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無所不知江司馬!
碼頭上,江行舟負手而立,身后成群面如死灰的押糧官。寒光閃過,被斬的押糧官血濺青石,圍觀胥吏無不戰栗。
“軍糧乃國之命脈,再有敢動分毫者,直接問斬!”
短短半日,積壓多日的北運軍糧便在他手中塵埃落定。
江行舟頎長身影踏入刺史府衙時,吏房的一些老吏們聞聲而出,慌忙起身相迎。
這些在衙門里摸爬滾打數十年的老油條們,竟齊刷刷彎下腰去,此刻連呼吸都放得極輕。
他們看這位實習司馬的眼神,再無輕慢之心,神色敬畏,小心伺候著。
這位江司馬,能力比杜司馬厲害何止十倍?!
杜司馬查賬,縱然帶著一群老吏,至少要翻爛算盤核算五日才能弄清楚虧空。
這位江司馬自身一人,卻只需半個時辰,就將各府縣鎮的運糧賬目虧額,算的得明明白白。
更可怕的是,江司馬的手段更狠,殺押糧官不眨眼!
這哪里是毫無政務經驗的實習司馬?
他們想不明白,江行舟如何算賬如此之快?!
有老吏拐彎抹角詢問,這新式記賬之法,有何玄妙之處?
但是,
江行舟沒打算傳授給他們復式記賬法。
這些老吏,守著單式記賬法多年,思維早已根深蒂固,他何必徒增麻煩?
自己用著順手便是。
江行舟目光掃過堆積如山的公文。
隨手翻開一卷公文,看一遍,
他若有所思,朱筆蘸墨,筆走龍蛇。
批閱如飛,字字如刀,毫無滯澀。
不過半日,案上積壓半月的文書,已盡數處理完畢。
“胡萬金。”
江行舟淡淡喚道。
老吏胡萬金聞聲快步上前,低頭一看,頓時倒吸一口涼氣——案上公文竟已全部批完,朱批墨跡未干,筆鋒凌厲如劍!
江行舟淡然一笑,拂袖起身,“送刺史覽閱,若大人無異議,照章執行。”
“江大人,這…這么快?”
胡萬金聲音微顫,目光掃過那些原本要費上多日才能理清的文書,此刻竟已整整齊齊,條理分明,只待執行。
他捧著文書,手竟有些發抖。
這些公文,有些可是壓了小半個月的棘手之事,可在這位年輕司馬手中,竟如砍瓜切菜般,半日便料理干凈!?
這還是實習司馬嗎?
杜司馬輔佐刺史的時候,也無法如此輕松完成這么多政務。
江行舟擱下朱筆,伸了個懶腰,施施然走出刺史府。
案牘勞形?
不存在的。
這些堆積如山的公務,在他手中不過片刻功夫便料理干凈。
自從他來到這大周世界,終日埋頭苦讀,鉆研符文、經義、文術,何曾有過這般悠閑時光?
如今秋闈高中,江南鄉試第一解元的名頭掛在身上,就像前世考上了頂級名校,總算能喘口氣。
至于明年春闈赴京趕考,考不考得上進士,反倒沒那么大壓力——橫豎已是舉人功名,進退皆有余地。
江行舟在金陵城外信步閑游,不知不覺便踱到了秦淮河畔。
河面畫舫如織,絲竹聲隱隱飄來。
河心一艘艘華麗的畫舫——舫上正傳來陣陣嬌笑,想必是哪家世家公子們在宴飲作樂。
兩岸煙柳低垂,燈火漸次點亮,映得水面碎金浮動。
江行舟隨意尋了家畫舫,向小二點了壺酒,自斟自飲幾杯。
江行舟江司馬可是金陵城人盡皆知的名士。
立刻便有小二匆匆而去,將畫舫最有實力的花魁小姐請了出來,招待江行舟。
“江公子,可要聽曲?小女子蘇小小,為大人彈奏一曲《廣陵散》?
請大人品鑒一二!”
醉仙樓畫舫,花魁蘇小小抱著琵琶,隔著珠簾輕聲相詢。
她心頭激動而惶恐。
未曾想到,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江南道鄉試第一解元、江司馬,竟然登上她所在的畫舫。
在這畫舫的雅間,聽她彈奏。
“可!”
江行舟坐在畫舫窗前,點頭輕笑。
曾幾何時,他也是案牘間疲于奔命的讀書人。
如今,卻成了刺史府小吏和金陵百姓們眼中,手段通天的“江司馬”。
世事如棋,誰又說得準呢?
他仰頭飲盡杯中酒,任清風拂過衣袂。
這一刻,他只想依在畫舫窗榻處,閑來聽聽曲兒,做個無所事事的閑人。
此時,
刺史府別駕李懷安撩開珠簾踏入醉仙畫舫,腰間魚袋隨步伐輕晃。他目光如炬,在畫舫內逡巡,似在尋人。
“李別駕,你怎么來了?”
江行舟不由笑道,擱下手中酒盞,青瓷相擊發出清脆聲響。
他正欲起身,卻被來人抬手止住。
“江郎且安坐!”
李懷安三步并作兩步跨入雅間,官袍下擺,笑道,
“適才胡書吏呈報,說你在北運軍糧賬冊中,揪出了二十萬石的虧空。”
他撩袍落座,眉間有些陰影,“刺史大人頗為關切,特命我來細問端倪。聽聞你在此處消遣,倒是我叨擾了。”
二人對雅間坐軒窗之下,案幾前對坐,閑聊了起來。
窗外槳聲燈影與室內茶香交織。
江行舟將追繳虧空之事娓娓道來——三日為限,各府縣押糧官,皆已立下軍令狀。
李懷安聽得脊背生寒,官袍內襯早已汗濕。
若非眼前這位實習司馬明察秋毫,算賬神速,這二十萬石軍糧的虧空,怕是真要釀成滔天大禍。
此時,花魁蘇小小端坐珠簾之后,素手輕撫古琴,指尖撥動間,一曲《廣陵散》緩緩流淌。
琴音清冷,如月下寒泉,卻隱隱透著一絲滯澀。
“且慢!”
