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麗勇武之名天下皆知,自然也習得一手好箭術。足重一石五的大弓被他舉在手中,就如羽毛一般。
只聽“嘣嘣綁綁”一陣,眨眼間就是十數箭。矢如連珠,眼見城頭足有七八卒被射倒,城下叛軍頓時一陣歡呼。
只覺雙臂酸軟,弓弦重若千鈞,元麗才罷了手,冷聲喝道:“莫停,就這般射…”
弓卒轟然應諾,將十二分的力氣都使了出來。
城上守軍卻一臉懵逼:聽叛軍呼喝“濟陰王”,那方才射箭的自是元麗無疑,但詭異的是,被其射上城頭的那十幾箭,矢尖竟皆無鋒?
莫看每箭都有一卒倒地,但那是因元麗力大,被撞倒而已。中箭之卒皆毫而無損。
更有甚者,那每一箭上,皆附著一封帛書,內容一般無二,竟是元麗的降書?
守將哪敢怠慢,急令心腹收起箭桿送予縣衙之中…
城外如烈火烹油,殺聲震天,衙堂內卻無聲無息,門可羅雀。
只一座小小的縣城,卻擁兵近四萬,分到四面城墻,每面都近有一萬兵。況且麾下元昭、元珍、源規、薜和皆為擅戰之將,只是接戰首日,還輪不到都督和司馬親上城墻督戰的地步。
李韶束著平冠,著一件長衫,斜倚著矮榻,皺著眉頭看著一副關中虞圖。
看他臉上的不甘之色,楊鈞悠悠一嘆:“如今局面漸好,勝利在望,你何必愁眉甘臉?
若非承志,遍數我朝名將,便如元英、元嘉、李崇、李平、奚康生、楊大眼、邢巒、崔延伯等,無論換何人領軍,焉敢稱勝得過手握近二十萬大軍的昌義之?”
“季孫,你捫心自問,此戰便是勝了,難道不是慘勝?”
李韶手指重重的往圖中一點,“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憐我關中百萬子民…”
楊鈞蠕動了一下嘴唇,終是無言以對。
數萬大軍調派,動靜何其大,根本瞞不過近在咫尺的李韶和楊鈞。
故而昨夜退兵入城之時,他二人便知,昌義之已斷然分兵,遣偏師往東。
至于是去干什么的,傻子都能猜出來。
但李韶偏偏無計于施,只能眼睜睜看著偌大的關中被敵賊搶掠…
楊鈞思量一陣,謂然嘆道:“此皆在你我預料之中,但如今你我兵力不足,只能順勢而為,暫避其鋒…不然還能如何?”
他雖非名將,但也算知兵。深知越是大戰,戰術越是乏善可陳。
便如眼下,只是岐州一地,雙方參戰之兵力就近二十萬之廣,但凡調兵,動輒便是數萬。就連巡防、游探的輕騎,遣派時也是以營計。
如此規模,越是擅戰之將就越是謹慎。至于所謂的“奇兵”、“伏兵”,那是想都不敢想。因為派少了無異于肉包子打狗。但兵稍一多,行蹤卻又無法隱藏,和“奇”字根本不沾邊,索性不派。
不看就連素來好行險的李承志,這次都是老老實實,循規蹈距,按步就班?
能用的手段就那么多,所以敵方雙方大致都能猜出對方下一步的舉動。
就如清水淪陷之后,于忠、元麗,并伏羅等皆料定李承志必會急馳李韶。而李韶、楊鈞,并李承志等皆已料到昌義之必定猝然急攻西營。
更料到若不建功,昌義之必會分兵轉攻其余諸郡,以使承志顧此失彼…
這便是陽謀,看的無非是誰的組織能力更強,麾下兵將的韌性夠足。
暫時看來,李承志稍占上風…
正暗中感慨,堂外一陣響動,楊鈞抬眼一瞅,看到元昭滿臉喜色的奔了進來。
“都督、司馬…大喜…”
元昭口中狂呼,將數張帛書置于案中。
看字跡皆出自一人之手,內容一般無二。楊鈞急掃一眼,“某自知罪孽深重,故而欲棄暗投明…若姑臧伯有意,可予西城舉旗為信…某自當窺得良機,予陣前反戈…元麗拜上!”
