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鹿城于波斯西北,緊鄰蔥嶺都護府。
朝政不達,王無天命,國已動亂。
使木鹿城成為孤城。
波斯邊軍,是大唐建立。
他們沒有信仰,亦或者一直懾服于天可汗的威勢。
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焉。
因李瑄而建立的波斯,以戲劇化的形勢開始;又以戲劇化而結束。
李晟奉天可汗詔令,率領神策禁軍進入波斯王國,將羅密旬拉下王位,注定會留名青史。
僅僅三天時間,李晟就率領兵馬,將木鹿城里里外外,全部控制。
包括波斯王國貴族、大臣的家中,都有禁軍駐守。
任何反抗者,殺無赦。
當日,李晟令隨軍用波斯文、漢文,在城內張貼告示。
向城中百姓告知天可汗的命令,并通告羅密旬的荒淫無能,致使波斯國將不國。
同時,李晟宣布在木鹿城實施除賤為良。
他控制貴族,開倉放糧,并有計劃地為無地、少地的波斯百姓,分發土地。
李瑄派遣魯炅為議會堂首席議長。
因為魯炅會波斯語言,又在蔥嶺十幾年,治理過軍隊。適合在這個時候,主持波斯王國大局。
他將配合李晟,統計波斯王國的土地。
利用錦衣衛在波斯地方的情報,開始向波斯王國地方上的地主、貴族、宗教首領等進行打擊。
要么不動,動則如秋風掃落葉。心狠無情,使波斯王國地主、貴族沒有機會反應。
因為波斯王國在經過大食征服、黑衣大食改朝換代、李瑄西征后。貴族勢力多次洗牌。
李瑄為了建立波斯都護府,可以不擇手段,不會顧及情面。
哪怕是以前孝敬過李瑄的貴族階級。
以至于波斯王羅密旬酒醒以后,哭著喊著要求見天可汗。
希望天可汗能看在普尚的情面,饒恕他一次。
事實上,普尚與李瑄之間的關系,也僅此而已。
李瑄決心廢除羅密旬,此令一出,不可更改。
木鹿城和周圍的波斯百姓得知羅密旬被廢除,差點敲鑼打鼓出門慶祝。
他們和貴族的心態截然不同。
國王不為百姓謀福利,不提高百姓的衣食住行,反而無節制提升苛捐雜稅,想方設法剝削百姓。
百姓怎能不恨?
只是波斯王室后面站著大唐,百姓無能為力,敢怒不敢言。
現天可汗終于看到羅密旬的胡作非為。
種種因素下,羅密旬被大唐將領逮捕,并沒有讓波斯百姓覺得不服。
他們期待天可汗的開倉放糧,渴望除賤為良,分發耕地。
憧憬好日子會到來。
十二月底。
李瑄的車駕到達木鹿城。
李晟已經對木鹿城進行第一階段清理。
木鹿城全方位戒嚴,再次歡迎李瑄駕臨木鹿城。
在李晟、魯炅的宣傳下,數以萬計的波斯百姓出木鹿城迎接天可汗。
這個名字,響徹宇內。
一言可決定一個國家的興衰。不可一世的波斯國王,被天可汗一道命令拿下。
波斯王國是天可汗建立的。
十幾年來,天可汗的故事,幾乎婦孺皆知。
但天可汗本人距離他們太遙遠,以至于讓他們以為天可汗不可能再來到木鹿城。
現那個男人來了。
曾見過天可汗的木鹿城人,想看看十幾年過去,天可汗是什么樣子。
木鹿城東面,青年壯年,老人婦孺列于道路兩旁,殷切地望向遠方。
還有波斯王宮的樂團于迎接的隊伍前方,手中的樂器奏響激昂歡快的樂章,雄渾的樂聲交織回蕩,訴說著對天可汗的敬仰與傾慕。
天可汗的英明、果敢與仁德,是跨越千山萬水都能聽聞的威名。
在這個時代,無論是憧憬他,還是厭惡他。都在他的影響之下。
遠方揚起的塵土預示著天可汗的身影漸近,人群瞬間安靜下來,惟有激動的呼吸聲此起彼伏。所有人都屏氣斂息,翹首以盼。
一身金甲的李瑄,帶著天子儀仗,在身后鋼鐵洪流的擁護下,出現在波斯百姓的視野之中。
相由心生。
李瑄的英武,滿足無數波斯人的幻想。
這才是天命所歸的君王!
