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五十章:空有其名的阿房宮

  長安,取意長治久安,會有這樣的名字自然是要搏個好彩頭。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秦國政權崩潰之后,劉邦率先進軍關中占領咸陽,后面項羽也率軍進入關中,包括阿房宮、驪山墓群、咸陽在內的很多地方被“放火狂人”項羽焚燒不是燒個干干凈凈,就是變得破敗不堪,迫使后面的政權想要在關中立足需要新建一城,長安也就那么自然而然的被建立起來了。

  咸陽位于多條水道的交匯處,嚴格定義是在渭水北岸、處于涇水西岸、霸水源頭。古人建城講求傍水而建,那是因為人們生活少不得水源,也是為了城郊農耕方便。

  離開藍田,再次途經霸上,呂哲先前沒有走灞橋,看看天色尚早也就帶著少部分人和護衛去看了看。

  霸橋是連接霸水東西兩岸,因為是石橋,且是拱形橋而聞名。

  有一些記載認為霸橋可能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座石拱橋,其實春秋時期的衛國、魯國、晉國邊界就有石拱橋的存在,最為出名的秦國流亡公子監督建造的那一座,連接的正是智氏與趙氏之間的封地。

  后面到了吳越交戰時期,元塘河、巡塘河、梁塘河也各自建立了石拱橋,歷史記載范蠡帶著西施途經這三條河到了蠡湖。

  呂哲站在霸橋邊上看著霸水兩岸,現在當然是不會有人沿著河流兩岸搞什么綠化,因此基本是原生態的景色。

  原生態的景色在現代是很稀奇的環境,可是在現如今處處可見,呂哲看的是兩岸邊上的柳樹,想到了漢唐時期因為帝都都是處在長安,人們遠行時總會在霸橋折柳離別。

  其實呂哲也知道現在看到的霸橋不會是日后漢唐時期的那一座,先不談歷史長河中的各種戰亂和破壞,如果歷史沒有被他改變,眼前看到的這座霸橋其實也會在隨后被項羽破壞掉。

  出巡隊伍從函谷關進入秦地,看到的關中比較蕭條,可是沒人知道這不是最慘的,要是沒有呂哲,一旦項羽進入秦地那才叫真正的慘。

  正是因為項羽對關中各地的摧殘,導致秦人別無選擇地站到了劉邦那一邊,可是獲得秦人民心的劉邦受到屈辱之后并沒有選擇馬上與項羽決一死戰。

  反秦大業隨著咸陽陷落和子嬰被處死告一段落,是時候到了論功行賞和分贓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原本的戰國王室體系早就崩潰,不再看血統來稱王,看的是手中持有的實力,時值項羽最強,那么當然就是項羽說了算。至于“天下義主”…也就是那個共同被推舉為盟主的義帝熊心,也只有一些不如意的家伙還想著燒冷灶。

  熊心是天下盟主,冊封諸侯本該由熊心來支持,不過這個時候的項羽剛剛在巨鹿之戰中取得大勝,又因為一封責問書信將劉邦嚇得屁滾尿流,正是項羽最為意氣風發的時刻,想都沒想,甚至沒有知會熊心,項羽召集了天下反秦的首領,放話說要在咸陽分封諸侯。

  項羽大封諸侯,先進入關中的劉邦沒當成關中王,被支遣到傳說中“鳥不拉屎”的漢中。其余十七路諸侯也各自割地成領,其中只有哥哥死了繼承魏王的魏豹,劉邦冊封的韓王韓成,與劉邦交情深厚的趙歇,三人是原來的“王”,另外十四人不是原戰國的大臣戰將,就是項羽私人有好感的人。

  章邯獲封雍王,司馬欣獲封塞王,董翳獲封翟王,這三人原本是秦國體系,封地也就是秦國原來的土地。可是這三人身為秦國文武臣子,先投降后又助項羽在關中為虐,秦人對他們的感官可謂是壞到了骨子里。

  歷史已經被改變,很多原本會發生的事情已經不可能再發生,許許多多的人有了新的經歷,司馬欣可以在帝國成為武官第一人,比之歷史上封王不如,可是名聲卻是天差地別,這就是其中之一的轉變。

