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個個面色肅然,因白日里見識過新式石炮而帶來的驚喜蕩然一空。
石炮再是厲害也只能用做攻城,而如今如天降一般的敵軍,卻是胡騎,又該如何抵擋?
李承志倒是說過,天雷用于野戰絕對無往而不利。但問題時,急切間又能趕制出多少?
而這只是其次,關鍵的是:先帝一死,好似大魏眨眼間就成了搖搖欲垂的屋墻,誰都想上來推一把。
這也就罷了,墻根底下還藏著不少的老鼠,瞅準時機就會咬一口地基?
這才是眾將最為擔心的問題:就算大魏國力強盛,但架不住四面皆敵。蟻多都能咬死象,況且南梁、吐谷渾也只比元魏稍弱一些,若真能強強聯手,再加內部未穩,大魏危矣…
李承志倒很是鎮定,臉色風輕云淡:“諸位莫慌。無非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如今我等前有十萬強軍,后有朝廷強助,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且有諸般利器,便是果真兩面來攻,也有一戰之力,故而何懼之有?”
眾人一一附合,但應的稀稀拉拉,無半絲決心可言。
李承志面色一冷,索性再懶得再說寬心的話:“常言道,將為兵之膽,故而莫嫌李某將丑話說在前面:若誰敢妖言惑眾,動搖軍心,莫怪李某刀只認軍法不認人…散了吧!”
眾將悚然一驚,連呼不敢,同時起身告退。
就這樣散了?
如今大敵當前,情勢危急,無論如何,也該商定個章程出來。比如眼下這仗該如何打,或是又該如何防。至不濟,你身為主帥,也該說兩句有必勝之心之類的話語,好穩定軍心。
但李承志嘴一張,就是軍法?
軍法也不是萬能的,看要用在什么地方。用不好還不如不用…
李承志語重心長的說道:“軍心不是多說幾句寬慰之語就能穩的住的。倒不如盡快勝一場。再者,再是如何商議,終究是要我等定計,故而何需多此一舉?”
李韶的眼神微微一凝。
李承志的話乍一聽很是武斷,但若深想,未嘗不是他信心百倍,早有決斷,且心中已有定計。
說是需要李韶這個左都督和楊鈞這個左司馬與他一同商議,不過只是客氣而已。
“盡快勝一場…如何勝?”
“簡單: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李承志輕描淡寫的回道,“眾將擔憂的,無非便是叛軍已與南梁、吐谷渾沆瀣一氣,或者還要加上柔然。但就如我方才之言,如今我等手握十萬大軍,難道全是泥捏紙糊之輩?
與其抱頭挨打,倒不如一往無前,集中全力攻其一方。而首當其沖者十之八九會避其鋒芒。你若依舊以破釜沉船,以死相拼之勢緊逼,當先為敵者必會一退再退。敵方這聯盟自然不攻自破…”
聽李承志如此說法,楊鈞都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你以為這是稚子互毆,打仗豈會如此兒戲?
便是再蠢,也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你若攻其一方,另一方絕不會坐視不管,十之八九是腹背受敵的局面。就此潰敗也不無可能。
況且,不一定就只是南梁與吐谷渾兩方。杜侖部南侵之舉便是明證:元懷等人早已與柔然狼狽為奸,怕是比這兩方更早。
楊鈞皺眉道:“道理雖是道理,但也要因勢利導,因地制宜。萬一柔然南下,你又該如何處置?”
真到那時,便是三面挨打的局面,你便是拼掉一家,其余兩家也絕對能打的你尸骨無存。
柔然南下?
李承志的眼神輕輕的閃爍了一下。
他怎么南下?
朝廷的反應再是慢,經沃野之亂如今也近一月,怎不知遠交近攻?
怕是遣往高車的大使早已上路,更或是到了高車也說不定。萬一柔然可汗前腳剛派出大軍,后腳高車就跑去偷營怎么辦?
所以便是柔然出兵,也絕不會太多。
這是其一。
其二便是,西有李承宏,東有皇甫讓,若柔然南下,必先解決這兩處,不然就可能被關門打狗。
即便西海未留戰兵,皆是一幫民兵、民夫,但有火器在手,便是半大稚子也能殺敵。保準柔然都走不出河西、翻不過陰山,就能先崩掉他一嘴牙。
再退一步:大漠距關中足兩遷里之遙,柔然還能插上翅膀飛過來不成?
