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零一章 圍魏救趙

  瞅了一陣,李韶閉上雙眼,將自己想像城昌義之,在腦海中逐步復盤。

  “季孫,將自午后到眼下敵營所有之動向再予我復述一遍!”

  “諾!”

  楊鈞鄭重其事的應著,諸條信報就如印在了腦海里,也不翻閱,卻對答如流:

  “午后,南營突遣約半衛甲騎,直往西而去。看其裝束,南騎就只一營,胡騎卻有三到四千…”

  “我若是昌義之,若知悉承志已破清水、秦安,并截斷西路,必會如臨大敵,十之八九要遣兵阻擊。

  但明知承志麾下近有精銳兩萬余,如今更是召回隴山諸關守軍,兵力近達五萬,若只遣數千騎,與送死無異。故而此次,必為試探…”

  試探么?

  也說不定是昌義之派去會和候剛匯合,令其半路阻擊李承志。

  畢竟候剛手中仍有萬余兵力,合這數千騎若拼死一搏,至少也能將李承志阻上一阻,耽擱個一兩日也說不定。

  楊鈞心中猜想著,又道:“數刻后,敵營又有數千胡騎出營,但此次并非往西,而是向東南而去,似是直往陳倉…”

  “所謂‘未慮勝,先慮敗,故可百戰不殆’,如此方合用兵之道…昌義之此舉便是以保后路無虞,如此方能放開手腳,與我一搏。便因此故,我才疑之昌義之已決定強攻予我…”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楊鈞中肯的點了點頭:“當時你如此斷定,我尚有疑惑,但之后,見南營拆了寨墻,填了壕溝,只余車陣。而后步營前突,又有萬余胡騎陳于左右兩翼之時,我便知,被你料中了…”

  這是標準的主攻陣形,到這一步,就連楊鈞都能看出敵軍的意圖,就是不知何時會攻。

  李韶睜開雙眼,目中精光蘊動:“若易地而處,換我為昌義之,自然是越快越快。若不出為兄所料,最遲明日。必為敵我決一死戰之時…因此,季孫,退吧!”

  這就要退?

  這可是逾二十萬兵力的大戰,縱觀史書,自周以降怕是兩巴掌就能數的過來。昌義之怎會這般草率,才只入關三日,怕是營寨都未立穩,就敢決一死戰?

  至不濟,也該試探一番魏軍之虛實,查看一番地利,才好制定戰術、策略。

  而這一探,至少也該耗費三五日。而午前才接到李承志急報,最近兩日,他就會盡數西線大軍回援。

  到那時便是各憑手段,莫說只是一個昌義之,便是將韋睿、馬仙琕等名將盡數召來,鹿死誰手也尚未可知。

  但此時若退,數萬大軍就只能龜縮于汧陰城中。偌大的關中就如敞開了大門的寶庫、剝光了衣物的美婦,只能任由敵賊予取予求。

  便是李承志有諸般神器倚仗,可連戰連捷,最終能將敵軍盡數驅出。但到那時,千里秦川已千瘡百孔,盡是焦土…

  李韶悵然一嘆:“季孫,我知你心中所想。即便你不信為兄所料,但若是承志忠告,你總該信吧?”

  楊鈞滿面狐疑:“這與承志何關?午時那份急令我也看過,除說了五萬大軍至多兩日便到之外,說只提到讓我等視實情而定,何時言及讓我等提前退兵了?”

  李韶稍一沉吟,揮了揮手,遣退了左右。而后又將一張只有兩三指寬的紙條遞給了楊鈞。

  只一眼,楊鈞便認出是李承志的親筆手書,又一看,眼珠子差點掉出來。

  存在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這句話何其淺顯易懂,以楊鈞對李承志的了解,分明就是在明示李韶:只要保全兵力不損,便是將關中盡數讓出也無妨…

  看來,他早已料到,昌義之必會在他回援之前搶攻李韶。

  仿佛受到了侮辱,楊鈞滿臉都是不情愿,就像李承志和李韶瞞著他干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一般。

  “何時來的信報,我怎不知?”

