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十三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

  長孫無忌帶著苦惱回到家中,又拿出一包草藥,這是太子殿下相贈的。

  命人將這包草藥去熬煮,再一想近來發生的種種。

  疲憊感涌上心頭,不論舅父告誡,還是陛下的信重,這些都可以暫且不提,唯獨眼下,總覺異常疲憊。

  關中入春之后,各縣開始忙碌耕種,第一批從并州送來的茶葉也到了宮中。

  看著已經炒制好,干卷的茶葉,李承乾捧起一些仔細聞了聞,“爺爺,你也聞聞,茶香不錯。”

  李淵細細聞了聞,道:“并州的茶葉,朕記得去年喝的是江南送來的茶葉。”

  李承乾先泡上一碗茶,道:“江南的茶葉送來會晚倆月。”

  李淵撫須道:“朕還記得,秦嶺邙山有不少茶樹的。”

  “嗯。”李承乾喝下一口茶水點頭,接著道:“等以后茶葉的價值被更多人知曉,中原的茶樹會越來越多的。”

  李治與李慎,一人抱著比自己還大的布袋子,布袋子滿滿當當裝滿了茶葉。

  李承乾又解釋道:“這些茶葉都是去年時候,應公向并州諸多農戶交代的,杜荷用肥皂換來的。”

  弟弟妹妹將茶葉鋪開,放在陽光下晾曬,還要將一些不好的茶葉挑揀出來,再將一些細碎的茶葉篩出來。

  因此,整個東宮的人都開始忙碌了起來。

  身為皇子公主,本可以不做這些事,可在皇兄的目光下,她們也只好聽之任之,按照皇兄的要求挑揀茶葉。

  李麗質好奇道:“皇兄,聽說前天又有人勸諫父皇,說是科舉制的事,父皇聽了之后十分惱怒。”

  李承乾頷首道:“從科舉制經過中書省決議,父皇任命房相主持科舉之事,此事就此定下,具體章程也就無可更改了。”

  李麗質低聲道:“妹妹是擔心父皇的身體,聽母后說,父皇近來火氣太大。”

  且說突厥與漠北在草原上打得難解難分,目前來說還影響不到大唐。

  高昌使者與吐蕃都已經回去了,也沒什么能讓父皇擔憂的。

  外面的事就算再亂,至少還沒影響到邊關。

  那眼下,能讓父皇上火惱怒的也就剩下了眼前這些瑣碎事。

  又或者是父皇也人到中年了。

  李承乾喝著茶水,目視前方思考著,飲下一口又將茶碗放在一旁,道:“說來應該沒什么事,會讓父皇這般惱怒上火,孤與中書省分擔了絕大部分的壓力,只是人到中年偶爾上火,應該沒什么大事的。”

  李麗質坐在皇爺爺邊上,又看向淡定自若的皇兄,她又道:“科舉很重要嗎?”

  李承乾點頭道:“在集權的統治下,科舉十分重要。”

  “那為什么會有人反對。”

  “他們反對的不是科舉,他們反對的是破壞他們利益的制度。”李承乾耐心道:“自兩漢之后,世家大族的地位不斷提高,他們中有絕大部分的人坐在了高位上,他們就可以通過聯姻嫁娶,或者是分攤利益等種種手段,來構建他們自己的利益脈絡。”

  “放眼中原王朝,能夠進士及第的人多則六七十,少則二三十人,可這些進士十有八九都是出自他們的家族,這難道不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嗎?”

  李麗質聽得認真,這個懂事的妹妹對知識汲取能力很強大。

  “你現在雖不懂,多聽一些也無妨。”李承乾接著道:“久而久之,他們能夠利用自己的關系,也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來控制科舉,而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精英,他們或許能夠幫皇帝,幫社稷解決一些問題,可這樣的人也就不再去關心底層黔首鄉民了。”

  “科舉本就是為社稷選拔人才的,為萬千讀書人期盼的道路,它不能成為某些人的工具,因此孤與中書省才是力排眾議,堅持要施行糊名。”

  李淵笑道:“承乾,你現在想得這么多嗎?”

  “爺爺,孫兒如今參與朝政,想的事自然多了,孤還想著讓弟弟妹妹早點成才,這樣孤就不用這么辛苦了。”

  “青雀與恪兒還不夠成才嗎?”