打不打得過且先不提,真有大部胡騎南下,李承學與皇甫讓至少知道遣使急報。到那時,朝廷難道會坐視不理?
這是國戰,他李承志又非孤家寡人?
“莫躊躇了!”
李承志一錘定音道:“稍后便知會下去,令涇州余下那兩營并虎騎三營連夜收拾行裝,天亮隨我西行。大營并南線就暫且交由二位,臨機應變即可…”
稍稍一頓,李承志又道,“便是南軍突出秦嶺,世叔也莫要驚慌。若元麗與南軍步晃緊逼,世叔退回汧陰縣城固守也無不可。待我擊退吐谷渾,騰出手來之后,定讓他知道教訓…”
李韶與楊鈞面面相覷。
怪不得你召眾將前來,既不商定策略,也不安穩軍心,而是只強調了一句“認法不認人”之后就盡皆遣散了?
原來已然決定一意孤行,只是想臨走之前敲打一番,讓東線安生一些。
李韶猶豫道:“不若再等幾日,待局勢明郎一些,如昨日被你遣派至褒斜道南探的游騎送來信報,得知南軍動向后再做定奪也不遲!”
楊鈞也連連點著頭。
其實二人心中都有猜測:李承志之所以如此淡定,且信心如此之足,定是因為有天雷倚靠。
不看杜侖部,舉族數萬控弦之卒,且有頭曼城之堅,但被其覆滅也不過旬日。
吐谷渾遣派的再是精騎,與其相比,也強的有限。
問題是,按李承志所說,還有七八日那趕制的火器才能送來。那他為何這般急迫,不多等兩日?
但這兩個哪能想到,李承志連他們都騙。說是五六日,其實李承學已然到了涇州,最多兩日就通信到岐州大營。
“你我等得,強敵卻等不得。”
李承志猝然搖頭道,“局勢瞬息萬變,還是早做應對為妙。真要等南軍出關,那才是真正的首鼠兩端,故而還是早做決斷的好。
天亮就要啟行,我先予元縣男交待一二。就勞煩世叔與司馬寫封呈奏報予朝廷。東線諸軍務,就拜托二位了…”
說著,李承志就起了身,朝著李韶與楊鈞深深一揖。二人手忙腳亂的回著禮,等挺起腰時,李承志都已出了帳。
如此大事,就這般定了下來,就如兒戲?
楊鈞覺的好不荒謬,瞅著微微晃動的帳簾,愣愣出神。
“就由著他這般?便是不敢置喙,也該勸上一番,怎能如此武斷?”
李韶罕見的露出了一絲冷笑,指指帳外:“他如今還在營中,又非找不到?不如,你去好生與他分說一番?”
楊鈞的老臉頓時一紅,嗓子里如同塞了一塊破布,被堵的難受。
委實是被李承志打臉的次數太多,讓他有了心理陰影。
正躊躇著,見李韶起了身,楊鈞狐疑道:“你又去哪?”
李韶說著也起了身,“我去營中看看,你盡快寫好呈奏,加急送往京中!”
李承志無瑕、也無需予眾將寬心。只因他是主帥,只要李韶與楊鈞服從即可。但李韶卻不能置之不理。
“那明日呢?他走后,我等又該如何應對,竟也不予你我交待一番?”
李韶無奈道:“你第一日領軍?他已說的那般清楚,還要予你如何交待?”
李承志說到“退至汧陰縣城,據城固守也無妨”那句之時,李韶便知道,東路軍的職責就一個字:守。
潛意便是:哪怕梁軍突然翻出秦嶺,兵指關中。但只要東線不潰,他就絕不會回援。
就如他之前所言: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不使吐谷渾潰退,李承志定是不會回頭。
李韶有些狐疑:好似一聽吐谷渾,李承志就如炸了毛的貓一樣?
就因為一年之前,差點命喪于武威城外?
但已陣斬慕容定,大仇早已得報,他還哪來的怨氣?
總不會是折于隱姓埋名一戰的近百李氏家臣吧?