  “李聰送信之時,單獨呈秉與我的!他所以如此,只是不想亂了軍心…而我之所以秘而不宣,連你都要隱瞞,不過是如你一般,還存了幾分僥幸!但如今,見南軍入夜前這最后一番布置,算是徹底擊潰了為兄最后一絲幻想…”

  李韶伸手往前一指,“且看,午后時分,那汧水都還清澈如鏡,但半個時辰前,水色卻突然一渾,濁如泥漿?此時再看,僅半個時辰,水線突降兩尺有余,水淺處竟已見河床祼露…至此,季孫難道還看不出昌義之意欲何為?”

  楊鈞悚然一驚:“難道昌義之欲行白起淹郢城、王賁淹大梁、關羽淹樊城之故智,故而于上游壘堤蓄水?”

  他淹個鳥毛,楊季孫這是有多看不起我?

  我李韶雖非名將之流,但也領軍數十載,身經百戰。焉能不知依河立寨,須首防水攻的道理?

  他忍下一口郁氣,冷聲道:“我軍雖處北岸,但皆是擇地勢高闊之處立營。且岸北地勢平坦,數百里方圓皆為曠野,莫說昌義之堵的只是汧水,便是堵了百里以南的渭水,想以水淹我大軍,也無異于癡人說夢…”

  楊鈞的老臉頓時有些臊熱,連忙道:“若非昌義之堵河蓄水,那為哪般?”

  “還能為哪般?”

  李韶悠悠一嘆,“看他拆了寨墻,獨留車陣便知:但等入夜,昌義之就會盡遣民夫填平河谷。待到明日天亮,我軍之南便如一馬平川,再無阻礙,無論步騎,須臾便至…”

  楊鈞眼皮猛跳:怪不得李韶如此篤定,認為明日昌義之必會開戰,原來如此?

  自己久不領軍,所經之大戰更是屈指可數,與李韶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再者,連李承志都以錦囊之計私下相授予李韶,可見早已料到此節,哪此時還不退兵,更待何時?

  說句心里話,便是換成蓋有太后高英與幼帝之雙印,強令他退兵暫避鋒芒的圣旨,李韶與楊鈞十之八九都敢抗旨,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借口給堵回去。

  但若換成李承志,他們絕對連半絲懷疑都不敢有。

  楊鈞猛加起來一口氣:“那何時退?”

  “等入夜吧!”

  李韶沉吟道,“若是太早,難保敵軍不會掩后殺來!”

  “那我去傳令!”

  楊鈞口中應者,轉身就往下走。

  “記得予承志秉報!”

  “好!”

  等這聲“好”字傳入李韶耳中,楊鈞就已下了望樓。

  李韶不由的有些訝異:這般急?

  方才還不是嫌我判斷有誤,退兵太早,以致關中陷入敵賊之鐵蹄之下。而眨眼間,卻比我還急?

  稍一思索,李韶又啞然一笑。

  自己何嘗不是如此?

  只因他也罷,楊鈞也罷,心中已然認定,只要是李承志預料會發生的事情,那就一定會發生。

  就如沃野之亂。

  故而那句“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之語,就是李承志已然料定,昌義之絕不會放過眼下之良機,最多明日,必會傾其大軍強攻。

  便是無“天授之人、神機妙算”之類,僅憑自洛陽出兵以來,近三月前李承志的諸般做為,李韶也不敢對李承志的軍令有半絲質疑。

  甚至是沃野、高闕、嶺北之數戰皆不論,只以李承志至岐州大營后的諸般作為,也讓李韶驚嘆不已。

  誰敢稱只以兩萬步騎參半之兵,就能使吐谷渾的三萬精騎一潰如水?

  又有誰能在半日內,就攻破有萬余步卒堅守。且城高墻固的清水縣城?

  又有誰敢言,只是號旗一亮,只做出一番逼進的姿態,就能使足有兩倍兵力的伏羅與候剛不戰而逃?

  只這十數日來李承志勢如破竹,連戰連捷的行舉,李韶就自愧不如。

  看著南岸的敵營,李韶萬分憧憬:如乳虎出谷般的李承志,遇上成名已久的昌義之,會是誰更強一籌?

  莫說大勝,只要能逼得昌義之退兵,李承志之名必將家哈戶曉,舉世皆知。

  一想到那晚楊舒鬼鬼祟祟,如賊一般的那番勸進之語,李韶就止不住的興奮。

  便是不同宗同祖,但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若助其成事,必保隴西李氏百年富貴…

  一想到此節,李韶眼中猛的冒出兩道精光:“來人!”