元麗?
楊鈞臉色狂變:“這賊子聲名狼籍,言而無信,怕不是想行反間計,想誆騙我等開門出城?”
李韶的瞳孔縮如針眼,目光似箭一般盯著數封降書:“若是反間,元麗就該誘哄在今夜我等行里應外合之計…”
楊鈞稍稍一愣,恍然大悟:此時敵我雙方皆知:若想破城,只在今夜。只因李承志再慢,明早也該到了。故而若想誆騙我等出城,就只能在今夜…
他又吸了一口涼氣,指著帛巾說道:“如此說來,這信中所書應是不假:昨日入夜,昌義之遣蘭子云率三萬步卒并伏羅之五千輕騎,直取扶風、岐山兩郡…
而最遲今夜,承志便會如約而至。若到那時汧陰依舊未克、昌義之就會退回南岸,更或是退至陳倉?”
“若我為昌義之,也應會如此!”
李韶沉吟道,“但元麗反復無定,難堪信任,難保不是昌義之已窺破其心思,在欲擒故縱,因此不可盡信…
且如你方才所言:如今我軍局勢漸好,只需待承志來援,合可解了城下之危。故而只需按步就班…”
元昭本是滿腹欣喜,本想請命出城,與元麗里應外合破了昌義之,以建奇功,不想卻是空歡喜一場?
他好不失望,急聲道:“姑臧伯,難道就眼睜睜看著這等良機錯過?”
你以為是良機,但焉知不是陷阱?
李韶抬眼看了看元昭,語氣稍稍嚴厲了些:“以元左丞之意,又該如何?”
窺見李韶眼中的兇光,元昭心中一緊。想請命與元麗里應外合的話都到了嘴邊,卻又拐了個彎:“按步就班,待李郡公來援自是上策。
但末將以為,無論元麗是真降還是假降,都該有所回應。萬一他是真降,于敵我膠著之時反戈一擊,豈不是雪中送炭?”
“好,就依元左丞…李富!”
“末將在!”
“就依這信中所言:持我號旗予西城巡視,反復三次!”
“諾!”
李韶已然下令,便是元昭心有不甘,但身為屬將也只得遵從。
他假模假樣的告了一聲退,隨李韶的親兵軍主出了衙堂。
看著元昭的背影,楊鈞狐疑道:“這元昭依仗堂兄元暉,素來目中無人,行事輕狂。他不會擅做主張,私自出城吧?”
李韶風輕云淡的搖了搖頭:“放心,他不敢!”
常言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也不例外。
終極元恪一朝,元暉受盡皇帝寵信,便是坐鎮州郡之時,依舊暗持節仗、虎符,暗符“繡衣直指(暗衛統領)”之職。有危極之時可征調數州之兵之權。
愛烏及屋之下,元昭也跟著水漲船高,深受元恪信重。先帝遇刺之前,元昭為尚書左丞、北箱行臺(欽差),暗授繡衣丞,巡省六鎮。可謂位高權重。
所謂得志便猖狂,元昭便是如此,故而才有了“目中無人,行事輕狂”的惡名。
但因先帝遇刺之故,元暉救駕不力,如今已是岌岌可危。也就為穩定局勢,太后予諸臣才未予清算,只是貶官以作懲戒。
就連元暉自己也心知肚明,如今行事極為低調,何況元昭?
但敢違命,都不用李承志出手,李韶就能就地斬了他…
“元昭繡衣丞之職應并未除遷,故而此次隨軍,十有八九受有暗命。以下反上不至于,但風聞秘奏之權定是有的…我倒期盼這狗賊一時昏了頭,也好趁機予承志免除些麻煩…”
“莫要多事!”
李韶冷聲斥道,“承志連天雷這等神物都敢現之于世,又何懼一些風言風語?再者,你當高司空、廣陽王是擺設?”
這倒是!
八輔之中,與承志為至親者居其二,其余還有劉芳、崔光等私交甚篤之輩,自然不會任由惡言中傷于他。
楊鈞點著頭,又問道:“那眼下呢,是否趁敵軍未圍城之際,吊心腹下城,予承志急報元麗欲降之事?”