記得曾有傳聞,李承志于邊墻下祭奠家臣之時曾對天起誓:他此生必滅吐谷渾,以報此仇。
想到這里,李韶又有些失笑。
便是李承志嫉惡如仇,睚眥必報,也不至于如此幼稚:一百家臣而已…
今非昔比,李承志自是不會如此沖動,更不會如此兒戲。
但惱火也是真的。
他不是沒想過吐谷渾也會來湊熱鬧,但沒想到又如去年涇戰之亂時,又是吐谷渾來當出頭鳥?
感覺這吐谷渾是沒完沒了了,涇州之戰時吃了那么大一個虧,竟一點記性都不長。一見有便宜可占,就像狼一樣撲了上來,比誰都積極?
看來還是疼的不夠厲害。
李承志喚來元鷙,交待他連夜整軍,天亮便出發。又喚來達奚,讓他先予李韶帳下聽令,待張信義回返,再視形勢而定。
之后,他便令李睿、李聰守在帳外,只余李亮并李松。
“炮營中火藥還余幾何?”
李松不假思索道:“雷罐并雷包統共還余一十二枚,另有散藥八百余斤…”
一十二枚藥包等同于無,至多也就是聽個響。
散裝火藥聽著好似很多,但這一種配方略有不同,一般都是拿來放火,或是放煙花當令信使用的,作用不大。
“火箭呢?”
“出兵之時帶了足有三萬,于沃野一戰中所耗近六成,還余一萬兩千余支!”
“全部交給李亮,分發予涇州兩營。再傳令與承學,令其直往百里灘,我在西營等他。”
李松與李亮滿面狐疑:才至大營三日,郎君為何又突然要去西營?
李承志獰聲笑道:“吐谷渾來了,據刁整預估,已至清水三縣的精騎足有上萬。后續還有多少尚未可知,但定不在少數。”
吐谷渾、精騎上萬?
叔侄二人不但一點都不慌,反而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
有柔然杜侖部這個前車之鑒,多一個吐谷渾也不足為奇。
對李松與李亮而言,反倒是騎兵要更好對付一些。
因為南軍與叛軍大都是步卒,即便無城可守,還可以據山、據林、據河而守。至不濟還可以挖壕累墻、陳車擺陣。能將地理因素利用到極致,相對不利于火器的發揮。且一打就是持久戰,影響勝敗的因素很多。
而騎兵之所以好打,原因無非在于“馬”。
人好辦,腦子一熱或是咬咬牙,說不定就敢拼命。但馬卻靠的是本能。
未經特殊訓練的戰馬,聽到爆響、見到火光鮮有不驚的。所以騎兵只要進入火器的射程之內,除了潰敗,再不會有第二種結果。
這是李松這一年來在河西與諸雜胡部落多番交戰后總結出來的經驗,而且更在與杜侖部之戰中驗證過。
所以叔侄二人一點都不奇怪,為何聽到吐谷渾的上萬精騎天降一般的出沒于西線之時,郎君不但未慌,反倒如此急于一戰。
因為勝勝券在握,何懼之有?
二人連聲應著,臨出門時,李松又突生一計:“郎君:三郎此次押送火器北上,所攜受訓之馬至多三四千,堪堪夠涇州三營換乘。故而是否將虎騎所乘之馬急訓,以備不時之需?”
李松不講,李承志還想不起來:都是未經特訓的馬,敵人的會驚,自家的自然也會驚。
而此行并不只是讓吐谷渾潰敗就算完的,當然是要盡可能的滅殺其主力,也好讓見便宜就想占,見空子就想鉆的伏連籌好好心疼一次。所以肯定需要炮營、弓營與騎兵聯合作戰的時候。
而李承志也不可能白白放任虎騎這種人型坦克而浪費,不然聽到吐谷渾時,他第一個想到了是白甲舊部,第二個想到的就是虎騎。
“你不提我倒忘了?李睿,速去傳令元鷙,待整軍后來帳中見我…哦對,順便知會父親一聲,明日出兵之事…”
李松與李亮滿臉古怪。
別說李承志了,就連他們兩個一時間也沒想到李始賢,就跟隱了形似的。
也不知家主得知此情此景之后,會不會氣的想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