  “都督有何吩咐!”

  “掌燈,再取紙筆來,待我予大帥修書一封,爾等連夜送去!”

  “諾!”

  只是幾息,親信便掌起了燈,取來了筆墨紙硯,甚至搬來了一張堪堪能置于望樓中的幾案。

  李韶席地而坐,一揮而就。

  昌義之又如何?

  便是世叔殉節于此,也必將助你一戰成名,威震天下…

  五更時分,新月似一柄彎刀,懸于中天。昭映著草葉上的霜露有如銀珠。

  月光如水,潑灑于地,更添了幾分清冷。關城內外卻熱火朝天,兩萬余兵卒造飯的造飯,喂馬的喂馬,套車的套車,起寨的起寨,井然有序。

  此處乃渭水之畔的安夷關,已至梁州境內,距汧源、汧陰,乃至陳倉關,均只約兩百里。

  原為東晉所建,防備胡族南下入蜀。至元魏統一關中,與南朝以秦嶺為界之后,此關便已廢棄。

  關城規格比隴關相比要小許多,且經年失修,烽城磚石早已被就近之民戶偷拆,如今只余一圈殘破的夯土城墻。勉強夠李承志的中帳駐扎。

  帳中燈火通明,李承志坐在案后,端著一碗羊湯吃的滿頭大汗。

  幾案之下,數人圍著一張輿圖,各抒己見。

  李松指著被李承志劃了一道紅線的岐州大營:“仆以為,如今大敵臨城,汧陰告急,姑臧伯兵力不足,獨木難支。故而我等應盡起主力直赴東大營,以解東線燃眉之急…”

  李始賢搖了搖頭,似是不敢茍同:“此計不失為穩妥之道,但你切莫忘了,如今之南帥為昌義之。此輩聲名遠播,且成名已久,必有其過人之處。

  如此尋常之法,定在他所料之中。昌義之只需遣一偏師,陳兵于我必經汧陰之路,便可阻我東進之勢。便是我軍連戰連捷,勢如破竹,但要知只要接戰,再快也需一兩日。若是慢,鏖戰三五日都不止…你也知李韶兵力不足,定非昌之義之敵,試問他便是死戰,能否守得過這三五日?”

  有雷器、火箭,何需三五日?

  話到了嘴邊,李松突覺不妥,又被他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火箭倒是還余許多,但那雷器,卻不敢隨便亂用了。

  李承學此行,已將近一年來河西所產之七成運來,而只是在清水城下,就耗盡了足足兩成。

  如今所余也就比清水一戰時多了一倍而已,若再遇上清水這般的苦戰,至多兩次便消耗殆盡,到時這仗又該么打?

  因此自秦安拔營之時,李承志便有嚴令,若非不得已之時,雷器能省則省,能不用則不用。

  沒了這等似天庫里一般的手段,震懾力弱了十倍都不止。若昌義之真遣精銳而來,說不定就會如家主所言,便是勝,也要耗時數日。

  但李韶哪里等的住?

  李松頓時收起了輕敵之心,虛心討教道:“那依家主之意,該如何應對?”

  李始賢稍一沉吟:“以我之計,該予此處就地分兵,行圍魏救趙之計:

  一路以承志與我為主,盡起虎騎、涇州三營、并西營之精騎,合為一軍,均備副馬,攜雷器、火箭并火油等物。而后或依渭水兩岸、或依胡商古道(絲綢之路南道),或穿秦嶺,連夜急行,若中途無敵之大軍阻道,至多一日便能趕至陳倉,直插昌義之之腹背…到時昌義之焉能不救?

  若不然,便向北經隴關直赴汧陰,沿途皆為我軍所屬,且一路平坦,兩百里而已,最遲午后也到了,也能解汧陰之急…

  而后由刁整并酈道元率所余步卒,及后續之隴關諸營,便是照常行軍,三日之后也趕至汧陰了。由萬余精騎并火器助陣,李韶元論如何也能守得過三日…”

  李松看著地圖,心中默默盤算:家主圍魏救趙之計,倒是不失為上策。

夢想島中文    大魏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