  “不夠呀,光是這兩個弟弟還是不夠。”

  李淵嘆道:“朕這年紀是大了,想不懂伱們所想的事。”

  從一開始父皇就開始提拔張行成,馬周這樣不畏強權,敢于向權貴與世家叫板的年輕臣子。

  父皇想要什么樣的人才,便可想而知了。

  在崇文殿外,坐了半天,也將嗮了半天的茶葉都收拾起來。

  三月中旬的長安下了一場大雨,一架架馬車從涇陽離開,分成兩隊,一隊前往陰山,另一隊前往河西走廊方向。

  長安城內,又有一隊隊的官兵離開。

  從向突厥人賣肥皂開始,涇陽的行動總是能夠領先朝中的政令,一次兩次也就罷了,現在互市正要開始。

  涇陽又先一步將茶葉運送到了邊關。

  真要說涇陽那敏銳的神經能夠一次次把握住朝中的方向?

  還是他許敬宗手眼通天,早就知道了。

  朝中開啟互市,第一個因互市賺夠錢財的縣,那就一定會是涇陽縣。

  甘露殿內,李承乾給父皇倒上一碗茶水,道:“這是今年送來的新茶,父皇且嘗嘗。”

  李世民喝下一口,細細回味著,“沒什么區別。”

  “父皇喝的茶葉本就少,自然會覺得沒什么區別,以后種類多了,喝起來也就有區別了。”

  李世民問道:“以后中原會有很多茶葉嗎?”

  李承乾頷首,“會有的。”

  注意到父皇的眼神,李承乾又道:“父皇不用過于擔憂,茶葉種植與糧食不同,不會與糧食相沖,地方官府也會看著的。”

  李世民拿起一道奏章遞上,道:“你看看,這是彈劾涇陽的。”

  聞言,李承乾拿過奏疏看了起來,道:“說是涇陽每一次都能領先朝中一步,捕風捉影不過是想說孤提前給涇陽的杜荷傳了消息?”

  李世民又道:“涇陽到底有多少銀錢?”

  李承乾搖頭道:“回父皇,杜荷確實賺了很多銀錢,可他到底有多少銀錢,兒臣也不清楚。”

  “你走一趟涇陽問問?”

  “孤挺忙的,改天派人去問問就行了。”

  李世民拿起茶碗,沉著臉喝著茶水。

  外面大雨喧囂,殿內安靜得可以聽到自己的呼吸聲。李承乾又道:“涇陽是賺了不少錢,父皇覺得很意外嗎?”

  太子殿下終于又開口了,一旁的太監用余光觀察著陛下的神色,等陛下放下了茶碗,有太監連忙又將熱水倒上。

  李世民道:“意外,很是意外,以前沒覺得杜荷有這等本事。”

  李承乾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位置比父皇低了一些,從這里目視前方看去,正好可以見到窗外的雨水,道:“父皇不如換個角度想,如果不只是涇陽因互市賺取了這么多錢,而是關中各縣都能各展所長,通過互市賺取銀錢。”

  “涇陽賺錢是涇陽的事,各縣若能發展所長,將自己的貨物賣到關外去,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李承乾低聲道:“所以,父皇不要盯著涇陽不放了。”

  李世民板著臉道:“你是說朕見識短淺了?”

  李承乾神色有些惆悵道,嘆道:“兒臣希望,父皇能夠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

  聽著太子殿下數落陛下,殿內的太監低著頭,隨時準備在陛下發怒的一刻,第一時間跪下。

  還未到陛下開口,卻聽太子殿下的話語又開始了。

  “如果關中各縣都要圖發展,那么涇陽就是個很好的典型例子,種種舉措也可以讓關中其他縣學習,讓關中鄉民脫離赤貧,這種事難道還需要猶豫的嗎?父皇這是兒臣應該做的不是嗎?”

  李世民沉默不語。

  “但真要如此,朝中的賦稅方式便要有一些改變,如果都能有涇陽這般規模的大作坊,數百人參與生產,那往后賦稅就要增加了。”

  李世民道:“說來說去,你就是想要增加課稅是嗎?”