  關中是一片故事很多的土地,充滿了各種傳奇人物與名勝古跡,呂哲出巡關中未嘗沒有他人不懂的情懷。

  《高祖本紀》中有一些記載,說是項羽擔憂劉邦出漢中,然后才特意安排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在秦地進行圍堵,認為秦地出身的三人對秦地山川地貌熟悉,又是秦人,必定會死死地將劉邦困死在漢中。

  歷史記載靠不靠譜相當不好說,特別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是不是“事實”也真的沒譜。《高祖本紀》說項羽擔憂劉邦東出,項羽幾乎是除了吃飯睡覺之外拿出所有的精力在針對劉邦,可是在當時那個歷史階段,天下諸侯中劉邦只能算是弱小,其余諸侯中比劉邦實力強大的多得是,項羽要滅劉邦在鴻門宴上就能辦到,實在沒必要鴻門宴上不殺再搞那么多的文章。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劉邦與項羽約好一同趕赴巨鹿參戰,后面卻是劉邦背信,不但沒有前去支援苦戰中的項羽,劉邦反而趁著秦軍被項羽牽制的時候殺入關中,項羽對劉邦不爽是極為肯定的事實。

  事實上在隨后的一些歷史記載中,劉邦進入漢中之后項羽就沒有過多理會,各地諸侯王沒安生多久就開始互相攻殺。

  張耳和陳余這對哥倆好最先開始相愛相殺;然后殷王司馬邛似乎是看謫居代地為王的趙歇好欺負也起兵去攻;原齊國王室的田氏眾人就更奇葩了,先是膠東王田市和濟北王田安聯合起來攻打齊王田都,后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情況又演變成三方混戰,打得不可開交;倒是長江以南的諸侯還算是安生一些,誰讓他們距離項羽的地盤最近,沒人敢于輕動,是不是?

  “往事云煙啊!”呂哲走近一顆柳樹,折下一條柳,問道:“阿房宮離這里有多遠?”

  “走軹道,五十里。”回答的人是徐巖,他剛才一直在觀察呂哲的神色,能看出呂哲是在感懷和回憶。

  “軹道?”呂哲聽到這個名字愣了一下,他沒記錯的話,子嬰不就是在軹道旁投降的嗎?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記載“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古時候取名比較講究,講的是不是有特別含義就是需要“因地而名”。

  軹道,之所以有這個名字是因為道路兩旁有桑樹,桑可不就是養蠶用的嗎?另外軹道旁也有茂密的森林,之中大部分是松木等易于成為各種家具使用的樹木,因此而得名。

  內史郡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大郡,說人口稠密那是曾經的事情了,可是這里縣多、山村多絕對是一件實事。

  越是接近,呂哲對阿房宮那邊的情況了解越多,一些人像是閑著沒事干也樂得與皇帝聊天,說的自然而然也是阿房宮那邊的情況。

  唐代詩人杜牧作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其實是比較夸張的修飾手法,六國被滅四海歸一,始皇帝為了建造阿房宮將蜀地的森林砍伐得光禿禿,這樣的修飾其實是為了后面講述阿房宮的龐大。

  阿房宮很大嗎?呂哲走軹道,距離阿房宮還有二十里,遠遠看去其實是看不到什么“隔離天日”的宮殿群,只是能夠看到滿山的土色。

  現實情況是,這個歷史版本的阿房宮只是啟動先期工程就已經停下,構思中的阿房宮還真的就是打算依山而建,主要宮殿群是布置在山腳,可是將周邊完全涵括了進去,占地多大呂哲一問,比較了解的李斯給出的答案著實驚人。

  李斯說道:“東起軹道,西至武功,北臨渭水,南到大秦嶺。”

  對秦地不熟悉的人很難有一個概念,呂哲也就命人拿來山川輿圖,一看個個都有點傻眼。

  軹道那是他們剛才走過的地方,其實也就是在驪山邊上;武功是渭水邊上的一個縣,距離軹道足有百里;渭水自然就是邊上的渭水,可是河道長得很,真正算起來可是西至隴西郡東至三川郡;秦嶺就更不用說了,自古就有十萬大山的名稱,可見范圍到底是多大。

  蘇烈看傻了眼,想都沒想就說了一句:“始皇帝真的是大手筆啊!”

