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三十八章 既想當表子又想立牌坊

  聽見趙佶點自己的名,又見所有人都看向自己,蔡仍才邁著沉穩的步伐出列,道“臣以為,此時沒必要談要不要收復燕云,方臘一伙聚集百萬之眾占據東南,截斷了咱們大宋的經濟命脈,在這種情況下,咱們大宋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冒然北上收復燕云的,否則恐有傾國之禍…”

  蔡仍說到這里,鄧洵武、鄭中居等人大點其頭,認為蔡仍終于看清了形勢,倒向了他們這邊。

  可讓鄧洵武、鄭中居等人沒想到的是,蔡仍接下來語氣一轉,又道“不過,也不需要現在就放棄收復燕云,方臘一伙雖眾,但畢竟只是一群民夫,戰斗力有限,不足為懼,只要咱們能及時將之剿滅,完全可以繼續北上收復燕云,誠如童太傅所說,這可能是咱們大宋收復燕云的唯一機會,如果不把握住,則燕云勢必要被女真、黨項、達旦所得,三者皆虎狼強盜,與之為鄰,又無屏障,咱們富饒的大宋勢必定要成為其獵場…”

  王黼、童貫同時一笑,看向已停止點頭的鄧洵武、鄭中居等人。

  鄧洵武、鄭中居等人,則大怒,認為蔡仍黃口小兒到現在還看不清形勢,他們剛要暴起,跟蔡仍也戰上一場。

  蔡仍見狀,趕緊語氣一轉,又道“如果咱們大宋平定方臘不順利,那北上收復燕云,也不現實,兩線作戰,而且一方發展迅速動搖我國之根本,另一方則是一強國,其地形勢還極為復雜,咱們大宋就是再強大,也容易被拖垮,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咱們大宋可以視形勢再定——契丹如果還能堅持,就以結束歲幣為條件繼續承認咱們大宋跟契丹之間的檀淵之盟,必要之時,甚至可以提出一些條件派兵助契丹一臂之力。契丹如果不能堅持,那就陳兵河北、河東,視燕云的歸屬而定,燕云歸女真,則與西夏和達旦諸部結盟,燕云歸西夏,則與女真和達旦諸部結盟,燕云歸達旦,則與女真和西夏結盟。”

  頓了頓,蔡仍繼續說道“不過,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若想治本,還是收復燕云,以燕云的長城為天險,將胡虜關在門,那樣咱們大宋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徐徐而圖之。”

  蔡仍總結道“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國策,要視形勢而定,所以,咱們現在無需制定太長遠的計劃,可以隨機應變。”

  “隨機應變?”

  聽了蔡仍所言,一些人點頭附和,一些人陷入了沉思,當然,也有一些人依舊固執己見,像鄧洵武,他就是堅決反對收復燕云。

  不過——

  蔡仍也說了,看形勢而定,必要時,也可以選擇繼續承認檀淵之盟。

  這讓鄧洵武一時之間無法繼續跟蔡仍開戰。

  趙佶心道“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蔡仍深知國與國之道啊!”

  不過——

  趙佶是不會將他心中所想說出來的,相反,見無人出來反駁蔡仍,趙佶自己呵斥蔡仍道“愛卿所言詫異,盟約豈可輕違?我大宋乃是禮儀之邦,怎會去干那敗盟之事?我大宋之所以要收復燕云,那是因為燕云本就是我大宋的故地,且契丹又背信棄義,不顧檀淵之盟,趁我大宋與黨項交戰之際,勒索我大宋二十萬歲幣,早已違背了檀淵之盟,所以,我大宋收復燕云是有理有據的,這與所謂的利益無關。”

  蔡仍暗罵“既想當表子又想立牌坊!”,可嘴上卻馬上承認錯誤道“陛下教訓得是,是臣狹隘了。”

  趙佶道“罰你回去抄十遍《禮記》,你可服?”

  蔡仍心道“我服你妹!”,嘴上卻老老實實道“臣心服口服。”

  趙佶看向其他人,又道“雖說蔡仍愛卿的利益至上論是錯的,但在當前的形勢下,的確是應該先平定方臘,然后再隨機應變。”

  眾人皆道“陛下圣明。”

  總算定好了大方向,趙佶又下令讓眾人討論如何出兵,和由誰來領兵。

  此事,很輕易的就達成了共識——眾人都推舉童貫來統兵,率領準備收復燕云的西軍南下剿滅方臘義軍。

  趙佶也認為值此關鍵時刻,能快速平定方臘之人非童貫莫屬,能快速平定方臘的軍隊非西軍莫屬,遂任命童貫為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率領即將聚集起來的西軍去平定方臘義軍,同時,趙佶又命令地方政府試著招安方臘。

  王黼、梁師成雖然認同童貫的能力,但卻不想童貫獨攬兵權、專美于軍事,于是由王黼出面聯合高俅推薦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

  中央禁軍序列的譚稹出戰,當然不可能去統領西軍——趙佶對收復燕云還抱有希望,因此想要快點平定方臘,所以,他讓高俅調動五萬中央禁軍給譚稹,與童貫所率領的十萬西軍,兵分兩路南下剿滅方臘義軍,準備以泰山壓頂之勢一舉消滅方臘義軍。

  對此,童貫沒有意見,因為要收復燕云的緣故,足數的十萬西軍的大部分已經聚集在大名府了,沒到的,下令催一催,有它個五七十日,也一定能到大名府。

  相反,近在咫尺的高俅和譚稹卻犯了愁。

  五萬!