江行舟忽而抬手,眉頭微蹙。
“公子?”
蘇小小指尖一頓,琴聲戛然而止,眸中閃過一絲訝異,“可是妾身彈錯了?”
“弦音不正。”
江行舟輕笑,伸手示意,“取琴來,我替你調一調。”
蘇小小一怔。
琴乃樂者性命,猶如貼身羅衣,豈能輕易交予他人調校?
可眼前之人,卻是名滿江南的第一才子,更是輔佐刺史,處置軍政的司馬大人。
“是,大人.!”
蘇小小略一遲疑,終是不敢違逆,低垂螓首,貝齒輕咬朱唇。
她素手輕撩珠簾,步履無聲,如踏云般行至案前,將琴恭敬奉上。
“《廣陵散》當用慢商調,聲如孤鴻泣血,方顯其悲慨。”
江行舟接過素琴,指尖在弦上輕輕一撥,余音嗡鳴,“若按尋常調式,不過平鋪直敘,失了這曲的魂魄。”
他并非只是臨時變調,而是直接調整琴弦本身的音準。
只見他修長手指捻動琴軫,緩緩轉動弦軸,將第二弦的空弦音高,自正調永久性降低大二度。
“好了。”
片刻后,他指尖輕按琴弦,余韻頓消,“再試一次。”
素琴重回蘇小小手中,她低頭看去——琴還是那具琴,可撥動的弦間音色,卻已截然不同。
蘇小小疑惑的撥動素琴。
指尖觸弦的剎那,琴身忽地一震。
“錚——”
一道金戈之音破空而起,恍若寒刃出鞘。
她瞳孔微縮,指下琴弦竟似有了生命,震顫間迸發出凜冽殺伐之氣。
果然其聲質,已經截然不同!
“這…”
她素手翻飛,弦音如浪。
一種“士為知己者死!”,“劍拔弩張!”的殺伐悲慨,瞬間從琴音之中,震蕩開來。
當彈至“沖冠”一節時,琴聲陡然拔高,似有壯士怒發沖冠,劍指蒼穹;
轉入“投劍”段落時,音色驟沉,宛若利刃墜地,金石鏗鏘。
每一聲都如戰鼓擂在心頭,震得她指尖發麻,連呼吸都不由急促起來。
“江公子”
曲終時,蘇小小雙頰緋紅,胸口劇烈起伏。
“果然,果然好聽多了!”
她怔怔望著微微顫動的琴弦,仿佛彈出了千百年前,聶政白衣染血的背影。
此生,她從未將《廣陵散》曲目,彈奏的如此驚心動魄!
“謝公子指點!”
此刻,她美眸再望向江行舟,已是猶如看著琴道大宗師一般的崇拜和熾烈。
“慢商調式,乃《廣陵散》獨有之秘法。”
江行舟聲如珠落玉盤,“二弦退同宮聲,方能盡顯其'聶政刺韓'的俠烈之氣。不過.”
他抬眼一笑,“若是其它清雅之曲,還需調回正音才是。”
茶煙裊裊間,別駕李懷安捧著青瓷茶盞,都看的目瞪口呆。
他本欲請教賬冊速算之法,如何用一個時辰,算完十日才能算清的賬薄?!
怎料這位江司馬,竟與醉仙畫舫的花魁姐兒蘇小小,論起琴道來?
“慢商調二弦降低大二度.?”
李懷安暗自嘀咕,只覺云里霧里。
他望向案上素琴,仿佛在聽天書,
——這江行舟究竟從何處習得這等精微樂理?
暮色時分,秦淮河上燈火漸起。
別駕李懷安已經先行離去。
江行舟聽完曲兒,和蘇小小暢聊許久,踏出畫舫時,衣袂間猶帶著幾分酒意,步履卻仍從容。
作為名動江南的四大才子之首,這金陵城中的風雅之地,于他而言處處皆是通途。
但凡踏進酒樓茶肆,登臨畫舫歌臺,自有殷勤的掌柜躬身相迎,瓊漿玉液、時令茶點,皆是分文不取——
倒不是他吝嗇不愿掏錢,實在是這“江南四大才子”文壇小宗師的名頭太盛,各家都爭著要沾文氣。
“江司馬慢走!”
畫舫上的鴇母追出幾步,滿臉堆笑,“下回讓蘇小小,將您的《春江花月夜》,新編成一首曲兒,定要請您親自品評一番!”
“下回再來!”
江行舟擺擺手,袖中落下一枚銀錠,權當打賞。
夜風拂面,酒意微醺間,他信步而行。
遠處各畫舫傳來絲竹之聲,隱約能聽見一家的歌女,正唱著他的舊作《菩薩蠻·永足》。
如今,他寫的詩詞,幾乎大半都被秦淮畫舫的歌姬們,改編成各色琴曲歌舞,火爆江南道一城十府。
隨著他的詩詞在江南道文士之間傳揚,改編成的曲兒在秦淮畫舫傳唱,文章知名暴漲,各篇文章的文名也是節節攀升,在金陵文廟幾乎都晉升為[鳴州]之作。
夜色沉沉,
刺史府的燈籠在風中輕輕搖曳。
韋觀瀾擱下朱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
案頭堆積如山,各府各衙門遞交的公文終于批完,抬頭時才發現窗外早已月上中天。
別駕李懷安和主簿柳明川侍立一旁,同樣滿臉倦色——他們陪著刺史大人,一起熬到深夜。
“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