李韶斷然道:“左右就只一日,待承志兵至城下再報也不遲,以免為敵所趁…”
如果元麗是真心歸降,那信中所言就必不會假:至昨夜,承志與刁整便已進至安戎關。若無意外,最遲今夜必到。
所以根本沒必要!
思量至此,李韶頓時多了幾分信心:“左右,予我披甲…季孫,可愿與我登城觀戰?”
守在衙中何其枯燥。聽著城外的喊殺聲,楊鈞早就心不思屬了。
他迫不及待的應道:“那就快些…”
昌義之再也生不出派兵阻擊或牽制李承志的念頭了。
若是派少了,就如成景俊一般須臾便敗,就跟用肉包子打狗似的,
若是派多了,就是多線作戰。且李承志勇如猛虎,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即便昌義之兵多,也經不起上萬上萬的消耗。
故而李承志行進的極快,自卯時正起營,堪堪到午時,便已走了足有七十余里,如今距汧陰,已不足八十里了。
原本定好的分兵之計,已被成景俊打亂了節奏。再者接到李韶連夜退兵入城、并昌義之已然分兵轉攻關中諸郡的信報后,李承志倒覺的早這半日、遲這半日已然沒什么區別了。
怎么算,昌義之手中也還近有七八萬兵力,所以分兵阻擊蘭子云是定然不敢的,也就只能絞緊汁的想辦法,如何盡快的讓昌義之退兵。
四駕的儀駕極為寬敞,往日行軍時,李始賢必會隨乘。或者還有李松、李亮等于車中候命。
但今日就只有李承志一人,邊李始賢都不得入內。
看著一位接一位的南將被押入車中,或是一刻,或是兩刻便被帶出。而時不時的,還會聽到車內會傳出痛毆或慘呼之聲。
看著似是在審訊,但不知郎君為何如此鬼祟,竟要親自動手?
更有甚者,似是連李始賢都要防備?
一眾家臣滿頭霧水,狐疑不已。但李始賢卻滿面紅光,偶爾還會發出一聲傻笑,似是撞到了天大的喜事。
李松猶豫了一陣,壯著膽子湊了上來:“家主,郎君獨身一人審訊敵賊,仆委實不放心。不若由仆入內侍護,以防萬一?”
李始賢眼珠一斜,鄙夷的看著李松:你當老夫是白癡不成,就這般好糊弄?
莫說入駕之敵將均是手無寸鐵,五花大綁,且上車之前被李睿、李聰等親衛查了又查,驗了又驗。便以承志勇冠三軍,且如今甲胃齊備,也絕不可能被人傷了去。
李松分明是好奇不已,想套自己的話。
看李始賢這般神色,李松已知被窺破心思,訕訕一笑:“仆就是好奇郎君這般做何?”
還能做何,自然是為破敵!
其實李始賢也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他只是李承志召所俘敵將之前的幾句話語中猜到了一些。
當聽到除敵帥為昌義之,副帥為裴邃,而率精騎如以卵擊石一般襲營的為成景俊之時,李承志曾反復念叨過: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昌義之與裴邃也就罷了,前者為南朝名將,后者十歲就可釋《左氏春秋》,被譽為神童。且極擅戰,堪稱文武全才。這二位之名連李始賢都有耳聞,李承志自是不例外。
但成景俊是何方人物,李始賢卻無半點印像。
也不只是他,就連出自世家大族的刁整、搏學如酈道元也是首次聽聞。只猜知是否為前淮陽太守成安樂之族人。
但李承志聽到這個名字時,卻好似如雷灌耳一般,而后又光靈光突現,突就喝令李睿將今日所俘之敵將盡數押來,他要逐一審問。
之后就有了李承志頗為自傲,且似胸有成竹般的那一句: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李始賢本要追問,但嘴都沒張開,就被李承志連哄帶騙的轟下了車。
知子莫說父,如此這般,以李始賢奸詐,哪還想不出李承志意欲何為?
他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這逆子曾說過:他與郭玉枝至少都能活到耄耋之年(八十歲)的那番話。
李承志是不是天授,別人可能會懷疑,但李始賢自始至終都深信不疑。故而他猜知,李承志應是知道昌義之、悲邃,并那成景俊等人的一些秘辛。故而欲以此行攻心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