不信相貌迥異,就覺得沒有歸屬。
“天可汗萬歲…”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人群之中,波斯人用波斯語喊著天可汗萬歲,此起彼伏,他們揮舞著手臂,表達對李瑄的敬仰。
李瑄也向波斯百姓招手,以表示自己的親和。
征服木鹿城,控制木鹿城內的王公貴族,再席卷整個波斯的時候,易如反掌。
馬璘、李嗣業、李晟,分三路出擊。
一邊進行西征,一邊鏟除國內的頑固分子。
自波斯國王被廢除的那一刻,波斯國內大大小小的官吏,都必須聽從議事堂首席議長的調遣。
違抗者,立刻抓住問處。
為保證西征的順利,李瑄需要盡快穩定波斯王國的局勢。
使波斯王國成為大唐聯軍穩固的前沿基地。
在一路歡呼中,李瑄被李晟和魯炅迎入木鹿城的王宮之中。
李瑄聽從李晟詳細匯報木鹿城的情況。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瑄聽說在一片亂象的國家中,國王卻夜夜笙歌,發出感嘆。
不論國家再怎么腐朽、衰敗,羅密旬所能享受的資源只會多不會少。
但波斯百姓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安危幸福皆系于國家是否能富強、國盛。
正常情況下,雖難卻可安穩,不至于奴隸一般。
如果國家衰敗,最先倒霉的是百姓,他們猶如喪家之犬,夜夜夢中驚醒,寢食不安。
波斯王也只是等到李瑄的到來,才被終結。
這些都是李瑄引以為戒的地方。
對于羅密旬,李瑄沒有直接殺死,而是將他幽禁,回歸平常。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李瑄只是讓他捐獻出所有耕地,不要他的資產。
聰明的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感激天可汗的寬宏大量,打開自家倉庫,獻出糧食。
又將自家五個牧場的牲畜獻給大唐聯軍。
隨即,李瑄通知錦衣衛指揮使廖崢嶸,讓他為波斯各地的金龍司錦衣衛傳遞消息,將天可汗駕臨木鹿城,國王羅密旬被廢除的消息傳給百姓。
讓他們明白,天可汗即將為他們分糧食,還會擁有耕地。
希望各地波斯百姓能迅速與木鹿城建立聯系,以保平安穩定。
任何在波斯重組期間,犯上作亂者,取消優厚,嚴厲懲治。
同時,確認以三路兵馬為主的三條后勤道路。
一旦完成改組,分發糧食后。組織波斯百姓,一段一段地進行糧草運輸。
乾元十一載,三月中旬,李瑄與近十萬波斯兵馬取得全部聯系,并得到波斯軍隊的效忠。
十幾年前的軍士,已成長為波斯將領。
他們敬畏天可汗。
更有自知之明,以當前波斯軍的支離破碎,若不臣服,自不量力。
再加上軍隊中,有相當一大批波斯將士崇拜天可汗,仰慕大唐的文化。
在他們心中,大唐是文明的代名詞。
至五月初的時候,木鹿城借助錦衣衛,漸漸平息國內的暴動。
李瑄將當前波斯分為里海區、呼羅珊區、錫斯坦區、法爾斯區、馬克蘭區五個大區。
并且在每個區,設立郡縣。
共四十二個郡。
每一個郡,都有一部分大唐聯軍駐扎。
李瑄已經調遣所有波斯兵馬至內地。
讓他們協助大唐將領駐防。
而波斯與大食的邊境,則由馬璘、李嗣業、李晟等大唐精銳主力鎮守。
李瑄任用忠于天可汗的波斯人為太守。
但當前的五大區官吏,都被李瑄挑選能干的漢人充任。
以保證對上層的控制。
大唐留在地方的兵馬,超過七萬人,其中有大量騎兵,還有一部分禁軍。
李瑄任命李光弼為統帥,負責全權指揮七萬大唐聯軍,八萬波斯士卒。
殲滅不臣服的貴族。
剿滅脫離軍隊,在山壑間為土匪的波斯人。
糾察各地著黑衣者。
任何檢舉大食教徒的波斯百姓,將獎勵一只羊,兩畝耕地。
這使得本就在波斯王國元氣大傷大食教,幾乎遭受到滅頂之災。
大唐完完全全對大食教進行一次清洗。
他們的信仰,敵不過一袋袋運送往村鎮的糧食。
大唐在保證自己遠征的同時,開倉放糧,以使得波斯人能對天可汗更忠誠。
在信仰方面,天可汗已如日中天。
一番長久的策劃后,距離與羅馬帝國約定攻擊大食帝國的時間,已超出數月。
但李瑄已經探明大食帝國的主力,皆陳列在波斯與大食邊境。
并加固建立堡壘。
這說明在敘利亞地區,羅馬帝國的戰斗并不順利,亦或者羅馬帝國沒有全力與大食帝國開戰。
三方之間,處于一種博弈狀態。
羅馬帝國既想覆滅大食帝國,又不想大唐王朝太過強大,威脅到自己。
這種想法在國與國的博弈中,理所應當。
