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十章 轉折(二)

  鼓勵.

  李誠中在錦縣船坊的視察一共用了三天,結果令他相當滿意。自光化三年末修造錦縣船坊之后,這里的面貌就一天一個樣,到了四年后的今天,已經可以擁有船工八百余人,可同時開工修造六百石大船兩艘,或三百石船五艘,或一百石以下小船二十艘以上。

  錦縣周圍不缺木料,缺的只是曬木料的時間,自從光化三年末開始砍伐巨木以來,這些木頭已經曬了三、四年之久,終于可以修造長期使用的海船了。其實錦縣船坊自天復元年便開始了船只的試造,但基本上只能使用半年至一年,主要還是為了積累造船的經驗。

  李誠中平復渤海、新羅、熊津之后,從上述三地獲得了大量船工,使錦縣的造船實力突飛猛進;盧龍軍拿下棣州之后,又獲得了許多有寶貴造船經驗的中原船匠,這些船匠的加入,直接讓錦縣的造船水平達到了六百石!

  李誠中不懂造船,但是他約略聽說過“三角帆”的說法,這次前來錦縣,便提出了“三角帆”的概念,但具體什么樣子,他也說不上來,只是令幾個頭匠師傅的頭發都愁白了。

  雖然不懂造船,但李誠中卻知道海運的優勢,他從去年開始就謀劃起了海運布局。在漳水入海口處,一座船港正在興建當中,預計天佑二年正月便可完工,到時候海船可以從錦縣南下。在這座船港停泊,大船可以卸貨轉小船,順漳水而上,經永濟渠后直抵潞縣,轉而進入幽州。

  同時,李誠中還考慮在大河入海口附近也修造一處船港,軍資便可直抵博昌,支持博昌行營的作戰耗用。具體地點仍在尋找當中。不過已經敲定了三個地方,就看最后哪一個更合適了。

  視察完了船坊,李誠中這次終于可以不用騎馬奔波了,他帶領隨從官員,告別了營州都督府周知裕及以下眾官吏,在錦縣港口登上了一艘三百石的海船。乞活買帶領著警衛營三百騎兵及相關隨員登上了另外兩艘百石海船,一前一后護衛在側。船隊沿著海岸向南,只用了三個晝夜,便登上了漳水入海口處新修的一座棧橋。

  但該死的暈船。又是暈船,讓李誠中及登船的隨從官吏和軍士們足足停留在此兩天,才稍微恢復過來。想要建立一支盧龍的水軍。依舊任重道遠。

  李誠中離開這座海港時。給港口取了個名字,這個名字對于穿越者來說應該是非常熟悉的,李誠中打算用這個名字告訴后來者――你們不是第一個穿越的,老子才是!

  再次惡搞了一把的燕王殿下在回幽州之前,又去了趟范陽軍校,他要完成給新八期高級學員的最后一堂課。等到這堂課講完。新八期高級培訓班的軍校培訓就結束了,剩下的三個月,這些學員將被分配到各軍,進入軍中實習期,只要獲得實習軍隊的考核認可。他們便可正式畢業,成為一名營級以上軍官。

  李存勖、郭崇韜、李繼韜、周盛茂、頡木里等河東眾將最早想去的是媯州軍。這令李誠中相當意外。后來一打聽,才知道實在是盛名所累。媯州山后子弟雖然在盧龍軍體系內已經不再是單獨的山頭,但在天下間卻赫赫有名,尤其是在河東軍中,那是代表著盧龍最精銳力量的象征。

  一手將山后子弟帶上如此高度的,正是當年河北第一名將――白馬銀槍高思繼。此君雖然已逝,但英名至今仍備受河東推崇,上至晉王李克用,下至河東一小卒,無不為之深深折服。所以最初的時候,河東眾將們非常想在媯州軍中效力,看一看這支天下聞名的精銳,看一看白馬銀槍的后人。高行周正是媯州軍都指揮使。

  不過當校內學習期結束后,河東眾將們便不再堅持了,因為他們已經明白了,過去的媯州山后子弟不復存在,銀葫蘆都、鹽池兵已成過眼云煙,就連威震天下的霸都騎也早就成了趙州軍。高氏兄弟、王思同、李承約、趙霸等河北年輕一代的名將雖然仍居高位,卻不再是過去的軍頭,他們依然在指揮軍隊,卻調不動一個士兵。

  這,就是盧龍軍與天下藩鎮最根本的區別!所以,無論去哪里,其實都一樣。

  李誠中講完最后一課之后,最終的分配方案已經送到了學員們的手中。郭崇韜去了莫州軍、李繼韜去了營州軍、周盛茂去了定州軍,經過李誠中的特批,李存勖去的是戰區――上黨行營,而阿史那頡木里,按照他本人“仿先祖例,宿衛燕王”的意愿,成為了警衛營的一名實習軍官,跟在乞活買的身邊辦事。

