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千古牛人陳慶之,以及本卷中一些答讀者疑問

  首先感謝這一月來對我關心的讀者,以及提出了許多的寶貴建議,讓我參考。下面先讓大家看一下這個人的故事。

  一提到鐵騎這個名詞,似乎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的名字立刻便會浮現在人們的腦海中。的確,在中國古代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總是利用他們的進犯內地,窺視著中原王朝手中的花花江山。其實在漢族將領中也有一些杰出的的騎兵將領,例如先秦時代的趙國李牧,秦國白起,漢武帝時代的衛青,霍去病以及三國時代的公孫瓚都是精通騎兵戰術的名家。不過縱觀中國古代歷史,運用騎兵最成功甚至可以說是最神奇的卻是陳慶之。

  曾寫過銀河英雄傳等作品的日本作家田中芳樹,曾在他的小說奔流中描寫了南北朝時期南梁大將陳慶之的傳奇事跡:陳慶之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指揮能力第一的軍事家,他率領不善騎術的南方騎兵渡江北伐,面對北方游牧民族組成的北魏王朝完成了北伐的大業。梁書·列傳第二十六·陳慶之·蘭欽中記載著:“陳慶之,字子云,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也。少為高祖隨從。。。。。。其人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陳慶之少年時充當雍州刺使蕭衍的侍從,蕭衍嗜好下圍棋,經常下棋到深夜。每當這時,眾侍從大多睡著,只有陳慶之能隨叫隨到前來伺候,于是陳慶之深得蕭衍喜愛,但蕭衍提兵進入建康,成為梁武帝之后,他也被提拔擔任主書,奉朝請等官職。梁大通元年,陳慶之與尋陽太守韋放合攻北魏的渦陽(今安徽蒙城),北魏遣征南將軍元昭率15萬援軍來救,陳慶之趁北魏遠來疲憊,僅率200騎擊破其前鋒。本來攻城未克,又遇援軍,應該退兵,但陳慶之反常的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魏軍鑄就13座堅壘防御梁軍,他領兵夜出連破4壘,嚇的渦陽城守將王緯立即投降。梁軍乘勝強攻俘斬甚多北魏其余9壘皆潰全軍覆沒。

  如果說渦陽之戰表現了陳慶之異于常人的勇敢與堅毅,那么數年之后陳慶之的壯舉便只能解釋為中國古代軍事的奇跡了——縱觀中國古代史,以少勝多的最光輝的戰例其實既不是赤壁,也不是淝水,而是陳慶之的壯烈北伐:當時正值北魏內亂,陳慶之受命摔三千騎兵護送南投北海王顥北還。從至縣出發到達洛陽,14個月攻陷32做城池,大小四十七戰,奇跡般全部獲得勝利,并且在3日內陷落要塞虎牢關,進入洛陽。梁史中的記載是“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這四十七戰中最精彩的是他在滎陽城下率領白馬白袍的三千鐵騎背城迎戰30萬魏軍(其中15萬是精銳的少數民族騎兵)。梁書記載:“時滎陽未拔,士眾皆恐,慶之乃解鞍秣馬,宣喻眾曰:“吾自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有為無算。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余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梁朝騎兵們聽完陳慶之的話后個個抱了必死的決心沖山前線,是役陳慶之大破敵軍,有四萬敵軍就地投降,剩下的全部潰散被消滅殆盡!于是,洛陽便有童謠說:“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萬兵馬避白袍。”*在批閱二十四史時,看到這一段便寫下了這么一段字:“讀來領人神往!”可惜后來梁朝援兵不來,而北海王顥又實在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他不讓陳慶之繼續進攻北魏殘余力量,也不讓他征集當地民眾擴充軍隊。最后陳慶之在卷土重來的北魏軍隊巨大壓力下被迫南撤,即使是在敗歸江南時陳慶之的三千騎兵依然沒有崩潰:他十戰十捷殺得追兵魂飛破散,可惜最后在渡河時“值蒿高山水洪溢,軍人死散。”不敗的三千鐵騎被洪水吞沒,陳慶之被迫化裝成和尚逃回江南。其后梁朝再未北伐,而陳慶之也忙碌在消滅梁朝內部叛亂的征途中擔任了一連串的職務,最后積勞成疾,于56歲是在任上去世。