但大唐有全方面領先的制度,以及碾壓一切的軍隊。
原本,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想憑借波斯王國內的大食教徒,在關鍵時刻起事,將大唐聯軍的后勤道路攪碎。
使唐軍首尾不能相顧。
現在,大唐完成對波斯王國的整合。波斯的大食教,已翻不起風浪。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陰謀詭計,不攻自破。
接下來,大唐主力將與大食主力決戰。
大唐向西推進。
七月,波斯王國進一步地得到穩定。
李瑄率領天策衛、神策衛,出木鹿城,沿著絲綢古道,向波斯最西部的一個重城刺夷(今德黑蘭)而去。
留魯炅在木鹿城,繼續統領波斯王國的事務,由原本的波斯宰相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輔佐他。
輜重使王難得負責整個后勤運輸系統,調配資源。
現如今波斯還處于大亂之后的新生階段,蔥嶺都護府、安西都護府的糧食,還需要源源不斷地運輸。
長安方面,更多的金銀珠寶,用以和糴糧食。
李瑄要加快征伐的步伐,否則在糧草問題上壓力非常大。
在敘利亞邊境,羅馬帝國如李瑄所料,君士坦丁五世沒有直接和大食帝國拼命。
他攻破數座堡壘后,受到以大埃米爾為主的大食士卒強烈抵抗。
為保存實力,君士坦丁五世漸漸地按兵不動,伺機而行。
他認為一旦大唐在戰場上取得優勢,敘利亞地區的大食軍隊,士氣必然瓦解。
屆時,他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搶占地盤。
若敘利亞地區的守軍一直斗志昂揚,說明唐軍未得進展。
只是令君士坦丁五世想不到的是,在他南征期間,保加利亞汗王不甘寂寞,寇掠羅馬帝國邊境。
在這個時代,因李瑄出現,君士坦丁五世戰略出現錯誤。
他不再針對保加利亞汗國進行部署,而是更渴望附屬的埃及和敘利亞等地。
同時,天寶年間的那次與大食戰斗,使君士坦丁五世與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直接交鋒,并失利敗走。
相比于歷史上的羅馬帝國,此時的羅馬帝國實力是削弱的。
君士坦丁五世依舊向保加利亞汗國妥協,繳納“歲貢”,以換取時間。
那個歷史上的“保加利亞屠夫”,想成為“大帝”,被這種功績所誘惑。
當君士坦丁五世得知心中的保加利亞蠻子趁人之危時,臉色大變…
他只能回援一部分兵馬,抵御保加利亞汗國的入侵。
這使得羅馬帝國更沒有能力主動向敘利亞地區發起進攻。
里海南部,緊挨著阿塞拜疆地區,距離刺夷五百里的重城哈馬丹(今哈馬丹省)。
同時,這是曾經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一座古老的城池。
也是大食帝國距離波斯王國最近的一座重城。
“李瑄好手段吶…”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在哈馬丹城的臨時行宮中,召宰相伊布·薩拉姆議事。
他握緊拳頭,心有不甘,又無可奈何。
這位大齡得位的君王,已至暮年。
老驥伏櫪之心,無法伸展。
他想使大食帝國重現無上榮光,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哈里發,可惜遇見一生之敵李瑄。
“事到如今,唯有與入侵者決一死戰。我們有安拉保佑,我們的勇士未必會敗給入侵者。臣愿為安拉之劍,保全安拉的圣土,保全國家…”
伊布·薩拉姆言辭鑿鑿地說道。
大唐能狠心對波斯王國進行“再征伐”,完全出乎他和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意料。
短短半年時間,他們的傳教士近乎被誅殺殆盡。
即便有還活著的人,也難以將消息傳至哈馬丹。
波斯的民憤,被壓制住。
他們不可能再利用這張王牌。
除非大食帝國能大敗一次大唐聯軍,促使大唐剝削波斯百姓。
現大食帝國的中央軍、邊防軍,各總督隸屬的軍隊,外加新招募的兵馬,甚至警衛部隊,全部都在東部邊境集合。
一共十八萬余人。
正規軍有十萬,其中騎兵有三萬余。
這是全部戰力。
大食帝國不可能束手投降,只有真刀真槍干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