  李承乾搖頭道:“父皇,且聽兒臣說完。”

  李世民又喝完了一碗茶水,也不知道這是陛下喝得第幾碗了,從太子殿下走入甘露殿內,獻上茶葉之后,陛下就沒停下來喝茶,一碗接著一碗,也不知道這是陛下喝的第幾碗了。

  太監小心翼翼倒上一碗茶水,低聲道:“陛下,這個茶葉都沒味了,不如換一碗。”

  也沒見陛下反對,太監便換了一碗茶葉。

  李世民又道:“多放點。”

  聞言,太監又往碗中多放了一些茶葉,拿著水壺倒上開水。

  “兒臣觀察過京兆府收取東西兩市的市稅,兒臣覺得這種市稅更像是給東西市給了一個位置的租子,也不像是正經的賦稅。”

  李承乾一手撫著太陽穴,道:“因此兒臣近來在想,如何在生產過程中就將賦稅收了,給朝中帶來正面影響也能夠給參與進來的鄉縣帶來可觀的收益,這種賦稅正方向的提升,是兒臣近來時常困惑的問題。”

  言罷,看到父皇的目光看著窗外不語,好似已神游不知到何處,心思早就不在話語上。

  多半是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話語被父皇的腦子屏蔽掉了。

  李承乾站起身道:“父皇,兒臣就先告辭了。”

  李世民這才注意到桌上的茶水已涼了,道:“不留在朕這里用飯嗎?”

  “科舉就在這幾天了,兒臣不敢有耽誤。”

  李世民點頭示意他可以離開。

  走到甘露殿前,殿外還下著大雨。

  李承乾拿起來時帶來的傘,邁步走入雨中,隨后腳步越來越快。

  經過去年冬季與今年春季這場雨水的補充,讓關中幾條主要河道的水位高漲,關中得到了充沛的水源補充。

  關中開始了大規模的耕種,從長安城外遠遠看去,就見到田地里有冒煙冒起來就說明是有人在燒地了。

  魏昶坐在村邊,目光望著田地里勞作的鄉民。

  上官儀走來問道:“之前的事查清楚了嗎?”

  魏昶搖頭道:“某家讓長安城的舊友都去打聽了,近來沒有打聽到要買紙的人家,查了半年一無所獲,多半就不是長安人。”

  上官儀遞上一把種子,道:“這個給你。”

  魏昶好奇道:“這是什么?”

  “麥子。”上官儀卷起袖子,坐在一旁道;“許縣丞說今年多種一些麥子。”

  魏昶不解道:“我們還要種葡萄?”

  上官儀頷首道:“縣衙一堆事,就先告辭了。”

  等上官儀走了,魏昶依舊捧著一把麥子還在發愣。

  薛五娘穿著一身起了球的粗布衣裳,提著一個籃子從魏昶身邊走過,而后腳步又回來,遞給他一張道:“吃不下了,給你了。”

  魏昶這才想起來自己沒用飯,連忙道:“謝五娘。”

  “離這些做官的遠點。”

  丟下這句話,薛五娘就快步離開了。

  魏昶吃著餅子,目光還帶著笑意看向薛五娘,當年平陽公主帶著娘子軍征戰四方,而后天下平定又發生種種事。

  五娘是追隨過平陽公主的人,因此她對官兵心里有抵觸。

  臨近科舉,長安城越發熱鬧,朱雀大街上的行人眾多,即便是雨天也依舊不能蓋住文人士子雀躍的心。

  裴行儉走入弘文館,向這里的管事要了一些茶葉,就坐在弘文館邊上喝著茶水。

  跟在裴行儉身邊的老仆從低聲道:“小公子,可不要著涼了。”

  裴行儉煩悶點頭,十六歲的年紀,神色上嚴肅許多。

  老仆從是當年從戰場退下來的老兵,一直照顧著裴行儉,裴行儉的父親也就是河東裴氏裴仁基死在了王世充手里。

  其子裴行儼當年驍勇善戰,只可惜英年早逝。

  到如今河東裴氏一脈,裴仁基一系就剩下了裴行儉一根獨苗。

  “聽說今年科舉糊名,就算朝中不看我們河東裴氏的家世,以小公子的文韜武略,及第不在話下。”

  裴行儉懶散嘆道:“我們家還有什么家世可談?但愿不落第吧。”

  當今皇帝是一個十分開明的人,能夠重用前隋重臣,也能化干戈令當年敵對的手下為這位皇帝辦事。

  裴行儉很好奇這個皇帝是個什么樣的人。

  (本章完)

  請:m.minguoqiren.info

夢想島中文    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