事就能夠看出香江人的心態。我好歹也算是有些名氣的導演,可一個區區保安就敢對我這樣,就有如此強的優越感,其他人是可想而知。這些香江出生、香江長大的年輕導演絕大部分是看不起內地的,假如香江電影崩盤,他們想到的也不是到內地發展,而是去好萊塢、東瀛、甚至是韓國。只有當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他們才會想著到內地發展。不過他們內心依然是高傲的,是看不起內地的,也看不起內地觀眾,他們很難拍出內地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
許望秋說是事實,上一世香江電影在90年代后期崩盤,有名氣的導演,像徐客、吳羽森、陳可欣等人都選擇去好萊塢發展,而名氣小一些的,則去東瀛和韓國發展。當他們被這些市場掃地出門后,才被把目光投向了內地。
于冬曾經說過:“金融危機后,一班香江導演跑去韓國,跟韓國合拍,結果韓國市場、韓國導演起來了,把他們打了出去;他們又跑去東瀛,很快東瀛本地電影也起來了,又把他們打了出去。現在,內地電影起來了,這批導演就跑到內地來。”所以,于冬把香江電影人比喻成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許望秋是同樣的觀點,可以跟這些香江電影人合作,但不會把他們看成自己人。因為他知道如果有一天內地市場崩盤,這些人不會跟自己一樣,想方設法救市,拼著性命也要把內地電影從泥淖里拉出來,而是掉頭就走,去另一塊水草豐美的地方。
邵逸芙聽完許望秋的話陷入了沉默,他知道許望秋說的是事實。好一陣后,他凝神著許望秋的眼睛,緩緩地道:“我們邵氏不一樣,我們的導演和工作人員都是從內地出來的。在未來我們邵氏有大規模 進入內地市場的可能嗎?”
“恐怕很難。”許望秋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笑吟吟地道,“英國租借香江,為期九十九年。香江要回歸的話,應該是1997年。在香江回歸前,內地市場不可能真正對香江打開。因為我們必須保護自己的電影,不可能大規模放香江電影進內地,就算合拍片也不行。邵氏電影不管是題材內容,還是拍攝手法都太陳舊,就算合拍,也很難成為首選。”
許望秋跟邵逸芙聊了很久,聊電影,聊電影的未來;聊香江市場,聊內地市場;也聊好萊塢…兩個人出身背景不同,年齡差距極大,卻都是熱愛電影之人。聊起電影來都滔滔不絕,頗有點想見恨晚的感覺。
聊到傍晚,邵逸芙請許望秋去香江有名的福臨門吃魚翅。這頓飯一直吃到晚上九點才結束。隨后邵逸芙又讓司機開車,將許望秋送回了銀都。
回到別墅后,邵逸芙坐在椅子上,發出長長的嘆息:“如果能夠大規模進入內地,邵氏還有可能挽回頹勢,現在看來是不可能了。我們已經到了必須作出抉擇的時候了,邵氏和TVB只能選一個。”
這個問題邵逸芙跟方逸華討論過多次,邵氏和TVB是一對矛盾體,邵氏要扭轉頹勢就必須改變現在的制度,像嘉禾那樣給明星高片酬、給他們分紅。可這樣一來,必然會大大提升電視劇的成本,對TVB造成嚴重沖擊。如果繼續現行的制度,TVB能夠獲得極好的發展,而邵氏吸引不到足夠的人才,根本打不過嘉禾等公司。在出口公司推出合拍片政策后,一度讓邵逸芙看到希望,但經過與許望秋的交流,這個希望破滅了。
方逸華凝視著邵逸芙,輕聲問道:“你已經決定了嗎?”
邵逸芙輕輕嘆了口氣道:“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我縱橫電影圈幾十多年,風光過,也失落過,沒什么好遺憾的,是著手退出的時候了!”
三五第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