  還得是禁軍!

  而且,一直以來出兵的規矩都是,出動五萬禁軍,就得派十萬廂兵充當民夫押運糧草物資!

  如此,就是十五萬大軍!

  讓他們去哪攢這五萬大軍?

  將兵法實施了之后,中央禁軍,即畿輔地區(開封,京東路,京西路),共三十七將,總兵力共三十萬(禁軍十萬,廂軍二十萬)——開封三萬五千禁軍、七萬廂軍,京東路四萬五千禁軍、九萬廂軍,京西路兩萬禁軍、四萬廂軍。

  廂軍暫且不去說它,先只說禁軍。

  自國初以來,殿前侍衛馬步司三衙禁旅,就從來沒有低于十萬的時候。

  直到趙佶登基任命高俅為殿前都指揮使。

  憑借著多年的苦心經營,高俅硬是將十萬中央禁軍經營得只剩一半了,也就是只剩五萬多一些——到了靖康年,更是只剩三萬左右,不過其中也有先后打了平方臘和收復燕云之戰損失了不少的緣故。

  五萬多中央禁軍總不可能全都調給譚稹吧?如果真是那樣,那皇帝和東京汴梁城誰去保護,艮岳誰去修建,他們這些達官貴胄的豪宅誰去修建?

  不得已之下,高俅和譚稹只能將畿輔地區的正將全都召集到一起,商量各家能出多少兵力。

  一頓威逼利誘了之后,各家一共才湊出來了三萬禁軍,這里面還有蔡仍貢獻的七千五百人馬。

  沒有辦法之下,高俅和譚稹只能又讓兩萬廂軍打著禁軍的名義充數,至于民夫不夠,高俅不愧為踢球高手,一腳就將球踢給了各個地方政府。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高俅總算是又一次有驚無險的渡過了一關。

  剩下的事,高俅全都交給譚稹了。

  譚稹通過綜合考慮,任命他的親信劉鎮為都統制,又任命蔡仍率領本部金吾軍為選鋒軍。

  譚稹這也是無奈之選——除了蔡仍勉強能湊出一廂人馬,其余諸軍根本就湊不出來,而且,不僅湊不出來,中軍和后軍還是由廂軍冒充的。

  再加上童貫功高資歷老。

  有些心虛的譚稹,在作戰會議上不發一言,只聽童貫說。

  童貫也是當仁不讓,他直說道“本帥意將大軍分為兩路。由本帥親率左路大軍,經潤州、常州、無錫至蘇州,然后走秀州取杭州。另一路,由譚制置統帥,經潤州至宣、湘州、獨松關,然后取杭州。攻取了杭州之后,再根據叛匪的形勢再行商議如何剿滅叛匪…”

  從童貫這敷衍的態度上就不難看出,童貫當眾說一下作戰計劃,只不過就是走一個形勢,具體的計劃隨后他會直接派人送到各將的手上。

  換而言之,童貫根本就不打算跟譚稹等人商量,而是準備獨斷獨裁。

  不過——

  這是潛在含義。

  明面上,童貫卻不能這么做,至少該走的形勢還是要走一下的。

  童貫將他的計劃籠統的說了一下之后,問譚稹“譚制置,你意下如何?”

  譚稹笑說“卑職沒有意見。”

  童貫又看向其他人,問道“你們呢?”

  眾人皆不出聲。

  就在童貫準備順勢宣布散會的時候,突然有一個聲音道“末將斗膽問一句,此為最終作戰計劃,還是有商榷的可能?”

  不用看,童貫也知道,說話之人肯定不是他西軍的將領,因為在此之前他們西軍內部已經通過了這個作戰計劃,因此,此時出聲的必然是中央禁軍的將領。

  見說話之人是蔡仍,童貫的眉頭就是一皺!

  要是換成別人,童貫絕對掉頭就走,笑話,我童貫拿出來的作戰計劃,也是誰都能質疑的嗎?

  可對象是蔡仍,童貫就不禁有些猶豫了!

  要知道,蔡仍可不是一般的丘八,他可是能直達天聽的。

  而像蔡仍這樣的人,往往都是,做鹽不咸,但做醋卻能酸死個人。

  所以,猶豫了一下,童貫道“今日本就是討論作戰計劃的,子因有什么話,盡管直說。”

  蔡仍聽言,道“如此,末將就直說了,如有得罪,還請宣相見諒。”

  童貫貌似很大肚的說道“子因但說無妨。”

  蔡仍不再廢話,直接說道“此計,哪哪都好,但卻有一個很致命的漏洞!”

夢想島中文    大宋梟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