  可不是大手筆嗎?要是按照李斯指的范圍,阿房宮何止是占地三百里,起碼有六七百里往上。不過吧,并不是處處建造宮殿,是將一些地皮圈了進去,作為狩獵場和林園等等的用處。漢帝國初期有上林苑,其實上林苑就是阿房宮的一部分,是漢室統治者將阿房宮的遺址進行改建而成。漢室的上林苑占地三百余里,而它只是曾經阿房宮的一部分。

  “曾經這里的勞役、民伕、工匠超過百萬,從全國各地運往這里的材料也是不曾斷絕。”李斯只是在講述一件實事:“開挖地基,平山填土,始皇帝三十五年的時候地基差不多已經挖好,后面始皇帝下令停建。”

  呂哲不知道阿房宮是什么時候修建,也不知道最終修成了沒有,他所看到的只是一片慌亂。

  真的就只是荒涼和混亂而已,到處的地皮都被開挖,有些山被砍得光禿禿和被挖得缺了個角,木頭、石料、等等的東西也是到處堆得都是,根本就看不到什么華麗的宮殿。

  按照李斯的說法,始皇帝有意建造阿房宮,材料也進行了收集,獨獨是開啟了前面的工程后面中斷,那當然是因為始皇帝病重將勞力傾斜到驪山那邊,畢竟始皇帝能感覺自己快不行了,驪山墓就成了最緊要的事情。

  李斯遲疑了一下,說道:“驪山墓…其實也沒有修建完畢。”

  這件事情呂哲知道。

  扶蘇成為秦王之后,他作為人子其實很希望能夠修好驪山墓,可是一是時勢不允許,二是秦國也沒有那么多的財帛。他最后只能啟用那些建造的部分,封存了沒有建好的區域。

  對于始皇帝,呂哲其實是一種敬仰的態度,有心支持扶蘇建好驪山墓,可是身份并不允許那么做。

  說到底呂哲的崛起就是建立在秦國的“尸體”之上,他又是從低微身份崛起,不是受到始皇帝冊封為大將再叛亂,于情于理并沒有任何愧疚。另外還有一條,若是天下民心感念始皇帝,他或許可以考慮民心學“康麻子”給“洪武大帝”修建一下皇陵,用尊敬的態度來獲取遺老遺少的愛戴,然而問題是始皇帝并沒有受到多少人的感念,恨始皇帝的人遠比愛戴的多得多。

  帝國要在關中新建一個陪都,地址還在甄選之中,阿房宮這一塊地皮就是選擇之一,要么就是在選在霸水邊上的芷陽,或是或是鄭國渠邊上的高陵,反正絕不會是目前的咸陽。

  呂哲其實比較鐘意的是漢帝國的長安那塊位置,畢竟漢帝國會選擇在那里必然是有其地理優勢,可是經過一再的探勘,討論的結果偏偏就沒有選中那塊地方。

  出巡秦地,目的之一就是確認陪都長安要坐落在哪,親身來到沒有來得及建起來的“阿房宮遺址”,看到已經挖好的地基,再看到材料到處堆得都是,呂哲的內心里其實已經有了選擇。

  “這片地方會怎么處理?”

  “這…”

  后面過來的內史郡郡守番賢被問得有些懵了,目前內史郡的首府是在芷陽,早些年中樞也有意選擇芷陽作為陪都所在,可是他現在哪能看不出事情會有反復。

  阿房宮沒能建起來,到處又被開挖,破壞容易修建難,可以想象很長一段時間里壓根不會有人過來管,只能是這么荒廢著。

  “動用龐大人力物力,這么荒廢太可惜了。”李斯是一個善于察言觀色的人,大著膽子說道:“再則,地皮可以空置,木材等資源放久了卻是…”,頓了頓,見呂哲頷首,直接說道:“或許可以將長安選擇這里?”,等了一會,補充一句:“等有機會了也能建座行宮,供陛下消暑或者狩獵?”(

夢想島中文    大秦之帝國再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