  陳慶之決不是勇冠三軍的猛將,史書上說他是“射不穿札,馬非所便。”也就是說他沒有臂力,箭術糟糕,還幾乎不會騎馬。盡管史書上評價他是“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即也是能和廉頗,李牧等相提并論的名將,但他無疑是為文弱書生型的統帥。在陳慶之北伐之前,他精心訓練了自己的白馬隊,使之做到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指揮部隊不振,防御,進攻就如同使用自己的手臂一樣自如。而此時北方人心動蕩,正個了他沖鋒發揮軍事天才的機會,在滎陽城下他進攻時,北魏軍中被強征來的漢族步兵首先倒戈,接著少數民族起兵中的非鮮卑部隊也隨之喧擾紛亂自亂陣腳,這就讓陳慶之的起兵能夠一舉沖亂敵軍主帥的指揮,然后將這股失去指揮癱瘓掉的龐大軍隊一舉消滅。陳慶之的事跡充分說明了古代戰爭中精神力量與質量戰勝數量的實質。

  很難將陳慶之與三國的英雄們相比,實際上他的成就遠超過了三國志里的那些武將們。從逐個亮的北伐中原屢戰屢敗就可以看出陳慶之北伐的不易,況且他手下只有區區三千騎兵!陳慶之是一位純粹的軍隊統帥,名副其實的中國古代第一大將。

  ——摘自桃谷六仙吧網友易寒1986的貼子。

  不過易老大一點也沒有夸張,陳慶之的事跡在梁書魏書資治通鑒中都有大量的記載。

  所以有人認為我寫的夸張,但和陳慶之以七千人俘三十萬敵人相比,小石帶著一萬人,最后還要靠逃跑來離開西夏,況且他手上還有著新式的武器。論對手,陳慶之的對手,并不比元昊差。所以他不算牛。

  其次為什么不分兵突圍,畢竟有山的掩護。但一出兵,元昊不可能不知道,那么他進行大量抓捕,這幾千宋兵就會有許多人被抓或擊斃。

  還有對三次放跑元昊,呵呵,后面還有一臺戲要上演,一下子抓住了,爽是爽,可后面沒法子寫了。

  也許我寫得過于兒戲,可我還是認真地在腦海里摸似過的。許多地名以及路程比較真實。最后提醒一點,大家也許有人在翻地圖,但路程在地圖上的不是很標準,在考慮其中的山地與彎路。

  因此相比陳慶之的士兵,宋兵不會差到哪里。況且石堅帶的可是精銳部隊。但為什么宋朝一次次失敗,敗到連我們自己人也喊宋豬。這是一個體制問題,最重要就是文臣帶兵,沒有好的將領。一旦出現了武將,也不讓他們重用。例如種世衡等人,唯獨一個狄青還遭到排擠。沒有了好的指揮官,這個仗怎么打得好?韓信與劉邦帶兵會是一樣嗎?韓信百戰百勝,劉邦是百敗百戰。

  再來說士兵,實際上宋朝的士兵待遇還行,只是地位太差。在普遍的重文輕武的風氣下,讓人看不起。所以有人說做人不當兵,人,做鐵不當釘。但是無論與遼國,還是與西夏,宋朝士兵還是很勇敢的,有的時候往往全軍覆沒,也沒有人肯投降。因此罵宋朝的書友也要三思。

  再說明朝,也是與宋朝一樣。重文輕武。但比宋朝還要壞。至少宋朝還出現了許多皇帝關心民政的。但明朝出現幾個明君?只是宋朝最倒霉的是那時候游牧民族處于正上升的時候(有一個書友也說過,我也贊同)。不但是宋朝,連歐洲人也遭到了他們的破壞。

  這種制度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老百姓生活很富裕。也就是宋朝出現了外患,可沒有大的內憂的原因。象漢朝的外戚專政,宦官把朝,唐朝的朋黨與藩鎮割據,宋朝幾乎沒有。

  只是這種制度矯枉過正,讓一個最繁華的王朝,最后淪落到任人欺凌的地步,可惜可嘆。

夢想島中文    大宋之風流才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