  岐王之子李繼唁被扔給了魏州軍――他對魏博牙兵仍然非常仰慕,雖然真正的魏博牙兵已經徹底折在了李小喜手上,但魏州軍這個名頭還是很吸引他;王師悅申請去了懷約聯軍,因為他和同屋的契丹軍官阿古感情不錯;至于李嗣業,他偶爾聽燕王說過,似乎一百五十年前的安西,有一個和他同名同姓的大將善使陌刀,所以他想去陌刀都試試,幽州軍里的陌刀都編制最為齊整,所以李誠中如他所愿,讓他進入幽州軍老營實習。

  這些外系藩鎮的權貴們究竟表現如何,李誠中暫時不用關心,至少從教化司和作訓司的稟告中,他們已經很好的融入了盧龍軍這套體系之內,剩下的,也只能看他們本人的造化了。

  天佑元年的十月,第一場雪來得特別早,似乎預示著來年又是一個豐收。李誠中哼著刀郎熟悉而又陌生的小調,回到了幽州。

  燕王府的大殿已經新建完畢,除了規模和制式更加宏大外,李誠中也看不太懂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他唯一清楚的,就是這座大屋子可以稱為“殿”了,而且臺階增加到了六階,比過去多了三階。

  也許最大的改變,是大殿之上…或許應該說不僅大殿之上,時時刻刻,只要是辦理公務之時,身邊都多了一個隨時捏著筆桿,捧著紙卷的小文官。他是負責記錄李誠中處理公務的專門官員,說白了,就是寫起居注,這讓李誠中很不習慣。

  張興重、姜苗、周坎以及高明博等人在大殿上恭恭敬敬的行了叩拜之禮,然后李誠中賜座,幾人圍著李誠中開始軍議。

  盧龍軍制定的兩河論戰方略執行非常順利,到目前為止,上黨行營已經輪換三批次共計十二個營頭,博昌行營輪換了五批次共計八十三個營頭,輪換官兵近百個營,計五萬人,占盧龍軍常備軍的一半,其中還不包括幽燕保安軍和遼東保安軍。

  通過這樣大規模的輪換,大半新軍得到了實戰的檢驗,并且涌現出一批榮獲戰功的好苗子。按照教化司姜苗、作訓司周坎的意見,下一步新九期培訓,可以著手展開了。對此,李誠中表示同意。

  姜苗特別提到了趙在禮私下書信中告知的一件事情:任都頭沒有死,就在幽州居住,而且任都頭的三個兒子已經成年,大郎和二郎都已經入募從軍,大郎在莫州軍右廂弓箭營,二郎在趙州軍左廂二營。趙在禮希望姜苗能夠給予一定關照,別仍任都頭有喪子之痛。說白了,趙在禮希望姜苗說情,把任家兩兄弟調離一線戰場。

  李誠中聽后非常驚喜,他也早就以為任都頭在貝州一戰后身死了,卻沒想到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活得好好的,于是當即表示,這兩天就要去看望這位老上司。

  姜苗又說,任家大郎所屬的莫州軍右廂弓箭營參與了第一批輪戰,目前為正兵銜,在上黨地區表現優異,已經記功滿十二級,暫時兼任伍長之職;二郎也在博昌行營參戰,目下剛剛轉為輔兵銜,記功兩級。右廂弓箭營撤回了黎陽,已無危險,但趙州軍左廂二營仍未撤回。

  大郎已經回來了,而且記滿了十二級軍功,白狼山新九期初級軍官學校的名額基本上跑不了,對此,李誠中不需掛懷。但任家二郎卻有些危險,姜苗猶豫了片刻,問:“若是專門將二郎調回來,那他以后在軍中便待不下去了。可否將騎兵營調回?”

  李誠中眼望張興重,張興重思索片刻,直接搖頭:“不可。”

  姜苗懇求道:“任都頭在貝州時,對殿下和某甚是照拂…”

  話音未落,張興重打斷道:“任都頭同樣是某當時的上官,同樣對某有所照拂。并非某不想保全任家二郎,某也是剛剛聽老姜說起此事,所以剛才盤算過了…單調任家二郎某沒有意見,但如老姜所言,這么做,任家二郎不如直接退出軍中算了…若是調騎兵營回河北,卻無法做到,此事某今日正要向殿下請命,如今淄青形勢不妙,博昌行營缺兵,不僅不能調回騎兵營,還要繼續增加更多的營頭!”

  李誠中一愣:“離開幽州之前,不是一切都很順利么?怎的一回來,事情就有所敗壞?”

  張興重道:“并非軍機敗壞,而是宣武有騎兵了。據博昌行營所報,從八月開始,淄青戰場上的宣武騎兵便逐漸增加,恐怕已經接近千騎了!”

夢想島中文    大唐新秩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